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同一时代的文臣武将对岳飞有什么看法?

写这些东西会招骂的,岳飞冤死,很多人痛心,都替他觉得不值,不过要说看法,对岳飞有看法的人多了,岳飞的人缘并不是很好,他的耿直和傲慢很多人看不惯。岳飞身上有古代文人身上才有的一些特质,对下呵护体贴,对上一身傲骨,绝不谄媚,但是过于孤傲的品质往往是不讨好的。

很多人对所谓的性情中人都是心里喜欢,但是真的面对这种人,你不会喜欢的,他们性格孤傲,不掩饰自己的憎恶,喜怒都写在脸上,交往中会给人压迫感,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让你下不来台。

直接看到的,赵构真心不喜欢他,只不过形势所迫,不用他不行。秦桧就更不用说了,骂秦桧都不带拐弯的。很多人都参与了弹劾岳飞或者陷害岳飞的活动,除了秦桧、张俊、万俟卨外,还有岳飞手下以王贵为首的七名亲信,他们实名举报岳飞让张宪在部队里制造动乱。

薛弼,北宋末年曾经与李纲一起打东京保卫战,岳飞破杨幺水军,薛弼曾献策,他是岳飞的助手,相当于军师,可能她还附有监视岳飞的责任。他差点被岳飞害死,岳飞执意上书立太子,引高宗大怒,斥责岳飞后又斥责薛弼,薛弼谎称自己不知道,岳飞密信都是自己写,不给别人看搪塞过去。薛弼出来后叹道【嗟夫!鹏为大将,而越职及此,取死宜哉!】对于岳飞孟浪行为,薛弼也是非常的不满。

何铸,岳飞案第一主审官,因为岳飞谋反证据不足,不肯定案,得罪了秦桧,后来秦桧用万俟卨为主审官,还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岳飞谋反,于是找了另两种罪名判岳飞死罪。大家也许会认为何铸是好人,确实他不是坏人,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岳飞案开始由他主审,是因为他对岳飞不满,岳飞入狱前,她曾经带头与罗汝楫弹劾岳飞。【飞被旨起兵,则略至龙舒而不进;衔命出使,则欲弃山阳而不守。以飞平日,不应至是,岂非忠衰于君邪!自登枢筦,郁郁不乐,日谋引去。尝对人言:‘此官职,数年前执政除某而谋不愿为者。’妄自尊大,略无忌惮。近尝倡言山阳(楚州)之不可守,军民摇惑。使飞言遂行,则几失山阳,后虽斩飞何益!乞速赐处分,俾就闲祠,以为不忠之戒。”】

赵鼎,南宋丞相,他对岳飞本来不错,也主张抗金,不过也对岳飞做事没有分寸表示过不满。感叹说【飞不循分守,乃至于此!

张俊,与岳飞同为中兴四将之一,岳飞曾在其部下效力。很多人不知道张俊为什么恨岳飞,只是单纯的认为张俊嫉贤妒能,其实不然,岳飞虽然有功,但还达不到盖住张俊的风头。中兴四将中,张俊的功劳最大,议和以后罢兵,他与韩世忠、岳飞都调到枢密院任职,张俊和韩世忠受枢密使,岳飞则是枢密副使而已,张俊恨岳飞的原因,【绍兴十一年,兀术重兵攻淮西,上诏湖北宣抚使岳飞以兵援淮西,飞念前此每胜,复被招还,壮心已阑,且轧于和议,辞以乏粮。及濠梁已破,方以兵来援。张俊、秦桧皆恨之。】也许大家会问,濠梁中伏兵败是张俊的副将杨沂中和王德,张俊恨他,陷害他可以理解,杨沂中监斩岳飞也可以认为是这个原因,又和秦会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濠梁兵败前,杨沂中与刘錡在柘皋之战中大败金兵,如果濠梁之战再胜,金兀术便彻底兵败,再无转机可寻,这样就能彻底打压下金兵的气焰,此时议和已经提上日程,这一战的结果是双方在博一个谈判桌上的一个筹码。如果赢了,主持谈判的秦桧将会轻松很多,此战一败,秦桧被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他当然不满意了。

岳飞同一时代的文臣武将对岳飞有什么看法?

谢邀!

岳飞同时代的文臣武将只要有爱国心正值的,都对岳鹏举赞口不绝,视岳飞为一名严于律己精忠报国的人。文臣李纲 赵鼎 张浚,武将宗泽 张所吴玠韩世忠等都对岳飞形象很好,栋梁之材。

岳武穆一心为国,还我河山,志向远大。作为岳飞之子岳云,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岳飞"文不爱钱,武不惜命,天下太平唉"!表现出这位民族英雄的高尚品质,让世人汗颜!

岳飞力主抗金,纪律严明。"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导致投降派卖国贼的忌恨,以卖国贼秦桧为首的投降势力,以"莫须有"的"罪名,使岳武穆冤死于风波亭。

总之,岳飞同一时代的文臣武将,只要抗战爱国爱民的都称赞岳飞!反之,那些投降卖国贼贪污腐败的奸侫之徒对岳飞恨之入骨,除之而后快。

岳飞同一时代的文臣武将对岳飞有什么看法?

岳飞是个正直的人,不会搞邦派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比较。虽然秦桧勾结一些奸臣陷害岳飞,但是以武将韩世忠为首的一些文臣武将还是上书朝廷替岳飞喊冤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秦桧先唆使他的同党、监察御史万俟卨上书朝廷,捏造岳飞在金兵进攻淮西的时候拥兵观望、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万俟卨开了第一炮后,又有一批秦桧的同党接连上奏章对岳飞进行攻击。

岳飞知道秦桧要陷害他,就主动要求辞去了枢密副使的职务。

秦桧是步步紧逼,岳飞原是大将张浚的部下,后来是屡建战功,受到张浚的妒忌。秦桧知道张浚对岳飞不满,就与张浚勾结起来,唆使岳家军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岳飞的另一个部将张宪想发动兵变、攻占襄阳,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写信,秘密策划这件事。

岳飞、岳云两个人被逮捕到大理寺的时候,张宪被拷打得是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岳飞见了,心里是非常的难过、很气愤。

秦桧派御史中丞何铸审问岳飞,何铸调查了几个月,也没有找到证据。就把岳飞押回监狱。他看了很多卷案,觉的岳飞谋反的证据不足。秦桧就窜掇宋高宗赵构,把何铸的职务给撤了,让万俟卨主审。l

当时一些正直的大臣都替岳飞说话,结果都受到了秦桧的陷害。宗正卿赵士裊用全家100多口人的性命担保岳飞无罪,结果被放逐到建州。

老将韩世忠气愤的去找秦桧,秦桧吞吞吐吐地说:‘岳飞谋反,虽然没有证据,这件事‘莫须有’(就是‘也许有’的意思)。

韩世忠气愤的说:*‘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能服天下?*

公元1142年一月的一个夜里,这位年仅39岁的抗金名将被害牺牲。岳云、张宪同时被害。

岳飞同一时代的文臣武将对岳飞有什么看法?

现在的流行说法是岳飞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和同僚关系不好,功高震主兵权太重,正气凛然眼里容不得小人,导致被小人陷害蒙冤而死。恰恰相反,岳飞是个非常懂政治,非常善于协调各方面人际关系的人。他对朝廷的决策向来是尊重的,有意见也是委婉表达,并且极其注意措辞。岳飞在政治上的谨慎、低调、而且一直公事公办有主和派官员关系也很好,这是有史可考的。

一、岳飞和文臣的关系

右相张浚是个非常难相处的人,在富平大战中和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曲端闹得不可开交,在他的一生中和武将部下关系不好闹出的“翻车”的事故并不少,但他就愿意同岳飞合作,岳飞送上来的名单他全部批准。

岳飞和张浚关系不错,岳飞和张浚的对头主和派的赵鼎关系也非常好。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高宗提拔赵鼎为参知政事,赵鼎再入中枢。宰相朱胜非说:“襄阳是国都的上游,不可不赶紧夺取。”高宗问:“岳飞可以任用吗?”赵鼎趋机推荐岳飞:“没有人比岳飞更通晓上游利害了。”果然如赵鼎所料,岳飞出师一举收复襄阳。

岳飞在湖北驻军期间和湖北经略安抚使王庶(这也是宰执级的大人物)关系也十分好。支持岳飞事业的宰执级重臣还有朱胜非,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的作战计划就是他和赵鼎两人联手呈现给赵构的。

绍兴十一年,岳飞被罢兵权任枢密副使后,赵构还曾特地下诏令他朝见立班时站在当时的副宰相(参知政事)王次翁之前,“诏参知政事王次翁序位在岳飞之下,以飞阶官为少保故也”,但岳飞却主动上书“请班王次翁之下”。为什么?因为王次翁不光是副宰相,还有个身份就是秦桧的心腹党羽(此时的秦桧已经掌握了朝廷大权),可见岳飞当时谨小慎微到了何等地步。

无论是主战、主和,南宋的宰执级重臣要想干事业都喜欢和岳飞合作,因为岳飞是个“避宠荣”(张浚)的谦谦君子型名将。在和文臣的相处中他们和岳飞志趣相投(岳飞的诗书、才学都很好),为人大方,是高级文官眼中的模范武将。可以说,从朱胜非开始,到张浚赵鼎,绍兴初年,南宋当朝中枢大臣对岳飞都非常器重,更重要的是岳飞会不打折扣的完成他们的指令。

二、岳飞和武将的关系

岳飞和吴玠、韩世忠等名将的关系都非常好,甚至和庸将刘光世手下的悍将郦琼等人的关系也非常好。

吴玠和岳飞都是后起之秀,再加上他镇守在山高皇帝远的川陕地区,性格方面尤为霸道,吴玠这个人与朝廷中很多将领都不对付,但唯独对岳飞青眼有加。吴玠和岳飞不仅是互相信件来往,在其他方面,吴玠对岳飞也是多有照顾。一次,吴玠派去的属官报告说岳飞军中没有歌女侍妾,太过于冷清。吴玠二话不说,快马加鞭送了岳飞一位两千贯的官家女子,这份照顾,只此一份。

1134年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的北伐行动中,刘光世本来是负有配合岳飞作战的责任的,但刘大帅发挥向来避敌不战的光荣传统,直到岳家军已经收复襄阳六郡后,才打发其部将郦琼带着人马姗姗而至。然而岳飞不但不计较这些,反而上书请南宋朝廷在犒赏此次军功时,优先奖赏刘光世军。于是刘光世觉得挺有面子,郦琼也从此对岳飞心服口服。岳飞为人的周到、聪明,由这件事就可窥见一斑。

韩世忠,脾气很是暴躁,朝廷之上能与他处得来的臣子也没几个,有一次还因为看刘光世不顺眼,想要和他领兵开战,最后被皇帝和群臣劝解了好久才和解。最早因为岳飞三十二岁就达到了自己四十岁的成就(建节也就是获封节度使的荣衔)一度对岳飞看不顺眼,岳飞每次写信问候都统统不回复,直到岳飞平杨幺后主动送了他一艘车船才哄好;不过他跟岳飞这样已经算不错的了,因为他和刘光世的互相看不顺眼已经到了要互相领兵开战、然后劳动皇帝和百官亲自出面劝架,劝和了还要宰相带群臣拜贺的地步。而和他是双重儿女亲家的张俊,与他芥蒂深到害他的时候可以连眼都不眨一眨。

《宋史·岳飞传》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岳飞同一时代的文臣武将对岳飞有什么看法?

岳帅之来,金人震恐,出使金国的洪皓家书,由于是家书没必要吹捧。

飞之战功,暴于南北,金国皇帝完颜亮说的,死敌在他死后都说岳飞同时代第一。

岳飞同一时代的文臣武将对岳飞有什么看法?

岳飞刚正不阿,但岳飞的确不谙世事,毛病也颇多,岳飞生活在自已的理想国里,这与世事相悖,与世故相左,烦他,厌他,远他,怕他,恨他的人都有并且还不少,原因不一,事由不等罢了,秦桧,张俊,万俟卨一众人等自不必说,连他部将也多有相逼,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所以他的悲惨结局是于难免,但岳飞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忠于理想这也是他难能可贵高尚人格人品,这永远是主流!他同一时代人对其看法各有原因太复杂了,山野绿史先生的论述总结就很完全细致了,不仿我们都去对史读上一读,但无论岳飞怎样存在缺点,缺点多么严重,也瑕不掩玉,岳飞的爱国忠土之心永远会在中华历史上熠熠熠生辉而不可磨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