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舅舅和岳父同时来家里做客,你会安排谁坐正席呢?

由他们自己礼让,最后谁年龄大谁坐上首

假如舅舅和岳父同时来家里做客,你会安排谁坐正席呢?

在山东礼仪之邦,家里同时来了舅舅和岳父,就餐时谁应该坐主宾?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及时,因为正月里家里客人多了,难免不会碰到这种情况,如果安排座次正确,会被夸奖懂规矩、有见识,如果胡乱安排,则会被耻笑不懂礼教,没见过世面。

在我们老家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因座次安排的不正确而使酒席不欢而散的故事。

某村有位小伙子结婚第一年的正月,定在某一天岳父前来认门,小伙子找来了自己的叔叔大爷做陪,还请来了2个舅舅、2个姨夫,加上亲爹和自己,正好8个人,舅舅、姨夫来的早,一进门就坐下了,因岳父离得较远,开席的时候才来,岳父到酒桌时,发现只剩了三客(三宾)一个座位,按照规矩他应该是主客(主宾,下同),岳父当时心里就不太高兴,但也不好意思提出来自己不能坐三宾位置,因此就势坐下,但是喝酒的时候,坚决推辞,滴酒不要。这时,座位最错误的二舅,他应该是三宾,但是坐了主宾位置,拿着酒瓶子来到小伙子岳父跟前说道:“大哥,我听说你酒量挺大的,你今天如果不喝酒就是瞧不起我们。”岳父听了反问道:“那你今天瞧起我了吗?”二舅本来就是个二愣子,他根本就不知道是自己抢了人家的座位,已经有错在先,说道:“你只要喝酒我就瞧起你,不喝酒我就瞧不起你。”岳父听他这么说,心里一下变了主意,拿过酒杯来说:“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今天喝多少,你们就跟着喝多少。”众人齐说“好好好”。殊不知,岳父是3斤白酒的量,而且2两的酒杯一口一杯,开始喝酒后,根本就没有按照套路来,第一杯酒岳父就说了话:“自从咱们成了实亲戚,我是第一次来亲家家里,我先敬在坐的三杯酒。”未等有回应,他一扬脖就把酒干了,等其他人把酒喝了,他立即给每人添满了酒杯,没等众人夹菜,又拿起酒杯一口干掉了,等3杯白酒下肚后,大家一口菜没吃,等到第5杯的时候,二舅当即瘫软在了桌子底下被人抬了出去,6杯酒后,就剩下了小伙子的岳父和叔叔,其他人都喝跑了,叔叔没走不是在继续喝酒,而是趴在桌子上动不了了。后来这个故事被传了很久,人们都说是这家人不懂规矩,惹恼了岳父,结果是7个陪酒的被一个人全部灌倒了。

根据这个故事,就得普及普及山东的酒席座次知识了。在山东,酒座座次安排不太一样,东部西部各有不同,我们胶东这里座次安排的比较有特色,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胶东的酒桌规矩。

先看座次人数。胶东这里一个酒桌最标准的人数是8个人,分别是主陪、副陪、三陪、四陪、主客、副客、三客、四客。为啥标准人数是8个人,寓意就是八方来客。

再看座次安排。在酒桌上,面对房间门口而坐是主陪,对面就是副陪,主陪右手边是主客,左手边是副客,同样,副陪右手边是三客,左手边是四客,在主客右手边而坐的是三陪,三陪对面就是四陪。

谁坐主客位置:非自己家人、辈分大的、职位高的、岁数老的、距离远的、有功有恩的等等。

舅舅和岳父谁坐主客:一般情况是岳父坐主客,因为自己与舅舅有血缘关系,属于自己家人,舅舅理应是陪客的,而岳父既是辈分大的,又与自己无血缘关系,还对自己有恩(把闺女给了自己),所以岳父要坐主客位置。但是,如果自己与岳父住在一起,或者经常在一起,而舅舅不经常来做客,偶尔来一次,属于稀客,那么就得让舅舅做主客,岳父则成了陪客。

最后普及一个一般人不了解的知识:为啥主陪领6个酒(6杯或6口),副陪领3个酒(3杯或3口)?

这是一个意义比较深远的知识,来胶东做客,会听到主陪说我领6个酒,副陪说我领3个酒,为什么会出现6和3这两个数字呢?其实,主陪的6个酒分别代表的是忠、孝、礼、义、信、仁,副陪的3个酒分别代表的是天、地、人,意思是大家坐在一起要讲忠心、讲孝道、讲礼仪、讲义气、讲诚信、讲仁义,上敬天、下敬地、中间敬人,所以说山东是礼仪之邦,而酒文化应该算是精髓之一。

上面回答了舅舅和岳父谁坐主宾的问题,捎带着也介绍了几点胶东地区的酒文化知识,当今社会有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但是在山东,酒桌文化仍然方兴未艾,这或许就是山东礼仪之邦深厚的文化底蕴吧。

我是天润土元帅,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假如舅舅和岳父同时来家里做客,你会安排谁坐正席呢?

爷亲叔大,娘亲舅大。为父亲相关的事请酒,或者你家的进伙酒,必须是本姓家族请辈分最大的坐首席。舅舅,岳父同时到场,都不能坐首席。

为母亲相关的事请酒,母姓家族辈分最大的坐首席。舅舅,岳父同时到场,舅舅坐首席。

为老婆相关的事请酒,老婆家族辈分最大的的坐首席。舅舅和岳父同时到场,岳父首席。

注意是请酒,非请不来。家族不分亲疏年纪大小,因为有的实在是家里没亲人了,请的族人。哪怕来的是孙子辈的小孩,也是人家坐首席。

父母相关的酒席,一,二席父母家族,三席姑父,这都是固定的,岳父讲义气来了,只能算亲家,坐四席,或者另外开一桌。

如果你是为自己操办结婚酒席,结婚的头天晚上,请母姓家族坐首席,当天早上请媒人首席,中午是送亲妻子家族首席和次席。

如果是你自己的生日,必须是你母亲家族首席,因为这天也是你母亲的难日。所以舅舅和岳父同时到场,舅舅的首席。同理,如果是你小孩的生日,必须是你妻子家族的首席。

而且小孩的满月酒,必须是你岳母坐首席。女人正大光明坐首席,一生大概只有这一次的机会罢。

平常的时侯,舅舅和岳父能在你家碰到,说明你人品好,有情义。请他们坐靠里,靠墙,或较舒服的位置,不要提跟席次相关的话题。正所谓人艰不拆,看破不说破,大家还是好朋友。

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日月不居。岳父会做了外公,小舅子是会成为舅舅、舅公。可爱的小孩也终于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正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坐观劫运生归死,身后又是一部书!

假如舅舅和岳父同时来家里做客,你会安排谁坐正席呢?

在我们山东喝酒,规矩那真不是一般的多,尤其是在重要场合,对于座次的安排,人员的配备真的非常严肃慎重,大到谁谁谁坐在那个位置,谁谁谁负责在酒席上面做什么,小到具体准备那一道菜,这道菜应该如何摆放,在酒席之前都是会有一个详细安排的,所以大家在山东参加完一场酒席以后,通常都会有一种宾至如归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这一场酒席背后,办事的主人家真的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的,这里并不只是说花钱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代表主人的热情和对你的尊重。

好吧可以毫不避讳的说,我参加的每一场酒席都没有吃饱过,因为咱的工作就是一个陪酒的。

在山东礼仪之邦,家里同时来了舅舅和岳父,就餐时谁应该坐主宾?

当然了如果从常理来说娘亲舅大,作为所有亲属里面分量最大的舅舅,肯定到了外甥的家里,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重头戏,做主宾位置那是毫无疑问的,虽然外甥家里面爹亲叔大,但是舅舅来了,外甥的叔叔那同样也是要坐在副主宾的位置,担当陪客人的角色。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男方的家里,当舅舅和岳父碰面,那么谁应该坐在主宾位置那?我给你一个很明确的答案,那就是首先一定要安排岳父坐在主宾的位置。

主要原因很简单,舅舅是主要的亲戚不假,可是当舅舅遇到岳父的时候,舅舅的角色就变成了一家人,而岳父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是客人,所以一家人当然要陪着客人吃饭,这就是礼仪和尊重,也是一种亲戚关系的角色转换。

舅舅是客人不假,但是其最大的本质就是亲人,是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戚,而岳父原则上来讲,属于外人,属于贵宾,属于客人,所以奔着尊重一个客人,尤其是尊贵的客人的原则要求下,那么岳父肯定是要坐在上首主宾位置的。

当然了当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大家完全不用担心,他们自己就会做出相应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舅舅会主动要求外甥的岳父,坐在主宾的位置,而一个明事理的岳父就会同样的坚决要求自己女婿的舅舅坐在主宾,这同样是两个长辈的相互尊重和一种必备的素养。

一般情况下争来争去,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个人同时做上首,岳父会坐在主宾,而舅舅会坐在副主宾的位置,山东人讲究礼仪不假,但是更讲尊重和面子,所以只要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到最后谁坐在哪里,反而就成了一件无关重要的事情了。

我曾经也遇到过一次这样的事情,舅舅和岳父同时来家了做客,最后最在主宾的位置是爷爷,两个长辈都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坐在上首,他们说爷爷辈分最高年龄最大,当然是让老爷子坐在上首,他们两个就坐在了爷爷的身边。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不要太过于担心,两个长辈那么大岁数了,这一点礼数都是懂得,舅舅和岳父都是你的亲人,谁也不会为这种事情而斤斤计较伤了和气。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假如舅舅和岳父同时来家里做客,你会安排谁坐正席呢?

在农村这个情况经常遇到,有时为一小小座位序次,可以引起大的风波,而谁主谁次,自有一定之规。比如时年月节,舅舅和岳父都来了,你可以先给岳父打个招呼,请他谅解一下,让舅舅上座,岳父会心里有数的,舅舅是母党贵宾,应该上座,内心也感受到他受到了尊重。如果是家有喜事,那就依情况而定了。

举例说吧,母亲做寿,舅舅家首席,舅公家次席,岳父三席。舅公家是祖党,地位是应高于岳父的。如果妻子做寿,席次便变化了,岳父就是上席,舅舅只能次席,舅公三席。这有个说法,老亲陪新亲。其他喜事,一般类推,也有例外的,象房子上梁请客,首席是匠人的,升学宴,首席是老师的,结婚宴,娘家首席新郎倌的,男方首席伴舅的,党亲席次就依次靠后。

再说首席位置,正厅对大门上方,中间为首,一品三位,按座向左手为大,右手居三。一品两位时,左手大,右手次。一排两桌时,左手边桌中间一席,右手这桌二席。三四五六就以上类推了。

当然各地风俗不一,我这讲的只是我们这里的经验。

如果在酒店请客,基本不讲这一套了。

假如舅舅和岳父同时来家里做客,你会安排谁坐正席呢?

亲戚亲戚,男方家为亲,女方家为戚,亲为家里人,戚为客人,客人坐主宾;

舅舅是男方的,应为主陪;

礼仪就是男女两方远近相同或相近的关系,以女方为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