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列强交战明朝几乎全胜,清朝几乎全败,为何有人夸清贬明?

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一个可以任由你打扮的小姑娘,我想用这个理由可以回答你的疑问了。

比如像你只盯着清朝晚期,只盯着从1840年之后中国百年屈辱史,从这个角度去看清朝自然怎么看都不顺眼,因为屈辱史就是清朝造成的,这是铁一样的史实,不管你怎么替他们翻案,那也是翻不了。

同样道理喜欢清朝的人他们会盯着康乾盛世,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一百多年,中国人口历史上首次破亿,并连破三亿,国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们自然选择这个角度去看清朝,当然在二千多年来自然不错。

有人盯着明末大乱,老百姓流离,大饥荒,像李自成的米脂一地都到了食用观音土的地步,而崇祯皇帝号召大家捐钱支援前线,结果是一个大闹剧,大家都哭穷。李自成进京之后,结果拷打之下找出几千万两。

从这个角度去看,明朝值得你喜欢吗?

如果换个角度去看,从仁宣之治的角度去看,从郑和下西洋的角度去看,明朝是不是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呢?

这就说到我们的历史观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看历史,该站在哪一个立场去看。

这个立场不应该是古人的立场,不是清朝修明史的立场,而是站在当下看这个历史,看这个历史能否对我们现实产生某些作用,这才是历史是有用的。

每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你去找肯定能找到亮点也肯定能找到污点,所以不必一定要去吹捧哪一个朝代,说实话如果按我的观点,三国之后,哪一个朝代都差不多,都是半斤八两。

比如有人说唐朝强大,因为国力强大,四夷来朝,以这个观点去看宋朝,自然看到的都是不爽,如果从商品经济发达,老百姓生活的角度去看宋朝,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

最后一句话:历史永远不仅仅属于古人也属于今人,历史是今人的历史,而不是古人的历史。他可以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当然也可以是一个恐怖的小姑娘。

还有一句话,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他可以为鉴为镜也可以为用。

与西方列强交战明朝几乎全胜,清朝几乎全败,为何有人夸清贬明?

史界观点普遍认为清承明制,两个朝代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是我认为明朝与清朝相似的只是形式,本质上完全不一样。

不同的人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朝与清朝的差别,是由统治者的不同决定的。

明朝的特点

明朝的统治者是汉人,在政治上处处透出汉人的特色。

1,华夏文明是原生的,也是开放性的。亘古至今从未中断,汉人因此有着充分的文化自信。在文化上的自信,在我们汉人身上体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

对待华夏之外的人,我们充满了骄傲,一直视华夏之外的人为蛮夷。中原王朝对外扩张,被称为教化四方,外族融入被称为归化。

在对待外来的文明方面,我们也充满了自信。对印度、中亚、欧洲的文明,我们总是持开放态度,兼收并蓄,最后消化吸收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明朝时期,虽然政府很长时间内闭关锁国,但是心态上、本质上仍然对外来文明持开放态度。

明朝后期,政府发现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就逐渐放开政策,经营远洋贸易。

明朝与欧洲人打交道时,发现这些洋人的战术、装备有可取之处。就立即引进,对新东西的出现,没有丝毫排斥、固步自封的态度,体现了真正的文化自信。

明朝天启年间,中央专门派内行的徐光启向葡萄牙人购买红衣大炮、新式火枪。还想办法邀请葡萄牙人的士兵入境,教明军学习新式战术。

2,汉民族是农业民族,看待土地价值,是以农民的角度出发的。能种庄稼的土地才有价值,不能种庄稼就完全没有用处。

所以,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军队多次攻占境外的土地,最终又自行放弃了。

明朝时期对土地的认识,依然是如此。青藏高原在明朝的眼里,就没有直接经营的价值,最大程度也只能做为羁縻地区存在。

努尔干都司同样如此,明朝人觉得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蛮荒地区,不能种庄稼,拿在手里只能赔钱赚吆喝,后来就干脆放弃了。

3,汉民族长久的生活模式是男耕女织,生存所需,包括粮食、衣物等,都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不需要对外进行掠夺,所以没有侵略性,不被逼到迫不得已就不会对外战争。

因此明朝有足够自信心去接受外来文明,却没有太多的领土。

我们再来看清朝的特点

清朝统治者以曾经建立金朝的女真人为先祖,其实不然。他们的先祖,是比女真人更野蛮,落后的通古斯人。生活方式,以渔猎、互相之间的劫掠为生。

1,清朝统治者的野蛮。

清朝统治者进入人们的视线,是明朝成化年间。此时,努尔哈赤的祖先劫掠辽东的各族百姓,明朝成化帝出兵对其进行犁廷扫穴,只有几个人逃了出去,其中之一就是努尔哈赤的先祖。

努尔哈赤崛起时,对女真人残忍极了。无数的女真部落被努尔哈赤灭族,金人后裔完颜部落首领,被努尔哈赤直接斩首。

努尔哈赤背叛明朝后,在辽东半岛进行残无人道的杀戮、抢劫。原本繁华的辽东半岛,人口减少了100多万,成了千里无人烟的荒凉之地。努尔哈赤死台,满清经过长期的努力,都没有让辽东恢复到原来的繁荣。

入关后更是野蛮,搞了无数的屠杀事件,此次不一一列举了,因为大家都知道。

2,清朝皇室在文明方面的不自信。

满清皇帝,有数人以汉学家、中华正统自居,但是骨子里是满清的不自信。

清朝在文明方面,完全没有明朝的开放。明朝晚期已经开始对西方科技进行吸收,被清朝中止了。以至于,鸦片战争时,清朝还在使用明朝的火器。

甚至,清朝还开历史倒车。明朝军队,已经开始了火器的列装。清朝统治者居然要求,不再列装火器,反而“以骑射为本。”

满清还禁止思想、舆论的自由。满清的文字狱事件频发,大臣以奴才自居,没有发言的权力和勇气,民间思想也被禁锢。

整个清朝,只有初期和晚期有思想家。初期的思想家是明朝遗留的,晚期是西方入侵所倒逼而出现的。

3,清朝的领土概念。

满清统治者不是农耕民族,对土地价值观与汉人是不同的。

满清看来,放牧、渔猎都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只要是能有产出的土地就是有价值的,草原、沙漠都有价值。

所以明朝看不上的,清朝能看的上,在青藏高原、新疆、蒙古高原都拿到手里,直接驻军。

这些不同之处,使得明、清显得如此的不同。明朝的经济、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如此的好,但是对领土的扩张没有太多的野心。清朝的社会各方面发展被禁锢,甚至显得黑暗不堪,但是打下了广阔的领土。

这些就是我对明清的看法。

(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与西方列强交战明朝几乎全胜,清朝几乎全败,为何有人夸清贬明?

居安思危,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探讨。

这里所指的褒贬应该指的是明、清的军队,现有人褒清贬明的根本原因是;

贬明:明军多次动用大量的军队才打垮了少量的敌人;如1521年明军与葡萄牙军队交战时以十三比一的兵力才获得胜利(近11000比不到800)!

褒清:到了清朝.朝𨑳自高自大,思想封闭.腐败,不太重视军队,特别是咸丰即以后,清军的军事装备与西方相差效大,向军队投银也不足,但是与敌交战时.清军誓死保国的精神没有垮,如1841年2月上旬,英军向虎门炮台进攻,清军水师提督关天培亲自率部与英军交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英勇牺牲,用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与西方列强交战明朝几乎全胜,清朝几乎全败,为何有人夸清贬明?

因为明朝遗民被满清杀完了,而清朝的遗老遗少因为民国军阀混战没空理他们,新中国因为大度而宽容他们,导致大批大批的遗老遗少存活在世上,为清朝歌功颂德。

而伟人说过一句经典话,叫做“那个啥决定脑袋”。

先不说明朝科技、文化、思想开放程度等方面来讨论,就从最基本的来讨论吧。

第一、清朝历史比明朝段短。

明朝1368~1644年,276年;

清朝1644~1912年,268年;

一个被无数个无能逗比的皇帝充斥的明朝存在的时间还比一个有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的清朝存在的时间长,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第二、大多数清朝皇帝寿命长,而大多数明朝皇帝寿命短。

清朝皇帝大多数寿命都比较长,除了顺治、咸丰、同治之外都寿命较长。而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嘉靖帝之外都是短命鬼。

结果明朝历史依然比清朝历史长。

第三、明朝在永乐时期领土也非常大。

但是由于永乐帝的儿子死的早,执政一个月就挂了,而孙子死的更早,37岁就挂了,导致永乐帝的事业没人继承,而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这爷孙三就长达135年,当然能长久统治疆域了。

第四、明朝海疆远比清朝大。

但是古代从来都是漠视海洋。明朝海盗举世闻名,这也极大的刺激了明朝海军的发展。

明朝海军还可以和西方PK,清朝能吗?

第五、明朝的确比清朝开放。

海军和陆军不一样,海军需要的技术含量远高于陆军。

海洋文化容易产生贸易,更容易产生竞争,也更容易产生契约精神,而陆地文化只能容易产生等级制度和尊卑有序那一套文化。

只要海洋还开放着,就算明朝落后西方,那也最多落后二三十年而已,而不会像清朝一样一落后就是上百年。

第六、西方对明朝的赞扬

西方的确对明朝有很高的评价,而清朝只给西方看到一个落后、愚昧的中国。

与西方列强交战明朝几乎全胜,清朝几乎全败,为何有人夸清贬明?

我先看到“懦夫救星”的回答,对“清承明制”不屑一顾。于是忍不住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了。

其实,明清是极为相似的两个朝代。一个国家或王朝能否发展、有无发展潜力其实是靠制度的。然后,史学界几乎公认:清承明制。

先说说几个史学家的看法。吕思勉:明清两朝的制度,大体相沿。明史专家吴晗:在政治制度上,清朝是继承了明朝的。葛剑雄:清朝入关后,基本继承了明朝的制度。

然后,就是历史阶段是如何划分的。黄仁宇把(元)明清共同划分为中华帝国的第三阶段,以区分之前的第一帝国时期秦汉和第二帝国时期隋唐宋。而白寿彝在《中国史学史》中把明清共同归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五阶段。

一些通史类的书籍也是把明清归为一体的。卜宪群《中国通史》把明清共为一卷。10位不同的日本教授写(10位作者均是当今日本学界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教授)的中国通史-《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也把明清共为一卷。

高中历史课本中把明清的重点考点是归纳在一起的,比如第一条就是“明清都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社会”。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也是把明清放在一起的,总章题目是:世界地位跌落的明清。

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文章虽然没有具体地去谈明清的相似性,但在文章中无不反应了此观点。如傅衣凌在《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纲论》的引言中就发问:“为什么明清以前原是先进的中国到后来会变成落后的中国呢?”

综上所述,清朝其实就是明朝的少数民族政权翻版。抛开民族方面的因素,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都是极为相似的。而由于建立清朝的满族原本并不属于农耕文明,所以,在开拓土地上比农耕文明政权更显活力,因此拥有了更广泛的疆域。

如果我们追溯清朝落后的根源,会发现很多原因其实在明朝就成型了。如皇权专制、思想禁锢、封关禁海、闭关锁国、理学独尊、八股取士、抑制商业等等。

因此,我实在不明白,怎么能做到在夸赞一个朝代的同时又能贬低另一个类似的朝代。而对于网络上那些一边狂粉明朝,一边又极力贬低清朝的的人来说,要么无知,对历史根本没什么了解,遇到无法辩驳的史实时,一顶“满遗清狗”的帽子扣过来;要么无耻,明明对历史有一定了解,却又积极迎合网络日特分裂中国的言论,宣传“元清非中国”来挑拨中国各民族间的团结。

如果我们追溯清朝落后的根源,会发现很多原因其实在明朝就成型了。如皇权专制、思想禁锢、封关禁海、闭关锁国、理学独尊、八股取士、抑制商业等等。

还好,在正儿八经的学术界,对中国在清朝时期的落后有清晰认识的同时,对于清朝的功劳也有着公允的记录。在民间,清宫戏的火爆,也表明民间对于这个曾统治中国两百多年少数民族王朝的认可。

当然,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出正经历史书,没那个水平。阻止别人不看清宫剧,又没那个可能。于是,网络就成了这些少数褒明贬清的人几乎唯一的发泄场所。

与西方列强交战明朝几乎全胜,清朝几乎全败,为何有人夸清贬明?

夸赞鞑清的都是满遗!

看看中国历史,想想世界历史,还有比鞑清残暴野蛮的统治吗?也许只有蒙元可以与之媲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