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央媒会痛批王者荣耀,而点赞EDG夺冠?
点赞EDG夺得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冠军,却屡次点名批评王者荣耀,难道仅仅是因为两款游戏的名字不同?英雄联盟被“代言”?
其实绝非如此,虽然两款游戏在画风、操作手感、操作技能上有所不同,但两款游戏极为类似,不是玩家还真傻傻分不清楚,而且两款游戏都属于手游的范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褒一个、贬一个”的现象呢?看似遭遇到了“区别对待”,其实绝非如此,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道理。
首先,为何“褒贬不一”?EDG夺冠后,央视新闻半夜发文祝贺,文中措辞明显带有“自豪”之意,贺文开头用“祝贺”两字开篇,结尾用“恭喜”两字收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啊。
反观王者荣耀,前一段时间包括央视网等多家央媒在内对其进行了点名批评,批评力度还不小,形容其为“新型毒品”、“精神鸦片”,批评将荆轲刻画为女性形象,给青少年造成了误导。受到批评的影响,游戏运营方还因此股价受挫、市值蒸发。
那么是否有点“双标”了呢?褒扬一个、贬低一个的用意何在呢?应该如何理解呢?
其实完全不存在双标或者自相矛盾的地方,出现这样的画风很正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下:
首先,批评王者荣耀是出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众所周知,青少年心智发展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对于电子产品的自控能力更差,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合理的控制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
但实际上我国有62.5%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沉迷于网络游戏,网游已成为吸引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主要因素。暂且不说沉迷于网游所花费的金钱都是来自于父母,给父母的经济带来了压力,同时也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沉迷网游会耽误学业、性格异化、引发近视,危害或负面作用可谓不胜枚举。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反正老刘身边就有青少年沉迷于游戏而造成学业荒废的例子,甚至有些孩子逃学、厌学、偷拿家长的钱去购买游戏装备,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些因为网游已经与父母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正常的沟通很难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要靠“吼”,损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可以这么说,央媒批评的不仅是王者荣耀,王者荣耀更像是一个典型,实际批评的是所有带有成瘾性的网游,为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各类网游已经到了不可不监督、不可不制止其野蛮生长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点赞EDG夺冠呢?
其实点赞EDG夺冠也很好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出发点:
第一,EDG是专业竞技团队,人家干的就是这个事;
凡事有利就有弊,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于绝大部分网游受众来说,网游的地位仅仅是“消遣娱乐”,大家还是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生活、学业、工作上,偶尔玩一次网游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劳逸结合”,毕竟也能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
但是EDG团队是专业的电子游戏竞技团队,对于他们来说,网游在生活中的位置就像工作在我们上班族生活中的地位一样、就像学业在学生生活中的地位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沉迷”就是“敬业”,拿不到名次反而还会被耻笑对不起这个行业。
英雄联盟是全球性的赛事,而EDG是专业的电子游戏竞技团队,代表的又是中国,所以拿到好的名次当然要受到点赞和表扬了,这并不意外。
第二,“职业化”和“非职业化”的区别;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术业有专攻”,在网游领域也是如此。
同样是玩网游,“职业化”和“非职业化”是有很大区别的,既然选择了“职业化”道路,那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争取好名次,既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又要对的起背后的培养团队。
但是不得不承认,99%的人都不适合电子游戏“职业化”,充其量只能当做娱乐,但是任何娱乐又不能过分地沉迷,否则就是“不务正业”。试想一下,一个非职业的网游选手,把精力、时间、金钱都花在网游上了,到头来没拿到名次,又耽误了主业、影响了家庭关系、家庭和谐,其意义又在哪里呢?
所以点赞“职业化选手”为国争光、引导“非职业爱好者”不要过分沉迷,这本身并没有任何矛盾。
第三,英雄联盟入选亚运会正式项目;
大家以后对英雄联盟的定位恐怕要改一改了,除了EDG夺冠外,在本月5号,杭州亚组委正式官宣了第19届亚洲运动会项目所有小项,其中就包括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电子竞技游戏。
也就是说,未来很有可能这批年轻人要在亚运甚至奥运赛场上为国争金夺银呢!
但是,还是那句话,即便“争金夺银”,也是由极为少数的职业化选手完成的,作为普通人就不要过分沉迷了,这个东西和其他项目一样,也是需要天赋的,普通人再怎么练习也很难出类拔萃。
写在最后:综上几个方面,所谓“点赞”也好、“批评”也罢,其实并不双标、也不自相矛盾或区别对待,其实是针对不同的人群而说的,批评的是青少年过度沉迷于网友的现象,引导广大青少年和非职业化的爱好者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主业上、点赞是职业化选手为国争光。
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看,点赞和批评都有道理,也就不存在想不通的情况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为什么央媒会痛批王者荣耀,而点赞EDG夺冠?
我个人感觉:第一,王者荣耀群体问题,真的是男女老少小朋友,会影响很多东西。特别是小学生,都会玩。王者对于小朋友的认证不够严谨。且手机随时随地都能玩,方便却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情况,比如工作中,学习中都可以玩,而LOL.只能电脑操作,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LOL都是成年人居多,且男性居多。不可否认,男性比女性而言,大部分会控制自己的时间及情绪等等,虽然游戏中祖安。
第三,现在运营账号的人刚好是曾经打LOL年代的人。很多人可能已经好几年都不玩了,甚至对游戏现在更新的装备都不认识了,但是喜欢看比赛,知道基本的规则。好比足球,我可能不踢球,但是我喜欢看球。
最后:EDG夺冠的含金量确实很高,甚至比以往IG,FPX都高!!
为什么央媒会痛批王者荣耀,而点赞EDG夺冠?
痛批的是实名监管不力,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监管缺失。
点赞的是电子竞技的竞技精神,团队合作,和得到的国家荣誉!
为什么央媒会痛批王者荣耀,而点赞EDG夺冠?
为什么央媒会痛批王者荣耀,而点赞EDG夺冠?
这叫原则面前不含糊,是非面前有方向。
EDG夺冠,是一次正式的游戏比赛,有规则,有规矩,有程序,有要求,且都是依靠实力在比,没有出现作弊等方面的问题。自然,也就在夺取冠军后,应当予以表扬。就像足球一样,只要一切都是按规则和规矩办事,就是非常好的体育运动。如果用于赌球,那就另说,对运动员采取揓了,要追究法律责任了。
相反,王者荣耀作为游戏,在规则和规矩方面,尤其是如何限制青少年玩的时间等方面,没有做好控制工作,没有规矩,也没有规则,导致很多年轻人出现过度玩游戏,损害身体的现象。同时,还出现了孩子偷拿家长的钱用于打游戏问题,导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发生。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需要限制了。这两种情况,虽然都与游戏有关,却性质完全不同,评价的方式自然也要不同。
为什么央媒会痛批王者荣耀,而点赞EDG夺冠?
个人也是玩过这两款游戏,所以说一说央视这么做的三点原因:
1痛批王者荣耀是因为他带坏很多未成年人,虽然设置了防沉迷,但并不能有效克制,让很多小朋友拿着手机就能玩,而且这个游戏非常上瘾,就像你们给未成年人抽烟一样,这能不痛批吗?
反观LOL是需要在电脑上才能玩,有局限性,所以玩这类游戏的多半是去网吧或者在大学在家有电脑的成年人,这就把不能进网吧的未成年人给拒之门外了。所以大人玩LOL就像成年人抽烟,虽然上瘾,但合理合法。
2王者荣耀毫无下限的毒害未成年人思想,为什么这么说,只要玩过这个游戏的就知道里面的英雄角色多半都是以我国的历史人物为主,比如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马超、大乔吕布、芈月等,当我们和孩子提及这些人物时,希望孩子记住的是名著,是历史背景,是文化,而不是游戏。而且一些人物形象的改动也是太过露骨,让未成年人有过早的X暗示,觉得非常不妥,这也是央媒重点痛批王者荣耀的一点。
而LOL的游戏规则,人物原型完全是虚拟的,与现实脱轨,是比较纯正的电竞游戏,而且其中的人物原型都是来自虚构的背景故事,完全可开发出新的产业,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带动电竞项目的发展。
3LOL作为世界公认的游戏,深受各大赛区的喜爱,所以会有S系列赛事,其中作为中国赛区的LPL,一直是夺冠的热门,但经常败北给韩国的LCK赛区,因此EDG夺冠更像是为国争光,长达5个小时的比赛时间,也是对团队的耐力考验,4.7亿的中国观众观看,所以电竞的魅力就在于此,这也是亚运会为什么会把LOL纳入的原因,有流量、有精神、有拼搏、有使命。
而央媒对于这种巨大的流量,自然也要蹭一波热度,为EDG点赞!
为什么央媒会痛批王者荣耀,而点赞EDG夺冠?
蜡烛老师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央媒点名痛批王者荣耀,源于一篇名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 》的文章。在文中,该媒体将网络游戏称为“精神鸦片”,王者荣耀首当其冲。
鉴于王者荣耀的影响力,所以被点名批评也是正常。文中并且说到:“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文章内用各种数据还是挺让人触目惊心的,直观地分析出了《王者荣耀》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至于点赞EDG夺冠,电子竞技现在是国家体育局确认的正式比赛项目,代表中国夺冠那必须表扬啊!
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理性看待EDG夺冠。而且让他们明白,EDG夺冠并不能成为他们沉迷游戏的理由。虽然有很多看这个的人也不是沉迷游戏,但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