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名字偏幼儿化?

因为现在的很多家长都是90后,甚至95后的。他们的观念跟以前老一代的不同,对于生活也是更加偏向享乐主义。

有个叔叔辛辛苦苦熬到自己当领导,他以前上班的时候就算到了点也不敢轻易走,总是要等到领导走了,他再在座位上坐一会儿,虽然那个时候他什么也没有做,但是这样子他才放的下这颗心,从来不敢准时下班,叔叔的老婆就说他下班也不早点回家,每次都要重新热饭。

他也是很无奈。没想到他当了领导后,手下一帮年轻人都是到点就走,走的时候还乐呵呵跟他说再见。叔叔心里郁闷极了。原来90后都这么自在的吗?

其实,这只是90后性格的一个体现。

他们把孩子的名字起得幼儿化,不代表没有对孩子用心。而是在他们眼里,简单就是快乐。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引经据典才叫文化。这一个群体是更加烂漫自由的群体,他们早已没有前人那么唯权威是命了。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开始把自己的价值观输出并影响周围的人。

我觉得这种幼儿化的名字反而反映了新一代青年的天真烂漫。谁说名字就必须文绉绉很复杂?像简简单单的不好吗?这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期待。

为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提供给到孩子们。名字也是。也许在你眼里听起来是幼儿化的名字,反而正是他们想要孩子学会的处世之道——永远像一个小孩子那样赤诚,永远不失童心,永远不要学会去做一个无趣而乏味的成年人。

成长总是越来越复杂的事,如果连名字也要故作刻意地显摆什么,那也太没意思了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名字偏幼儿化?

这个是一个时代的烙印,现在是90后当道了,那么90后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处在一个快餐的时代里,什么都是速食,吃饭有外卖,坐车有飞机高铁,看书有短篇电子书和微小说,而工作呢!现在90后的裸辞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加,有的人会说年轻就应该沉淀下来,多学点技术,但是没房没车无法不结婚,压力山大,一个年轻人他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你就要他们在这个高昂房价和物价生存下来,还要他们活得漂亮,这就是又让马儿跑得快,又让马儿不吃草。(二愣子、春花、翠花、二狗、板凳横空出世)

从小的我们就被这样的声音教育“你要好好学习,不要整天就会打篮球,跳舞、玩电脑,每天就是做题和上补习班,周末还得为了高考加分还得上奥数,这样的学习时间,很难有很多的时间去消化更多的东西。

这个时代有时候想看点深度的东西,就觉得特别头疼,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没有思考了,肚子里的墨水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的冲洗,早就没有了,所以在起名字的时候,就只会跟随大众了,而且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根本不考虑和姓和家族的排辈字来取名字了,而是网络上那个字火就用哪个。而且90后被赋予是非主流的一代,当年的杀马特,清洁工都快下岗了,因为他们总是在地上跳舞,各种扫地的动作,让地板都干净,空气弥漫起了灰尘,那是他们青春的激情,现在他们回想起来,无脑的挥泪。

当经历过什么时代,就会有什么思想和审美,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取名字还有这样的讲究,有深度和文化,还要好听好写、女子要阴柔、脑子要霸气威武阳刚,而且不得和村里的人重复太多,因为经常一起玩,不知道叫谁?以前的人会根据经典书籍、诗词典故来起名字,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没有看过很多书的话,是比较难的,只能请人家帮忙起,根据姓和名形成关联来给孩子起名,因为以前的人爱写对联,这个是他们的娱乐模式。

而有的根据季节取名,因为一年四季,每个级别的温度场景都代表了很多,落叶、雪、花开丰收,都是可以取名的,而每个季节的心情也不同,春季有希望夏季热情奔放,秋季悲伤冬季寒冷。

所以说现在的起名,代表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节奏,人民对文学、文化、传统等,复兴运动的时候,西方油画表达他们的思想,和反应社会的生活现状,还有人民对未来的憧憬,每个时代有每一个的产物,时代衍生出来的。

宝妈们,你见过搞笑的名字和好听的名字吗?欢迎下方留言,我是艺迹育儿,专注育儿领域多年,欢迎你的关注,学习很多育儿知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名字偏幼儿化?

我觉得题主说的“幼儿化”是感觉很多名字太过儿戏,不像很正式的名字吧。

实际上,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很多名字都是很有意义的。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

比如,名字蕴含了父母的爱情,表示孩子是二人爱的结晶。

吴奇隆与刘诗诗的儿子叫“步步”,因为二人是因为拍《步步惊心》结缘的,这部戏是二人爱情的起点,所以给爱情的硕果命名为“步步”也是很浪漫了。

比如,孩子的名字包含了父母殷切的希望。

黄磊的女儿黄多多现在已经是小有名气了。父母希望她未来多才多艺、多福多寿,总之只要是好的事,都多来一点就好。结果这小女孩不仅跟何炅同台表演话剧,还为电影《圆梦巨人》配音,更厉害的是,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译制作品了。算是人如其名了。

孙俪的儿子叫等等,这是取《心经》中的一句“是无等等咒”,有很多含义,她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希望孩子能等一等慢一点。”,可算是用心良苦。

当然,也要承认,有些父母是为了噱头也好,还是纯粹是脑子不太正常,给孩子起的名字堪称“惨案”。

姑且就把这种名字称为“个性化”吧。

朋友的单位有个小伙子,岁数不大,有个非常稀有的姓氏:母。家人取名的时候,希望他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亮,于是他有了一个让所有香蕉颤抖的名字:母星星。

最印象深刻的是网上看到的一个名字:史诗王爵!

这个名字一出来,感觉所有的名字就弱爆了!

名字,真的能给孩子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希望父母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个性化”而把孩子给坑了。

毕竟,名字作为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是要陪伴孩子很久很久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名字偏幼儿化?

时代不同了,和社会文化氛围有关。

古代的时候人们喜欢诗词歌赋,名字都很文雅。例如:苏东坡,白居易,陶渊明。

建国时候的名字,和国家的兴衰有关。例如:王建国,蔡国庆,郭援朝。

现在人起名字,家长90后偏多,大家从非主流到互联网,接受的新鲜事物也不同,更喜欢有个性很唯美的名字。所以大多数都听起来很幼稚化。例如:林嫣然,陈涵韵,李秋梓。

这类名字大多出自诗经,但是被现代起名给用烂了,搞得孩子的名字都很雷同,而且听着很稚嫩。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名字偏幼儿化?

不知道幼儿化具体是什么意思,还是简单说一下自己关于名字的感触。

看过一些关于名字的统计,但具体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也不是太清楚,友们都和我一样,姑且一看吧。

统计结果是这样的--

2016年最热男宝宝名字top10,

首字:

梓、子、浩、一、宇、昊、俊、睿、皓、博

末字:

轩、宇、泽、豪、宸、睿、航、洋、铭、辰

2016年最热女宝宝名字top10,

首字:

梓、雨、若、诗、思、语、欣、艺、可、梦

末字:

涵、萱、怡、彤、琪、馨、妍、诺、欣、桐

2017年,名字里最常见的字是这样几个:

轩、涵、梓

到了2018年,略微有了些变化,最常用的字变成了这样的:

沐、兮、梓

记得看完这些,我整个人就不好了,哑然失笑,我们这一代,或者再晚一点儿的人,给孩子起名时,千挑万选,左右权衡,最后,大多数还是不知不觉就从众了。

换个词说,也就是俗了。

想一下吧,当孩子入学后,一个班级的小朋友都是看上去文雅的名字,芷晴,雨桐,梓晴,梓淇,梓洋、梓轩、俊宇、俊豪,等等,是不是有种集体出演琼瑶剧的既视感。

回想一下,给孩子起名的时候,我们有木有翻诗经,有木有看楚辞,有木有去唐诗宋词里找灵感,或者,对热播剧里的名字是不是也秉持了拿来主义?

想起单位曾经有一个新来的领导,看到公司花名册时,指着几个名字,甜甜,蕊蕊,丹丹,说,这几位同事一定是90后。

还有个同事刚到公司时做自我介绍,说,一听我的名字,就大概知道我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了,她的名字里,一个艳,一个红。话说,你知道她是哪一个年代生人吗?

当然,这些也不是绝对。只能说,在给宝宝起名字的时候,会受到社会时代文化环境的影响。远的不说,在我们村,父辈名字里就有很多建国,建设,革命,援朝,等。

有一个段子,说一到过年,原本衣着光鲜的城市白领Jack、Mary,回到乡下纷纷变成了狗蛋和翠花。叫Jack、Mary的有多少,叫狗蛋、翠花的又有多少,就好像现如今的宝宝们若兮,一诺又有多少。

放宽心想一下,一直以来,我们就是这么从众又重复着走过来的,也不在于一个人名字怎样,因了某些机缘,被他人被时代记住了,这个名字才是独属于这个人的,而其他的,都泯然众人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名字偏幼儿化?

不同时代的人的名字具有鲜明且迥异的时代印记!

根据2017年的中国人口数据库资料显示,“张伟”是现在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同名者接近30万,位列重名率第二、三位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王伟”和“王芳”。

中国重名最多的10个姓名是:

1、张伟 ;2、王伟 ;3、王芳;4、李伟 ;5、王秀英 ;6、李秀英;7、李娜 ;8、张秀英 ;9、刘伟;10、张敏

这是属于70、80后的时代印记。如果再往前追述,我们父母亲那一代人也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印记,比如“建国”、“建军”、“国庆”、“立新”、“援朝”、“卫国”……相信现在的父母不会给孩子取这样的名字,但是在大家父母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名字才是主流。

现在的父母给孩子起的名字,其实也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比如“浩宇”、“子轩”、“可馨”、“浩然”、“雨涵”、“雨泽”、“宇轩”、“子涵”、“欣怡”、“梓涵”、“诗涵”。

有人说,这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已经严重低龄化、幼儿化,大家都叫这样的名字有什么意思;也有人说,人生本就如戏,大家都像琼瑶小说里的主人公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难为了学校的老师,一点名班里站起来好几个“可馨”、“可心”、“可欣”,“子涵”、“梓涵”、“紫涵”。其实,并不是现在的父母水平变低了,《唐诗三百首》一直都在那里,想取几个有内涵的名字一直很容易,只不过是大家生活的环境变了,或者说是大家所处的时代变了。

现在父母的心境和几十年前吃不饱、穿不暖的长辈们的心境完全不同。他们不用担心战争、也不用担心饥饿和寒冷,同时又不甘平凡,追求个性。现在的父母不管给孩子取什么样的名字都不稀奇,原来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四个字、五个字的名字,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在用,而且听习惯了也没什么不好。

所以,我认为与其说这是“幼儿化”,倒不如说这是“个性化”,给孩子取名字这么私密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件很“个性”的事情,全凭个人喜好。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见解!

我是满爸,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日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助您培养优秀孩子。希望这条回答对您有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