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和刘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刘邦因萧何一句话就立韩信为将军?
汉高祖刘邦能取得天下,最大的优点就是用人和纳谏。史书上说刘邦:“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就是说汉高祖好交朋友,人比较随和,气势开阔,所以能容人,能在自己身边团结一大帮人帮他打天下。
比如萧何,张良,韩信等汉初三杰,曹参,周勃,陈平,英布,彭越,等等等等,秦末汉初,楚汉争霸阶段,人才几乎都跑到他这边了。
其中萧何,号称汉初第一功臣,甚至超过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和身被七十余创,攻城略地无数的曹参。而且是汉高祖亲自认定的第一功臣。为什么汉高祖对萧何如此厚爱?
这萧何跟刘邦认识比较早,刘邦原来做地痞无赖的时候,就跟县里的小吏们交好了,可见刘邦比较能交朋友。有一天,刘邦的未来老丈人吕公因为跟县令关系好,在县令家开宴会,主持的是萧何,萧何告诉迎客的小吏,贺礼不到一千的,别让他进内堂,让他在外面看看吃吃就完事了。
谁知道刘邦不管这一套,他来的时候说,老子贺礼一万钱,迎客的就把他放进内堂了,实际上刘邦一分钱份子钱都没出。刘邦的老丈人吕公一见刘邦就大惊。惊于他相貌不凡,而刘邦呢,则是泰然自若,该吃吃,该喝喝。萧何这时候对吕公等人说,刘邦这个人我认识,别的都好,就是爱说大话,却没有啥实际行动。但是吕公不管萧何说什么,他自己说自己会相面,他相出来刘邦将来必定大富大贵,执意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这就是后来天下闻名的吕后。
刘邦起义的时候,他自己本来不是主动的,是萧何和曹参两个人把刘邦拉入伙的。当时天下郡县都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到处揭竿而起反抗暴秦,沛县县令也想起义,刘邦的好朋友萧何和曹参都是县里的小吏,他们对沛县县令说,你是秦国的官,你起义反秦怕是没人响应你,不如召集外面的人吧。于是萧何曹参就派樊哙去找来刘邦,要起义反抗暴秦,呼啦刘邦就拉起来几百号人的队伍。
从这里我们看出来,萧何跟刘邦的关系非常不一般,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如果他们交情不深,萧何也不敢拉刘邦一起造反啊,毕竟是杀头诛九族的大罪,信得过,才敢拉拢入伙。
从此以后,萧何就跟着刘邦南征北战,东讨西伐,萧何主要负责刘邦的后方,后勤,城市建设,人心安抚和制度建设。没有萧何在后方的工作,刘邦就打不下来大汉四百年的江山。
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因为他发现韩信是个天生的带兵之人,就像他知道刘邦是个有大志之人一样,而他也知道,刘邦最终会听自己的,因为刘邦是个聪明人,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好处。
本来项羽跟楚怀王约定,谁先打进咸阳谁称王,结果刘邦先进,项羽后进,项羽却自称西楚霸王,违约在先,刘邦这时候实力不如项羽,但是刘邦没忍住,想打违背誓约的项羽,被萧何给阻止了。可见,刘邦对萧何的谏言的尊重。
萧何月下追韩信以后,韩信给刘邦定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这时候刘邦把巴蜀的大后方都交给了萧何,让萧何保证大军的后勤补给和后方安全,可见刘邦对萧何非常信任,把自己一家老小和根据地都交给萧何了。
等到刘邦吃了败仗,兵力不足,又是萧何从关中征集老弱和未成年人去给刘邦补充兵源,壮大刘邦的实力。刘邦能在最后打败项羽,太半都是萧何这个后勤部长的功劳,说他是大汉的第一功臣,一点也不为过。
为什么刘邦听萧何的,一方面,刘邦本人善于纳谏,另一方面是他信得过萧何,他知道萧何全都是为他好,对自己忠心耿耿。从上面的事例就可以看出来,萧何对刘邦可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刘邦曾经说:“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刘邦作为一个争夺天下、逐鹿中原的人,很清楚萧何的价值,萧何之于刘邦,不只是好朋友,还是左膀右臂,是自己的坚强后盾。
萧何和刘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刘邦因萧何一句话就立韩信为将军?
刘邦得萧何,如鱼得水。
在刘邦还是沛县泗水亭长时,萧何是沛县县令的属吏,两人已经是很好的朋友;当刘邦因私放囚徒而在芒砀山落草为寇时,萧何因天下的造反而极力劝沛县县令迎接回刘邦一起造反;当沛县县令反悔要杀刘邦时,又是萧何与曹参鼓动百姓杀了沛县县令。
当沛县百姓一起造反要推举头领时,萧何力推刘邦;当刘邦起初造反势单力薄时,萧何一心跟随;当刘邦进入咸阳城时,萧何到处搜集秦朝书籍地图、名册律法;当刘邦受封汉中王时,萧何一意跟随;
当萧何发现韩信是军事奇才时,不惜月下追韩信;当萧何为刘邦推荐韩信时,刘邦深信不疑。
萧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刘邦的帝业,萧何之于刘邦,如管仲对于齐桓公,姜尚对于周武王,贤相对明君。萧何是贤相,刘邦是明君,刘邦得萧何,如鱼得水。
当刘邦率军离开富饶的关中进入贫恳的汉中时,军队士气低落,不时有人逃跑,刘邦的手下以丰沛人士为主,以三秦人士为辅,萧何没有怀疑刘邦能再次进入关中的能力,当他发现有韩信这么一个军事奇才时,不惜一切帮助刘邦追回韩信,萧何非常清楚,刘邦想要得到的是天下,而不仅仅是在汉中称王。
问题是萧何怎么就认定韩信是个军事奇才呢?
韩信之前在项羽处不受重用,才投靠刘邦,既然来到了刘邦这,想得到得用,必须结交刘邦身边的亲信,韩信本来因为犯法将要被处死,因说了一句:汉王不是要得天下吗,怎么会杀壮士呢?而结交了刘邦的车夫夏侯婴,经过两人交谈,夏侯婴认为韩信是个人才,于是推荐给了刘邦,刘邦也给韩信封了官,但不受重用。韩信要想重用,得结交刘邦身边更重要的人,韩信就想到了萧何,通过与萧何的接触,韩信展示了自已军事方面才能,通过交谈,征服了萧何,这是韩信有意为之,而且萧何也多次向刘邦推荐,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于是韩信是真失望了,通过逃跑再次引起萧何的注意,这才让萧何月下追韩信,并且向刘邦要求重用。
当然刘邦也需要了解韩信才能重用,通过交谈,得知韩信确实是个有才能的人,然后任用韩信的计谋,破三秦之地,直达彭城之战后,刘邦才让韩信独自领兵,在这之前,基本上是考验韩信,韩信独自领兵后,军事才能一步一步展现出来,成就了一代兵仙。
萧何和刘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刘邦因萧何一句话就立韩信为将军?
萧何,生於公元前257年,和汉高祖刘邦是老乡,楚国沛县丰邑人,丰邑就是今天的丰县。刘邦和萧何是自小玩大的发小,刘邦、卢綰、萧何曾经一起在书院学书(诗、书、易、春秋),萧何在三人中学习最好,刘邦次之、卢綰再次之。刘邦、卢綰、萧何是为发小挚友。
长大之后,18岁成年弱冠(古人虚岁20)之后,刘邦投奔张耳为游侠剑客,专一从事反秦事业。卢綰从父业经商,萧何再拜师学习律法、会计(古人把会计叫度支),萧何20多岁时考试为小吏。刘邦为游侠剑客反秦斗士,在张耳处游走天下见多识广,每次回家都与发小相聚。
秦灭魏国、楚国后,公元前223年,高祖刘邦携带荆轲之友狗屠之子,16岁的樊哙返回丰邑里,萧何为丰邑户吏(户籍警察),为樊哙办理了入籍(户籍)手续,处处都替刘邦说话。公元前221年,35岁的刘邦考试成为泗水亭长,萧何已经升任沛县吏掾(县委办公室主任兼任人事科科长),但是萧何信服刘邦,经常追随在刘邦的左右。
公元前219年,有方士告秦始皇东南方有天子气,绝灭秦朝者就是这个人(刘邦)。秦始皇决定东巡而压制这个天子气,萧何得到通报后,第一时间告诉刘邦,让刘邦带着樊哙到芒砀山躲避,一切事情萧何来摆平。原文:“哙与高祖俱隐。”“萧何以吏事护高祖。”如果读懂这些文字,刘邦和萧何的关系肯定不一般。
所谓:“高祖为亭长,长随其左右”,刘邦官职在萧何之下,萧何为什么要要“常随其左右”?不管黑道白道,刘帮都是大哥。你说这是不是黑社会呀?可刘邦没收保护费呀!但你说不是黑社会吧,原来刘邦的黑社会大哥王陵,不认刘邦了。只能有一种解释,刘邦的理想远高于“黑社会”。
难于解释的是萧何为啥要听命于刘邦呢?萧何的文化肯定高于刘邦,萧何听命于刘邦,只能有一种解释:刘邦是志同道合的大哥,刘邦让萧何“心服口服”。所以,萧何认为:刘邦的事业就是我的自己的事业。忠诚是第一位的,刘邦也绝对信任萧何。
当萧何把自己的事业当成刘邦的事业,按红楼梦的解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萧何已经把我身价性命押给刘邦了。刘邦胜萧何胜,刘邦败则萧何败,已经没有选择了。“两小无猜、 君臣无猜”,在韩信来之前,已经解决了。萧何是刘邦的利益共同体,这种关系几乎是不能拆散的。
刘邦对萧何也是十分信任的,刘邦和萧何“两小无猜”,又知道萧何的才能,刘邦有什么不放心的呢。韩信跑了之后,刘邦并不关心韩信,关心得是萧何。“丞相何以致此?”萧何追韩信回来后,刘邦认为萧何去追的人,一定是对集团公司有用的“大人才”, 刘邦对萧何的信任,建立在发小、事业、前途得寄托之上。
别人给刘邦推荐人才,刘邦可能不全信,萧何位高权重给刘邦推荐人才,刘邦真的会信,甚至不用考虑。之前“滕公夏侯婴”,刘邦的司机推荐韩信,刘邦也只是把韩信提成师团级干部(治粟都尉)。但是萧何不见了,刘邦很害怕呀 发小都投敌,我刘邦怎么办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造反事发被家奴告发,是萧何设宴款待韩信,让韩信没有戒心。萧何内心一定也是痛苦的,但萧何毅然决然。在萧何的眼里,我只要不造反,大哥刘邦一定对得起我。韩信造反后,即便当了皇帝,对我怎么样还很难说,保未知数的韩信真的不如保已知的刘邦,灭韩信是萧何必然的选择。
这就是江湖,能当老大的人真的很多,能对得起自己的老大真的不多。作为有才能的人,跟对老大真的很重要。不要以为你有才,你随便跟个人就可以成功。假如,你跟的是项羽,你一生注定是“失败的”,今天,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只要你有才能并选择对了,你一生无忧还惠及三代。萧何就是这样的人。
萧何和刘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刘邦因萧何一句话就立韩信为将军?
刘邦和萧何算是同事关系,因为刘邦很会包装自己,传说刘邦母亲“与神遇”而产下刘邦的,左股有七十二颗痣,再加上刘邦长的帅,有帝王之像,萧何便死心踏地跟随刘邦。刘邦造反后,带了一帮流民进沛县,杀了县令,众人抓阄决定谁来做带头大哥。萧何暗中把十个阄全写上刘邦的名字,让刘邦第一个抓,结果众人以为是上天注定,便拥刘邦为主。如果没有萧何,刘邦可能还只是个流氓,刘邦对萧何非常感激,所以对萧何十分信任。
萧何和刘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刘邦因萧何一句话就立韩信为将军?
萧何任沛县政府秘书长时,刘邦(当时叫刘老四)只是故乡丰县来该县下辖一乡的几个村的治安联防队长(亭长),萧在工作中很是照顾刘老四。如一次县长家办喜事,座位按随份子钱的多少论座。刘老四一文不名,却大叫一万钱、震惊当场。萧何当时记账、收份子钱,知其无钱、自垫邀请里屋正座,刘老四也因此举惊动了逃难至县令家的吕太公,当场认为该刘奇货可居、将女吕雉倒置嫁妆许配为妻。此后萧多次对刘施以援手,直致刘老四砀山斩白蛇起事、立即赶往。贫贱起家、患难至交。
萧何和刘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刘邦因萧何一句话就立韩信为将军?
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和萧何的关系可谓生死同盟。
想当初刘邦带领一帮弟兄,因有命案藏身山中。正赶上陈胜,武广起义的触角全国蔓延,各地政府为保一方平安,大力招募年青人组成护城队。当时沛县县令也下发告示,广招年青有为之士。
其间文书萧何向县令举荐,说本地有一豪杰,名叫刘邦,带领一邦弟兄,因有命案,藏身乡野。如果把他们招来,定能保一方平安。县令听说有这么群豪杰,也没多想,就让萧何请他们下山来。当进入县衙,县令一看这帮五大三粗,凶煞恶神般的汉子,立马后悔。说让他们在馆驿休息,心有图他之念。刘邦,萧何看出了县令的意思,于是一块商量,自己是有命案的亡命之人,如今已经下山,如果想回去,县令恐怕不干。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干了县令,在此招兵买马,干出一番天地来。当时樊哙是衙役,听了这个想法,举双手赞成。于是晚上,萧何开了县衙大门,一帮凶煞恶神冲进县衙,县令还在惊愕之中,一命归西了。
于是,刘邦,萧何等人立足沛县,招兵买马拉开了灭秦革命的序幕。
如果说刘邦萧何二人,虽没听说结拜金兰。但刘邦建立汉朝所有的成就,是离不开萧何这位陪伴左右的高级参谋。他们在朝是一对有知遇之恩的君臣,在野是也应是义结金兰的弟兄。
也可能是暴秦迫害下的难兄难弟,为了一个目标而走在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刘邦萧何革命以前就是很要好的朋友。
历史上讲秦朝土崩瓦解,从萧何等人身上可见一斑。萧何,樊哙都是服务于官府的干部,当天下混乱之时,这部分人成了革命成功,里应外会的骨干分子。
暴政真是自取灭亡的手段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