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

众所周知,在官渡之战之前,最大的势力便是袁绍和曹操两家了,袁绍占据了青幽两州,据有河北之地,而曹操呢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最大的势力便是这两家了。

而刘备呢,一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那么他为什么在当时不直接带着关羽张飞投靠袁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刘备打的旗号是什么呢,是复兴汉室啊。

他是汉室之后,复兴汉室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正是因为他在东汉末年,权臣当道,汉室衰微的时刻,一直打的复兴汉室的旗号,和他皇室正统的身份,让他收获了许多的支持者。

但袁绍呢?是一个军阀,虽然他打的旗号也是复兴汉室,但他还是一个军阀,他最终是不可能真正去复兴汉室的,所以刘备必须要实现他的梦想,所以他不可能投靠袁绍。

第二,袁绍并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军阀,如果刘备看出了这一点,如果说袁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刘备或许会跟随袁绍,但概率也十分之小。

但袁绍并不是一个成大事之人,他只能统帅一方,却不能称霸去建立一个国家,而刘备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后面所发生的事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的大败而归,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有一百种战胜曹操的方式,而他却唯独选择了失败的那一种。

反过来看,曹操有一百种失败的方式,但他却找到了唯一的一把获胜的钥匙,这也正是曹操最后成功的原因。

第三,刘备的目标是复兴汉室。

既然是要复兴汉室,那么他就必须是一个势力的最高统治者,而并不是寄人篱下的做一个第二或第三把手。

如果就算说刘备和袁绍一起统一了中国,但他却并不能当皇帝,只能当一个二三把手,这并不是刘备想要的。

刘备想要的是称霸,他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所以当第二第三把手是他所不能够接受的,大家可能会问,就刘备和袁绍一起统一中国然后把袁绍杀了不就行了吗?

这有道理,但是这与刘备的性格不符,刘备是一个十分仁义的人,可能大家觉得刘备这种仁义是假仁假义,但我认为一个人能假仁假义一辈子,就是真正的仁义。

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心,在统一全国后去杀掉自己的战友。

好了,以上就是我认为的刘备不会和袁绍一起对抗曹操的理由,大家觉得对不对呢?

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

当初刘备投靠袁绍,是事出无奈。他素有大志,又岂会甘居人下,是以羽翼一丰,必将展翅高飞。

他投袁绍之时,正是衣带诏事发之后。当时他逃出曹营,二入徐州,刺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居守下邳,拥兵数万之众,联袁绍以抗曹魏。声势之大,仿佛一路诸侯。

谁曾想这只是建在沙滩上的城堡。曹操亲率大军征伐,便好似一波惊涛骇浪,将刘备击得是仓皇逃窜,孤身一人远走青州。

即使袁绍父子厚待于他,他一面周旋在他们父子之间,一面却收集旧部,伺机东山再起。当曹操和袁绍两军相拒于官渡,意欲决一死战时,刘备早于郭嘉、贾诩之流,推演出官渡之战最终的结果。

这绝非是一种凭空揣度。我们知道,刘备素有逃跑达人之称,六易其主,虽然场面难看,却总是得于全身而退。这不能不叫人由衷佩服。一次两次或许是运气爆棚,六次皆能成功,那就是本事。

这说明刘备不仅有识人用人之明,对时局的发展还有着超越常人的预判能力。官渡之战一开始,他就认定人多势广的袁绍不是曹操的对手,因此,他游说袁绍南连荆州刘表,为自己下一步脱离袁绍打下基础。

恰逢汝南刘辟在这个时候反叛曹操而投靠袁绍,刘备认为自己脱离袁绍的机会来了,便请求率本部人马前往汝南。并在汝南斩杀了曹魏大将蔡阳。

有人或许要问,蔡阳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时被关羽所杀吗?历史上哪来的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完全是被老罗神话,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关于关羽的回归就只有简简单单一句话:"关羽亡归先主",偏生老罗脑洞大开,非要搞出个过五关斩六将,把关公捧上武圣的神坛。

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

刘备此人志向远大,不甘久居人下

1、刘备打小就比同龄人的志向高远;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2、成年后的刘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赚取资历和名望;《三国志·先主传》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三国志·先主传》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3、在徐州的身居高位,让刘备对这个乱世有了清晰的认识,自此之后,刘备一心一意要在乱世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三国志·先主传》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三国志·先主传》先主遂领徐州;4、投靠袁绍只是权宜之计,本就没打算一直给袁绍卖命;《云别传》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让赵云私下募兵,证明他一直就在找机会离开。

担心袁绍反攻倒算

袁绍账下派系林立,彼此争斗不断,袁绍对此乐见其成,不予约束,而且此人太容易偏听偏信。刘备担心自己迟早要被袁绍清算。

1、刘备与公孙瓒是好朋友,曾以兄长事之;而公孙瓒是袁绍死敌,尽管已经战败身死,但是刘备担心日后有人以此为借口对他进行攻击,说他心存怨恨,阴谋报复等等;

《三国志·先主传》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2、关羽斩杀颜良,文丑与刘备共同出战,结果文丑身死,自己毫发无伤;而关羽在斩杀颜良后又来投奔刘备,尽管袁绍没有追究,但是刘备担心日后袁绍以此为由刁难他,甚至以此治罪。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三国志·武帝纪》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3、刘备多次出战不利,担心战后被清算;

(1)跟文丑发动延津之战,大败,文丑死;

(2)与汝南刘辟攻略许昌,战败而回;

刘备并不认为袁绍能赢,或者说并不认为袁绍能夺得天下,自己还有机会;

1、刘备反叛曹操,占据徐州后,与袁绍结盟,结果袁绍不仅见死不救,还错失战机;

《三国志·先主传》遣孙乾与袁绍连和;《后汉书》五年,左将军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据沛以背曹操。操惧,乃自将征备。田丰说绍曰:“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绍辞以子疾,未得行。丰举杖击地曰:“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绍闻而怒之,从此遂疏焉。

2、袁绍识人不明,好谋无断,不纳忠言;

麾下派系林立,内斗不止,每遇大事,各派往往意见相左,袁绍为此不能理性分析,只凭个人好恶来决断。根本不具备一个成大事者的基本素质。

3、关于继承人的问题,袁绍废长立幼,其内部迟早大乱。

综合上述原因,刘备离开袁绍是必然的,尽管离开的结果是未知的,但至少存在成功的可能,如果不离开,结果是注定的,只能沦为袁氏内部倾轧的牺牲品。

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

在史书中,刘备就主动投奔袁绍,去抗击曹操了,而且,依照袁绍手下陈琳写的《檄豫州文》,这篇檄文,其实就是发给左将军、领豫州刺史刘备的,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写明了,刘备是袁绍拉拢的最主要对象。但刘备过去了,没什么战功,和文丑一起去打曹操,结果被打败,文丑被杀,刘备觉得单靠袁绍,还不足以打败曹操,于是主动建议去联络荊州牧刘表,想给曹操来个两面夹击,同时,他以前的手下关羽,还杀了颜良,刘备在袁绍那儿的日子未必好过,于是,他才主动向袁绍请缨,去说明刘表。仅以史书为据,不谈小话。

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

在官渡之战最僵持的时候,200年7月,汝南黄金贼刘辟归顺袁绍,袁绍便命刘备前往汝南,整合刘辟的部队,进攻曹操后方。

曹操命曹仁前去抵挡,随军的有关羽,借机离开了曹操归入刘备。但尽管如此,刘备、刘辟仍被曹仁杀败,刘辟战死,刘备逃回袁绍处,途中袁绍官渡之战失败。

该年年底,刘备见袁绍大败,想离开袁绍,建议前往刘表处说服刘表进攻曹操大后方。袁绍应允,刘备离开袁绍,又前往汝南,招降刘辟部将龚都。曹操发动仓亭之战,袁绍再次失利,身亡。随后曹操亲自南下击溃刘备,龚都死在这里。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溃后一直依附袁绍,其实是袁绍的部将,他前往汝南也是奉了袁绍的命令。

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

刘备没有资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