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是最有骨气的王朝吗?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有名一朝,不管困难到什么程度,哪怕是皇帝当了俘虏,也从未签订过任何丧权辱国的条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王朝是一点错都没有。崇祯上吊

当然,有骨气不等于开明先进,明朝也存在很多问题,明朝是出奇葩皇帝最多的王朝,28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醉心于木工活的皇帝明熹宗,游龙戏凤玩打仗游戏的正德皇帝,用药物给宫女崔经,然后用经血炼丹的嘉靖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一个比一个会出幺蛾子。

不过明朝皇帝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其必然的一面,明朝实行内外朝制度,皇帝们都很会玩弄权术,它们很好地利用了集团矛盾中相互监督的好处,朝政始终不能被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绝对垄断,这样就会出现相互监督,相互挑错,无人敢胆大妄为太出格的局面。即便是严嵩、魏忠贤、张居正这类权倾朝野的人物,也经常会为某些人所掣肘。就算是弄权,基本都在可控范围,敢出圈随时都可能被灭掉。

明朝真的是最有骨气的王朝吗?

明朝不但是最有骨气的王朝,也是最可怕的王朝,如果人类文明当中没有明朝的存在,那么极有可能会带来无法挽救的危机。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下,明朝在历史当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但在此之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明朝本身是有着无法否定的缺陷的,但是这些缺陷与明朝带给我们人类的光辉文明相比,不值一提。

第1点,华夏文明的承载大明王朝。

去搜索明朝两个字,就会发现相关的词条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一共传递了16代,总共是276年。

等等,这句话好像也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因为对于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咱们都懂,只不过是懂得不多而已。

明朝建立国号是在1368年,明朝的上一个朝代是哪个朝代呢?答案是元朝。

明朝的上一个朝代是南北宋,南北宋也是由汉人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的封建统治王朝,那么南北宋的灭亡时间是什么时候呢?答案是1279年。

那么南北宋灭亡之后是元朝登上历史舞台,元朝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是明朝登上历史舞台,明朝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清朝登上历史舞台,那么清朝灭亡是在什么时间呢?答案是1912年。

我们能够轻松得出一个结论来,如果没有大明王朝就意味着从公元1279年到公元1912年,在长达六七百年的时间里面,是没有任何一个有汉文明组建的封建王朝。

600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太多太多,你可能不认识自己的文字,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中间的可能实在太多了,而朱元璋的出现弥补了这个可能的差距。

另外我们得说一句,南北宋时期也就是华夏文明上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时期,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攻克,只是偏安一隅。

南北宋时期经济那是没得说,占到了世界经济体量的20%以上,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但是南北宋时期的政治军事及国际影响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屁大点的地方四周全都是敌人。

北方的好多城市压根没有牢牢掌控,文明的传输也出现了中断,甚至还有非常明显的胡化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当朱元璋举起造反的大旗并且和原帝国死磕的时候,只说了8个字,而正是这8个字激起了数不清的子民的呼应。

不能说一呼百应,但也相差不大,那八个字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第2点,1位乞丐皇帝。

在华夏文明当中,所有的皇帝如果论传奇色彩的话,恐怕朱元璋连前三都排不到。

但如果论出身卑微的话,朱元璋绝对是有史以来的第1位,谁能够想到一个乞丐,凭着一个破碗竟然一步一步当上了封建王朝的大一统皇帝,而且还是这个国家的创始皇帝。

那有人就说了不对呀,刘邦也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统皇帝。

但是要注意,刘邦的条件境遇即便再差,也远不到朱元璋的1/10。

朱元璋可真是穷苦日子过来的,他的父母甚至活生生地饿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经历大灾大荒之年也都饿死了,自己走投无路先后做了乞丐,做了和尚,甚至做了和尚之后还要沿街乞讨,这样的苦日子也就只有朱元璋一个人经历过。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年轻的时候吃过苦受过罪,所以他特别痛恨官府之人,同时更加怜爱普通的百姓。

他知道这些百姓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他们过得非常不容易,自己有朝一日权在手,一定要保护这些穷苦之人。

所以我们发现历朝历代对于朱元璋的评论都是两个极端,有一些人说朱元璋是大恶魔,是一个无恶不作的人,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人。

而另外一方面又有一些人认为朱元璋是救世主,如果没有朱元璋的话,那么普通人的日子可就活不下去了,一个人拥有两个极端只能说明朱元璋在损害一方利益,为了满足另一方的利益。

那么朱元璋损害的是谁的利益呢?答案是贪官污吏的利益,在明朝如果你贪污超过60两白银以上,各种各样残忍的刑罚如期而至。

可是对于普通百姓,朱元璋又表现出来了极其可怕的宽容,普通百姓今年没粮食了,不要紧明年再说,今年受苦受难了没问题,朝廷马上给你救济。

甚至老百姓们只要遇到困难了,遇到一些官员的欺诈了,可以直接把官员押送到京城,由京城的官员来直接审理,审理不了皇帝当面出场。

这种民告官的模式,一下子提高了朱元璋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而朱元璋这样做可不单单是为了普通百姓能够感激自己,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和辛苦。

第3点,伟大的大脚皇后。

关于马皇后和朱元璋的爱情故事,我就不多讲了,毕竟网上已经烂大街了。

但有一个镜头或者有一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那就是马皇后突然意识到普通百姓他们的婚丧嫁娶仪式竟然如此简朴。

因为在此之前的所有朝堂当中的规章制度明确约束,普通人是不可以穿那种五颜六色的衣服的,马皇后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人生当中的大喜之事是可以的。

马皇后允许所有出嫁的女子当天可以向她一样头戴凤冠霞帔,这是马皇后送给天下女性的礼物

每当看到这句话,心中总是感动万分,对于马皇后来说可能只是一句话而已,但是对于天下的女性她却表示了充足的尊重。

而这位马皇后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在竭力克制朱元璋的杀欲,因为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疑心过重也太过残暴。

对于部分官员动辄就是全家灭口,马皇后不止一次地阻挠了这种情况,并且告诉朱元璋要学会宽恕这些臣子们。

当然站在朱元璋的角度,这些臣子们是不值得也是不可能被宽恕的,可是马皇后说完之后,总能够改变朱元璋的想法。

有一些臣子他们的确犯错误了,但是罪不至死,也正是因为马皇后的存在,才阻止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

但唯一遗憾的是,当马皇后去世的时候,朱元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随着自己的儿子以及自己的老婆去世,已经没有任何人敢在朱元璋发怒时制止他了。

第4点,朱元璋的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时期是有洪武之治的,这一段时期,整个大明朝向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去发展,专门鼓励老百姓去耕种土地,甚至还奖励普通百姓垦荒,利用军屯的方式来大兴水利,并且派人到全国各地去丈量土地。

因为长年累月的战争,灾荒导致原帝国统治时期的中后期部分,平原上已经没有人了,虽然有土地,但是百姓们不敢去耕种,相对而言保住自己的小命更为重要。

朱元璋得知这种情况之后,逐渐放宽了种植土地的要求,甚至对于当地种植土地的百姓也大额度地减免赋税。

经过长达24年的整治,在洪武24年的时候,大明朝的土地已经达到了3874746顷。

朱元璋的修身养息让普通百姓有了活下去的动力,让普通百姓见到了活下去的希望,给底层人带来了最耀眼的光。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对全天下的老人给予尊重,甚至通过律法的方式要求当地的普通人一定要善待老人。

甚至还让当地的县官,定时去给老人赠送一些米面粮油,以供老人能够正常生活。

而且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人,各地也要抓出典型来,把这些典型逐一上报,由朝廷出面表扬,甚至还会有各种银两赠送。

这些孝敬老人的年轻人可以享受到朝廷减免20年的福利,什么意思呢?比如明朝时期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可以享受到整个国家的各种福利补贴。

但是这些孝敬老人的人,他们在60岁的时候就可以享受整个国家给予的补贴。

而且当这些老人去世之后,还会发给三两银子用作丧葬费,在朝廷的大力推广以及强烈要求甚至硬性考核指标之下,全国形成了尊老养老的风气。

朱元璋还开办了古代最好的福利时期之一,比如免费的养老院,免费的医院和免费的公墓。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还曾经尝试过保障房,让那些无家可归者进行居住,但是这个保障房后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贯彻执行下去。

准确地说朱元璋时期的各种福利政策,在后期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执行下去,但这种情况主要责任并不在朱元璋,而是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们。

比如让明朝整个天下都赡养自己的子孙后代,整个朱元璋的后人们都不需要再为吃饭穿衣发愁。

再比如大肆屠杀有功劳的臣子,引起了社会不小的动荡,这些无法抹灭。

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朱元璋所带来的贡献,以及整个大明朝带来的风气,尤其是华夏文明的传承,是绝对不可忽略的。

明朝真的是最有骨气的王朝吗?

若要给明朝冠以“最”字,当之无愧的是“最腐朽的大一统王朝”。原因如下~~除了封建王朝都有的弊端,明朝还有其它封建王朝不具备的几个特点:1.最疯狂完善的特务机构。2.最完整、持续时间最长的宦官专权。3.对待士子文人最暴戾的手段。4.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皇帝殆政。5.人数、封号最多的皇室宗亲及他们的相关俸禄。以上五点,都需要对底层百姓的残酷剥削才有可能维持!所以我说,明朝百姓是大一统王朝里最为可怜悲惨的!而《那些事》的写手明月却视而不见,丧失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应具有的起码良知和底线!

至于“骨气”,明朝的确担当不起。明粉们的“不称臣不纳贡守国门死社稷”,用错了对象。1.“不称臣不纳贡”~大一统王朝里,明是幸运的。因为没有统一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也先只是一部,但差点攻占北京。所以周围都是小弟,此说法是自己贴金,不值一晒!2.“守国门死社稷”~朱棣是因为北京是其老巢,当然比南京安全,故而不会坐南。崇祯可是议和南迁的想法、行动均实施了,但被“愤青”般的大臣发现阻止。而最后崇祯的自尽,是明粉们故意忽略了当时的形势。如果了解李自成对待朱氏皇族的血性手段,正常人都不会抱有任何幻想。所以崇祯不得不死,但的确可悲。再考虑到崇祯的优柔寡断猜忌反复本末倒置,实称不上明君,这与“死社稷”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也相差太远!

最后,明朝的贡献也不应忽视~元朝的统治,使传统儒家文化有边缘化的趋势。如果元的国祚再延续百年,则传统文明的变化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明朝是中华传统文明又重回正规。虽然“八股”流毒至深,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明朝真的是最有骨气的王朝吗?

是的!明朝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王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所有皇帝的座右铭。明朝276年的历史,一共有16位皇帝,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奇,不少人说明朝的皇帝个个是奇葩,我不否认明朝皇帝的奇葩说,但我一直认为,16位皇帝统治的大明王朝是个伟大的王朝。

明朝的开基者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从最底层,经过努力到达最巅峰的人,他的人生经历是一部励志的奋斗史。朱元璋一无背景,二无文化,三无长相。按现在的话来说,他不是‘’高富帅‘’,而是‘’矮穷丑‘’,在他的前半生,谁能想象他能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呢?

朱元璋在发小汤和的召唤下,从皇觉寺逃跑了,去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他从普通的士兵做起,再到十夫长,一步步的晋升,在郭子兴的队伍里,朱元璋找到了感觉,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梦想的人生跟开了挂似的,顺水又顺风。他不但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还在郭子兴去世后,接管了红巾军。后来在刘基等人的辅佐下,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地方势力。1368年在南京登基称帝后,命徐达等人北上‘’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把元人赶回了漠北。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建文帝继位不久,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开始‘’削藩‘’,此举激怒了燕王朱棣,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变,1402年,朱棣大军攻破南京,明都城一片火海,建文帝朱允炆或在自焚中被大火烧成了焦炭。

朱棣登基后,时时感觉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他总想学学唐太宗李世民,用建立奇功来粉饰污点。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贯通京杭大运河;命解缙负责编纂《永乐大典》;多次御驾亲征。明朝在朱棣时期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军事,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成祖朱棣虽说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他是个雄才霸主。

朱棣去世后,长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朱高炽很胖,身体不是很好。朱棣生前也不是很喜欢朱高炽,他本有心让次子朱高煦继位,后遭众臣反对,也就作罢,但却导致了后来的朱高煦叛乱,朱高煦最后被明宣宗朱瞻基处死。朱高炽和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都是.有为的皇帝,虽说朱高炽在位只有十个月,但他在夏元吉等一批老臣的辅佐下,和儿子明宣宗朱瞻基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

明英宗朱祁镇是个很有意思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宠信太监王振,王振忽悠他御驾亲征瓦剌,没想到率领几十万大军的明英宗,竟然在土木堡被瓦剌人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于谦等人拥立了朱祁钰继位,即明代宗,朱祁钰封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明英宗被俘后,其实在瓦剌也没有受什么委屈,瓦剌人还是把他当大爷伺候着。

后来又把明英宗给放了回来,回到大明后,皇位上不再是自己啦,而且朱祁钰还把他囚禁在南宫,这一呆就是七年。后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策划下,推到南宫的城墙,救出朱祁镇,重新拥立他登上皇位,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南宫复辟‘’,朱祁钰一觉醒来,见大势已去,干脆继续蒙头大睡。明英宗后来废除了宫妃殉葬的制度,这是个仁慈之举。

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名号,给于谦平反。他还把父亲丢失的河套地区给收了回来。朱见深的儿子明孝宗朱祐樘是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明孝宗一辈子只有一个女人,根本不像其他皇帝,后宫佳丽无数。明孝宗重视司法,广开言路,惩治奸佞,朝政清明,他统治的时期,史称‘’弘治中兴‘’。

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实行变法,经过十年的努力,明朝又见繁华,这一时期被称为‘’万历中兴‘’。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万历皇帝几乎30年没有上朝,即使这样,万历也还是发起了对西北、西南和朝鲜的三大征战。

1644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城,紫禁城内一片混乱,崇祯皇帝在安排儿子出逃后,杀死了皇后、妃子和公主,自己跑到景山公园,在煤山上找了一颗歪脖子树,自缢身亡,明朝就此灭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就是这样的一个朝代,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也从未屈服过外来势力,历史上还真没有哪个朝代比明朝有骨气。

明朝真的是最有骨气的王朝吗?

不是最有骨气,而是最不负责任!

明朝不赔款,蒙古与金国都来抢。不和亲,只好大建长城。让东北,失台湾,丢澳门,弃安南。

“不称臣不纳贡”,在大一统王朝里,明是幸运的。因为没有统一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也先只是一部,但差点攻占北京。

“守国门死社稷”,朱棣是因为北京是其老巢,当然比南京安全,故而不会坐南。

明朝被清朝取代,不是没有道理!

明朝真的是最有骨气的王朝吗?

整个中国历史,没有一个王朝有明朝的骨气,也没有一个王朝有明朝皇帝对待老百姓的好,其根源就是太祖皇帝是乞丐出身,建立的制度以及对待百姓的柔和对待官员的严苛。所以一直到明末,崇祯上吊那样的时刻,皇帝还是记挂着百姓。再看看清末皇帝,分裂国家,为了自己不顾百姓死活。鲜明对比。明朝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铁骨铮铮,恰恰是它的骨气,导致了明末的混乱跟分裂。所谓过刚易折,就是这个道理,但凡明朝能柔和点,少点骨气,国祚至少还能延长100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