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时期北伐的人是凤雏,庞统,魏延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不会让魏延冒险?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甭管三国后期北伐的人物是谁,基本上都不会同意魏延出子午谷的。因为子午谷奇谋有着很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事件回顾

我们先来看一下子午谷奇谋是怎样出现的以及怎样演化的。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时候,魏延突然说道:我有一条小路,只要你给我5000精兵,我就可以通过这条小路直接端掉曹魏的大本营。

诸葛亮一下子来了兴趣便问道:是哪一条小路呢?

魏延说:子午谷。

诸葛亮听了之后沉思了很长时间,当然,我们假设诸葛亮在沉思,然后告诉魏延不可以。

显然,如果按照当时的剧情来看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诸葛亮在忌惮魏延,在防御着魏延,好像魏延从最开始进入蜀汉的时候,诸葛亮就没拿正眼看过他。

没错,这就是事实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并不是。

因为诸葛亮和魏延从来没有在一个频道上,魏延的想法很简单,把曹魏大本营给端了,那么曹魏的国土就是咱们的了。

可是自古以来行军打仗哪有那么简单,把曹魏大本营端了,他们会同时演变出第2个大本营第3个大本营来。而与此同时,魏延所率领的那5000人,很有可能就打了水漂,有去无回了。

5000人可能对于蜀汉来说并不是很多,可魏延点名要的是5000精兵,那么这就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了。

要知道当年曹操与袁绍对阵的时候,也仅仅有2万精兵而已。魏延突然之间调走5000精兵,对于蜀汉的动荡、对于蜀汉的根基而言,产生的影响绝对是无法忽视的。

更要命的是,无论是诸葛亮也好庞统也罢,他们都得做一个最坏的打算,万一魏延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也就算了。可是出师未捷还活着的话,被别人敌人给俘虏了,再当个叛徒,那对蜀汉的影响,恐怕要远高于正5000精兵。

为什么会往这方面想呢?因为魏延有前科呀。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如果三国时期北伐的人是凤雏,庞统,魏延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不会让魏延冒险?

就算庞统领兵出祁山,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魏延也不定能有胜算。

魏延,蜀之大将,虽勇却少谋,若单独领兵出战,战场厮杀可以,出子午谷后如何进兵可能没有方向,中途遇到魏兵截杀,则无路可退矣。

庞统先生虽有良策,可心胸狭窄,眼光看不远,同诸葛孔明先生比差之远矣,庞统领兵出祁山结果可能不妙也。

如果三国时期北伐的人是凤雏,庞统,魏延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不会让魏延冒险?

凤雏庞统虽与卧龙孔明齐名,但其军事才能和智慧谋略还稍差于孔明诸葛亮,再说派魏延出子午谷奇谋是过后才知是冒险。因为魏延是仅次于五虎的勇将之一。

如果三国时期北伐的人是凤雏,庞统,魏延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不会让魏延冒险?

答:子午谷奇谋行不通也做不到!

《晋书·宣帝纪》: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8天!1200里就8天,司马懿兵贵神速孟达还在做梦呢……

魏庸奴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我就发现这个魏庸奴比孟达还不要脸!你10天能到长安,人家就得20天?且不说司马宣王兵贵神速,曹真、郭淮12万大军在楣城离长安多远!不出2天人家就到了,可以休息8天等着你前来送死。

你这10天急行军,翻山越岭、人马劳顿……到了就能打赢?笑话!再说,就算曹真、郭淮不动,继续监视赵云……司马宣王自听说至长安无需8日,抢占要地,以逸待劳,你这1万来人,岂不是羊群如虎口,徒增损失,灭了士气。

庞统军师是断不会同意魏庸奴的愚蠢计划的。

如果三国时期北伐的人是凤雏,庞统,魏延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不会让魏延冒险?

我觉的无论是谁,也不会采取魏延的计策

诸葛亮与庞统号称“卧龙、凤雏”,且诸葛亮的排名尚在庞统之上,但更多是出于战略层面上的排名,要是具体到战术战役,凤雏得军事才能要比诸葛亮厉害的多。否则刚开始的时候,也不会诸葛亮守家,庞统跟随刘备出征。

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出场并不多,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刘备夺得了益州。就是刘璋的地盘,从而使得刘备有了三分天下的地盘和实力。但是不幸早死,使刘备痛失一臂。否则的话,有诸葛亮坐镇后方,怎么也不会让东吴偷得荆州。

我们看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背景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这是蜀汉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打击,关羽、张飞、黄忠相继去世,孟达叛变,更为严重的失去了在东北方向战略屏障,致使两路进攻中原的计划破灭。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主动和孙吴和好,休养生息,平叛南蛮,迅速稳定了局势,发展了经济。这边剩下的人才不多了,武将只有魏延能够算得上猛将了。

公元222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立即篡位,这个时候出现了短暂的动荡,孙吴、柯比能、东北的公孙都与曹魏发生了战争,而且曹操时期遗留的将帅、谋士之才大多也都去世,在公元226年,曹睿继位,就是那个洛神赋中的甄宓的儿子。曹睿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但是内部统治并不稳定。内部体系林立,尤其是以曹氏家族内部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事,曹氏家族完成了皇位交接,稳定了曹氏政权,矛盾仅为内部矛盾,不再是为了刘汉还是曹魏争斗了。这个时候,曹魏的将帅之才有曹真、张郃、司马懿、满宠、毋丘俭等人,但是这都需要镇守在不同的防线。

孙吴政权相对稳定,孙权的寿命比较长,活过了曹魏的三代实权帝王。但是由于孙权这个小家子气,与曹魏的战争不断。孙吴一直想攻占安徽,夺得整个长江流域的控制权,把控制范围推到平原一带,不仅有战略缓冲还可以临江而战,于进于退都是特别有利于以后的军事行动的。但是几次战争都不如意,还被公孙渊涮了一把。

我们看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结果

我们看下当时出汉中的进攻路线,从汉中北进,有两个方向四条通道。一个方向是出秦岭入关中。在这个方向上有二条通道:一是出秦岭子午道,进入关中;二是经秦岭褒斜道,出入斜谷,进入关中西部;这二条通道谷长路险,均有栈道,大军行动比较困难。另一个方向是往西经阳平关进入陇山,在这个方向上有二条通道:一是出阳平关,经故道、散关,进入陇东;一是出阳平关,经武都、建威到陇右的祁山出天水。这二条通道道路较远,但略为平坦。当时,魏延提出了一个战略,出子午谷,直接进逼长安,也就是第一个方向。但是被诸葛亮拒绝了,采用了第二个方向。这让后人对诸葛亮产生了怀疑,认为诸葛亮太过于胆小。但是我认为,这不是胆小,是谨慎,如果没有成功的话,蜀汉在第一次北伐之后就会亡国。由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但是没白来,把陇右的上千户居民给带了回来。

我们看下争议较大的进攻路线

魏延的意思是出子午谷,直接进逼长安。大家可以看下图片,这条路比较长,而且要翻越秦岭,但是相对来说要比邓艾走的路好的多,如果顺利的话,可以一直到达长安城下。或许会对长安的守军来个出其不备。但是以曹真、张郃、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判断不出来吗?诸葛亮都能判断出来阴平小道的危险性。不过就是邓艾过去了,邓艾的运气也太好了,刚到江油,马邈竟然投降了,这样军队才得以调整。

我们假设魏延带领军队到达了长安

如果采用魏延的计划,兵力肯定不会多,像邓艾,到达江油的时候大约只剩下2000余人,就算魏延可以多带些人马,但是最多不会超过5000人。如果超过5000人,行兵人马、后勤补给将会是成体系化供给,这样的动静不可能不引起曹魏守军的注意。5000人马到达了长安,就能攻的下长安吗?长安作为刘汉的首都,虽然几次遭到破坏,但是也不是轻易能够攻下来的,且长安距离东北防线的满宠,西北防线的田豫距离并不远,只要他们两路来救援的话,魏延只能等死,撤都撤不回去。假设攻的下长安,对于曹魏有什么致命性的打击吗?顶多就是精神层次的打击,如果诸葛亮能够取得陇西胜利,迅速挥兵北进,这才有可能稳定长安局势,占据西南,与曹魏对峙。但是诸葛亮在陇西面对张郃根本没有取得胜利,像钟会,最起码大军压境,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此次诸葛亮带出来的是全部人马,除了固定守城和防线的人马外,再无机动兵力。所以说魏延不会等到援兵来的,偷袭长安的下场只能是死路一条。

按照庞统的军事才能,他不会派遣魏延做这种无用功,还不如赶快取得渭水控制权呢。

如果三国时期北伐的人是凤雏,庞统,魏延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不会让魏延冒险?

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说: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但刘备却幸运地把这两大顶级谋士都招到了自己身边,不料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庞统却在进攻益州时被刘璋的手下射死在落凤坡前。这样一来,刘备就由双核驱动变成了单核带队。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军政一肩挑,数次出师北伐,准备光复汉室,但都无果而终,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其中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奇谋的建议,核心内容是由自己率领一支精兵经子午谷奇袭长安,当时长安的守将夏侯楙是个纨绔子弟,魏延认为夏侯楙一见到自己的大军突然出现,肯定会不战而降或弃城逃跑。自己占领长安之后,加上诸葛亮大军的配合,就可以一举拿下整个关中,如此一来,蜀军就将在北伐中占据极为有利的地位。

但诸葛亮却以此计太过凶险为由给拒绝了,搞得魏延心里很不爽,还发了几句牢骚,认为诸葛亮这是在有意压制自己。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此时主持北伐的是庞统而非诸葛亮,他会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庞统和诸葛亮的不同。诸葛亮一生谨慎,极少弄险,所以空城计才吓退了司马懿;而庞统则正相反,他喜欢兵行险着,不按常理出牌,庞统这一特点在他随刘备进攻益州时表现的淋漓尽致。

刘璋为了抵御张鲁,在张松的忽悠下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邀请刘备入川。庞统极力劝说刘备乘机夺取益州,于是刘备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守荆州,带着庞统、魏延和黄忠向西川进发。刘璋听到刘备入川的消息后,特意从成都赶来和刘备相见。当时庞统就建议刘备仿效项羽搞一场鸿门宴,当场把刘璋给砍了,然后率大军直取成都。但刘备却以此举不符合自己仁义的形象为由给拒绝了。

一年之后,刘备终于决定要和刘璋撕破脸了,这时庞统又给刘备出了上中下三策: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成都和葭萌关相距甚远,蜀道又是出了名的难走,但庞统的上策却是出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由此不难看出,庞统是一个多么喜欢弄险的人。如果是他主持北伐的话,必定会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至于能不能成功,谁也不敢说。邓艾偷渡阴平难不难?结果成功了;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计划曾遭到美军将领的普遍反对,但最终他也成功了。由此来看,谁敢说子午谷奇谋就一定会失败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