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纵使衰落也能先后全灭西方海军主力,让西方列强纷纷衰落?

趣谈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历史新知识!

明朝末年,与西方列强打过五次战争,全胜。这五次战争,扬了华夏子孙的威名,涨了汉人的志气。尽管国家衰弱不堪,尽管外有强敌、内有忧患,可大明帝国依旧打了一次次漂亮仗。

明军能打赢西方主力,是因为同时代无敌

简单查阅了一下历史,整个明朝自1521年开始,陆陆续续与几大帝国打了一仗,简单概述下:

公元1521年,屯门海战大捷,葡萄牙大败;

公元1523年,击溃葡萄牙战舰;

公元1622年,澎湖之战,荷兰大败;

公元1623年,料罗湾海战,荷兰大败;

公元1637年,广州海战,英军大败,赔款2300两。之所以赔这些银两,是因为英帝国只能赔得起这些银两。

公元1644年,李自成杀入北京,大明灭亡!

明朝尽管骨子里给人一种弱弱的感觉,可真刀真枪打下来,谁也不怕谁。满清尽管看起来声势浩大,可到最后也只会说上一句: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卑微而且无耻的话。

从明朝开始,华夏帝国因为闭关锁国和皇帝穷折腾,其实已经慢慢走下坡路了。可即便如此,依然比海外列强要强盛许多。英国、荷兰、葡萄牙战舰在西欧那边被吹到了天上,可也就是几百人闲着没事造了几艘船罢了。指望着这样的军队打赢大明帝国,八成是痴心妄想。

可到了清朝时期,西欧列强的武器发展到一定规模,尽管人员装备少,可一炮下来不知道死多少人,再加上满清统治下八旗子弟不干活,老百姓又民心涣散,失败也是自然。

没错,这就是事实

明朝打赢西方列强,主要还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公元1363年8月30号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给了朱元璋很大的刺激。这与此题有关么?有,有很大的关系。

潘阳湖水战,是历史上极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案例,而且还是为数不多的大型水战。在这场水战中,陈友谅向朱元璋展示了惊人战舰。根据历史记载,这些战舰高数丈,上中下三层,最下层负责操纵方向,并且完全隔音,最上层可骑马。这样的战舰,陈友谅有很多,以至于最开始与朱元璋打仗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攻城略地,只需要把船开到一旁跳下来就能打。(船比城墙高几丈)尽管朱元璋在此次战役中打赢了,可是心里还是发憷的,日后明军拼了命的造船,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最大的一艘船已经有151米长,61米宽,配上大炮就是巡逻舰。

其二:倭寇多方侵袭,对于沿海军官来说已经见怪不怪。

说实话,甭管葡萄牙军队也好,荷兰军队也罢,和倭寇比起来那可真是大巫见小巫。倭寇,绝不单单是强盗,它代表着世界上最顶尖的武术与血腥。只不过,大明海军在沿海一带把倭寇丢到海里喂了鱼。笑话,倭寇都不怕,怕什么西欧?

明朝尽管后期官员腐败,党争频发,可是该有的气节和傲骨还是有的。指望这样的一个国家发出慈禧老太婆那样的话语,着实有些难度。

为什么明朝纵使衰落也能先后全灭西方海军主力,让西方列强纷纷衰落?

前言:1521年的大明朝,并没有人们想象当中的那么强大,这个时期的明朝正由强盛走向衰败,国库空虚,官员腐败,固步自封,即便如此,明朝海军,还是能够先后全灭西方海军主力,让西方列强纷纷衰弱。很多朋友要问了,走向衰败的大明为什么能够击败西方列强海军主力呢?当时的明朝海军到底有多强呢?让我们回到1521年的大明朝,从第一场海战说起来一一揭开明朝海军的真实实力。

一,大明海军到底有多强?让我们看看大明鼎盛时期的海军是什么样的!

1.明朝海军(水师)前身:明朝海军又称之为明朝水师,这支水师可是大有来头的,它最早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所建两大主力水师之一巢湖水师,巢湖水师可不是一般水师,它兴起于元末动乱时期,各地诸侯纷纷起义,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这话没错,巢湖水师先后大败元朝水师,张士诚和陈友谅的鄱阳湖水师、太湖水师。为后续明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就是这样的一支英雄的巢湖水师,经过时间的推移,建设改制,合并组建成明朝水师。到了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朝水师已经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此外还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这些战船还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此时的大明水师放在整个世界,也足可傲世群雄堪称世界第一海军。

二,大明水师自组建起,参与渡江战役,鄱阳湖水战等等未曾遇到一败,即便是数次与西方列强海军主力交战,也依然能够取胜,可见明朝海军之战力。

1.屯门海战:作战对象:葡萄牙,1521年的大明,正由强盛渐渐走向衰败,自建国起虽然明朝海军屡建功勋但是并遮挡不了明朝固步自封走向衰败的脚步。在这个时期,葡萄牙人(也称佛朗机人),强行占据了屯门岛,为了驱赶葡萄牙人,抢回失地,由明朝的将领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带领大明军队四千多人和明朝水师五十条战船前往抗敌,虽然初战失败,但是经过调整重新部署,大明水师打的葡萄牙水师仅剩下三条战船,损失惨重,葡萄牙人仓皇逃串,明军趁机收复失地。

2.茜草湾之役 :作战对象:葡萄牙,葡萄牙人虽然经历了屯门海战的失利,但是并没有打消他们侵占中国口岸的初衷,他们还是认为大明只是外强中干,他们并不死心,1522年嘉靖元年,葡萄牙人纠集五艘舰船组成舰队入寇广东西草湾,与明朝海军展开遭遇战,此战仍然以明朝海军大胜而告终,此役明军俘获葡萄牙人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此役之后,两次吃亏的葡萄牙海军再也不敢与我明朝海军正面对抗交锋。

3.露梁海战:作战对象:日本,到了1598年,明朝在抗倭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水师同日本水师,在朝鲜半岛露梁以西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此役,日本海军纠结大小舰船700余艘,由对马岛渡海,翌日晨在釜山登陆,分北、南、中三路发起进攻。为了援助朝鲜,明朝派出邓子龙率领大明军14万人,其中包括明朝海军1.3万人,战船500余艘,前往御敌,当时的大明海军配备有世界先进的佛郎机炮和虎蹲炮,此战下来,明朝海军获胜,击沉日本海军舰船四百于艘,日本海军实力大损。

5.收复澎湖之战,作战对象 荷兰,1622年,荷兰海军占领澎湖,他们也想在大明沿海占一块地吃一顿肉,这支海军拥有十二艘战舰包含八艘炮舰,袭扰大明沿海,1624年,明朝廷命令福建巡抚南居益收复澎湖,因此明朝海军再次整装出发,渡海前往澎湖,双方爆发了海战,最后获得了胜利收复了澎湖。

总结语:明朝海军还经历了料罗湾海战以及收复台湾的战役,无一例外,明朝海军还是以胜利告终,在日益衰败下的大明王朝,为什么会屡屡击败西方列强海军呢,是因为,明成祖鼎盛时期的明朝水师已经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战船的排水量,航速也堪称世界先进,当时的明朝海军在世界排名第一,其实力可见一斑 ,虽然,明朝后期实行固步自封的策略,可是对于海军的建设明朝并没有放松过,火炮的更新引进也从未放弃,即便到了崇祯时期,明朝海军仍旧保持着较高的战斗力,仍旧可以痛击荷兰不可一世的海军,与同样堪称世界前列的清朝北洋海军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打的几乎团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明朝纵使衰落也能先后全灭西方海军主力,让西方列强纷纷衰落?

很显然,这是一个伪命题。

别说全灭西方的海军主力了,就连西方一个像样的正规军舰都没有碰上过。更别说让西方的殖民帝国衰落了。

悉数大明和西方海上冲突,也就是屯门海战、西草湾海战,这是明军和葡萄牙武装商人的冲突。再就是大明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十数场交锋,也是各有胜负,除了最后的厦门海战和料罗湾海战,基本上其他冲突也就是小打小闹。二就是规模最大的料罗湾海战,荷军方面也只有八艘中型和小型武装商船,其他的均是广东海盗刘香的中式战舰。而最后荷军在明军的重围之下还是有6艘战舰成功逃离战场。

相比于明初的那些“泰坦”巨舰,明末的战舰已经小了很多,最大的大福船,也只是达到了一个荷兰中型武装商船的规模,而大福船在海军中的比例却是小的可怜,这也是因为明朝可怜的财政已经拿以维持这样耗资巨大的海军建设。而且就是最大的大福船,所带的装备也不过是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除了红夷大炮的火力,其他火炮的威力基本上是不能对西方当时的盖伦船造成威胁的。而当时一艘荷兰的中型武装商船,就可以装配12门红夷大炮,这样的火力差距,是明军所不能及的。而明军的战舰之所以不能大量装备红夷大炮,是因为福船采用的是水密隔舱技术,很少使用两侧的肋材,船体的稳固性主要依靠水密隔舱的隔板做依靠,因此只是在扛沉方面胜过西方。由于缺少肋材,致使中式福船的横向稳定性极差,很难承受西方大型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故而大福船所装配的红夷大炮也只能是在船头安置。

反观西方虽然扛沉能力不佳,但是他们却通过加固甲板和增加肋材来获得船体更强的稳固性,同时也增强了抗击打能力和抗压能力。

就是在造船技术的差距下,西方可以出现西班牙无敌舰队那种长50米,排水量上千吨,有三桅到四桅那样的大型盖伦船,不管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碾压明朝的福船战舰。

再看看明朝和西方殖民势力的战例:屯门海战,葡萄牙的三艘大型武装商船尽数撤离;厦门海战,明军舰队尽数被灭;三次澎湖海战,荷兰人总能保证自己的主力战舰安然撤退;料罗湾海战,虽然明军大胜,但是荷兰人的有生力量依然存在。到最后台湾之战,郑成功以60艘战舰围堵荷兰三艘战舰,竟然还被击败。可以看到这种差距,正切实明朝的水师无法追赶的高度。

再看看当时西方人的海军主力。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英国人消灭的,但随后在第二年就得到了重建,最后是在法国人和荷兰人的双重打击下走向了没落。荷兰人则是在整个十七世纪独霸东亚海域,成为往来于中国、日本、朝鲜、琉球的唯一西方老大哥,最后没落则是在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联合打压之下。而当荷兰人走向衰败时,那个“不可一世”的大明早就成了历史的尘埃。

为什么明朝纵使衰落也能先后全灭西方海军主力,让西方列强纷纷衰落?

又特么吹牛比的提问,还特么打赢西方列强海军主力?就是几条、十几条武装商船,武器装备和船型如何跟当时西方正规海军相比?就这样的半军事化的商船,在当时武器代差不大的情况下,大明用了几倍、十几倍的军事力量打了几个月,甚至一年,还特么损失大量战船人员,提问者你要点脸不?不吹牛比你能死吗?

为什么明朝纵使衰落也能先后全灭西方海军主力,让西方列强纷纷衰落?

爱历史的兰台令君为您回答此问题!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我们要分两个问题来讲,第一是明朝水师是否击败过西方海军主力,第二是西方列强是否是因为明朝而衰落。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大明水师曾经确实屹立于世界之巅,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要早于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时用的宝船的尺寸为“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能制造出如此大的航海船只,足见明朝初年,我们的造船技术要领先于西方。然而自明朝实行海禁,水师自正统年间就开始衰落,到嘉靖时期,水师的状况已经十分恶劣,不过到了明末有所增强,但早已无法回复到永乐年间的盛世了。而明朝中后期正直西方文艺复兴的高潮,科学技术进步的非常迅速,西方人在航海这一方面开始逐渐赶超东方。而大航海时代的殖民扩张也使得明朝与西方部分国家由了些许的交集,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明朝水师有歼灭过西方海军主力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里我举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第一是发生在1521年屯门海战,这是明朝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者的战役,最终明军获胜。但是这场战争的规模其实是非常小的,葡萄牙方面出动的人员不满千人,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船员,而在船只方面,仅仅是五艘武装福船。这样的配置根本称不上是西方海军的主力。而明朝方面出动的也不是自己的水师主力。

而在澎湖之战中,荷兰东印度公司所派出的兵力也仅仅是900名士兵,7艘战船,而明朝方面倒是派上了一万名士兵,200艘兵船。可以当初身处内忧外患中的明朝在造船与火炮技术方面已经落后于西方。荷兰人的战舰曾经封锁了漳州海口,使得明朝水师无法出动。幸亏南居益故意邀请荷兰人前往厦门谈判,在宴会上囚禁荷兰代表团,并乘机袭击烧毁了入侵明朝沿海的荷兰战舰。

由此可见葡萄牙与荷兰这样的战船兵力规模是称不上所谓的主力的。而且他们损失的这点军事资源对其整个国家来说也并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尽管如此,我在这里还是要为英勇抗击西方殖民者的明朝官兵点赞,他们依然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西方列强是否是因为明朝而衰落

既然第一个问题得到了解释,那么第二个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事实上葡萄牙与荷兰的衰落并非因为与明朝的战争,而有其自身的原因在里面。葡萄牙这个国家本身的体量本来就远非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列强的对手。他们之所以能在大航海时代初期取得一定的优势,是因为他们的远航开始的比较早,英法等列强还忙于国内的政治事务无暇顾及海外利益。

而荷兰的衰落与他们在欧洲频繁的进行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7世纪后期,荷兰先后与英国、法国交战,在海上荷兰败于英国,在陆地荷兰败于法国,详细过程可以了解一下英荷战争与法荷战争。而非与明朝的军事冲突。

尽管明朝水师称不上是全歼西方海军主力,但是他们为了祖国统一与民族利益,在自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英勇奋战,驱赶西方殖民者的精神和事迹,为后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那些抗击殖民者的明朝官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以上就是该问题的答案,欢迎交流!

为什么明朝纵使衰落也能先后全灭西方海军主力,让西方列强纷纷衰落?

从元末朱元璋渡江战役和鄱阳湖水站开始,到明朝末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立国近三百年,虽然最终被满清所取代,但明朝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即使在国力已经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仍然能多次击败西方列强。只可惜中国古代军事向来重陆战轻水战,因而大家对于明朝水师的光辉历史较为陌生罢了。

明朝中后期水师的辉煌战绩

明朝中前期自然不用提,明成祖时期的大明水师更是可以用恐怖来形容,而明朝中后期虽然国力和水师势力均有所下滑,但明朝水师的战仍然可以用辉煌来形容。

1、屯门海战:明朝VS葡萄牙。屯门海战又称珠江口海战,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由广东道副使汪鋐指挥,明军在屯门地区抗击佛朗机(葡萄牙)人发生的战争。此战明朝出动南头寨和东莞守御所士兵四千多人,战船和渔船攻击50多艘;而葡萄牙则出动士兵和船员千余人,武装福船五艘。此战汪鋐最终使用火攻击败蒲军,葡萄牙人最后只剩下三艘大船,蒲军士兵则纷纷逃亡,而明廷则收回了葡萄牙人盘踞的“屯门岛”和被经常滋扰的“屯门海澳”及“葵涌海澳”。

2、西草湾之战:明朝VS葡萄牙。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屯门海战后的葡萄牙人并不死心,在此以五艘舰船组成舰队入寇西草湾,然而再度被明军击败,明军生擒包括葡萄牙舰队司令弟弟别都卢在内的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俘获被葡军掳掠的男女共十人。此战后,葡萄牙彻底放弃武力侵略屯门。

3、澎湖之战:明朝VS荷兰。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之后开始争夺东方殖民地,并于天启二年(1622年)派舰队占领澎湖,明廷则下令苻坚寻夫南居益将荷兰人赶出澎湖,澎湖之战爆发。因荷兰人的战舰封锁了漳州海口,导致明朝水师无法出动,于是南居益故意在天启三年(1623年)11月邀请荷兰人前往厦门谈判,并将荷兰代表团囚禁,趁机烧毁入侵明朝沿海的荷兰战舰。天启四年(1624年)2月,南居益亲自乘船到金门,命令明军渡海收复澎湖,但久攻不下。7月,南居益派出火铳部队支援,明军随后发动总攻,一直打到红毛城下,双方再度陷入僵持。8月,明军兵分三路,直逼夷城,荷兰人被迫撤离了占领两年的澎湖。

4、料罗湾海战:明朝VS荷兰。崇祯六年(1633年)7月,荷兰总督普特曼斯率领十三搜荷兰战舰,突然袭击明朝沿海,要求明廷停止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贸易,只能与荷兰人单独贸易,否则将对明朝发动进攻。在明朝拒绝之后,双方爆发战争,结果参战的荷兰舰队9艘战舰和招揽的50多艘海盗船全军覆没,造成了寒兰在远东的空前惨败。此战后,郑芝龙的水师夺取去了从日本到南海的东亚制海权,此后凡是在此航行的船只,都必须花钱购买郑芝龙的令旗,而曾经倨傲的荷兰人,也不得不每年向明朝船队缴纳12万法郎的进贡。

5、郑成功收复台湾:南明VS荷兰。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南明抗清名将郑成功秦帅2.5万名士兵,分承百余艘战船,从进门出发,越过台湾海峡,直取台湾。最终于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迫使荷兰人在投降书上签字。

如上所述,即使在明朝已经全面衰弱的情况下,明朝水师仍然多次击败了西方列强。

明朝水师为何能在国力衰退的情况下击败西方列强?

我们知道,明朝中后期,即使是曾经强大,令明朝引以为傲的陆军,都已经衰弱的不成样子,那么早已经进入衰退期的明朝水师,为何还能多次击败西方列强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源于巢湖水师的大明水师,曾经乃是世界第一的海军,其最鼎盛时期(1420年),拥有多达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其中有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当时的大明水师完全可以用令人闻风丧胆来形容。虽然到明朝中后期,大明的国力和水师实力都下滑严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衰弱只是相对于鼎盛时期而言的,此时的明朝水师虽然不再向之前那样可以杨威于海外,但要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能够做到的。

2、明朝仍然是个庞然大物。明朝之前,中国一直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而西方列强一直都处在追赶期,西方的真正腾飞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但那已经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此时的西方列强还尚未完成超越。此时的明朝,仍然是世界上耕地面积第一、人口第一、矿产量第一、白银占有量第一、军队数量第一、军工产值第一的超级大国。

3、军事科技并未拉开差距。我们知道,近代的屈辱历史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带来的,而在明朝中后期,双方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差距并未拉开。抗倭名将俞大猷早年便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由此可见,明朝的海战很早便进入了近代模式。同时,明朝的火器装备比例同样很高,嘉靖年间的明军水师,便有一半的战斗人员装备了火器。

4、西方列强东侵力度有限。明朝中后期,虽然葡萄牙和荷兰都开始向东亚地区进行渗透,但其实力度极其有限。从以上战例也不难看出,不论是荷兰还是葡萄牙,他们在东亚的势力极度有限,明朝即使再衰弱,也不是这些小鱼小虾能够对付的。此外,此时的葡萄牙和荷兰更多是为了获取贸易权,战争只是他们用来夺取立足之地和贸易权限的一种辅助手段,也不想与明朝生死相争。

△英荷海战后荷兰迅速衰败

5、荷兰和葡萄牙本土牵制。葡萄牙和荷兰可以说是西方最早崛起的两个海上霸主,这也是他们最早将触角伸到东方的原因之一,然而他们的海上霸权并未持续多久,且一直受到其他欧洲国家的牵制,这导致他们在远东地区的实力极为有限。葡萄牙的海上霸主地位一直遭到荷兰和英国人的挑战,而其本国甚至在1580年因皇室姻亲的继承而被西班牙侵占,直到1640年才摆脱西班牙的统治。与葡萄牙一样,荷兰的霸主地位同样在遭受英国和法国的挑战,这牵扯了荷兰大量的精力,而荷兰的衰败也正是因为在十七世纪后期先后败于英国(海上)和法国(陆地)。

然而,明朝末期的辉煌,也几乎成为了中国近代以前的最后灿烂,此后随着西方的迅速崛起,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开,最终导致了十九世纪以来近百年的屈辱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