胆囊切除后,胆汁一直排入肠道,会有哪些危害?
(2018年10月19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有一部分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无奈被切除胆囊,虽然医生反复解说分析利弊,但胆囊被切除后,这些人总归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或者担忧:会不会胆子就小了?会不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会不会消化不良?
其实,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并不会持续不断排入肠道。胆汁是由肝脏和胆总管分泌,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容器,本身并不产生胆汁。按正常的胆汁走行路径,应该是: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壶腹部→Oddi括约肌→十二指肠。
正常人的Oddi括约肌平时是关闭的,当进食后,食物混合着胃酸到达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开口,胃酸作为诱因启动Oddi括约肌开放,此时胆囊收缩,胆汁入肠道与食物混合参与消化。当胆囊被切除后,Oddi括约肌功能并不受影响,照样是借着胃酸的刺激而启动。而肝脏和胆管生成的胆汁,被储存在胆总管内,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性增生、增厚、扩张,以替代胆囊功能,这个过程持续约1-3个月。
胆囊切除术后对身体有什么危害?①脂肪泻:这是由于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胆汁不合时宜进入肠管或者胆汁进入肠管量不足,使得食物内的脂肪不易分解消化,达到润肠效果,产生脂肪泻。严重者伴随阵发性腹痛,一天5-6次排便。
②Oddi括约肌狭窄综合征:也叫做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由于胆囊、胆管炎症后引起Oddi括约肌水肿、增生、狭窄,胆汁排泄不通畅,出现术后右上腹痛,甚至呈“对穿痛”。此种情况需进一步做静脉胆影葡胺胆管造影检查,如果Oddi括约肌明显狭窄,可以在内镜下切开Oddi括约肌治疗。
③增加患肠癌风险:这个暂时没有大数据支持,有外国人做过研究,胆汁在肠管内分解成为“二级胆汁酸”,这个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癌性,但跟踪随访的病例数太少,也没有明确。我见过很多肠癌患者,但目前尚未遇到一例是切除过胆囊的。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胆囊切除后,胆汁一直排入肠道,会有哪些危害?
小克首先要说的是胆囊切除和胆汁排入肠道是没有太大联系的。胆囊切除以后,也不会影响胆汁的排泄。
胆囊是一个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器官,而真正的分泌胆汁其实是由肝脏来完成的,当胆囊切除之后,只能说是胆汁没有了浓缩和储存的场合,但是这一现象会被胆总管的代偿性扩张来弥补。时间大概在3-6个月左右,所以切除胆囊的患者,会被医生要求在3-6个月内尽量的避免高脂肪、高油饮食,就是因为胆汁没有被充分的浓缩,不具备有消化脂肪的能力。如果硬是要进食脂肪类食物的话,就会导致脂肪泻(腹泻)的发生,甚至是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
控制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还有一个开关就是奥迪是括约肌,当没有食物进入胃内,没有胃酸分泌时,奥迪是括约肌是关闭的,一旦有食入进入胃内,并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胃酸也就会逐渐的刺激胆汁的分泌,使得奥迪是括约肌扩张,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进行消化。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胆汁都会被排出体内,胆汁和肠道还有一个肝肠循环的存在,就是有一部分的胆汁会在肠道内被重新吸收进入肝脏,再次的生成新的胆汁。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