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冲没有早早夭折,曹操还会选择曹丕做继承人吗?
曹冲没有死,曹操大概率会选择曹冲做继承人而不是曹丕。
曹冲是古代神童的代表,大家熟悉曹冲是因为曹冲称象这一篇课文。曹冲和曹丕不是同母所生,曹冲是环夫人所生。曹冲与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是亲兄弟。
看过《虎啸龙吟》,应该对曹宇不陌生。曹宇曾经与魏明帝关系不错,特别是魏明帝还在当太子的时候。曹宇的儿子曹奂是魏国最后一任皇帝。
曹冲的母亲环夫人与曹丕的母亲卞夫人都不是正室。曹操的正室是丁夫人,丁夫人不会生育,收养曹昂,作为曹操的嫡长子。曹操因为没有管住下半身,在宛城突然受到已经归降的张绣反击,最后护卫典韦战死,自己的长子曹昂战死,直接导致丁夫人与曹操离婚。
如果曹昂没有死,谁也没有机会。
因为曹昂死了,曹操的这些儿子都不是嫡子,就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首先比拼的是母族,母族的力量往往在确立世子,太子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于环夫人,历史并没有详细记载,不过关于卞夫人,因为后被被封为王后,再后来成为皇太后,所以历史有记载。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於谯纳后为妾。——《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这个倡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倡,应该将其理解为从事演艺事业的人,这样的人在古代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
所以从母族的角度来看,曹冲和曹丕并没有谁占更大的优势。这样剩下就是靠自己怎么获得曹操的喜欢 了。
曹操在曹冲死时,说了二句话,这个在历史上有记载。
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这句话对曹操的其他儿子说的,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本来就想打算让曹冲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说这是我的不幸。为什么又说是你们的幸运呢?
因为曹冲去世代表曹操其他儿子都有可能成为曹操的接班人,起码多了一个机会,这就是幸。
第二句话是出现《华佗传》中
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当初荀彧求情说华佗是一个人才,不应该杀掉,曹操说了一句: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现在为了儿子之死居然后悔杀掉华佗,可见曹冲在曹操心中的份量,他可以为了儿子后悔杀掉自己认为的鼠辈。
曹冲称象是在曹冲五六岁的时候,按时间推算可能是发生在曹操让孙权派自己的弟弟或儿子到朝廷来作官的时候,应该在公元202年左右。
曹丕是在公元217年才被立为魏世子,如果曹冲活到这一年,已经成年了。此时曹丕已经三十岁了。
所以从这里看曹操的确没有将曹丕作为继承人培养,论竞争力,曹丕还真不是曹冲的对手。
不过任何事情不能绝对化,比如曹操一开始还想立曹植为接班人,可惜曹植后来表现实在太差,同样道理曹冲死时还很小,小时聪明,长大之后是不是一定还如此?还能受到曹操的喜欢吗?他能扛得住中间的争权夺利吗?能让曹操看到他镇得住大局吗?要知道曹操是一个很理性的人,特别是挑选接班人时。当他确立曹丕为接班人,他就开始反手打压曹植这一派的人。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只能说大概率不会立曹丕。
如果曹冲没有早早夭折,曹操还会选择曹丕做继承人吗?
个人认为,纵使曹冲能长大成人,纵使曹操不选曹丕为接班人,曹冲也无机会登基,原因如下!
魏武帝曹操共有24子,除曹丕才华出众,曹植也出类拔萃,聪明过人。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与哥哥曹丕和父亲曹操在文学史上并称"三曹",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但他个人的文学方面的成就远超曹丕和曹操,是当时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由于博览群书,思维敏捷,经常能对酒当歌,出口成章,文辞典姑信手拈来,能吟诵出精妙绝伦的诗篇,后世学者把曹植的文学成就跟李白、苏轼相提并论,可以想像他的文学地位有多高。
作为文人,他朴实正直,善良懦弱,缺乏父亲的政治权谋,也无军事经验!但,曹操过后,要的是守成之主,到他传位时,北方已基本统一,不需要开疆拓土,南征北战;所以,曹操也很器重他,在选定接班人时,他是曹丕的主要竞争人选,若不是曹操的重臣帮扶曹丕,九五至尊的宝座一定是曹植的。
可惜,他有次醉酒误事,失去了父王曹操的宠信,后来一直消沉下去,在31岁时创作了千古名篇《洛神赋》,至今为世人传颂。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所以,他大权独揽后,仍对弟弟曹植耿耿于怀,就处心积虑地想除掉他;逼迫曹植临场作诗,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曹植于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就是后来的”煮豆燃豆箕…”这一千古绝唱。
如果曹冲没有早早夭折,曹操还会选择曹丕做继承人吗?
曹冲不死,曹丕当世子的可能性很小。
曹冲是神童,非常聪明,“曹冲称象”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三国志》记载,“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曹冲五六岁时,考虑问题就和大人一样了。
更可贵的是,曹冲心地善良。
曹操多次在下属面前称赞曹冲。
曹冲13岁夭折,曹操非常伤心。
曹丕屁颠屁颠跑去安慰老爸,结果曹操当面说: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意思是,我不幸失去优秀的儿子,你们却有机会(继承大业)了。
可怜的曹丕内心遭受一万点暴击。
天才少年周不疑和曹冲是好朋友。
《零陵先贤传》记载,周不疑“幼有异才,聪明敏达。”
曹操曾经很喜欢周不疑,想招周不疑当女婿。
神童志气高,周不疑拒绝了。
曹冲死后,曹操猜忌周不疑,想除掉这个神童。
曹丕又屁颠屁颠跑去劝阻父亲。
又被曹操一顿批:
“周不疑的才华不是你能驾驭的。仓舒(曹冲的字)若在还差不多。”
最终,曹操派刺客暗杀了周不疑,周不疑死时才17岁。
可以想象,被父亲和弟弟们压着,曹丕大半生过得有多郁闷。
不难理解,曹丕当上世子时为啥会高兴得失态了。
如果曹冲没有早早夭折,曹操还会选择曹丕做继承人吗?
我不认为曹冲即使活下来,也会坐上皇位。先看看曹操的几个主要儿子各有哪些能耐。
三国枭雄曹操(155年——220年)总共有24个儿子,由不同的妻妾所生。长子名叫曹昂,是曹操跟刘氏所生,刘氏还生有曹铄和清河长公主两个子嗣。曹昂几岁时生母病故,最后由后母,也就是曹操的正室丁夫人抚养长大。
长大后的曹昂性格刚直,智勇双全,深得曹操器重,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很多汗马功劳。在曹操眼里,他是非常好的皇位继承人。但天意捉弄人,在公元197年,曹昂跟随父王曹操率领大军讨伐张绣时,被张绣事先探听到风声,就先下手为强,打了个曹军措手不及。曹昂为了父王的安全,主动要求断后,跟大将典韦率领一小支人马堵截张绣,不幸被张绣的人马包围,最后战死沙场。
(曹昂)
曹昂战死后,不但令曹操伤心,更令养母丁夫人伤心透顶,一气之下,丁夫人跟曹操恩断义绝,离开曹操回到了娘家。
正室丁夫人出走后不久,曹操立卞夫人为正室,卞夫人为曹操所生的儿子曹丕(187年——226年)在年龄排行上,仅次于曹昂。他此时虽然才10岁,但在曹操众多儿子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华不亚于曹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曹丕自小既喜欢饱读诗书,又喜欢骑射,真正称得上是文武双全。
自曹昂去世后,曹丕理所当然成为名义上的长子。看到自己有这样一个不亚于曹昂的好儿子,曹操心里非常高兴,逐渐从丧曹昂之痛中恢复过来。
(曹丕)
毕竟,曹操有24个儿子,除过曹丕才华出众之外,还有两个儿子同样出类拔萃,他们分别是曹植和曹冲。
曹植(192年——232年)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的第三个儿子,老二为曹彰(189年——223年),比老大曹丕小5岁。
曹植最大的优势是继承了父亲的文学才华,并把文学才华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本时期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并且,他喜欢喝酒,常常喝过酒之后对酒当歌,出口成章,能吟诵出精妙绝伦的诗句。在后人的评论中,一些学者把曹植的文学成就跟李白、苏轼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文学地位有多高。
(曹植)
但曹植的最大缺点是没有继承父亲的军事基因和政治手段,性格既善良又懦弱,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后来某次醉酒误事中,曹植失去了父王曹操的宠信,从此一直消沉下去。他在31岁创作的《洛神赋》,实际上就是寄托个人郁郁不得志的作品。
曹冲(196年——208年)是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他还有两个弟弟为曹据和曹宇。曹冲自小被誉为神童,据说他5、6时的智力就达到了大人的水准。不幸的是,仅仅13岁就夭折了。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到的那篇文章《曹冲称象》,完全是体现曹冲在孩童时期就拥有过人智慧的有力证据。
(曹操)
同时,曹冲具有强烈的仁爱之心。据记载,在他7岁那年,管理曹军仓库的小吏,因为一个马鞍被老鼠咬坏,按照律法,小吏要被处以极刑,当即被吓得六神无主。曹冲得知此事后,就用小刀割破自己的衣服,故意装作闷闷不乐的样子,并让父王看见。
曹操询问,曹冲回答说,可憎的老鼠咬坏了我的衣服,据说被老鼠损坏的东西不吉利,所以我不高兴。曹操哈哈一笑说,哪有这种事,你用不着为此事烦恼。三天过后,曹冲又给父王汇报了马鞍被咬坏的事,曹操说,老鼠是祸害,连我儿子身上穿的衣物都能咬破,何况是仓库里没有防卫的马鞍呢。就这样,小吏被赦免了。
(曹冲称象)
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曹冲的聪明程度在曹操所有儿子里,可能首屈一指。但他跟曹植犯了同一个致命毛病,那就是重文韬而轻武略。
在残酷的三国乱世竞争中,武略的作用远远大于文韬,那是谁的血性更强盛,心机更深沉,谁就能占据优势的时代,如果再加上文韬的辅助,那么就会如虎添翼,最终成王败寇。
像曹操,以及继承曹操衣钵的曹丕,都是智勇双全,文韬武略集一身的人物,所以,他们才会在漫长的争斗中笑到最后。
所以,我不认为即使曹冲没有夭折,曹操也不会把继承人的位子传给他,在曹操眼里,曹丕才是最合适人选,曹丕的胆识、谋略和心机,远远超出其他兄弟,又因为他是长子,皇位继承人非他莫属。
如果曹冲没有早早夭折,曹操还会选择曹丕做继承人吗?
如果曹冲没有早夭,会不会越过曹丕被父亲曹操立为继承人?
其实这个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史学家孙盛认为:按春秋之义,立嫡都是以长不以贤,曹丕的亲娘卞氏虽然原先是妾,但已经被扶正了,那曹丕就以庶升嫡,成为嫡长子,他把嫡和长都占了,就是天命眷顾的继承人。反观曹冲,虽然聪慧,但他排行第七,还是庶出,根本威胁不了曹丕。
有人觉得,按孙盛的观点,曹冲恐怕长大了也不会取代曹丕,但是,孙盛忽略了一点,就是曹操的性格,他以嫡庶观念来衡量曹操,就挺可笑的。
曹操是遵循礼法尊重嫡庶的人吗?他要是遵礼之人,曹丕他妈会被妾扶正吗?曹丕会变成嫡长子吗?曹家三代都在践踏嫡庶制度,曹操废弃原配丁夫人,曹丕废弃任夫人,曹叡废虞夫人,都是以妾为妻的主儿,用嫡庶制度来衡量他们,岂不可笑?
对曹操来说,如果真的要立曹冲,不是没有操作性,把卞氏废掉,立环夫人为嫡妻,这样曹丕就失去嫡子的身份,而曹冲就变成新的嫡子,曹操再去给曹冲培植势力,为他保驾护航的铺路,即便庶长子曹丕年长,恐怕也只有俯首称臣的份。正是因为曹丕也是不重嫡庶之人,所以他才明白他爹曹操的心理,所以他才庆幸曹昂、曹冲之死,才说: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曹冲没有早早夭折,曹操还会选择曹丕做继承人吗?
对历史知识只是简单涉猎,没有深入的细节研究,但也想从获知的一鳞半爪中给出自己的判断,毕竟历史只能是大体的准确,一些细节大多是后人的推测和加工,只能是“逻辑的真实”——合情合理的演绎而已。以我个人观点,即使曹冲没有早早夭折,曹操选他做继承人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大可能性还是选曹丕做继承人。其原因有三:
其一,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传统,曹冲不占优势,从身份上看最有可能立的继承人是曹丕。当然最初的嫡长子应是曹昂,据史记载,曹昂不但是曹操最早的妻室刘氏所生,而且刘氏死后由后来的正妻丁氏认养,更兼曹昂文武双全,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功勋,照理他应是最合情合理的继承人,可惜曹昂在一次曹操败笔的战斗中为救父亲英勇战死。这样嫡长子身份就转到了后来成为曹操正室妻子卞氏所生的老大曹丕身上。现代人不能小瞧嫡长子继承对古人思维行事的桎梏和影响,这种长幼尊卑秩序千百年统治人们的思想,曹操虽然特立独行,但当时也应受其制约,所以立嫡立长的原则倾向不容小觑,妾室环夫人所生的曹冲要想上位,还是有很大阻碍的。
其二,从才学上看,曹冲虽然以聪明著称,但在曹操的继承人中并不占绝对优势。我们对曹冲的认知最初基本都来源于小学课本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因其十几岁过早夭折,不知其后续发展如何。从文学成就看,卞氏所生三子曹植最高,也受到曹操宠爱,如果不立曹丕,曹植也应排在曹冲之前。东晋傲气才子谢灵运曾说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指曹植)独得八斗,吾得一斗,天下人共一斗。可见曹植才名之高,即使曹冲长大成年也不过如此,其身份又低于曹植,所以没有竞争优势。曹丕的文学才能其实也不逊色,和曹操、曹植合称“三曹”,文学成就与“建安七子”并称。
其三,虽然曹冲自幼表现了聪颖过人和仁爱有加,但并不代表他会成为一个好的政治继承人。就像曹操起初虽然倾意于才华横溢的曹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稳老练的曹丕,觉得他政治上更为成熟,更有己风,更能继承好自己的政治衣钵。事实也证明,曹操的选择是正确的,曹丕的政治智慧不在曹操之下。如果换成曹植这样多愁善感的文人,也许曹氏基业会更早失陷于司马氏之手。因为文人气质和弄权治国是两回事,“少时了了,大未必佳”,曹冲如果掌权当继承人未必是好人选,想一代豪杰曹操一定会看到这一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