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能打赢是因为认真对待,打输了自然是骄傲自满了。
打官渡之战那是生死之战,没有人会对生死之战轻视的。曹操和袁绍失和,袁绍统一北方,他想借势打败曹操,这样他就是天下最大的势力了。曹操相对于袁绍来说,他的力量太过于弱小。曹操除了一战还有第二条路吗?
那就是投降。
曹操会投降吗?
当然不会了,自己打了这么久,汉献帝都在自己手中,投降算怎么回事。
这一战,他将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利用起来,包括降将关羽,叛逃者许攸等人。关羽帮他搞定了一个河北名将颜良,解了白登之围。
许攸给他带来好消息,让他奇袭袁绍之后勤。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赤壁之战是怎么回事呢?曹操先是废掉三公,自己担任丞相,大权独揽,然后杀掉孔融,接着就亲征刘表。
请记住,这一次曹操的目标是荆州的刘表,他也没有必胜的信心一定能灭掉刘表。当然他有信心打败刘表,这是曹操原来的计谋。
此时的曹操拥有自己原有地盘和袁绍的地盘。如果袁绍当年能打败曹操,他拥有的将会是曹操现在的势力。
此时曹操拥有中原之上最强的势力。
刘表在这个节骨眼就死了,刘琮想抵抗,后来想想打不过,结果就投降。整个荆州,除了刘琦之地,基本上就落到曹操手中。
幸福来的太容易了。
这时曹操就想趁势逼降江东。请注意曹操根本没有想和东吴开战的准备。
他认为东吴和荆州一样会选择投降,因为东吴和荆州当时势力没有太多的差距。
事实上东吴内部以张昭为首的大族都主张投降。鲁肃、周瑜还有一批人主要一战。这些人是忠于孙权的。
孙权最后选择战。
曹操却还在等孙权投降,因为他觉得东吴会投降,所以黄盖的假投降他会信。
此时北方将士在荆州也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才会大败。
实际上赤壁之战对曹操原有地盘来说没有太大的损失,相反还得到近三分之一的荆州。整体来说是赚了。
不过赔了什么?
赔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因为本来孙权投降,接下去刘璋肯定会投降。张鲁和马超,曹操后来是很轻松搞定的。
统一天下就卡在孙权这里。
结语:每一个人都会有成功和失败,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失败的原因大概都有一条,那就是对形势错误判断及以骄傲大意加自满,曹操都占了。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胜,是因为曹操有人和的优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则是因为失去了人和的优势。
官渡之战,曹操的人和优势。
官渡之战时,之所以说曹操有人才优势,是相对于袁绍来说的。袁绍麾下的人才济济,可是却不团结,互相争斗。
195年,皇帝从长安、洛阳一路流浪东来,沮授、田丰要求袁绍迎天子到河北来,“挟天子以令诸侯”。颍川派系的淳于琼、郭图,却认为皇帝是个烫手的山芋,迎不得。
199年,袁绍集团决定南下攻曹,内部谋士们又在战略问题上闹了起来。
沮授、田丰从客观事实出发,认为曹操人才济济,军队兵力规模小,却战力强悍,不宜强攻,也不能过早的与之决战。但是他们认为曹操的地处平原,四面受敌且粮草不足。所以,沮授、田丰提出派骑兵袭扰曹操,同时派兵压境,拖跨曹操。
曹操的地盘全是平原,最利于骑兵袭扰。曹操四周的诸侯们无不觊觎中原,对曹操虎视眈眈。如果袁绍采用沮授和田丰的战略,曹操天大的本事,也会活活被拖死。
可是又是颖川派的郭图、审配,为了反对而反对,坚持用兵力优势一战消灭曹操。
反看曹操集团,却齐心协力。曹操的内部谋士们分两派,一派是铁杆的曹派,一派是忠于皇帝的保皇派。
这时的保皇派,是倾向于帮助曹操的。虽然曹操对皇帝不好,可是毕竟还接纳了皇帝。让衣食无着,四处流浪的有了安顿之所,而袁绍是拒绝接纳的。保皇派清楚的知道,如果袁绍获胜,皇帝的环境会更加恶劣。
因此,曹操内部是团结的,大家群策群力,打败了袁绍。
赤壁之战时,曹操内部矛盾日益加剧。孙刘两家各自的内部,为了利益,空前团结,齐心合力的抵抗曹操。
一,曹操的恐惧,关于邺城不得不说的事儿。
凡事都有两面性,曹操把天子和朝庭弄到自己的根据地许都,收获了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奇效。但是曹操也因为天子的到来,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愿意跟随天子辛苦流浪的重臣公卿们,无一不是忠心耿耿的人。他们只认大汉,其余的人谁敢有不臣之心,就会被他们诛杀掉。
天子初入许都,或许还会对曹操的收留有所感激。但是在许都一段时间后,曹操集团的人仍然只认曹操,不认天子。天子的大臣们,虽然拿着曹操提供的俸禄养家,却无缘于权柄,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生活安定下来后,这些大臣们就结成保皇派,对曹操起了杀心。
天子和保皇派,论治国安民不如曹操,玩权谋之术却是融化在血液里的东西,很熟练。毕竟他们当初有阴死董卓的经验,再多一个曹操又如何。他们给曹操挖了无数的或明或暗的陷阱,让曹操心惊胆颤。
躲过了保皇派多次的明枪暗箭,曹操真的害怕了。这种害怕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曹操内心深处的。曹操居然对自己的许都感到不安全,因为保皇派的势力在许都影响力太大了。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逐步攻下了邺城这个都市。曹操立刻有了在邺城建立第二个“许都”,以避开皇帝和保皇派。
曹操带兵到邺城没几天,就声称梦到了一道巨大的金光冲天而起。翌日,曹操就给人讲了自己的梦,并让人到梦中之地挖掘,挖出了一只铜雀。文武众人皆以为,铜雀的出土,是天命归曹的征兆。曹操大喜之下,修铜雀台,营建邺都。
曹操奸诈的很,梦铜雀的故事,与曹操说的“吾梦中爱杀人”一样,不过是个托词罢了。而且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曹操刚到邺城就做梦,挖出铜雀,分明就是事先早就筹划好了。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从此对邺都的营建很关心,把邺都放在了比许都更重要的位置,比如,建安文学的发源地就是邺都,而不是许都。更重要的是,曹操训练水军的玄武池,也建在了邺都。
一切都说明,曹操与保皇派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正因为因此,曹操才放弃许都而重新修建邺都的,把许都当做监视保皇派的地方。
曹操的措施,保皇派和天子都是知道的。他们对曹操更加绝望,反对和反抗也更激烈。因为,天子和保皇派知道,曹操打败江东,势必会天下无敌,很快就会统一天。到那时,天子和保皇派就真的彻底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曹操带兵南下时,先杀了靠近保皇派的孔融,逼迫皇帝罢免了原来的公卿,任自己为首相,这才敢带兵出征。可见,曹操对许都的保皇派是多么的不放心。
曹操内部不团结,还表现在军队里。赤壁之战,主要靠水军。然而,曹操没有嫡系水军,曹操的水军是投降的荆州水军。
曹操阵营里,武将以北方人居多,他们拒绝荆州水军的武将们的融入。曹操也对荆州的降将也不待见,因为一点疑心就杀了蔡瑁,张允。蔡瑁,张允是荆州水军的重要将领,曹操说杀就杀,荆州水军岂能不寒心。
曹营的对岸,孙权和刘备两家,却空前团结。
刘备集团所有人都希望打败曹操,因为在刘备集团里他们可以一言九鼎,富贵至极。被曹操打败的话就沦为一届草民,终日为温饱操心。
孙权集团的情况,和刘备集团差不多是一样的,甚至比刘备还要心齐。
孙权集团比曹操集团形成的更早,是靠打仗起家的,且经过几十年的考验,人和这一块自是不缺。
孙权家里时代都是江东富豪,在江东很有声望和人脉。172年,江东出现一万多人的暴乱事件,当时所有的人都感到无奈。孙权的父亲孙坚,挺身而出,和几个好友招募了一千多人平叛,从此孙坚有了自己的军事领导团队。孙坚本人因平叛之功,做了三任县丞(副县长),专司军事职责。
黄巾起义爆发,朱儁奏请孙坚担任左司马。孙坚带着精挑细选的1000多人,与黄巾军血战无数,足迹踏遍南北大地。事后,孙坚因功升迁别部司马。不久,孙坚又随张温到凉州平叛,因功到中央做了议郎。
187年,长沙爆发叛乱,朝庭派孙坚前去平叛,让孙坚做了长沙太守。在长沙风平浪静后,孙坚又帮助临近的庐江太守平叛,因功晋升武成候。
汉朝没有异姓封王的,西汉的韩信也是封个淮阴侯。孙坚有长沙这个地盘,又被封武成候,等于是一路诸侯了。跟随孙坚的程普等人,也因此身价倍涨,富贵加身。消息传开后,江东的豪门子弟,皆欲投奔孙坚建立功业。孙坚尝到了做一方诸侯的甜头,野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89年,孙坚打着北上讨伐董卓的旗号,吞并了荆州、南阳,拥数万精兵,有了争霸中原的实力。
然而孙权集团兴奋的去中原争霸时,却遭遇惨败。兵败中原后,孙坚没有了退路,粮草都 成了问题,只好依附于袁术就粮。后来孙坚打着袁术的旗号去进攻荆州,实则是想私自吞下荆州,却中了埋伏身死。
孙坚死后,孙策和部将只好依附于袁术。在袁术麾下,孙策和孙坚旧部地位低下,生活水平与昔日在长沙时叛若云泥。强烈的落差,让孙策和部将们不甘曲居人下。
孙策费尽心机,得到了袁术的信任。194年借着为袁术收取江东为由,带着一支几百个人的小部队脱离袁术,前往江东故地。
孙策前往江东途中,江东的各路兵马纷纷来投,攻无不克的孙策越来越强大,军队规模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加上孙策很有领导才能,情商高,很快把江东的人才和豪门团结在一起,占领了整个江东。昔日的孙坚旧部,富贵更胜昔日。
200年,孙策遇刺,孙权上台了。到赤壁之战时,孙权已经精心治理了8年,江东海晏河清,很是兴盛,俨然有了一个兴盛国家的气象。昔日跟随孙坚、孙权打天下的老将们,都享受到了开国元勋的待遇。
曹操要求孙权集团投降,这是孙权和那些江东老将们不能容忍的。他们有昔日依附袁术的经历,知道降曹后,富贵就会化为乌有。
为了保住富贵,孙权和武将们决定和曹操拼了。他们先先强硬的告诉文官们,与曹操必有一战,然后起倾国之兵对抗曹操。
于是在赤壁战场,孙刘一方齐心协力,曹操一方却矛盾重重。看似强大的曹军,其实已经因为心不齐而落了下乘。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齐,泰山移。战场上得了人和,上下同心求胜,往往会爆发出出人意料的力量。官渡之战的曹操如此,赤壁之战的孙刘也是如此。(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其实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曹操主动发动的,赤壁之战比较好理解,难理解的是官渡之战,不是袁绍先发动的吗?其实不是,而是曹操,是曹操在公元198年杀死吕布后,就准备攻打支持吕布的张扬,结果张扬被部下杨丑杀死,杨丑又被眭固所杀,眭固准备准备制造袁绍,曹操派出史涣、曹仁率军斩杀眭固,同时吞并了河内郡。
要知道河内郡在黄河以北,曹操的传统势力在黄河以南,曹操第一次把势力伸到了黄河以北,导致盘踞在黄河以北袁绍势力的不满,所以袁绍在统一河北四州后,立即就发动了针对曹操的战争,但若论官渡之战引发的原因,那还是曹操挑起来的,是他先进攻并占据了黄河以北的河内郡。
曹操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相同的因素有:
1、都是曹操先发动的战争。
2、战争双方都是沿着江水对战,官渡之战是双方隔着黄河,赤壁之战是双方隔着长江。
3、都是争夺地方霸权的战争,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整个北方八州控制权的战争,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孙权、刘备争夺南方控制权的战争。
4、都是实力弱的一方取胜,官渡之战是实力弱的曹操取胜,赤壁之战是实力弱的孙权、刘备取胜。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不同点有:
1、双方实力差距不同,官渡之战曹操弱,袁绍强,赤壁之战,曹操强,孙刘弱,曹操的实力由官渡之战的弱小转化为赤壁之战的强大。
2、曹操所面对的敌人不同,官渡之战曹操面对的是多疑寡断的袁绍,赤壁之战曹操面对的是英明果断的孙权与败而不懈的刘备。
3、天下形势不同,官渡之战天下形势不明朗,当时很少有人看好曹操,赤壁之战天下形势逐渐明朗,绝大多数人倾向于曹操会取得胜利,就连孙权内部的张昭也是执意要投降。
赤壁之战
4、两场战争打得很不同,取胜因素也不同。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是个人能力突出,再加上采取了果断的计策,许攸献上了烧毁袁绍粮食的情报,以烧粮而击溃袁绍,官渡之战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一年以上,赤壁之战是一场相遇战,周瑜击败曹操的理由就是火攻计+黄盖的诈降计,以计谋取胜,而且赤壁之战存在的时间很敌,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而不能打赢赤壁之战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局势和谋略不同。
刘备、孙权、曹操
官渡之战是曹操在正确的时间里打了一场正义的战争,赤壁之战是曹操在错误的时间里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官渡之战本身就是曹操发动的,因此在战前做了很多准备,包括稳定南方,与孙策联姻,招降张绣,拉拢刘表,严防关中,曹操在做好自己大后方的绝对安全后,才发动了战争,相比于袁绍,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与战备,袁绍手下谋士田丰明确告诉袁绍,不要与曹操硬碰硬发动战争,而是提出三年疲惫曹操的计划,可惜袁绍不听,最终败兵官渡。
官渡之战的局势是北方需要统一,因为打到这个时候,北方幸存的只有两大势力了:袁绍与曹操,只有打到一方灭亡或者投降之时,局势才能稳定,北方到这个时候已经经历了多达20多年的战乱,百姓厌倦了战争,只想过个好日子,皇帝又在曹操手中,代表了曹操是正义和出师有名,所以最终是曹操胜。
赤壁之战的局势是曹操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从曹操的角度来看,是统一天下的战争,但从江东豪强与百姓来说,却是一场曹操的侵略战争,江东军队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为了保存自己家族的亲友而战,所以能够激发出士卒的巨大战争力,相反曹操因为拿下了荆州,但没有在安抚荆州方面作文章,反而只在江陵城待了不长不短的两个月时间,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发动战争,曹操发动战争的时间晚一点也好,比如贾诩就曾经劝曹操不要急着西征,应该先收复人心,但是曹操不听。
曹操与袁绍
或者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时间早一点,在拿下江陵城就迫不及待地攻打刘备或者东吴,那样的话孙权和刘备来不及联盟,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曹操说不定不会失败,反而会一举拿下江东,可惜曹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放弃了一个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
再说谋略,官渡之战是曹操阵营谋略策划得最好的阶段,从白马之战声东击西斩颜良、延津之战诱敌斩文丑,再到两军对峙不分先后,最终曹操听从了许攸大胆的偷袭乌巢的计划,曹操果断做出判断,再加上袁绍集团内斗非常厉害,消耗非常大,所以曹操才会取胜。
孙权与刘备
而官渡之战则反过来了,看不到曹操阵营出过什么主意,也看不到从曹操接受了别人的谋略,比如贾诩的建议曹操就不听,只能看到孙权手下的周瑜不断地听从部将的谋略,采取了火攻计+诈降计把曹操击败了,曹操这一方在赤壁之战时的谋士表现非常欠缺,或者谋士发现了问题所在,但是曹操始终没有听从,所以才会导致曹操的失败。
就连诸葛亮在隆中对也说过,曹操打败袁绍靠的是计谋,而不是实力的强弱,曹操从官渡之战的谋略不断采用,到赤壁之战不听他人意见为止,就已经注定了曹操在官渡之战的胜利和在赤壁之战的失败,而原因就是局势和谋略不同。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山野老人解读两汉三国,与您一起体会历史新感觉!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双方对弈,如果是势均力敌的对手,能战胜对方,主要是抓住对手出现的错误。
开战也一样,如果双方势均力敌,或是力量悬殊,力量较弱的一方要战胜力量较强的一方,只有抓住对方出现的错误,才有可能战胜对方。
官渡之战,曹操相对于袁绍,处在劣势,曹操能战胜袁绍,主要是抓住了袁绍在交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相对于曹操,处于弱势,孙刘联军能战胜曹操,同样是抓住了曹操在交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下面,山野老人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一,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战胜袁绍?
官渡之战,曹操能战胜袁绍,是因为袁绍在交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最少出现四处最要命的错误。
第一,决策失误。
袁绍身边的谋士大致上分为两派。
沮授、田丰等是一派;审配、郭图等是一派。
对于与曹操开战,两边意见不同。
沮授、田丰等主张游击战,持久战。
其大概意思就是抓紧恢复经济,积累战争物资,然后占据黎阳,派小股军队骚扰曹操。
曹操驻军河南,就袭击其河北;曹操救援河北,又回过头来袭击河南。让曹操疲于奔命。
坚持三年,就可以战胜曹操。
审配、郭图等的意见就是“十围五攻”,一年之内,就能战胜曹操。
袁绍有点心急,采用了审配、郭图的计策。
曹操身边也有两派。
一是孔融为代表的投降派,认为与袁绍开战,必败无疑;一是荀彧、郭嘉等为代表的主战派,认为袁绍时下势力强大,但是有很多致命弱点,抓住其弱点,与其开战,必定取胜。
曹操采纳了主战派的意见。
第二,丧失战机。
两军对阵,剑拔弩张。
曹操却忙里偷闲,准备袭击占领徐州的刘备。
曹操内部有人反对说:“我们现在主要对手是袁绍,如果带军队袭击徐州,袁绍趁机攻击我们怎么办?”
曹操说:“袁绍优柔寡断,我打败刘备回到驻地,袁绍也不会有所行动。”
袁绍内部听说曹操带着军队进攻徐州,田丰建议袁绍趁机袭击曹操后方。
袁绍却说:“我小儿患病了,我没有心事与曹操开战。”因此丧失战机。
第三,应对失误。
袁绍进军黎阳,派遣颜良攻击白马的刘延。
袁绍的谋士沮授劝谏说:“颜良这个人气量太狭小,不适合担任主将,需要有人配合他。”
袁绍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
曹操趁机带兵偷袭颜良,颜良猝不及防,战死。
第四,疏于防备。
许攸叛离袁绍,来见曹操,向曹操献计说:“可以偷袭袁绍乌巢粮仓。”
曹操内部,对于这个信息,很多人持怀疑态度。
曹操相信,立即带着五千人马,偷袭乌巢。
对于乌巢,袁绍内部也有人对此有防备。
沮授建议袁绍说:“应该派蒋奇带一支军队在外围警戒,以防止曹操从后方偷袭。”
袁绍没有采纳。
综上所述,袁绍如果能听取正确意见,不犯错误,曹操有成功希望吗?
二,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为什么能战胜曹操?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能战胜曹操,是因为曹操在交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失误,最少出现四处最要命的失误。
第一,慌促开战。
曹操下江南是冲着刘表来的。
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到江南,刘表却死了。
刘表的小儿子慌促之中投降了曹操。
胜利来得太容易了,曹操不想轻易撤兵,想趁机搂草打兔子,消灭孙权。
曹操对孙权开战,是一时心血来潮,拍脑袋做出的荒唐决定。
当时曹操追击刘备,急速行军,去了江陵。
此时的孙权,还在柴桑,根本没有开战的可能。
曹操也深知这一点,于是曹操写信威胁孙权说:“将与将军会猎于吴。”从语气看,只是吓唬孙权,并没有开战的意思。
如果曹操真正想与孙权开战,凭曹操的狡诈本性是绝对不会写信告诉孙权“将与将军会猎于吴”的,这无疑是泄露军机。
最后曹操顺江而下,于赤壁与孙刘联军开战,由于仓促,没有准备,失败是难免的。
第二,弄巧成拙。
曹操写信威胁孙权,泄露了军机,不但没有吓唬到孙权,反而促成了孙权与刘备的联合,这是曹操没有想到的,弄巧成拙。
第三,水土不服。
曹操的军队自北方而来,不服南方水土的战士们来到江南不久,大部分士兵染病了,让曹操不知所措。
这也是曹操没有想到的,让曹操措手不及。
《三国演义》以为,曹操赤壁战败,是孙刘联军火攻的结果。其实,与曹操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水土关系很大。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刘备记载:“时又疾疫,北军多死。”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曹操失败于赤壁,士兵不适应南方水土,引发疾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盲目自信。
曹操为了让北方士兵尽快适应水战,将大小船只连在一起。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将大小船只连在一起,一旦对方用火攻怎么办?
曹操自信地说,这是冬季,哪有东南风?要用火攻,只好烧他们自己。
曹操只知道北方冬季不刮东南风,不知道南方冬季偶尔也刮一阵东南风。
如果曹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也许赤壁之战的结局会重写。
综上所述,曹操败于赤壁,与其盲目自信有关。
因为曹操盲目自信,不能虚心听取有识之士的正确意见,导致出现漏洞,最后被对方利用,所以,被孙刘联军打败了!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官渡作战是曹操和袁绍的较量。尽管袁绍势力强大,兵多将广,实力远在曹操之上,但曹操为什么会赢呢?
一,曹操足智多谋,善于采纳不同观点作出决断。
二,袁绍优柔寡断,帐下谋士各自为政,让袁绍无法决断。
这就是官渡之战,曹操赢的主要原因。
那赤壁之战,曹操又为什么会输呢?
一,曹操骄兵必败。曹操一路杀来,下荆州,得降兵甚多,号称百万之兵,目中无人,所谓所向披靡,让曹操放松了警惕。
二,孙刘二家合力破曹。这次,曹操碰到了劲敌,一是神机妙算的孔明,二是文武双全的周瑜。在这样二个人的合力对抗面前,曹操的骄兵就算完蛋了。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因为官渡之战,是十人家反王很民心。而赤壁之战经过水路。北方人不懂水性,再一个不得民心,孙权和刘备连手,岂能不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