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哪?

感谢邀请!

我认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应该是上海!远东第一大城市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南通我真不知道如何去和上海比?

所谓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乃是爆发于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结果我们都知道,中国惨败,在1842年,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国门大开。而在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

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通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从此,上海进入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

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东方魔都”、“冒险家的乐园”、“远东第一金融中心”。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战火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为时至今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

上海是中国最早建造铁路的地方。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造于1876年,是外国人擅自动工建设的,次年即被拆除。后来的沪宁铁路于1908年通车,沪杭甬铁路于1909年开造。

上海是中国最早引进、使用和推广电话、电报、电灯、汽车、自来水、煤气等公用设备和技术的城市,在工业技术、建筑技术、工程技术、河道疏浚技术及通讯交通技术的引进与研发上,也都走在全国前列。

1901年以后,上海人口基本上是以10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这样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在全世界都是比较罕见的。

1936年,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哪?

这个问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近代,另一个是第一城。近代的概念一般是指鸦片战争爆发的公元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近代的第一城的概念按我的理解是最有代表性的城市。

近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民族实现解放的历史阶段。又可以以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为时间节点分为旧民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毫无疑问是上海。如果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座城市时,上海虽然被发现了价值,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并未体现出特殊性。但随后上海发展很快,逐渐成为中国工商业发展最好的城市。洋务运动时上海也是明星。很多西方国家也看中了上海的价值,纷纷在上海划定租界,上海不但成为中国工商业中心,还成为金融中心。上海开放外向,成为中外角力的阵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上海也显示了重要性。

五四运动后,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重要阵地。党的一大到五大都在上海召开,党中央也长期设在上海。一直到解放后,上海经济占全国比重在七分之一。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哪?

中国近代第一城非江苏南通莫属,而南通能有中国近代第一城全靠清末状元张謇。作为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的张謇在南通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很多领域的第一,所以南通是中国公认的近代第一城。

抱着实业救国思想的张謇在南通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制纱厂大生纱厂。并以此为基础,又开办了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第一座长江码头-天生港码头;最早的地方公路-港闸公路,其它还有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二十多家企业。还配套建立了发电厂,把南通的唐家闸地区建成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区。

最让人敬佩的是张謇利用实业赚取的钱财投入教育和社会改良运动。

中国第一家民办师范学院-通州民立师范学校;

中国第一所女子全科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

中国第一所纺织专科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中国第一所刺绣学校-南通县立女红传习所;中国第一家水利学校-海河工程专门学校;

中国第一家新型戏曲学校-伶工学社;

中国第一家盲哑人学校-南通盲哑学校

这些是在南通创办的近代化学校,张謇还和他人一起创办了震旦公学,(现在的复旦大学)还有上海海洋大学、同济大学等370所学校。

张謇为了在地方上实现近代化改良运动,还在南通建立了中国近代很多的其它第一。

中国近代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第一家气象台-军山气象台;

最早的新式托儿所-南通新育婴堂;

近代第一家养老院

第一家流浪人员收容所

甚至还有中国第一家流浪狗收容所。

正是状元实业家张謇的这些努力让南通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近代第一城。

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哪?

一、关于“近代”的概念

“近代”是个很不确定的概念,例如世界、中国关于“近代”的概念界定都不一样。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时限问题,史学界普遍比较认同的是1840年到1949年,以中英鸦片战争为标志,时间跨度大概为100余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关于“城”的概念

“城”和“市”在古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城市的标准,我国古代并不明确。进入近代之后,不同的时期对城市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类型,一般认为有两类,一类是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对外开放的城市,另一类是非条约开放的城市。南通地处江海交汇处,原来为沙洲,鸦片战争之后逐渐发展为小城,逐步具备了近代城市的特征。与根据不平等条约被动开放的城市相比,南通的发展较晚,但却是中国真正现代化的开端。

三、关于“第一”的概念

与非条约开放城市相比,南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规划方面发展较快。在中国近代,南通在政治上不占优势,但它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反而比中心城市快;从经济方面看,南通经济发展的速度、南通人口从事工商活动的比例等都是能与条约开放城市比美的;文化方面,南通也有100余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布局方面也较为合理,在中国近代史上还占据了多个第一。由此可见,南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第一城”。

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哪?

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省南通市,别名:通州,崇州,紫琅,静海,崇川。人口740万,面积8545平方千米,地理位置临江沿海,长江入海口北岸。拥有中国城市7个第一: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座历史博物馆、第一所戏剧学院、第一所盲哑学校,第一所气象站、第一所刺绣学校。

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哪?

近代史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算,当然是上海了,战争失败后,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又有部分划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英租界和美租界。此后百余年间,由于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在陆运很不发达的中国,上海作为少有的几个对外贸易口岸,依靠长江航运之力,迅速蹿红,文化方面,由于上海不比北京,在对外交流方面少了很多约束,同时也不是地方行政部门的中心,受到的政府性约束较少,这使得上海在接受外国新式文明时阻碍少,同时由于航运业发达,货物贸易繁荣,使得上海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一个具有很强经济活力,开放程度高,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创新,知名度不断提升的新兴城市,近代以来,上海从无到有,从有到发展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可以说上海这座城市发展变迁,见证和承载了中国从近代清王朝闭关锁国到当代中国不断进行改革开放的艰辛而辉煌的强国历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