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离开大庆?

大庆对我来说就是忘不掉的家乡,回不去的故乡。 离开大庆已经13年了,当初从最北边到最南边到现在定居到一个江南水乡宜居的城市已经感觉很难回故乡生活了,首先是饮食习惯的改变,从炖菜到清蒸再到清炒,虽然家里偶尔也炖菜。偶尔也会想念家乡的味道。再是人文文化,处事方式的改变,南方办事会更细腻温柔一些,办事效率快,政策一出来执行力度非常快,这也是人家发展快的原因。再是人也很勤快,家里不管有钱没钱,都很勤快。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 但我每一两年还是会回大庆,一是家乡还有亲戚朋友要探望,二是毕竟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还是有回忆留恋不舍的。

你为什么离开大庆?

虽然还没离开,不过却也能说出一些原因。

1.大庆不是一个宜居养老型城市。大庆水质偏碱性,数值基本到8甚至以上(别问我为何知道,官方给的数值是被有意更改过的,我就是知道),长期饮用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其次,大庆气候条件比较差,由于城市地广人稀,城市建筑群落比较分散,不能很好的行成温度城市效应,因此大庆的冬季较一般城市来说更冷且风更大一些。尤其是刚入冬的时节,温度骤降,是老年人心梗、脑梗的高发季节,好多老人因此会在南方置业,如候鸟一般,十月飞走,次年四月再飞回来。

2.油田量价双降,整体经济下行,导致大庆经济“外强中干”。自2012年以后,大庆经济受油田量价双降影响,整体经济下行,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年骤降,2016年实现正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增长是在连续降了三年的基础上才堪堪上升5%,这个产值相较于2012年仍然具有很大差距。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天性,大庆人口在这四年中人口从高峰时330万降到了280万上下,人口损失可见一斑。

3.投资环境差,发展环境亟待解决。投资届有句名言叫“投资不过山海关”。当然这也不是大庆这里的个例,之前网上曾有篇文章叫《我**再也不回东北了》具体是不是这个名字我也忘了,讲的是一个沈阳人想要回家发展,却发现在北京很容易的事情,在沈阳办厂却难如登天,最后不得不灰溜溜的回到北京。可见有多少东北人对这里的JQK模式(勾过来,圈起来,剋一顿)深恶痛绝。不过近期大庆提倡努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弹好“四重奏”,全面优化发现环境等积极向好的方针政策,具体能落实到什么程度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4.人才流失严重。其实这一点和第三点略有重复,之所以单列出来是想着重强调下大庆乃至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这里对人才的竞争更加苛刻,除非是双商极高的人才才能脱颖而出,才能享受相对公平的待遇。这里大多数是任人唯亲,不是任人唯贤,当然这种现象全国都有,只是这里更加严重一些罢了。说到底,这里的环境束缚了很多想要回馈家乡人的拳脚,很多人才的流失也真的是迫于无奈。

说了这么多,最后也就一句话,我还是留在了这里啊。

你为什么离开大庆?

我82年出生在大庆,父母都是油田职工,04年从一所很不错的985大学本科毕业,回到大庆油田工作。父母多年的经验,教导我要认真学技术,多在基层锻炼。我在班组认真工作,四年后提为最年轻的班组长,技术骨干,接下来年年分厂的先进,十佳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拿到手软,时间一晃来到2016,厂里有四个提副科的名额,父亲以他90年代提科级的经验告诉我,不用送礼,我们工作能力足够,于是我就这样看着几个专科毕业的老同志成为我的领导。我当时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处境,34岁高龄,干了十年班组长,接下来将不得不面对一大群比我年轻五岁的年轻人的竞争,还要让我的孩子继续在这个思想落后封闭的油田成长。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2017年离开这个我生活了35年的城市,到长三角一个二线城市安家。家乡很美丽,但没有我的发展空间,离开大庆,追求更适合自己的生活,也是无奈之举。

你为什么离开大庆?

2017年6月28日,我把人生第一份辞职信交给了八厂人事。是的,在这一天,作为一个大庆人,我选择了离开大庆油田,也选择了离开这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

在我正式辞职的那天,我就想写一篇文章,用来记录和表达我这三年对于大庆油田的思考,对于大庆这座城市的思考,对于大庆人的思考,以及对于我自己的思考。但是一直到了7月1号这天,我才开始动笔整理这样一篇文章,因为我也需要沉淀,好以一个过来人和旁观者的双重身份,去仔细的想一想,油田之于我们,到底是人们眼中的桃花源,还是纷杂社会的理想乡?

客观的讲,我认为大庆油田依然是很大一部分大庆人的天堂,但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地狱。再说的明白一点,围城罢了。进不去的依旧想进去混吃等死,可进去的又只能望着外面的世界哀叹余生。

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可以说在学生时代算不上学渣,但高考时也离学霸有着100分的差距。总的来说可以算是苦学了16年吧,在求学期间也不乏自己的梦想和思考,虽说不求闻达于天下,但力求少悔于人生。这句话很空,但是很真。可惜当年的我还是低估了命运的力量,在我即将毕业也和其他人一样将要踏入社会这个熔炉的时候,我母亲的一个电话改变了我预想中的的人生轨迹。电话内容很简单,大概意思就是我毕业的那年是我能回到大庆油田的最后一次机会,希望我慎重。接着一些要好的亲属也来了电话,劝我回到大庆油田,回到这个当时还很遗世独立的桃源乡。我的家庭有一些特殊,十几年来都很坎坷,家里也只有母亲一人。考虑家庭,考虑母亲,考虑到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的古训,我选择了回到大庆。记得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正在武汉和即将分开的同学们吃火锅。说实话,武汉的火锅不是很好吃。

回到大庆之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外围采油厂当工人,记得入厂之初的培训期间,培训老师告诉我们说,在座的都是大学生,在这里是很有发展的,只要大家踏实工作,摆正心态,都有成才的可能。培训期间大家的心气都很高,哪怕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能感觉到大家当时的热情。可如今三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当年的热情恐怕是我们这些人唯一的一次燃烧吧。

我的工作地点是在一个离市区,或者说离人烟很远的地方,距离最近的县镇也要几十公里,周围倒是有一些村屯,剩下的就是无边的草甸子和玉米地。穷山恶水么?和那些更偏远的采油厂比起来,恐怕我还要幸福的多。就是在这样一个我当年想都不会想的地方,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时光。刚开始来的时候,说实话,虽然我的适应能力很强,和同事关系相处的很快,但是这里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前景,都让我深深的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我来之后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到这里,是龙得给我趴着,是虎也得给我卧着。我没有龙虎之威,但我也希望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哪怕是在这个看不到什么希望的地方。

刚回到油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劝我再考虑一下,而几乎所有的长辈们都劝我要安心在这里工作,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声音中,我不断的去学习怎么做一个采油工,学习油田相关的知识,报考油田的二学位,尽自己所能的去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比赛。每天在抽油机之间来往反复,每天拿着破衣服去擦井口冒出来的油,每天都忙着刷漆除草平井场,我一个拿了十几年笔的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管钳铁锹扳手等等工具的使用,这些倒是没什么,一切都是为了工作嘛。此时我依然一直幻想着,当我把这些都学会了,当我参加了足够多的比赛,当我取得了足够多的荣誉,我就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我这三年印象最深的是15年的清明节,我当时还在参加一个考试的培训,清明节大家都放假,我就回到单位值班,恰好遇到计量间管线堵了。北方历来都有倒春寒之说,当时的天气还非常的冷,而为了解堵,我们几个人整整在外面不间断的工作了三天四夜,第四天早上,我睡了两个小时,去参加考试。这三天四夜,每个人都已经熬到了极限,有机会就趴在管子上睡一会,得空儿就躺在地上歇一会。我记得第三天夜里,大家都已经很累很累了,趁着解堵车在那工作,我们就躺在车里睡了一会,当时的夜里刺骨的冷,车里没有暖风,我躺在后面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领导喊我出去干活了,我起来想要打开车门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已经抖得根本找不准车把手在哪,缓了五分钟,我打开了车门,下去和同事们继续未完的事业。后来一提起这件事,大家都笑着说这是最衰的一个清明节。可是我之后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别人没有叫我起来,我是不是就冻死在车上了,那是我这辈子最冷的一个晚上。这种事情我可以当个故事讲,可对于那些老工人来说,比这艰苦的事情,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可是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在这个地方又能得到什么?

我在这里不想谈家国天下,我只想说说我自己。在工作了三年之后,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对我自己说,这里不适合我,我也不适合这里。大庆油田这个几十年的国企和我的理想,相差甚远。我在这三年间也向我的母亲抱怨过很多次,并不是抱怨工作的辛酸,而是抱怨前途的迷茫。诚然能够走在事业巅峰的人不是很多,但这也绝不是一个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理由,我想任何一个对人生有抱负的人,都会选择把自己安放在一条不断向前的路上。

我的母亲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三年来我的执着也最终改变了我母亲的想法,她在今年年初就同意我辞掉这份工作,可是在我与其他上一辈人的交流中,得到的却更多的是不理解和不信任。你辞职了能干什么?如此稳定的工作为什么还要走?整个大庆就你有眼光有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想去过多的辩驳什么。我只想说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认为把自己的一生寄托在别人的经验上,终究是不靠谱的。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可很多人的眼光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里,认为大锅饭是最好吃的。诚然好吃,但是吃不饱啊。

我们从7岁开始上学,大学毕业也要16年时间,读这么多年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了金钱?为了工作?为了虚荣?为了地位?我认为都有,但是都太片面。可最起码,我认为多读书是为了多一种选择。读的书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可正是这种求知欲让我们有勇气去探索这个无限未知的世界。那既然如此,又何必故步自封,坐井观天呢?为何不能走出所谓的稳定,去和别人一起感受这个复杂的社会呢?残酷也好,无情也好,失败也好,我已经做好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准备,难道还换不来一个赴死的权利么?况且,我认为大多数人的一生没有这么可怕,老一辈大庆人口中社会的残酷无情是真实存在的,但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也都是道听途说臆想出来的,毕竟他们真的没有走出过这座城。

人一生中的可能性真的太多太多,可是一旦陷在油田这个框框里,路真的就越走越窄,除非你境界高古,超凡脱俗。对于一个人来说,工作固然重要,可社会发展到了如今,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吃口饭,更是很多人一生为之奋斗的意义所在。如果你还有那一份求知欲,就不应该过多的在意别人的眼光。幼稚否?愚蠢否?我尚且年轻,你又凭什么给我盖棺定论。

辞职是我的一个选择而已,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劝那些想出城和未进城的人,多多权衡。

你为什么离开大庆?

大庆职工活不起,养活不了一个家,多少钱了工资不涨反降,再这样继续下午西北风都没得喝,未雨绸缪只另谋生路,要不然等岁数大了企业把你辞退那时候再后悔啥都晚了。

你为什么离开大庆?

离开大庆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一觉得没什么发展,跟关内差距太大。二是气候原因,一年除了夏天就是冬天。三是年青人就业渠道大少,没有吸引大众人才的政策,每年招十几个博导来,得有人干活才行。四是幸福感逐年下降,年轻人都跑了,父母退休后也跟着走了,拿着退休金到外地养老,留下一座空城。五是油公司不招子弟工了,只出不进,这一代人没寄托,感觉没希望,挣的钱都投到外地去了,大庆物业费,供暖费多花几个月工资,把房子卖了去南方购房,虽然贵点但升值,还没采暖费。

总之,政府不重视,油公司不谋划,大庆必然走向衰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