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五六百年之后,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气用尽,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如果五六百年之后,地球的媒石油天然气用尽,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人类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必然要搞明白地球上存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之生物能源的自然作用是什么?!而并非单纯是人类利用自然生物能源而获得利益的一面。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
地球是太阳系唯一的一个储能储热的星球,能在太阳系适中的宜居带空间位置之轨道上进行圆周循环运动,塑造出太阳系太空间唯一有活性生命物质形成的自然环境,地球是通过形成生物圈持续诞生与进化生存的自然手段,来实现太阳系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换和积累,实现太阳系物质周期性的循环与轮回。
地球形成的生物圈,是太阳系再生能量物质的载体,是生产、制造和积累有机可燃能量物质唯一的自然手段,历代生物圈逐代个体的死亡,都会形成为碳化物或生物质之自然现象,而有机碳化物或生物质都是一种可燃的能量物质,随着地球物质持续的运动与变化,会演变成为或煤炭或石油或天然气之生物能源状态,并通过持续地震吸纳的自然手段,逐步地将地表历来形成的生物能源物质输送到地球地幔和地核的圈层之中,并在超高温的持续作用下,提炼成为地幔和地核圈层之中核能物质的形成,这是一种核能物质再生的体现,能为太阳系物质周期性的循环起到重要环节的转换作用,这也许就是太阳系物质周期性循环运动发展的一种自然规律。
如果人类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盲目性地利用自然生物能源而获得各自利益的一面,会对地表圈层存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进行无控开发,久而久之,地表圈层中的生物能源会显得越来越少,这是否是违背了地球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自然发展规律?是否会令地球吸纳能量物质发生了断层现象?是否会令地球频繁出现大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之恶劣的自然现象?这些直接影响到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已有明显迹象,有待相关科学家们高度重视和相关研究。
经相关研究可以初步说明一点,地球吸纳能量的自然手段是与地震有关,如果地表圈层出现能量断层现象,就会彻底破坏了地球吸纳能量物质之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而会引发地表特大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现象的频繁发生,将会越演越烈,尤其是火山爆发的频繁发生,将会改变地球大气层正常的物质比例,造成地表环境产生恶劣气候的大变化,如飓风、暴雨、冰雹、洪水、热浪、冷流、雾霾等恶劣天气将会变化无常,人类今后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既然如此,保护自然是人类唯一的生存之道,刻不容缓,从现在开始,人类应好好地警醒了,要正确处理好生存与利益的关系,坚决杜绝无控开采自然生物能源的行为,只有保护好地球物质存在的自然性,自然界才会有自然常态的正常规律,这才是硬道理。人类今后应向绿色能源方向全面发展,如水能、风能、太阳能、温差能、渗透能、原子能等等。否则,将会走进无法向后人交代的严重效果。只有保护地球的自然性,才会有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环境的自然性。
不知这样的回答读者看后是否能明晰和认同?!如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关注我。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或发表意见和转发。宇明于东莞市。
如果五六百年之后,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气用尽,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天然能源的危机的确是个大问题,人类如果不研究出新的能源去代替的话,估计用不了200年,地球人类就有麻烦了,届时所有需要能源的机动车辆,飞机,火车,轮船等等都要休息了,连人类使用的电也将会没有,又要回到原始社会了。
其实全世界及科学人士早就发现地球目前处在的能源危机,也从多方面的去研究开发过,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研究进展虽有些成绩,但还没有全面推广,也不实用。
如果天然的能源造不出来,也可以换个角度去研究开发嘛!比如把有的机器改造成不用汽油,柴油等,把发电改成靠太阳的光做燃料,还可以把机器的点火系统改一下,设计成永动式的,把原来靠油点火的,改成高压产生高温的方式等等,只要机器能转圈就行。
还有很多很多方法的,只要国家支持,科学家努力,人们都齐心,我想聪明的人类是会有办法的。
如果五六百年之后,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气用尽,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人类社会目前的能源主要就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我们都知道这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型的资源,因此从科学角度来看,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煤炭是总有一天会被用尽的,然而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是永远都不可能用完的,因为当这些资源的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就会主动去寻找新的能源来代替如今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也就是说在这些不可再生能源被消耗完之前人类就能找到替代能源,而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从此就从主流变成了替补。目前科学家估计地球石油储量在10000亿吨左右,按照人类目前每年40亿吨的消耗速度来计算,石油起码还能用200年左右。但就是在石油储量如此喜人的情况下,我们人类也依然在逐步减少石油在能源体系中的比重,而各国都在研究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在本世纪末就能投入商用,到时候石油和煤炭的占比就会大幅度下降,届时人类最多就是提炼一点石油的副产品,并不会让它重新变成主流。
如果五六百年之后,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气用尽,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两个前提数据:
- 目前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
- 世界能源消耗占比
在明确目前已探明的数据,和能源占比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一个问题,即,化石能源危机会不会发生,怎样发生?
先说结论:目前的世界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石的。虽然存在政治、经济、开采技术等因素,但传统化石能源终究会面临资源枯竭的一天,但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由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的要求,世界能源需求的构成会慢慢转变为以太阳能、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为主的格局,人们日常使用的能源将主要来自于这些。
不会出现开着最后10L油满大街找不到加油的地方,最后慢慢停下来的末日情形。:)
1.来看第一个问题,化石能源储量。我们的对象限定为原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类。
(1)现存量有多少?
根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数据:
- 煤—全球煤炭储量1万零500亿吨,按现阶段全球年供给量4000万吨计算,约可以使用135年;
- 石油—全球探明储量2441亿吨,现阶段全球年供给量约44亿吨,约可以使用55年;
- 天然气—全球探明储量197万亿立方米,现阶段全球供给量3.9万亿立方米,约可使用50.9年。
(2)每年有变化吗?还能用多少年?
- 其实能用多少年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用总量除以每年使用量,就能算出还有几年用完。但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又让人很困惑呢?即便是最顶尖的地质学专家,也不能说清楚在这个世界上,煤炭、石油或者天然气的储量到底还能有多少、还能用多久。
- 因为这里面包括了关键的问题,就是“储量”的定义。储量是一个涉及地质学、工程学、经济学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必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值。
- 储量的定义又被分为三种。以美国对于石油的储量定义为例,分为三类:证实储量(proved reserve),概算储量(probable reserve),可能储量(possible reserve)。第一个,指商业性开采的概率在90%以上,第二个指商业性开采的概率在50%以上,第三类,这个概率降低到了10%。 其实,这些可能性本身的争议就很大。
- 不管我们怎样定义,储量永远都是“专家意见”,是灵活多变的推测。
- 例如,一个油田能否进行商业化开发,取决于能否盈利,这首先取决于石油的价格。在石油价格低于30美元/桶时,油砂矿和页岩气都是属于“不具备开采价值”的。但当石油价格升到100美元/桶以上的时候,油砂矿和页岩气就变得“可采”了,而且似乎成本还很低廉(大约折合石油价格为60~70美元/桶);而当石油价格回到40美元以下时,页岩气又成为“不具备开采价值”的资源了。
说了这么多,抛开复杂的经济、政治因素,在勘探和开采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现在至少有一点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随着不断开采,自然储量肯定会越来越少,化石能源终究面临储量枯竭。
2.能源消耗的构成。
- (1)从各国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占比25%,美国占比17%、俄罗斯占比6%、欧洲各国合计消费占比20%左右。可以看出,我国、美国、欧盟、俄罗斯的能源结构需求是全球能源的关键。
- (2)从目前全球能源消耗的构成看,石油占34%、煤30%,天然气24%,合计88%。也就是说,大家目前消耗能源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 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三分天下。
从目前的能源消耗构成来看,化石能源依然是世界能源的基石。然而,随着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的影响日益显著,新能源的占比在不断提升,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未来的能源占比,以及新能源的替代,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化石能源会日渐没落。人们的生活中,所需要的能源,也将会越来越多的以水力发电、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来提供。
3.未来的趋势分析
随着开采成本的上升,和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问题渐渐严重,一个重要的共识也正在达成,其它如太阳能、风能,逐渐变得更合算、更有必要。沙特前石油大臣阿赫迈德-亚马尼(Ahmed Yamani)说过一句名言:“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缺少石头,而石油时代也将在石油枯竭之前就早已终结。”
(1)太阳能
- 储量巨大——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每年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是全球已探明化石能源储量的约143倍。太阳能功率是目前人类使用能源功率的9000多倍。每年可开发的太阳能是全球年发电量的310倍,是总能源消费量的50倍。
- 现存问题——太阳光能量巨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也已经有几十年了,为什么不大规模开发太阳能呢?问题就出在成本上。以前光伏发电成本高于化石能源发电,需要政府补贴才能生存。
- 未来可期——最近十年,光伏成本大幅下降,其发电成本已经和化石能源发电处于同一水平,我国已经全年取消了光伏电站的补贴,但在光伏组件的出货量仍然大幅上升。只需要努力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
(2)核能
- 清洁——随着化石燃料的消失,核电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是唯一能够每天24小时连续供电的替代基本系统。它不含碳,对我们的清洁能源未来至关重要。它最早于1950年代开发,此后其安全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全球超过11%的电力来自核能。
- 安全是问题——核能的最大问题是固有安全性问题。切尔诺贝利、福岛等案例,给核能的大规模应用带来阴影。目前,一种安全,清洁,可持续的新一代高温气冷堆(HTGR)的出现,会显著提升安全性。它的形式为掺有“ 燃料颗粒”涂层和热解碳以及碳化硅层的富铀。燃料颗粒嵌入在高温下非常稳定的石墨基质中。这样的燃料可以被辐射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会深深燃烧其原始的易裂变装药。中国正在试验所谓的“卵石床”设计,该设计非常稳定且非常安全。
(3)可燃冰
- 储量巨大——据估算,全球可燃冰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之和的2倍,仅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km2,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具有广阔开发前景。中国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约为1000亿吨标准煤,约相当于中国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2,青藏高原远景资源量超过500亿吨标准煤。
- 远水不解近渴——目前,可燃冰还处于资源调查和技术研发阶段,距离商业化利用还有较大距离,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
如果五六百年之后,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气用尽,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别说五六百年后,石油,煤,天然气才耗尽。这类化石燃料能不能支撑到21世纪末都是个问题。
如果看一下人类关于生存发展的历史,你就发现六百年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跨度了。抛开古代人类为了生存最大的危机就是来自食物,找不到食物等于就是饿死,就是物种灭绝,关于食物的短缺,一直蔓延到二十世纪。不过好在后来,工业科技发展起来了,也带动农业大发展,粮食越来越容易生产,关于的食物的危机就基本上解除了。
食物的危机解除了,那就说明我们可以生活在这个自然环境里了。接下来就是求发展,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人类无时不刻不在消耗地球上的这些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可不可再生,虽然一直到现在科学界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复,但是这毕竟是地球孕育了很久的留给人类的馈赠。人类是不可以为了自己发展科技,而不顾一切地去消耗这些资源。而且以人类目前的水平来看,消耗这些资源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不少环境的污染。如果不加以节制,地球早晚还是要把这笔账算在人类头上的。
在以石油,煤,天然气作为主导的能源社会的同时,人类也在大力发展着其他能源,比如水利发电,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项目。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等。这些能源虽然捕获起来难度稍大,但是从长远来看都是很好的选择。
假若以后人类的科技发展到另外一个阶层了,恐怕化石燃料已经被淘汰掉了。即使地球上还有许多这样的资源没有开采,人类也已经不屑于去做这样的消耗了。核能将会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选择,只需要一点点的原始材料,就可以长时间使用,并且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虽然今天的核电站都是以裂变为主,某些核电站多少还有一点安全的隐患。但是我相信,这些小瑕疵都会在21世纪完全解决。本世纪下半页,人类的主要能源肯定是来自核能,并且是以聚变为主,裂变为辅了,我们肯定有更高级的技术来支撑这两大能源产业。
再过500年,人类即将踏入另一层次的文明水平,什么核裂变,什么太阳能不过都是小儿科,这点能源哪能支撑着人类进行宇宙层次的探索。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人类已经彻底掌握了反物质的产生过程,以及能量产生机理,甚至会掌握不少现在听起来完全是科幻一样的能源,真空零点能等等。用更少的物质来爆发出足以进行宇宙航行的能量了。
到了那个时候,能源早已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我们担心的是心系地球安危,如何在宇宙的层次上维护地球的安全。
如果五六百年之后,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气用尽,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科学技术在发展,人们一定能够找到新的能源,或者有新的替代办法,没有必要操心。现在已经在发展的太阳能、风能发电就是例子。也许,取之不尽的海水也可以做能源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奇迹一定会出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