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公考参加了多少次上岸的?感觉怎么样?

我从毕业开始就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一共经历了三次考试才成功上岸,其中所吃的苦、受的气、经历的磨难,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因为这是我用自己努力的付出和汗水换来的。

记得我刚毕业那年,由于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后来看到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加上家里也希望我能考一个稳定的工作,所以我也跟着报了名。

但是由于大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加上对于公务员考试的知识点不了解,由于时间关系,只能临时抱佛脚。买了两本书,一侧行测,一本申论,大概了解了一下考试的内容以及题型。结果显而易见,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考试分数出来,我自然而然名落孙山,这次公务员考试以失败告终。

毕业后,我选择回到老家,原本打算先找份工作,一边上班,一边备考。家里父母不同意,说上班以后根本就没时间备考了,让我好好在家复习,就别先急着上班了,没办法,我就只有呆在家里认真备考。

在家备考的这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日子。也不知道谁把我给他老家的消息传了出去,我直接成了老家男女老少饭后的谈资,把我当成了反面教材,说读书有什么用,你看他读了个大学出来,工作都找不到一个,还啃老,你们千万别学他。

一时之间,我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凡我出去,总会有人在我背后指指点点,那段时间我承受的压力,天知道有多大,所以我选择在家不出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终于,到了第二年公务员考试,我很有信心,因为认真准备了一年,我有自信自己可以。考完试等分数出来那段时间,也是很煎熬的。等啊盼啊,终于可以查分数了,当看到分数那一刻,我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总分两百多分,这应该算是高分了,接下来我就要好好准备面试了。

后来笔试排名出来了,不出所料,我笔试成绩第一名。面试那天,我满怀信心的走进考场,当面试出来那一刻,我松了一口气,等了没多久,我拿到了我的面试分数,七十八分,考场暂时最高分。

就在我认为公务员十拿九稳的时候,最后总排名公布,我总成绩排名第二,被第二名反超了。一看才知道,我对手面试成绩全市第一,九十分,我这是有多倒霉,这都能让我遇到,这给我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我们那面刚好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我报名参加了,同样笔试第一名。这次运气就好了太多,笔试面试都是第一,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考进了事业单位,在大人眼里一样都是铁饭碗。

上班以后,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次了,每次回家,亲戚朋友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而不是对我指指点点,我也心知肚明,这就是现实。你没出息时候别人只会落井下石,当你有出息了,别人就会换一副嘴脸过来巴结你。

不过我是不甘心的,我知道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待遇还是以后的提拔都不能相提并论。因此,我决定上班的同时,继续考公务员。

到了第三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因为我是有工作的,所以平常心,一点也不紧张。后来分数出来了,居然笔试还是第一,这次机会更大,录取两个。

不过我没有刻意去准备什么,想着一切顺其自然吧,就是有时间的时候看看面试的视频和资料。面试那天,我觉得自己表现很差,面试后看到分数,六十八分,我想这次也一样名落孙山了,谁知道最后总成绩出来,我居然总成绩第二,考上了。

公务员考试真是百分之九十的运气加上百分之十的运气,缺一不可。那一刻,别提有多高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切努力没有白费,我也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

后来我考上公务员的消息在家里传开了,我从原来的反面教材成为了正面教材,这反转让我始料未及。所以说,公考上岸后,我的感觉就是可以抬头挺胸,抬头做人了,不用再承受那些流言蜚语带来的压力,整个人轻松了下来,没有了压力。

总而言之,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会经受很多艰辛跟磨难,最重要的还有别人的流言蜚语。我们一定不能轻言放弃,相反要更加努力,只有这样,才会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

公考的路上充满艰辛和困难,但是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我们努力学习,不怕失败,一定能够成功上岸。最后,祝公考路上的朋友早日上岸,前途似锦。

你公考参加了多少次上岸的?感觉怎么样?

你好,题主,谢谢邀请。

事业加上公务员,平均每年3次,从23岁看到26岁,总共10余次,还去参加了一次事业单位遴选。

感觉就像座过山车,起起伏伏,毕业那年事业单位上了,后来每年玩票似的考公务员,认真备考一年,备考第一次,考了有史以来最低分90多分,当时严重怀疑人生,怎么越努力越偏差,考试时,申论大题都答偏了。

运气最好的一次,从未认真准备,在130分是高分时,考了一个131分,当时查分的时候高兴的跳起来了,吼了一句“怎么那么高分”,当时是大单位,也是体制内,人比较蠢,不懂得隐藏,因为机关单位人事复杂,而且同龄临聘人员比较多,希望我考不上的暗戳戳的人大有人在。

因为当时是三不限,我那个虽然是高分,但是遇到了大神,笔试排名出来的时候,知道是第二名,有好些人好高兴,知道我考不上。面试没怎么准备,进考场才说几个字,声音就哑了,结果面试分数73左右,后悔的要死。

那个时候,周围有些人更高兴了,我说,我如果考乡镇,随便就上了,人家表示怎么可能。然后当时单位进了两位公务员,有一个应届毕业生才比我多一分,我当时毕业两年了。一个鸽子说,你看你们两个分数差不多,而且人家还是应届,心态好的多,容易准备的多。

我看到了很多人复杂的态度,嫉妒有,可惜有,觉得好没意思,就开始慢慢的准备,结果下一次考的史无前例的差。

那个时候嘲笑的人多了,就自己一个人暗戳戳的准备,再一次考试的时候,查分的时候很高的分数,我也瞒着了,面试完了,我很高兴,回到单位,又有人看着不舒服了。

面试前我也正常上班的,没有报班,估计有人又希望我面试遭殃吧。

怎么说呢,考试就是一个实力加运气的过程,周围有人同你一起考的话,大家的反应很有趣?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

你公考参加了多少次上岸的?感觉怎么样?

一次上岸,而且上岸了4个,分别是国考、沪考、京考和浙江选调生。最后选择了北京公务员。

这里面上海公务员考试是体检之后放弃的,浙江选调生是面试成绩出来之后放弃的,国考是笔试成绩出来之后放弃了,就没去面试,但是我笔试第1名,比第2名要高出接近10分,加上我的面试水平比较高,所以应当也是稳妥的。最后去北京公务员,当时笔试是140分,面试是94分,非常简单的就上岸了。

肯定会有人说我吹牛,说我是吹牛也无所谓,反正事实摆在那里,我也不会纠结,下面我可以介绍一下我的一些报名和备考的经验,算是让大家有个理解,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备考和报名,起码我觉得这些经验还是有用的,看来我所说的,大概也就不会怀疑我所说的真实性。

首先是这几个公务员的考试难度,国考是最难的这毋庸置疑,其次是浙江省选调生,再其次是上海公务员,最简单的就是北京公务员考试。因为当时北京公务员考试的政策是,要么你是北京户口,要么你是在北京上的大学,我手机是在北京上的大学,所以有资格报考北京公务员,这样一来,报考人数就比较少,再加上北京有很多更好的工作,所以报考公务员就更少,我印象我那一年,职位招考是5个人,最终报名也就报了40个,竞争压力非常低,考上的难度不大。

然后当年国考,我报名的是山东一个县的国家税务因为税务局,最终招录一个人,报名有130人,虽然这在国考中已经算是竞争压力很小的,但咱们从这个报名人数来看,难度肯定是最高的。

再说上海公务员考试,当时的政策是如果是不是上海户口或者在上海上学的,就必须是985高校到毕业生才可以考,这个条件虽然比北京市宽阔一点,但是限制也比较高了,我记得当时我报的职位是招录两个人,报名人数大概是五六十人左右,竞争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所以最后经过综合考虑,还是选择了去北京工作。

说完了考试难度,我们来说一下如何备考,大家都知道公务员考试基本上分为行测和申论,行测又分为好几个模块儿,我们一个一个说,基础知识模块,这个模块你不要刻意去复习,因为永远复习不完,就平常有时间翻翻看看就足够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时政的把握要特别注意,就是尽量能够把那些时政性质的常识学会,这里面有个小技巧,你要考哪个地方的公务员,你就去看那个省份的日报,每天看看报纸,这些时政知识也就了然于胸了。

然后是数量关系模块,这个模块我的建议,如果不是数学特别好的,基本上也是放弃,大体上学学看看就好了,因为大部分都是高中高考的知识,让你在短时间内学会也不太现实,而且这个模块儿拉分不是特大,做的好的好生可能能得到七分,做的很差的考生就算都不会,随便蒙一下也能得到三四分,所以不要太纠结,但是里面有一种方法,叫做特殊值法代入法,也就是用选项中的答案来倒推,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重点研究一下,培训的书里都会有题。

然后是逻辑关系模块,这个模块10分重要,是会拉开差距的,所以这个模块一定要融会贯通,掌握好参考书里教的方法,这个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多做题多积累,可能觉得是比较难,但是这个模块是拉分最多的,所以一定要学好。

然后是语言模块,这里边包含着语句语法等各方面的知识,其实用语感就可以概括这个事情,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模块,分值比较多,这里边有个小技巧,有时候你无需纠结解答的技巧,你需要关注的是语感,把一个句子读通透读通顺,只要你觉得合适,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你要觉得读起来不舒服,那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最后是材料分析题,在我看来这纯是送分的题,只要细心,他满分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个的复习方法也很简单,多做题就是了,一天做上4组资料分析,强迫自己最多只能错一道题,很快就会上去。

然后是申论,申论这个东西还是很看积累的,他的题主要分两方面,一部分也是材料分析题,这个材料分析呢有一部分答案会到原文里,你可以抄下来,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延伸,提高高度,总结归纳,对于这部分的复习,你可以多看题,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去做,多看看原题,看看答案,就会有提升。

然后是大作文,大作文这个东西对个人文字水平要求比较高,说实话短时间内提升也非常有限,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笔记本,多抄一些好的语句,尤其是一些比较不错的申论框架,把框架全都摘下来,多准备几张,遇到问题之后,从这些框架进行拼凑,拼成你自己的文章架构,然后再用你记下来的好的语句,将文章串联起来,这样一般分数就不会很低。

报名其实也很有讲究,首先要学会避雷,三不限的岗位不能报,因为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你去报名基本上会成为炮灰,没有什么能够伤害的可能性。其次是岗位要求太过严苛的不报,这样的岗位看似报名人数会很少,但事实上竞争压力很大,比如,一个岗位要求既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又是党员,又持有什么证书,理论上来讲这些条件会删除很大部分人员,让人觉得比较容易考,但事实上这类岗位很有可能就是萝卜坑,因为很多单位都是有事业单位的,这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想考公务员身份,所以有些单位会设置这种岗位,所以你如果报这种岗位,可想而知是很难的。

比较好的岗位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招录人数稍微多一些,起码两三个,第二对于专业的要求比较明确,比如最好是只要公共管理,这样的就比较好,如果说要管理类,那么专业就比较宽泛报名人数就多了。第三是岗位级别不会特别高,很多人报名都喜欢报些高的,所以比较低的职位,比如乡镇街道之类的,报名人数就会少,这样上岸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公务员考试竞争力还是很大的,还是要认真复习,毕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是也别有恐惧心理,因为职位摆在那里,总会有人考上,只要你坚定信心,好好复习,那个人就极有可能是你。

你公考参加了多少次上岸的?感觉怎么样?

您好,题主。以下是我的真实经历。

共计8次。

从2017年的国考到2019年的省考,前前后后共计考了8次才上岸。这期间的考试横跨了3个地区(天津、河北、江苏),也可以说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考。

考公路上的感觉如同坐过山车。1.内心很平静。

2017年参加国考时,没想着要上岸,就是去练练手,积累积累经验,为下次的天津选调做准备。结果考了123分,没有进面,内心是很阳光的,因为没有期望,所以结果并没有影响到我。

2.内心崩溃。

2018年参加了天津选调考试,成功进面,而且名次靠前,满心欢喜的报了2万的面试辅导班,结果面试时被人逆袭,面试成绩公布的一瞬间,感觉天都塌了,心中万分痛苦,和家里人打电话时,差点哭出来。当时,感觉自己是那么委屈,付出了那么多,结果竟然是这样,内心很崩溃。

这次考试失利,对我的价值观有很大冲击。

3.无奈,荒唐。

选调失利后,又参加了天津市考,以142的成绩进入面试。但是资格复审时说我专业不属于工科,没给我过,没让我参加面试。当时,我就苦笑着离开,内心感觉这也太荒唐了吧,为什么报名初审时给我过了,我成绩都进面了,又说不行,很无奈,无奈到崩溃。

4.逃避,不敢面对。

一次被逆袭,一次被荒唐的复审没过后,心理很是难受,不敢再面对公考,想要逃避这一切。之后去了企业上班。

5.不甘,重拾信心。

工作半年以后,感觉并不属于这里,内心深处一直呼唤着不甘的心声,有种夺回自己被冲击过的价值观的冲动。随即又开始关注公考,买真题,刷真题,看视频,白天上班,晚上刷题成为生活的常态。

6.坦然上岸。

2019年8月初,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的成绩成功上岸。上岸后,原以为自己会兴奋到不行,但是好像内心很坦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觉得这一切早就该属于我,只是晚点拿到而已。

公考一路过来,实则不易,以上6种感觉也好,状态也好,都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供大家参考学习。

2015-2019年,我的座右铭是:越努力,越幸运,今后也将是我的座右铭。当你感到自己不够幸运时,那是还不够努力。致敬每一名公考路上的你,加油,祝早日成“公”。

你公考参加了多少次上岸的?感觉怎么样?

一共四次,第一第四次是国考,第二三次是山东省考,前两次都止步于笔试,第三次进面,第四次上岸。第一次是2010年,当时大四,报了济南铁路局一个线路民警职位,只招一个,当时报了8000+,结果差1.5进面。第二次是老家县里一个高新区的工业管理委员会,当时是三四百的比例,进面差得更多,好像三四分。第三次是潍坊的一个街道办,招9人,笔试11名,进面后报了面试培训班,然而依然止步于面试。第四次是2013年底笔试,是辞职回老家后在一个名不见经传、每天肮脏乌黑的火电厂里备考的,没有人觉得我能考上,我一个人孤独的备考,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朋友亲人的冷眼,家人爱人的不理解,工作的不顺心……几乎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但是就是这一次成功上岸了。现在回忆这段经历,感觉已经渐渐远去,但是还是觉得,一个人在低谷期时,不要去和任何人解释什么,也不要向任何人宣言发誓,没有人当回事的,也几乎不会有人把你这个人当回事,关键是自己不要放弃。哪怕到最后已经机械了,麻木了,只要认准了,也要做下去,这样即使最后不成功,一级也没有遗憾了。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你公考参加了多少次上岸的?感觉怎么样?

粗略算了一下,国考3次,省考3次,事业单位及一些地方考试十余次。公考幺幺君由于专业比较冷门,在三不限的岗位摸爬滚打了两年半,最终上岸。考试次数多了,感受也自然少不了,分享一些感受,也是一些经验教训吧。

一、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是说起来多么简单,做起来又多么难呀!公考之路的成功伴随了前面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不是最扎心的,最扎心莫过于准备了半年,最后考试没有岗位。所以说,如果选择了公考这条路,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成绩方面,坚持一定能带来好成绩,最终上岸方面,坚持一定可以遇到合适的岗位,最终上岸。

二、选岗位一定要慎重,哪怕明年再考。考了将近两年,也看了周围都是人考上,慢慢的开始思考,考上了就一定好吗?很多考生刚考上,高兴的不得了,但是随之日子一天一天过,选择离家远,选择基层的考生开始暴躁,现实给他们上了一课,由于工作地方距离交远,找对象,结婚,照顾孩子和家人,辅导孩子,照顾老人都成了大问题。加之调动的难,很的人逐渐后悔考到这个岗位上。所以,幺幺君建议,不要为了考而考,一定要选好岗位,哪怕今年有岗位放弃了,实力有了,明年的好岗位一样上,不要让上岸最后成为你的负担。

三、在职考一样上岸。很多考生辞去工作去考试,为了可以更好的复习。其实不需要,幺幺君最开始也是在家全职考试,但实际上,复习效果的确不错,但是心理压力太大了,反倒后来边工作边考试,效率也不差,考试因为有保底,心情也放松,上岸更轻松。所以,不要把上班当成不复习的借口,幺幺君当时每天晚上七点开始看书到十二点,周末满满两天,也许你说你忙,加班应酬,幺幺君当时的工作一个月出差两次,一次一周,出差期间没有复习时间。因此,不是工作影响了你,是我们自己影响了自己。

上岸终究是感觉好的,希望大家努力加油,早日上岸。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公考问题就找幺幺君。关注幺幺君,了解更多公考备考技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