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蜀从哪一刻开始已经注定失败?
刘备“冲冠一怒为二弟”发动夷陵之战,百万雄兵直攻东吴,没想到被对方“反手”一把火烧到了“解放前”!
没错,蜀国的败亡从夷陵之战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注定!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刘备到底带了多少资源打这场仗。蜀汉经过诸葛亮的苦心经营,在刘备当政后期实力大增,无论是军粮钱财,还是勇壮军士。在当世之中已经足够偏安一方,不过张飞和关羽的惨死让刘备失去了“理智”,有人说刘备是被冲昏了头脑,才会以倾国之兵打东吴,但我觉得刘备之所以有这样的行动,还是因为他非常有自信。
当年刘备伐吴的军队号称百万,我们除去其中的“吹牛”成分,那当时的刘老板至少也是不输东吴的。而东吴的家底有多少呢?从起派出的兵力来看,相对于当时的刘备,较为劣势,所以这两个选手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刘备在哪个时候可以说是“势在必得”,既给兄弟报了仇,也可以顺势拿下东吴。
除了军队家底以外,刘备出征毕竟算是“御驾亲征”,身边的谋士将领肯定也必须是最出色的,根据历史记载,当时跟随刘备的有十位蜀国名将(除了小说中的还有别的名将,太多了,不介绍了就),六位“国家级”谋士组成智囊团,这样的阵容绝对称的上“华丽”,而且这些人里面大都是年轻将领,是蜀国未来的希望。 但是刘备毕竟也算戎马一生,知道“兵骄必败”的道理,所以在打仗的过程中也步步为营,没有一下吃掉东吴的打算。
可是到了后来却被陆逊的一把大火烧了个大败而归,其中的发展我们就不多赘述了,后来的刘备上演了“白帝城托孤”一幕,因为“演技”是奥斯卡级别的,所以很多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刘备身上,可是除了刘备去世以外,其内部损失也是“惊世骇俗”的。
首先是智囊团和将军团,十位大将四位生还,剩下的六个中有四个战死,二个投降。这其中就有号称“二世赵子龙”的傅彤,赵云因为年岁已大,刘备也不得不培养新的“警备团司令”,而傅彤就是他重点培养的对象,不过还没等对方展现实力,他就已经落幕了。当然,这位将领只是一个代表,类似他这种情况的多的是。
再者,六位智囊团成员“战死”三人,投降一人,回国两人,而战死的人中就有未来诸葛亮的接班人:马良。此人本就是诸葛好友,又深通谋略之道,本来是非常合适的丞相接班人,不过也跟随刘备一起走了。所以在未来人才的接班方面,刘备已经把能用之人全部“霍霍”了。
正是因为夷陵之战的消耗,才导致蜀汉后期人才匮乏,以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何许人也,那是黄巾军时代的人啊,得多大年纪了。
再者是资源方面,无论是哪个时代,打仗都是一种“烧钱”行为。打赢了还好说,占领城池缴获物资慢慢就可以恢复,但是打败了可就万劫不复了。(主要是这次玩的太大)诸葛亮呕心沥血干了五年,才积攒下来了一支铁血雄师,还没等发挥作用就被自己的主子给“霍霍”了,诸葛亮的心“在滴血”啊。
夷陵一战,蜀国大部分的青壮年都报销了,国家失去了重要的发展力量,这也是蜀国开始衰败的重要原因。 无可用之将,无可用之相,无可用之兵,无可发展之希望,别说是诸葛亮死了,就算是再给诸葛亮十年又能怎么样呢?
“巧妇无米难为炊”,诸葛亮的死也正好逃开了这样的烂摊子,蜀国的败亡也正是从夷陵惨败以后就已经注定了。
三国的蜀从哪一刻开始已经注定失败?
实乃天意,是人为而不能为之!刘备诸葛亮打了那么久,三公天下鼎立局势。诸葛亮出师北伐关见时刻掉链子,这与后主刘禅是分不开的!诸葛武侯举躬尽卒,活活累死,后世之师交与姜维,继诸葛遗志继续北伐,前方拼命,后方已降,尽其所能想诈降策反立保蜀汉,可必竟是扶不上墙刘阿斗。种种原因是不是天意使然。
三国的蜀从哪一刻开始已经注定失败?
注定失败该是武侯祠病逝五丈原了,蜀国彻底没了主心骨,刘禅无能,偏信巫蛊
三国的蜀从哪一刻开始已经注定失败?
准确来说 应该是失去荆州吧 荆州丢了 以后 刘备很尴尬 出川以后粮草跟不上 夷陵一战以后 本来国力本来稍比吴国强一点 此仗之后 兵力是三国里面最弱的。
三国的蜀从哪一刻开始已经注定失败?
谢谢邀请。
我看很多评论里说蜀国的失败大都和关羽、荆州、华容道挂钩,其实我认为不然。我们中国人打仗讲究的是战术,并不是你人多就能赢,所以说跟国土和人口的关系不大。
蜀汉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刘备的死,夷陵之战后,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看了一眼自己征战一生的天下,依依不舍的走了。刘备一死整个蜀汉集团没有了主心骨,其子刘禅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一个公司若没了董事长,还能转多久呢?蜀汉也是这样,从刘备去世的那一刻起已经无一统天下的可能。
其次,魏延被杀。后三国时期的阵容与前三国时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魏延有帅才,有勇有谋,若是能兵出子午谷或许能攻取长安,可诸葛一生唯谨慎,未能采纳,后来魏延被诸葛亮遗计所杀,蜀汉失去了可以扭转局势的大将,失了城池可以再打 可失了英才便不可寻回了。
三国的蜀从哪一刻开始已经注定失败?
蜀汉政权由盛转衰于荆州之败,而让接下来的夷陵之战使蜀汉争权彻底失去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蜀汉政权最兴盛的时期是刘备夺取汉中,关羽围困樊城,此时完全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方针进行,是蜀汉气势最盛,最有可能削弱曹魏势力的时机。然而,接下来的两场战争,让蜀汉政权由盛转衰,从此难求一胜。
一、荆州之败荆州的失败首先导致了蜀汉的战略规划全盘打破,也使诸葛亮六次北伐只能一路推进。其二,荆州的失败使荆州一路兵马全军覆没,更使大将关羽身死,导致国力受损,人才流失。其三,荆州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刘备发动对吴战争,导致了张飞被部下谋杀。最后,荆州的失败断了蜀国的运势,在荆州失利前,刘备一路攻占汉中,关羽一路围困樊城,蜀汉形势空前明朗,此时也正是削弱魏国势力的最好时机,如果孙权同时北伐,那么魏国形势岌岌可危,问鼎中原也未尝不可,但孙权却奇袭荆州,导致蜀汉就次衰弱,吴蜀发动战争,互损国力,曹魏坐收渔翁之利。
二、夷陵惨败夷陵之败是蜀汉政权损失最惨的一场战争,陆逊火烧联营八百里,使得刘备孤身逃回白帝城后不久便死亡,将士更是死亡无数。
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此战过后,蜀汉多年攒的家底一仗败光,夷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21年,此战过后蜀国国力锐减,一直没有能力对外作战,直到公元228年才有所缓解,诸葛亮进行了第一次北伐。而此时的蜀汉仅占益州一州,国力不济,人才凋零,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人口都远远落后于曹魏,北伐也只是垂死挣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