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大跌,短期几年内还可能涨回去吗?
怎么可能是几年呢?几个月都不可能!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国际原油下跌的原因。
随着2月底、3月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经济放缓,原油需求量大跌,基于供需关系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这是主因。
另一方面,3.6日沙特与俄罗斯就减产协议(旧减产协议就约束到3月底,3月底后各产油国不受此协议的约束)进行谈判,因为以沙特为首的OPEC产油国临时要求俄罗斯加大限产量,俄罗斯对此不满,双方不欢而散。这是次要原因。
从以上我们能看出,原油价格一方面受疫情的影响,一方面受沙特和俄罗斯谈判失败的刺激。
但是沙特和俄罗斯同为全球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油价下跌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
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国内GDP40%以上来源于石油经济,可谓石油就是国内经济之命脉,石油经济直接影响到国内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再看俄罗斯方面,虽然俄罗斯对石油经济依赖程度并没有沙特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大,但是此次国际原油价格大跌每天给俄罗斯带来的损失就接近1亿元美元。
所以,目前的形势也很好改变,那就是沙特和俄罗斯都退一步,尽快重新坐到谈判桌前就“减产协议”继续谈判。
另一方面从原油开采成本来看,沙特成本9美元/桶,俄罗斯成本16美元/桶,现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32美元/桶。显然32美元的价格还有的赚,但是如果双方再谈不拢,原油价格继续下跌可能最先撑不住的就是俄罗斯了!
今天沙特方面对外宣称,将会在4月份增产石油到1230万桶,俄罗斯也放话增产至1180万桶。但是距离4月份还有三周的时间,在这3周内双方依然有坐下来继续谈的可能。
我的推测是,双方会在4月份前就减产协议达成一致,毕竟原油价格下跌不符合两国共同的利益。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国际油价大跌,短期几年内还可能涨回去吗?
低位怎么可能会持续几年呢?要是真那样的话,那俄罗斯和沙特早就受不了了。实际上此次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除了欧佩克主要产油国的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因为减产未达成共识以外,主要还是由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疫情带来的需求下降造成的。
因此,当前的能源价格下跌仅仅是短期的,我们从中期来看,疫情肯定会过去,全球对能源的需求迟早会逐步恢复,因此油价的下跌也是暂时性的,或是过度恐慌的。此外,沙特和俄罗斯的博弈也是一时的意气用事,并不是完全关上了继续和谈的大门,下次6月份的OPEC+减产会议很可能会妥协,只要各自的政治筹码争取到即可。
不管怎么说,国际油价肯定要震荡一段时间,但还是短期(2-3个月左右),不会是趋势性的。因为现在的低油价,其实沙特和俄罗斯都受不了,美国页岩油产量也会下降,因此可能在2-3季度随着整体需求的复苏,油价开启反弹。
总之,国际油价暴跌是不可持续的,当前的博弈主要还是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但它们的经济结构都是过分依赖于能源贸易的,这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经济和财政。尽管沙特和俄罗斯都宣布要增产,比如沙特准备将日产量扩至1230万桶,这可是在最大产能的基础上提升了30万桶每日,而俄罗斯也达到了1850万桶的最高。相比之下,由于沙特的开采成本最低(每桶10美元),因此哪怕是油价下降至20美元也有得赚,但俄罗斯就不行了。
国际油价大跌,短期几年内还可能涨回去吗?
油价这一次的大跌,维持几个月就算不错了,怎么能期待几年还不能出现反弹呢?不过低迷的油价确实可能持续更长时间有可能会在一两年之内得到反弹。
先说短期,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在3月9日之后沙特宣布减价增产,油价达到了30美元一桶的水平。这种情况下,沙特与俄罗斯同样面对非常严重的经济压力,双方只是在比较,谁的忍耐力更强,而沙特的主要目的是让俄罗斯重返谈判桌,因此不会真正与俄罗斯展开惨烈的价格战,最终油价一定会企稳反弹的。
另一方面这样低廉的油价对于北美页岩油行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一般认为页岩油的出井成本是在50美元左右,而现在30美元一桶左右的价格会使页岩油行业出现大规模的破产潮,如果真的出现了,那么油价肯定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
不过这些事情的发生都并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目前沙特主动发起的价格战,一定会有持续下去的决心,而俄罗斯也有一定抵抗价格战的能力,很可能将持续三个月以上。虽然页岩油企业更加脆弱,但是低油价对于美国整体有利,美国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页岩油行业,维持现有产量。
但说低油价会持续几年,显然过于悲观了,俄罗斯再熬过三个月的时间会承受更大的经济困境,沙特也无法熬过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油价最多在半年之内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反弹,不过随着全球需求的疲软,油价大概率反弹至50美元左右就会停止,从这个水平上的低油价,也许会持续一段时间,直至全球经济的明显复苏,那有可能是在2021年的下半年了。
国际油价大跌,短期几年内还可能涨回去吗?
短期内油价是否能涨回去?要看这次油价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这次油价大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所以不会因为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而止跌回涨。
3月6日,国际石油输出组织欧佩克部长级及非部长级会议关于石油减产的协议谈崩。直接导致3月9号美国原油期货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出现30%的历史性暴跌。实际上,这是在国际油价徘徊在42美元的基础上的一次暴跌。
42美元每桶并不是一个高价位,那为什么欧佩克未能谈妥减产协议呢?
实际上,这就涉及到深层的政治原因,这是美国、沙特和俄罗斯的一场政治角力。
第一,美国希望提高油价美国希望他的页岩油占有更大市场比例,沙特也希望在欧洲及亚洲占有更大的市场比例,而俄罗斯偏偏抢走了中国,美国以及英国的大量市场份额,这样就造成沙特的危机感,同时,美国从中东撤军,也对沙特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沙特希望改变美国从中东撤军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希望深度的绑定美国,绑定华尔街,绑定美国的权贵阶层,为自己在中东的战略安全增加筹码,为未来十几年的发展做战略上的稳定性安排。
第三,俄罗斯希望增加在欧洲以及亚洲的石油输出俄罗斯希望扩大石油出口,继而给本国的经济助力。同时也希望压制美国页岩油的产量,使美国页岩企业破产,减少世界石油供应总量。
综合以上原因,导致了这次欧佩克减产谈崩。那么何时油价会上涨?取决于这场角力的主角,俄罗斯和沙特能坚持多久。
俄罗斯在3月1日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6~10年内维持25到30美元每桶没有问题,国家财富基金1500亿美元可以随时调用,支持国家发展。也就是说,即使在30美元以下,俄罗斯依然可以将这场战役打到十年。
而沙特也表示说为了占领市场,他们可以短期内将石油的产量提升到1200万桶的生产水平。双方都剑拔弩张放出豪言,一副一战到底的决心。
如此看来,这场石油大战短期内不会结束,不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依赖进口的大国来说,这场战役越久,对我们越有利。
打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
国际油价大跌,短期几年内还可能涨回去吗?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油价大跌,短短几年还可能涨回去吗?世事难料凡事皆有可能!社长也不想讲的太过于悲观,但在事实面前我们应该尊重现实,逻辑上行得通的事情往往行不通。
就好比美国股市下跌,社长说将要引发全球降息预期,在3月3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之后,社长再次表达美股还要继续下跌,但大部分人总是会讲一些关于市场好听的故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低价油已成定局也许很多人认为原油的下跌只是短暂的,在这一位置如果沙特继续增加产量,压低油价,最终将会导致俄罗斯主动出面与沙特谈判减产事宜,从而引发油价再一次上涨。
当前沙特联手美国行动,与特朗普通电话后 周二将供应量提升到1230万桶/日之后,沙特阿美周三最新宣布:收到沙特能源部的指示,将公司的最大可持续产能(MSC)从1200万桶/日增加到1300万桶/日。
从当前的产能来看,沙特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俄罗斯每日的产能,当前俄罗斯产能每天不足1200万桶,这还是加足马力之后的最终结果。
由此可见原油产能加足马力生产要维持一段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每桶原油的成本相对较低,就算全力以赴开采也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利润空间。
为什么低价游已成定局其实低价游并不会影响全球各个国家的利润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原油每桶50美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国内石油企业依然是连年亏损,股价依然是解不了套,就算继续降价也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利润。
而国际油价的成本更低,美国有可能趁低价游的机会大量储备原油,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原油是按照美元计算,说白了他们可以无偿无条件的购置大量的原油进行囤积。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有可能在此次危机之下崛起,而新能源的崛起无疑延长了低价游的时间,不但有利于地球的环保,更加有利于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的价格。
综合来看:不管是石油的危机,还是新能源的崛起,都将是一个能源行业洗牌的机会,如果这次洗牌成功将改变能源行业的排名次序,从而创造一个新的生存环境。
国际油价大跌,短期几年内还可能涨回去吗?
前天国际油价疯狂跳水,最大的跌幅达到33.77%,创下了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跌幅,相比于1月8号的年内最高点,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腰斩。原油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减产预期的落空。减产协议没有达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减产期间俄罗斯持续的增产,挤占了沙特的市场份额,结果油价不升反降,沙特原油量价齐减,沙特在减产保油价和增产抢份额中,中选择了后者,可以说是为了短期利益一搏。
需求端也不太乐观,受全球疫情蔓延的影响,原有的需求端出现了萎缩,全球疫情升级,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经济增速放缓会使对应的石油需求减少,根据摩根斯坦利预测,2020年的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从80万桶每天降到了50万桶每天,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接近0。
短期来看,原有的价格走势取决于谈判是否能够迎来转机,如果达成的协议的话,应该会回归到50到60的中位数,但是如果达不成的话,应该还是会维持在低位震荡在35美元左右,目前来看短期内是很难达成协议的,但是长期来看的话,原油市场是供过于求的,历史高位基本上是回不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