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如何重回巅峰?
我第一次看到有这样人提问的,如果银行业能够回到巅峰,我告诉你绝对是一个坏消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银行并没有创造财富,他只是在流通领域攫取财富。
换句话就是说如果银行的利润过高,就代表着企业的利润很低,年景不好,经济不景气。前几年经济脱实入虚的时候,你应该看得到的。所以最多把它定为基础行业,薄利行业。这样中国的经济才是健康的。
所以不要想着让银行业成为巅峰,只要银行业是健康的就可以了,握有话语权的,不应该是银行业,而应该是实业资本。一旦仅仅是资本有话语权会是一场大灾难,不要忘了资本是逐利的,他是近视眼,天生的。
中国银行业如何重回巅峰?
中国银行业如何重回巅峰?如果你指的是黄金十年那样的巅峰,我认为是不可能回得去了。
通常我们所认为的中国银行业的巅峰就是指2003-2013这黄金十年。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的中产阶级崛起,生产经营和财富管理的需要,才造就了银行业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和巅峰。但是要知道,这样的巅峰里面,有很多畸形的发展和水分,比如那种带有强制任务的贷款,那些没有还款能力也不需要贷款的人,银行为了完成任务硬是要给人家发放贷款,后来到期了,人家不还钱,没钱还,银行信贷风险就爆发了。再比如存款,经济都有上行和下行的周期,金融危机都在不间断的爆发,银行业要求年年都要有业绩增长,这科学吗?合理吗?存款任务完不成就花钱去买,利润指标完不成就人为调整报表,弄虚作假的技术操作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样子的巅峰是虚的,不是实的,一旦破灭、跌落,不可能再出现第二次。
况且银行这个行业已经越来越保守落后,被互联网科技金融冲击得一塌糊涂,而且银行业船大难掉头,高光时刻已经过去,想重回巅峰不可能的了。
所以,不论是从求真务实的角度,还是从行业前景来说,中国银行业想要重回巅峰,不可能了。
中国银行业如何重回巅峰?
在银行数字化、生态化转型战略中,生态圈战略是帮助银行经营客户与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生态圈是行业价值链各环节参与者聚合成的广泛、动态的联盟。对于银行而言,生态圈的精髓是通过“金融+场景”的方式服务客户端到端的金融相关需求。银行从客户潜在痛点出发,挖掘一系列解决客户痛点的场景和机会点,从而将金融产品全方位、无缝插入客户旅程端到端的相关场景中,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生态圈战略能为银行带来海量的用户数据,帮助银行触达更多客户和完成更精准的用户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经营风险。
图4 银行视角的生态圈战略,资料来源:麦肯锡
成功的生态圈战略不仅可以帮助银行改善交叉销售、降低获客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而且还能吸引潜在用户、带来新的非银收入,推动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提升。麦肯锡报告显示,成功制定并实施生态圈战略的银行可能在2025年之前实现9%~14%的净资产收益率。
麦肯锡对中国银行业打造生态圈提出五大核心洞见:
一是生态圈战略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化+对外合作”。为实现生态圈的精髓,通过“场景+金融”的方式服务客户端到端的金融相关需求,银行需逐步做出四大改变:打造行业专业化、重视端到端客户体验、推动业务条线紧密联动、拥抱敏捷创新的互联网文化。
二是生态圈战略对于银行经营带来两大核心价值。一方面是依托多元场景与海量数据,激活存量客户、获取新客户,“保障客户的永续经营”;另一方面是价值链端到端数据打通,“提升风险的经营能力”。
三是生态圈战略“知易行难”。虽然国内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风生水起,真正端到端推动、获得巨大价值的案例仍属凤毛麟角。少数银行能成为生态圈中“霸气的主导者”,更多银行应考虑以“聪明的参与者”身份跻身其列。
四是建议秉承重视B / G 端( 企业/ 政府端)、以生态圈参与方痛点为导向、以客户体验为王的原则,采用“三步走”的框架确定银行的生态圈战略打法、推动实施。
五是银行业生态圈战略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尤其结合中国市场特色,有四大趋势值得关注,如:C端优质场景资源稀缺、B端与G端生态圈机会价值显现、重视区域特色的线下生态圈、银行系资本活跃参与投资场景公司。
打造或嵌入生态圈对银行具有战略价值。银行的服务正在“隐形化”,通过提供“金融+非金融”服务提高客户黏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钱包份额。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在房地产领域成功打造生态圈,整合房产交易过程和金融服务,打通产业链。其通过自建的网上银行和APP,提供分步购房的专业服务,包括价格比较和交易的地区分布信息等,促成交易达成。这些创新的举措整合大量房源客户信息,撼动了原有买房价值链。
★本文内容来源于《财资中国》杂志2019年5月刊,欢迎订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