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弟弟出车祸家属想要死亡证明,医院表示:人还没死不能开,这事你怎么看?

浙江的张师傅的弟弟6日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张师傅说,家人都希望弟弟能抢救回来,但实际情况是一天比一天糟糕,为了让弟弟少受点苦,家人准备放弃治疗,希望医院开一张死亡证明。 医院表示,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救治,目前病人的肾脏出现了问题,排尿困难,但呼吸心跳还是有的,不能判定为死亡。至于这种情况下开死亡证明,更是突破法律底线的事情,医院不可能去做。这事你怎么看?

详细情况不了解,但是一面倒的批评不可取,我做过医生,曾多次看到家属面临这样的困境,医学伦理学上虽然安乐死还没有被普遍认可,但不抢救论已经为大多数人认可,放弃治疗和放弃希望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哪怕有一分希望,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如果没有希望呢?我们坚持的意义又何在呢?浪费金钱,占用医疗资源不说,病人的痛苦和亲人看着患者承受痛苦是什么样的感受?那些张嘴就骂的人设身处地的想过吗?

所有问题的焦点就是希望,如果有挺过去的希望,无论是家属和医生都无权选择放弃,如果情况严重,而且在采取众多措施的情况下还不断恶化,基本没有存活的希望,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延续几天或几十个小时的生命,这真的有意义吗?在安乐死已经为很多国家接受,缓和医疗逐步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该认真反思一下?

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权加速死亡过程,但我们可以不干涉死亡过程。那就是放弃人工辅助支持,让患者有尊严的自然死亡。放弃治疗有时是更人性的选择,得到的应该是支持而不是谩骂,自从接触到缓和医疗这个概念,我就决定了自己有那一天,要按照缓和医疗的做法处理。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缓和医疗【世卫组织提出的“缓和医疗”原则有三: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缓和医疗既不让末期病人等死,不建议他们在追求“治愈”和“好转”的虚假希望中苦苦挣扎,更不容许他们假“安乐”之名自杀,而是要在最小伤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让他们的最后时日尽量舒适、宁静和有尊严。】

简单的理解就是姑息医疗,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不插管,不靠呼吸机维持,不做心肺复苏,让患者安安静静,自然的完成死亡过程。

2015年底,《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一项《全球死亡质量排名报告》,聚焦世界各国缓和医疗的实施情况。结果显示,在80个国家及地区中,英国排名第一,随后是澳大利亚、爱尔兰、比利时等国,中国大陆地区则排名第71位。

死亡证明就别做梦了,不进入临床死亡期,绝对是不可能开死亡证明的,但家属选择放弃治疗应该被尊重,医生的职责是告诉患者家属,患者还有没有熬过去的可能,我想在再不通人情的家属,如果还有一线希望就不会选择放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