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的人祖先来自哪里,有什么演变吗?
姓王的当然多啦,毕竟中国第一大姓嘛!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最新的《2018年全国姓名报告》,“王”姓户籍人口数量达到了1.015亿,比排名第二的李姓多61万人。成功当选为“中国第一大姓”。一亿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14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姓王,目前全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也只有十三个。
咱们国家姓王的人几乎相当于日本全国的人口,这还不包括的海外的华人华侨。
那么“王”姓为何这么庞大呢?这就得从“王”姓得发展历程说起了。
众所周知,《百家姓》是在宋朝初期被撰写出的,王姓的历史肯定比这个久。也正是由于王姓的起源太早了,导致到现在很多资料都缺失。使现在关于王姓的起源有着很多的解释,有的说它起源于尧舜时期;有的说它起源于周朝的时候和姬姓有关;还有的认为,王姓最开始是少数民族的一个姓氏。
咱们取流传最广得一个,也就是王姓起源于周朝姬姓,因为在周朝以前,古人很少会有“姓”,大都以氏族部落命名。许多姓是在西周分封以后,从诸侯国或者爵位封号演变而来,“王”这个姓很有可能就是这样来的。
话说周灵王的儿子“晋”,被称为王子晋,王姓由此为源,开始发展。
当然这只是一支,还有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代,其在三家分晋时期,家道中落,族中子弟被迫流亡,但他们自认是周王室血脉,所以姓王。
像他这种的有很多,因为西周分封之时,有着大批王室子弟被分封建国。而后春秋战国,他们大都消亡,但幸存下来的族中子弟仍以王室自居,这便有了大量的王姓出现。
由于基数很大,且是周王室子弟,血统高贵,“王”这个姓发展得很快,不断地开枝散叶,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并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因功获赏,或是因崇拜而改姓,或是原本没有姓氏,选了一个比较出名高贵的,抬升自己的身价。
比如说许多汉化的少数民族,在改姓的时候,王姓都是比较优先的选择。比如唐朝的王世充他们家原本就是胡人,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契丹耶律氏,也改为王姓。女真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
王姓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中国第一大姓!
当然,既然是第一大姓,肯定有着辉煌的历史,名人望族也不少。比如说中国历史上皇帝最多的是刘姓,然而皇后最多的却是王姓,足足36位。最出名的莫过于西汉时期的王政君了,西汉的而灭亡,她脱不了干系。
当然还有那个著名王姓家族—山东琅琊王氏,它是我国最顶级的门族,在我国古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琅琊王氏历史悠久,它起源于东汉时期到明清才衰亡,魏晋时期它的声势达到最顶峰。
1700年历史中,这个家族出了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像我们熟知的书圣王羲之,王吉,王导等著名人物都出自琅琊王氏,被称为“中华第一豪族”
姓王的人祖先来自哪里,有什么演变吗?
从人口数量上看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王姓人口约9500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1%,相当于每14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姓王的,实在是一个超级大姓。
因为王姓人口多,分布广,历史悠久,故而来源复杂,王氏起源竟有七种之多:
1、源于姬姓
周灵王的太子名叫姬晋,因直言劝谏惹怒周灵王被贬为庶人,于是姬晋迁到琅琊(位于山东)定居。姬晋虽贬为庶人,但到底是王族出身,琅琊百姓称其族为“王家”,于是姬晋的后人干脆姓王。姬晋是王姓的得姓始祖。
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的弟弟姬高,被封于毕地(今陕西咸阳西北),被尊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到晋国,被封于魏,魏文侯时,韩魏赵三家分晋。后来秦国灭魏,魏昭王之孙卑子逃到山东,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封卑子为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侯。毕、魏、晋、兰陵等地这一脉传下来的人都是王族,因此其后代均姓王。
2、源于妫姓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帝王虞舜(妫姓)的一部分后人,迁居到北海、陈留等地,因为是帝王的后代,因此姓王。
3、源于子姓
商纣王昏庸无道,商王太丁之子,商纣王的叔父比干(子姓)多次劝谏,被商纣王杀害,葬在朝歌附近。比干的子孙世代为其守陵,因比干出身王族,后代便姓王。
4、源于田姓
公元前368年,田和成为齐国君主,因为齐国君主之前姓姜,因此称“田氏代齐”。后来齐国被秦国灭亡,田氏王族贬为庶民。一部分田氏子孙为纪念其王族身份,于是姓王。
5、源于少数民族(王族)
《通志·氏族略》记载:(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这说的是历史上外族王族,如高丽(朝鲜)开国之君王建;西魏可频氏的王雄;钳耳氏的王季。
6、源于赐姓
王莽篡汉时,燕太子丹的玄孙名叫嘉,嘉上献符命,王莽龙颜大悦,赐国姓王。
7、源于改姓
隋朝的王世充本来姓支,西域人,到中原后改姓王,可能是他认为要统治天下首先需要一个好的姓氏吧;五代的王保义,本来叫刘去非,改名王保义,后代皆姓王;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姓完颜、耶律的人,改姓王。
姓王的人祖先来自哪里,有什么演变吗?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姓氏都有着悠久而复杂的起源与演变。王姓人群遍布我国东西南北,据统计大约每十三个人里头就有一个人姓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五百年前是一家”。王姓是我国姓氏文化中最源远流长的一个,也是源头最多,派系最错综复杂的一个。
王姓的起源主要分为四种:
一、王者之后
“王”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特指君王。先秦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贵族们通常用姓区别婚姻,用氏象征身份。所以先秦王室的王子王孙,以“王”为氏。秦灭六国后,姓、氏有别制度随着王室的坍塌只剩下“姓”。王室遗孤为了纪念其过去高贵的身份便以氏代姓,这群“王”姓者是名副其实的王者之后,但他们是源于三个不同血统的“王氏”。
1、姬姓王氏,周文王之后。东周灭亡后逐渐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其中一支是姬姓兆京王氏,他们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他们主要散居在兆京、河间一带。另一支是姬姓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他们是太子晋的后裔。太子晋因谏言被贬为庶人,迁居到琅琊(今山东胶南一带),其后世在此繁衍生息。后来诸侯争霸,周王室骤衰,但太子晋的子嗣宗敬还在周王朝担任“司徒”一职。面对战乱的他一路隐退至太原,并定居于此。还有一支是姬姓王城氏,他们是周考王弟弟姬揭的后代。史载,东周时期,周考王姬鬼封其弟姬揭于河南王城(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其子孙遂以封地为氏,成为“姬姓王城氏”。
2、妫姓元城王氏,古帝王虞舜之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立周后,将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封地授予舜帝后裔妫,同时又将女儿太姬嫁给他。妫满自此以“陈”为氏,直到陈国被楚国所灭。妫满后世陈完(妨姓陈氏,字仲敬)投奔到齐国,齐桓公姜小白十分赏识他。不仅任他为卿,还封他田地,于是他改“陈”为“田”。春秋末年,陈完第九代裔孙田和夺取齐国(姜姓)君权。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取代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后田氏齐国被秦所灭,王室裔孙为避祸纷纷改姓。到汉代,田贺一系迁到魏都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其是齐国王室的后裔,遂改田为王,称为王氏。历史上有名的王莽即是田贺(王贺)的曾孙。
3、子姓汲城王氏,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纣王哥哥)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今河南汲县)。周天子灭商后十分善待殷商后裔,比干的子孙便前往汲郡以守陵墓并在此定居。他们因源出王族,改姓王氏。
二、少数民族之裔
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文化认同的第一步便是胡人改从汉人的姓氏。一旦姓氏该从,胡人们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考之今天中国人的王姓,在历史上就出现过“胡姓汉化”的现象。王姓中国人,不但有中原华夏族的血缘,还有少数民族的基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大力倡导鲜卑人改为汉姓,以认同华夏文化。据《通志•氏族•代北复姓》和《中国人名大辞典》“可频雄”条所载:北魏太原人可频雄,本姓王,其先鲜卑,仪貌魁梧,少有谋略。北宋的蓝田尉王瑜就是可频族之后。除此,钳耳族、高丽族、阿布思族与云南白族都有王姓源流。
三、赐姓、改姓、复姓之王
1. 帝王赐姓
帝王赐姓是古代统治者驾驭臣下或羁糜番邦的一种政治手段与精神奖赏形式。燕太子丹玄孙燕嘉就曾被王莽赐嘉国姓“王”。明朝皇帝曾先后赐蒙古族人默色特利尔名“王麟”,赐阿辽纳名“王美音”,赐济布答名“王德忠”等。
2. 改姓
改姓又分为两种,一是冒姓,系因被人收养,或因母改嫁,或为赘婿,而改取他人之姓。如后梁王郡,本姓刘,中山隆邑人。后被定州将官王处直收为养子,遂冒姓王。二是避难改姓,这些改成王姓的人群往往比较低调,他们的族谱也都隐藏较深。如《元史•王绚传》载:王绚“本姓耶律氏,世为辽大族。金正隆末,契丹窝斡叛,祖成,从母避难辽西,更姓王氏”。
3. 复姓
中国古史所记之复姓中,王人、王叔、王子、王孙、王史、王官,另有五王、小王、西王等,均与“王”字有关。这些复姓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简化为“王”姓
通过对王姓历史演变的深究,我们会发现同姓不一定同宗,宗族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姓氏的变迁。每一个姓氏都历经沧桑,它们随着历史的步伐不断分化与结合,最终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姓王的人祖先来自哪里,有什么演变吗?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人口超过一亿。
王姓子弟群星璀灿,数千年来人才辈出,自古以来,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都是王氏的望族。
王姓的来源一是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武王灭商后,虞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后人中的陈完在齐国为官,改为田氏。
秦灭齐后,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为王姓。这一支的著名家庭秀汉朝后族王氏,王政君、王莽就源自此支。
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后人毕万受封于魏。
秦灭魏后,魏卑子逃入山东,汉初被封于兰陵郡。魏卑子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三是出自子姓,为商朝比干之后。
四是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
五是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朝鲜的君主王建等。
六是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
七是冒姓和改姓,因历史原因,有些其他姓氏之人为避仇、逃亡而改姓王等等。
王氏著名大族有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北海王氏、东海王氏、高平王氏、京兆王氏、天水王氏、东平王氏,山阳王氏,新蔡王氏、中山王氏、章武王氏,东莱王氏、广汉王氏,金城王氏、河东王氏、长沙王氏、六合王氏、南郡王氏等等,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姓氏有着这么多的望族。
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对社会影响之大。
中华王姓大多是“王者之后”,为了让后世子孙牢记他们的高贵的出身,以王为姓。
一、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始祖乃周灵王太子晋,本姓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曰:
“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传说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
《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
“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 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成为太原王氏始祖。
太原遂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为王氏之总号。
二、琅琊王氏
太子晋十八世孙翦公为秦之名将,秦并六国时,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
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
始皇驾崩,二世封离公为大将军。后离公率与项羽战于巨鹿,兵败自殉。
其长子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成为“王氏琅琊始祖”。
王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对中华文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如果一一介绍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位:
一、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又能统兵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其“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泽被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历史上与孔子齐名的“圣人”。
二、鬼谷子
鬼谷子名叫王诩,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生卒年不详,卫国人。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他的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活跃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闻名于世的人物。
苏秦与张仪的合纵连横之争,孙膑、庞涓斗法,都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
三、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山东临沂人。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他的行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四、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之成就不仅仅在文坛,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主导了王安石变法,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家的子弟们,赶紧收藏点个赞哈😊,祖先们是何等的荣光啊!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姓王的人祖先来自哪里,有什么演变吗?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王姓是目前我国的第一大姓氏了,并且在历史上,王姓也是一家独大,霸占排行榜很长时间。任何姓氏都有一个源头。
王姓当然也不例外。据说王姓最早源自周朝,周灵王有个儿子叫晋,这个孩子喜欢讲真话,忠言直谏,不畏皇父之威,结果让父亲不高兴了,就把他流放到外地了,眼不见心不烦。其实说是外地,就是在离当是东周都城洛阳附近,古代出了城,就叫野,身处乡野的太子晋,还是和普通的百姓不一样的,毕竟有个当皇帝的老爹。
于是周围的人就称太子晋为“王子晋”,叫着叫着,王这个姓氏就这样产生了。之后他的后代依然沿用了这个称号,王姓就这样沿袭下来。
这时候的王姓,发源于姬姓,就分布在洛阳附近。靠近国都的地方。
历史到了秦汉之时,大将王离的两个儿子,王元和王威,为了躲避乱世纷争,就迁移到相对比较安定的山西太原与山东琅琊,这两个地方的王姓随之而发展起来,时代繁衍,成了太原王氏和山东王氏两个名门望族。但是有一个问题,姬姓发源出了很多的姓氏,如周姓、鲁姓、吴姓、郑姓、曹姓、王姓、魏姓等几百个姓氏。为什么只有王姓发展成了第一大姓氏呢?就是因为“王”字不一般,王不仅是与皇室关系密切的字,也是个寓意美好的字,魏晋南北朝之时,北方少数民族不断汉化,所用的汉姓,首选的就是王。历史上那么多朝代,改朝换代之后,先王之后,不管什么姓氏,为了安全,大多改姓王。
并且古代战乱比较多,四方的流民,为了寻求一些地方大家族的庇佑,改姓的现象相当常见,不少的王姓,都是这样改过来的。
以上便是王姓的起源与演变。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姓王的人祖先来自哪里,有什么演变吗?
王姓的人不是挺多,而是特别多的,2017年人口就达到8890万,比英国总人口还要多。那么王姓的祖先来自哪里呢?
一、王氏的大宗对于王姓来说肯定知道这句话“天下王氏出太原,得姓始祖太子晋!”天下王氏一般以周灵王太子晋,也就是王子乔为始祖。
可见王氏最早出现就是周灵王太子晋被废,太子晋的子孙也还是当大官的,被当时民众称为王家,故以“王”为姓氏。据说王子乔驾鹤成仙,五代十国时前蜀后主王衍以他为王氏始祖,上庙号圣祖,谥号至道玉宸皇帝。
到了王子乔的后裔王离时,他的儿子王元和王威为躲避秦末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山西太原,于是王氏产生了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出自“姬”的王氏大概还有三支——
1、信陵君魏无忌之孙魏卑子,由于他们是魏王之后,被当地人成为“王家”,于是以王为姓。
2、河东猗氏王姓自称是周平王之孙姬赤的后裔,姬赤由于其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奔晋,由于是王室后裔故改姓王。不过此说法有误,因为姬赤是不是周平王孙难以考证。
3、周考王胞弟桓公揭被封为西周公,西周国被灭后其后裔改姓王。
二、部分改姓及赐姓为“王”王氏起源还有其他的,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很多原来列国的王室为了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就都改姓为“王”了,像新朝皇帝王莽,他就是战国时期田齐的后裔,在5世祖的时候改姓为“王”。
王莽还此人姓“王”,那就是燕太子丹玄孙嘉,因为他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还有隋朝末年的枭雄王世充也是改姓“王”的,他本是西域“支”姓胡人,其母改嫁霸城王氏后亦改姓为王氏。
少数民族改姓为“王”的亦很多,例如女真人就有很多,明代女真建州右卫指挥使王兀堂、王杲,哈达部长王台等,以王为姓。此处不赘述。
对于王氏其他派支的始祖,我在这里简单罗列一下,总体来说王姓始祖是“王子乔”。1.浙江绍兴王氏始祖——王充,东汉时会稽上虞人,著有《论衡》。
2.寿阳王氏始祖——王翁,元世祖年间自洪洞县迁居寿阳县上谷村。
3.福建王氏部分始祖——王审潮、王审邽、王审知。五代十国时三兄弟曾割据福建,王审知还在福建建立“闽”国,对福建的发展做出贡献,福建人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
4.潭州王氏始祖——王子诚,南宋理宗时期与兄王子明同迁潭州安化澬江乡。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王氏迁入始祖么?不妨留言交流交流。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