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女人会武功?
历史上传说的女英雄不少,但是在真实历史上,能够统兵打仗的有几个,但是跨马征杀的绝对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是被后人夸大了。
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樊梨花,这些都是杜撰出的人物,有些可能有人物原型,但是并不见正史记载。
还有一些是正史有载,但是所载都是军事才能,会不会武功很难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唐朝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她是有明确历史记载,能够统兵打仗的女将军,死后还是按照军礼下葬。还有一位冼夫人,封谯国夫人。也是一位有军事才能的著名女性,《随书》《北史》《资治通鉴》都有记载。
那么有没有正史记载,确实有武功的女将呢?答案是有,而且还不少,但是名气好像都不是很大,因为这些人几乎只见于正史,文学作品里渲染不够,所以有很多人不知道。下面我就介绍几位比较典型的人物。
第一位;忠贞侯秦良玉历史上的女人进正史,大部分归在列女传中,但是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明史·秦良玉传》记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那么这位能够封侯的女将军都打了些什么仗呢?说起来就太震撼了。
秦良玉是重庆人,丈夫是世袭的土司,秦良玉在家乡时就参加了平定地方杨应龙叛乱的战斗,并取得胜利。
泰昌元年(1620年),后金入侵辽东,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几千人先前往。朝廷赐秦良玉三品官员的服饰。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包围重镇沈阳,秦邦屏、秦民屏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清军血战,秦邦屏战死沙场,秦民屏突围而出。秦良玉于是亲率三千人前往直抵榆关(今河北省山海关)。一个重庆吐司,这仗都打到关外去了,明熹宗下诏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服饰,并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
回到老家重庆,秦良玉又带兵平定了宣抚使奢崇明的四川之乱。朝廷因功多次赏赐秦良玉金币。
崇祯三年,后金皇太极围京城,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皇帝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并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
此后,秦良玉又参加了平定张献忠叛乱的战斗,数次击败张献忠和罗汝才,后来在张献忠从上马渡过长江进军,秦良玉与张令急率军于竹箘坪阻击,挫败了贼军的前锋。但不久张令战死,秦良玉前去援救没有成功,辗转作战又失败了,部下的三万人几乎全部战死。秦良玉于是单独求见邵捷春,建议调用自己二万溪峒的士兵用来击破贼军,自己愿出一半粮饷,其余一半需要官府支持。但邵捷春与杨嗣昌不合,且仓库中没有现成的粮食,所以拒绝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领大军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不敢来石砫。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 年),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专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同时近在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
清顺治五年(1648年),秦良玉去世。
第二位;前秦毛皇后这位也不简单,她是前秦皇帝苻坚的孙媳妇,前秦高帝苻登的皇后。出身名将世家,其父毛兴,前秦时期大臣,历任抚军将军、都督秦河二州诸军事、河州刺史。
据历史记载,毛后皮肤白皙,修长强壮,自幼习武。嫁苻登后被册立为后。她是一员勇将,尤其善长骑射。苻姚之战时她统军一万,驻守苻登辎重粮草集中的大界营。
高帝苻登在毛皇后的帮助下,取得了战争胜利,于是乘胜追击,远离大界营。不料姚苌亲率铁骑三万,再次偷袭大界营。毛皇后寡不敌众,战败被擒。姚苌见她美貌出众,不禁大为心动,竟欲纳她为妃。毛皇后仰天大哭,骂道“姚苌无道,前害天子(指苻坚),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宁不鉴照!”誓死不从。姚苌见她坚贞不屈,知无法使她就范,最后将她杀死。
毛皇后的事迹见于《晋书·列女传》和《资治通鉴》
第三位;铁腕太后述律平当然叫她断腕太后更贴切,此人不但有铁手腕治国,而且有壮士断腕的英雄气概,很多男人都得汗颜。
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的皇后,曾经帮助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立下很多功劳。她不但能够领兵打仗,而且可以跨马征杀。阿保机曾跨过大漠,攻打党项,让述律平留守其帐,黄头、臭泊二室韦趁虚掠夺,述律平率兵迎击,立马帐前,连发三箭,射退敌首,最后把来犯之敌击退,从此名震北方各族。
述律平在耶律阿保机死后,为了掌握朝廷,诛杀了很多大臣,说让他们去地下陪伴先主,汉臣赵思温质问述律后,太后与先主最亲近,最应该陪伴先主的应该是太后才对。述律后听了此话,自断一腕,放入耶律阿保机的墓里,说儿子还年轻需要自己辅佐,先断一腕,陪伴先主,待儿子成才就去见先主。
这么刚的女人,就问你怕不怕,服不服?
大多数普通民众,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文学形象多于历史真实形象,而文学形象大多数都进行了艺术加工,距离历史有较大差距。至于为什么很多文学作品里宁可凭空捏造人物都不愿意从历史中挖掘,我就不知道了。大概是历史真实情况限制了创作发挥,写不好,偏离太严重可能被骂,还不如凭空捏造,天马行空,想怎么塑造怎么塑造更自由。
后两个不说,前面的秦良玉就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的女将军都不为过,而且她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坎坷,故事颇多,是文学创作的好题材,可惜他的形象小说、影视剧中都不常见,戏曲中有,但都比较简单,而且与历史原型人物反差较大,秦良玉是大明的忠实追随者,戏曲中竟然出现了《斩御袍》的桥段,不禁令人嘘嘘。
历史上有哪些女人会武功?
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她们为民请命,为国杀敌,反抗压迫,让男儿也自愧不如。下面就罗列几位史料上确有记载,且会武功的女英雄,以飨各位师友。
平阳公主李氏
平阳公主李氏,一说叫李秀宁,但史书上并未载其名,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母为太穆皇后窦氏。平阳公主从小就喜欢玩刀枪之类的东西,才识胆略过人,早年嫁给千牛卫柴绍。虽然嫁为人妻,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练兵习武,夫妻两人甚至还经常讨论一些战术兵法,时刻关注着天下局势的发展。隋大业末年,为了策应父亲晋阳起兵,平阳公主聚拢关中豪杰,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平阳公主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她率领义军不但打败了朝廷军队的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平阳公主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严明,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了七万人。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朝名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李渊、李世民统兵攻打长安时,平阳公主亲自从娘子军中挑选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唐朝初建,四方未平,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为娘子关。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
据说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驻扎娘子关之后,凭借天险,修筑工事,严密布防,不给敌人可乘之机。一次,刘黑闼部大举进攻,平阳公主眼见敌人来势凶猛,一面向太原告急,一面指挥娘子军与居民严防死守。由于关内军队兵力不足,娘子关的情况十分危险。面对数倍于己的军队,平阳公主心急如焚,在城楼上焦急地踱着步子想着主意,同时极目远眺,等待着援军到来。
忽然,她无意中看见远处田野上丰收在望的谷子,顿时急中生智,计上心来,于是,她下令城内军民立即收割、架锅、用新米熬制米汤,米汤熬好后,平阳公主又令部众乘夜色从关上全部倒入关前沟壑中。次日,娘子关前沟壑中米汤横溢,敌人哨兵发现后,疑为马尿,急忙报告主帅。主帅出帐观望,只见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震天,战鼓擂动,便错误地判断援兵已到,因害怕中了埋伏,敌人最终不战而退。待得知此乃平阳公主的疑兵之计时,太原的援兵已到,他们只能望洋兴叹了。这就是米汤退敌的故事。
武德六年(623年),平阳公主去世,李渊非常悲伤,以高规格军礼安葬了她,并特谥号为昭。因此平阳公主是唐朝第一位死后赐予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梁红玉
梁红玉,宋史中未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去世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中有梁红玉自我介绍:“奴家梁氏,小字红玉。”梁红玉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起事,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和武功,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韩世忠是延安府绥德军(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武功超人,为人耿介,尤喜济人急难,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陪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终成眷属。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梁红玉不顾身险,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立下殊功,因此被宋高宗封为护国夫人。并赐爵禄,由此开创了后世功臣妻给俸制度。
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下,在江南大肆虏掠后北返,在渡江时,被韩世忠的军队拦截,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黄天荡之战。在战斗中梁红玉于高处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但因韩世忠军队大意,金军最终还是脱逃了。梁红玉竟上书弹劾韩世忠失机纵敌,举朝为之震动,宋高宗钦佩其忠直无私,再封她为杨国夫人。从此名震天下。
绍兴六年(1136年)韩世忠加授武宁、安化二镇节度使及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于楚州开置官署。梁红玉随夫出镇楚州。韩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卒同甘共苦;梁红玉也亲自“织薄为屋”。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深被兵火的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数年后,梁红玉去世,被高宗赠封为邠国夫人,追赠的制文中感叹梁红玉和韩世忠“富贵莫终于偕老”。
唐塞儿
唐赛儿(1399—?)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抗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其家境贫苦,自幼从父习武,不到15岁已武艺超群。
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人(今山东滨州市蒲城乡),林三之妻。林三死后,据说唐塞儿在为丈夫上坟归来的路上,偶得一石匣,内有兵法天书。唐塞儿归家认真研习后,通晓了这些法术兵法。当时,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主战场多在山东。那里久被战火,百姓本就贫困不堪,而明成祖又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十分沉重。重压之下的农民,对朝廷十分不满。
唐塞儿自称佛母降世,就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起义。唐赛儿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军队,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明成祖很是恼怒,就派出京师精兵五千,由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前来征讨。柳升曾统兵平定过安南叛乱,因功被封安远侯。他仗明军人多势众,十分看不上唐塞儿的乌合之众,包围了唐赛儿的山寨。唐赛儿因粮尽无水,假装投降,乘机夜袭官军。明军大乱,刘忠战死。唐赛儿突围而出,率部众相继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围安邱。明廷很是震恐,再增兵进讨,唐赛儿率领的义军腹背受敌,寡不敌众,最后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但唐赛儿等人却安然突围逃走,不知所踪。
这使明成祖大为震怒,下令将柳升下狱,将参议、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现起义各县的官吏全部处死。因怀疑唐塞儿隐藏在尼姑或女道士中,于是明成祖就下令逮捕了北京、山东等地很多尼姑女道士,送京都审问,但终未能抓住唐赛儿。
另一说唐塞儿后来被捕捉住了。据《九朝野记》记载:“既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惧。裸而缚之,诣市临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而明人冯梦龙的《拍案惊奇》上说,唐塞儿因胜利大意,被身边诈降的人于八月中秋之夜灌醉杀死。这是传奇小说,更不可信。
至今,山东卸石棚寨仍存留寨墙、舂米石臼等遗物。滨州人民为了纪念唐赛儿,在滨州城南、滨州黄河大桥以南修建了唐赛儿雕像,在原蒲台县西关原址修建了唐赛儿祠。
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一米八以上身高,明朝末年女将、民族英雄。从小跟随父亲练武学习兵法。后来嫁给丈夫马千乘,马千乘是东汉名将马援之后。她与丈夫训练了一支能征惯战的白杆兵,参加了明军平定杨应龙之乱,立下奇功。丈夫马千乘,世袭石柱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就代领夫职。
秦良玉忠贞为国,她和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带领白杆兵,先后参加了辽东抗击清军,平定四川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一生留下五首诗,其中有四首是赞颂秦良玉的。听到崇祯帝吊死煤山,秦良玉几次晕绝,亲自为崇祯帝主祭服孝哀悼。明朝灭亡后,秦良玉积极配合南明小朝廷反清,当听到儿子为国战死的消息,秦良玉没有痛哭失声,而是当众说:“这才是我的好儿子!”
秦良玉死后,南明王朝追谥她为“忠贞侯”。清朝在撰写明史时,专门为他单独列传。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被封侯的女将军,也是唯一被单独列传记入正史的巾帼女英雄。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曾说:“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王聪儿
王聪儿(公元1777年—1798年),湖北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江湖艺人出身,因嫁给县衙总差役齐林为妻,又名齐王氏。她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
清朝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的土地。农民无法谋生,只得流落江湖,卖艺糊口。王聪儿幼年丧父,跟着母亲学习杂技,跑马走绳,舞刀使棒,样样都行。母女俩凭着一身技艺走南闯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天,母女俩来到襄阳地界,在一场事故中得到一位名叫齐林的人的帮助,并在齐林的说服下加入了白莲教。齐林暗中是襄阳白莲教的首领。王聪儿入教后,经常利用卖艺的身份在江湖上宣传白莲教的教义。由于她与齐林志同道合,感情也越来越深,不久后便结为夫妻。结婚后,齐林与王聪儿便一同领导白莲教徒筹划反对清朝的武装起义。
原定嘉庆元年正月十五日起义,因事泄,齐林等被捕牺牲。王聪儿继承丈夫遗志,奔赴黄龙垱高举义旗,被齐林弟子姚之富等推为总教师。提出“兴汉灭满”的口号,建元“万利”。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十几万人,共分八路。年仅20岁的王聪儿被推举为八路兵马总指挥。清政府先后调动重兵围攻义军,王聪儿转战川、楚、陕深山老林之中,多次出奇制胜,急得嘉庆皇帝束手无策,泪如泉涌,几次易帅。
嘉庆三年三月,因战斗失利,被清军追击包围于郧西卸花坡。义军多次与清军激战,未能破围。四月一日,防线被清军突破,王聪儿率领十几名女义兵且战且退。在寡不敌众、箭矢用尽又无后援的情况下,她和十几名女兵全部跳崖壮烈牺牲,年仅21岁。王聪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沉重打击了满清统治,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可歌可泣的巾帼女英雄在历史的天空中繁星闪烁,数不胜数。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波澜壮阔,不单单只有男人们的倾心书撰,更有女人们的默默贡献。
历史上有哪些女人会武功?
穆桂英
杨门女将,打破天门阵,北宋名将。
樊梨花
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杨娥
明永历帝护卫张小将的妻子杨娥自幼习武,骁勇过人,将殉国,娥为报国仇家恨投身义军,反清复明,化装成卖酒妇,刺杀明朝叛将吴三桂,行刺未成,而壮烈牺牲.
洗夫人:
南朝至隋初时期洗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她生年不祥,是高凉(今属广东)人,出身于俚族冼姓大家。她从小就喜欢耍刀使枪,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又读过学多书,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她嫁给了高凉太守冯宝,从此被称为“洗夫人”。
历史上有哪些女人会武功?
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
历史上有哪些女人会武功?
替父从军花木兰;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唐朝另有女将樊梨花;宋朝抗金名将梁红玉;清朝的严咏春;
历史上有哪些女人会武功?
最早的应该是妇好。传说历史课本上的司母戊大方鼎(现已更名为后母)就是为纪念她铸造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