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自己尽心尽力做每一件事,却得不到重视,应该辞职吗?
题主说:自己本身干得不错,但总是得不到认可。因与总监在言语上有了冲突,被分走最好的工作,同时被各种欺压、暗示。题主问:对于工作没了动力,每天都不开心。要辞职吗?
.
关于“工作得不到认可”自觉做得不错,但在单位总是得不到正面的肯定、适当的回报,令人气沮。
这种事其实挺正常。每个人都更关注自己,包括我们自身。
我们更关注自己,所以看到了自己业绩的增长、(业务)品质的增强。除此之外,我们很少关注、也很难关注到周围人的进展,以及他们的想法、情绪。
.
“总监大人”也是一样,他其实也更关注自己:
关注“他自己”的业绩增长情况;
关注他的“进步”(上升)情况;
关注他的“周身安全”(观察有没人害他、有没人反他,观察谁喜欢他、谁不喜欢他);
关注“他喜欢的人”(忠于他的、他热爱的、对他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人)的业绩增长情况;
其他。
总监“关心”了这么多,哪还有太多的时间和工夫来关心你、肯定你。
他对你最关心的,是你最终能做出多少成绩,你能加多少班、干多少额外的事(听他吩咐),以及不给他惹事。
.
关于“怼总监之后被穿小皮鞋”自觉很努力、很有成就,但总得不到认可,还被总监经常烦,换成稍有点脾气的,肯定会怼总监。这是人之常情。
但总监并不明白这个,他既不尽责、平等对待所有人,还要经常否定下属,这证明他并不是个合格的总监,业务能力看来也欠缺。
与这种“管理、业务”能力双缺的总监相怼,唯一的结果就是被打压——这是“德不配位”的人正常反应。
他觉得被冒犯了、被小看了,他誓要找回场子,所以他不顾脸面,做出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
.
所以呢,这种所谓的总监怼了就怼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被他打压的事,可以搜集诸多证据反击:
证据包括自己的工作、贡献,被打压的过程、(估计的)原因;以及其他所有对总监不利的东西;
可以先与总监私下沟通,把证据摆出来,表明自己“只想好好工作”的心思,并适当地夸赞一下总监;
如果总监因此变本加厉地打压,那就要明着告诉他:如果你继续这样,我会向上反映(如果总监上面只有老板一人,那就直接向上反映);
总之,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那样而已。现在已经最坏了不是吗?
.
如果有更好的去处,不如离开与总监发生矛盾、对工作没有兴趣,这两样都是职场上的大坑大洞大石头,会耽误我们的时间、影响我们的心情,间接影响我们的未来。
如果这单位的“总监”是这么个能力、这么个心胸,那估计这单位的前途美妙不了。
单位好不了,继续待在那努力又有多大的意义?整天陷入这种无聊、低级的人事斗争,只会让自己变得不自信、变得迷茫。
这么煎熬上一两年,就废得差不多了。
好单位多得是,何必在一棵长满虫的树上吊死。
.
总之,努力、有成绩但不被单位认可,在自己表露情绪后还被打压、威胁,那只能说明这单位不怎么样、这领导的能力和人品不怎么样既然如此,怼了就怼了,也不是多大的事。
只要善加应对,“抓住人性弱点”,这种事并不难解决,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更重要的是,清晰自己的定位、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让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更有价值一些。人生苦短,浪费不起。
工作中自己尽心尽力做每一件事,却得不到重视,应该辞职吗?
首先明确告诉你,不应该辞职!尽心尽力做事,只能说明你是一名合格的员工,要想被上司重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到出类拔萃;同时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要多参加集体活动,以此增加个人魅力;最重要的还得耐得住寂寞,被重视实际就是个人能力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集中体现。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都做到了,相信是金子总该发光了!
工作中自己尽心尽力做每一件事,却得不到重视,应该辞职吗?
吾日三省吾身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 是不是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呢踏实工作努力充实自己 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还要经常与领导沟通 多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同事 不要只做自己分内的事 要主动的去找事情干 多干一点一定没有坏处 机会是留给准备的人 不打无准备之仗 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体系都是不一样的 你所提出的方案是否真的适合公司端正自己的态度 从个人主观态度和外在表现出发 适当的赞美他人总有一天 你的努力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加油吧 [心]
工作中自己尽心尽力做每一件事,却得不到重视,应该辞职吗?
【之舟读书】置腹见解:任何努力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没有成果的努力都是伪努力,职场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停止伪努力,重新审视方向、掌握好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题主的困惑有很多,犹豫、迷茫、愤怒、无奈、疲累、无助,各种感觉交织。能够有困惑,感觉到困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有困惑总归比麻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前进了一大步。
下面,我们就从题主的诸多困惑来一一解析并提供解决办法:
一、题主的困惑1:感觉自己明明做了很多事,却得不到表扬,老被批评为工作没效果。
网上有句话比较火:
你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然而,如果你只是装着努力,你看起来仍然费力。职场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都有这种经历和体验。
如果你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没有对自己进行定期的盘点和总结,这种疑惑,这种盘踞于老板内心印象还是摆在那里。
大家去图书馆观察:在图书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坐在那里,面前摆了一本书,他们其实大多时间都在玩手机;
你身边是不是有一些同事,上班时间打开电脑,你正面去看他工作很认真,很努力,偷偷站背后看,却聊着QQ、微信,甚至在偷偷玩游戏、炒股票。
在职场上,努力的过程只有自己能看,作为老板,作为公司,想看到的是结果。并不是越努力就一定越幸运,只有方法正确的真正努力,你才可能成为万众瞩目的那只锦鲤。二、题主的困惑2:感觉做了很多,而且做得不错,为什么还会被领导批评?
感觉做得不错,可能只是自己的标准。衡量工作的标准,从来不是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
作为职场人,要学会高效沟通。在做工作之前,需要了解公司对工作的要求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在接受上司的工作安排时,必须明确上司对工作的意图,不去思考标准,怎么达到目的。
没有以标准为导向、以成果为目的地工作,就是只有汗劳、苦劳没有功劳。
同时,在做工作中,要讲好你自己的职场故事,感觉做了很多没得到回报和鼓励,就开始怼天怼地怼空气,于事无补。
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想想看自己的价值输出指标,有没有为公司带来经济收益和增量客户?有没有为公司节省了大量开支?有没有什么事实证明自己的所作所为让顾客更满意?有没有实际提高产品利润的想法和过程?是否做了提高公司声誉的事情?
理解自己的价值,为自己的贡献向公司向上司争取公平奖励;盘点已经获得的报酬和认可能否可以与贡献匹配,而不仅仅是摆资历。三、题主的困惑3:题主手上的渠道很多,没办法按照要求做好每个渠道的细小工作,比如做记录、参加会议等琐事。
现实中,总有很多的职场人士,感觉工作压力大,事情繁多繁重,感觉日常加班加点也完不成手上的工作,同时,会做很多重复无意义而上级要求必须做的工作。
如何将繁琐的工作变得有条理,既高效完成工作,又不加班加点呢,那么,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利用帕累托的时间/事件优先矩阵管理自己的工作,学会优先级处理问题。
帕累托时间/事件优先管理矩阵
利用好时间/事件管理方法,无疑也符合二八原则,我们需要用80%时间去处理能够产生高效结果的20%事情上,用20%时间去处理那80%的无意义、低效能的工作,这样才算是高效。
根据这一原则,题主可以根据事项轻重缓急,作如下优先级排序:
A类:对你产生重要职业价值的工作。比如制定工作计划,渠道建设,客户沟通,与上司沟通升职调薪等。
B类:看似很急,但是拖一下也不会产生什么重要后果的工作。比如,自我阶段性提升和学习,被约吃饭、与人交流、心理咨询等。
C类:紧迫但是现阶段或者目前不重要。比如参加培训或给人培训、与同事沟通明年的工作计划、方法。
D类:既不重要,也不紧迫。比如请人吃饭、参加同事或者同学聚会,拖一拖或者不参加也没什么影响的事项。
按照优先级排序,你会发现你会节约大量时间,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这样在老板看来,你的付出更有价值。
四、题主的困惑4:自己最好的渠道被领导分给其他人,不仅决定把该渠道做到最好,还要求题主提供培训。
公司这样做,我推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 公司想减轻你的工作压力,让你担任更高级别的岗位,你有被提拔的可能;
- 通过建立新的竞争者,打击你的自信和自傲;
- 公司进行风险管控,预防你跳槽时带走公司资源和渠道;
- 公司可能觉得你不适合做这个渠道,把这个渠道和资源交给其他人,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空间。
以上四种可能,除了第一种对题主切身利益有关、有利,其他三种都是公司为了应对可能的风险在开始布局,对题主个人都是不利的。
题主完全有必要梳理、反省下自己近期的言行,是不是碰到了公司的逆鳞,触犯了领导的底线,比如怼公司总监、公开场合表明想跳槽等行为言行。
建议题主和老板做一次高效的沟通,看看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向老板表明个人诉求,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五、题主的困惑4:失去了工作动力,工作不开心,该不该辞职?
如果没有对职场近阶段的梳理和反省,找到应对办法,辞职只是逃避问题,并无助于你解决你当前问题和矛盾。
职业生涯的经历就和小说家写故事的情节一样,主人公遇见问题、解决、继续前进,这样的故事总归于平淡,没法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如果主人公遇见问题、解决、继续前进,遇见问题、苦思无解、矛盾徘徊、各种纠结,然后突发事件激发灵感,经历多般险恶击败各类BOSS ,走上人生巅峰,这样的故事才能打动更多人。
职场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在遇见问题中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的职业生涯才能更丰富,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价值,突破局限,走上新的阶段。
走出舒适区和走出舒适区的时机,就是卓越和平庸的差别。
我是之舟读书,致力于职场有价值的技巧、知识、经验分享,如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关注。工作中自己尽心尽力做每一件事,却得不到重视,应该辞职吗?
根据您的描述,你与领导都有过失,不足以帮助你判断是否离职。然而,你最终所下的决定需要你根据自身经济与感受、职业规划,结合公司前景、薪酬、环境、氛围等进行综合评估。
一、根据描述帮你具体分析一下:在你描述中,你犯了3个职场忌讳。以便于你更好的认清现状及自我,全面的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我索性当一个坏人帮你指出一下。言语有不当之处,请予以海涵。
1.尽心尽力≠结果。
你明显犯了一个认知的错误:工作是以结果为导向。职场上,尽心尽力做每一件事,却得不到重视,这是很多人职场生涯的真实写照。因为多数人忽略了尽心尽力不等于结果,是需要靠价值体现。并且,自认为的“不错”不等于领导想要的结果。
与领导之间没有深厚的信任,没有较多的沟通,不是领导的贴心棉袄就不要常把苦劳,以及过程常挂在嘴边。通常领导只会看结果,因为没有完美的结果,哪里来的优秀过程。如果没有完成结果,即使过程天花乱坠,也是不切实际,如同只上谈兵,不能落地执行。
2.工作不是为表扬,被批评很正常。
不可否认,合理的绩效,表扬方式可以促进我们工作的激情。但是,我们工作不是为了表扬,而是为了自己。
同时,领导随意的言语就让我们心灵受到了伤害,也能体现出了我们的工作目标感缺乏。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给自己设定多个小目标,当完成工作目标后内心会产生成就感,这会促使我们愈发自信。并且,会让我们忽略别人不好的看法以及评论。
3.怼领导,实则大忌。
你让领导下不来台,领导会让更下不了台。从后续的渠道分发,培训部门人员,要求分发渠道做到第一,都能看出这是领导对你顶撞后的反击。
在公司一定要把持一个原则,领导是对的,如果是错的下来私下委婉告知。这关乎领导面子、尊严、权威。如果你把他这些方面都抹杀,那么你在他那里将一无是处。
技能、业务知识都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精进、提升,如果观念、心态、思想错误,情绪得不到控制,那么我们换一个地方,也有可能照样不开心。同时,在我看来,领导也有相应的过失,没有有效把控团队、与团队成员缺乏沟通、不懂激励,才造成了员工有离职打算。
二、领导过失,值得我们反思。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让员工满满的负能量,作为领导也需要进行自我审视。一个好的领导可以掌控全局,深度把控直辖下属动态,做到合理化安排工作,促进员工技能及心理的提升,让团队无时无刻充满活力,提升团队作战能力。
该总监的做法也是犯了领导者三大忌:
第一,缺乏正确的激励方式。
口头表扬在团队激励中是不可或缺、成本最低的激励方式之一。领导对员工的认可,不单是金钱,也包含精神的褒奖。
第二,工作安排不合理。
工作安排可以超过员工能力范围的20-30%,是可以促进员工提升工作技能,进行不断自我突破。但是,过多则有可能摧毁员工意志,或者工作缺乏打磨,导致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三,缺乏有效的沟通。
对员工努力工作得到的价值视而不见,并且不知道如何与下属沟通。在总是说效果,领导是否检核过员工的计划、方案、执行过程等。
是否将自己的构思,要求、目标、预期、给予下属同步,让员工明确方向及指标。同时,该领导在批评时,是否给出了更好的思路,帮助下属。这些,该领导都没有做,只是要结果,就显得那么不近人情。
三、是否离职,还有很多客观因素考虑。虽然领导表现出了各种的不完美,令你产生了不愉快,但是下个领导也有不完美之处。并且,我们的认知、做法也有欠缺之处。与其辞职换公司,不如调整自身,让自己更加完美。
再有,你是因为领导的做法让你产生了不开心,而这些不开心是因为自身认知错误而产生的。同时,我们工作的动力不是让领导认可、领导表扬,而是不断进步,过程更优,效率更高,结果更更好。
的确这种改变会让人内心痛苦,会让我们自身感受到委屈。但是,谁让我们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自己。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让他人另眼相看,获得发自内心的认可。
另外,你当初来公司定的目标实现了吗,职业规划是否达到了阶段性目标,离职后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下一个栖身之处是否找到?
公司除了领导还有哪些地方令你不开心呢,公司的前景如何,发展如何?是否能帮助自己实现短期目标?
如果你的阶段性目标、离职后无法确定生活是否受影响,那么请你冷静下来后,摆正心态,认真工作。
最后当自己心态调整后,找个时间和领导好好聊一聊,对目前工作要求及预期达到共识。针对预期进行方案调整,再进行汇报并实施。
并且,在领导面前可以聊一聊生活、对工作的看法。如果有可能给予领导表示之前顶撞的歉意,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让领导更了解我们。
而这,不要以为主动找领导沟通,是给领导面子,向权贵低头。这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专注于提升自我技能上。
当你一切都是为了结果负责,这点委屈算不了什么。
以上。
工作中自己尽心尽力做每一件事,却得不到重视,应该辞职吗?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