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宣宗从南宋夺地以补北方失地的政策为什么是错的?

南宋再怎么弱小,也不至于连金宣宗时期的金朝都打不过。

金朝的确曾经强大过,也就是所谓“女真人口满十万,就能无敌于天下”,可时移世易,后来的金朝越来越衰落,被蒙古打得满地找牙,元气大伤。

金宣宗时期的金朝,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被蒙古夺走,金朝被蒙古与南宋夹在了中间。

这时候的金朝,北有强敌、南有宿敌,可谓四面楚歌,蒙古是肯定要除掉金朝的,金朝当时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笼络南宋,结果金朝居然攻击南宋,想着“取偿于宋”。

金朝崛起取代契丹之后,对蒙古那可是一个劲儿欺负,隔三差五派人去草原上“减丁”,同时不断挑唆蒙古各部之间的战争。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统一并且迅速崛起,首先就把矛头对准了金朝。

金朝当年攻破汴梁之后,入主中原,也是愈发没落,到了金朝后期,已经很差劲了,偏偏蒙古刚刚崛起,实力强悍,双方打来打去,金朝被蒙古打得家都不认得了。

中都被攻陷以后,金朝南迁汴梁,北方基本上就被蒙古夺走,野狐岭之战,金朝损失掉了大半的精锐,已经很难对蒙古发起进攻,能够勉强自保,就已经很不错了。

野狐岭之战发生的时候,当时在金朝的南宋使臣回去之后,就坦言,金朝受到蒙古攻击,大有当年辽朝倾覆的势头,估计也长久不了。

蒙古攻打金朝的时候,也向南宋派去了使者,希望蒙宋联盟攻击金朝,但南宋并没有回应。

倒不是南宋支持金朝,而是觉得蒙古同样不可信,毕竟当年北宋就曾与女真联手攻击契丹,结果女真刚干掉契丹,扭脸就把北宋给灭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可是后来,金朝在被蒙古攻打的情况下,金宣宗竟然派兵南征,想着在北方的损失,从南宋这边得到补偿,但是很显然,金宣宗太高估当时金朝的实力了。

在与蒙古的战争当中,金朝的精锐几乎都已经折损,南宋虽然弱小,但也不至于那么弱,连半条命的金朝也打不过,更何况南宋本来就极其痛恨金朝,南方还占有地利之便。

果不其然,金宣宗南征,把余下不多的精锐,葬送得七七八八。

本来当时金朝的兵力,抵御蒙古就已经很吃力了,金宣宗一下子把家底败了个干净,而且金宣宗的做法,直接让南宋下定决心,站在了联蒙灭金的道路上。

金宣宗南征失败之后,本来还在犹豫的南宋,一方面觉得金朝与自己为敌,哪怕危在旦夕了还想着攻击宋朝,实在不可结盟,另一方面,南宋认准了金朝时日无多。

虽然说唇亡齿寒,但是金朝被金宣宗这么一折腾,再也没有作为蒙宋之间缓冲的能力,哪怕南宋全力支持金朝,也无法改变金朝被蒙古所灭的结局,反而可能惹怒蒙古。

与其异想天开让金朝对抗蒙古,还不如搏一搏联蒙灭金,将防御线向北推进。

所以后期的南宋,直接选择了与蒙古联合,夹攻金朝,而金朝因为接连战略失误,再也无力对抗蒙古与南宋的攻击,很快就走向了终结。

可以说,金宣宗南征南宋,想着“取偿于宋”的做法完全是不过脑子的行为,不仅断送了金朝最后一点抵抗能力,还把南宋推向了对立面,加速了金朝走向灭亡。

金宣宗从南宋夺地以补北方失地的政策为什么是错的?

强者抽刀向更强者,弱者抽刀向更弱者。

金宣宗此举,很显然是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不敢去硬碰硬蒙古,只能去欺负南宋,典型的欺软怕硬。

他应该是这样打算,效仿南宋,也就是北方的地盘丟了,大不了建立一个南方的小朝廷,凭着长江天险,也可以偏安一隅。

非常主观臆断的想法,还当自己是开国之前的强悍之师,随时可以灭南宋,给南宋再重演靖康耻。

南宋可是连蒙古帝国都打近乎半个世纪的存在,所以啊,失算了,而且还激怒了南宋,导致南宋真正的与蒙古联盟灭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