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楼没有监控,卖身女子为何不逃跑,非要慢慢攒够银子赎身呢?
因为古代人也有户口啊!《知否》当中的孙秀才想要纳青楼女子花娘为妾,结果没有买断花娘的贱籍文书,使得盛家最终捏住了把柄,成功解决了孙秀才母子。
咱们看一些古装剧或者听一些戏曲的时候,都能看到古时候,青楼女子都是慢慢存钱,或者有个好心人愿意出钱[澹奕],付足够的钱,才能够脱离青楼。
《知否》当中的魏行首也是如此,付了自己所有的钱财,拿到了自己的贱籍文书。
古代的青楼女子之所以不逃跑,而是选择慢慢存钱赎身,就是因为贱籍文书,因为古代也有户籍登记的制度,青楼女子想着逃跑,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古时候跟现在不同,古时候的人口买卖,在一定范围之内是合法的,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卖身葬父之类的故事,大多数都是卖身为奴,而有些就会沦入风尘当中。
而不管是卖身作为奴仆,还是落入风尘,这些人也都是要办手续的。
古代的地方府衙也会管这些事,倘若有人卖身,那就需要入籍,就好像现代有些黑心老板扣下别人的身份证[澹奕],强迫对方打黑工差不多,古代这不算非法。
在卖身之后,人就成为了商品一般成为私人财产,而谁的手里有文书,谁就是此人的主人,文书就是个身份的证明,古时候如果没有这样的证明,那是寸步难行。
不要看现在的一些电视剧里,那些江湖游侠整天东游西逛,事实上历代王朝对于人口的流动,都有严格的管束,普通人是不允许轻易离开户籍所在地的。
如果真的有事情要离开,那么需要去府衙开证明,称作“路引”,不然走不掉。
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即便是嫁到隔壁州县都算是远嫁,因为一旦出嫁,日后再想见到娘家人那真的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澹奕],管控人口流动,是为了方便管理与收取赋税。
要是擅自随便乱跑,那么这种人称作“流民”,被抓到的话轻则罚款杖责,严重的要被流放,所以不仅是青楼女子,古时候大多数人,都别想随便乱跑。
古时候虽然不像现代这么发达,但古人有的是办法管束人口流动,古代普通人想要生存,要么种地要么经商要么去打工,但没有清白的身份,根本做不到这些。
古代经商也需要凭证,打工更加需要,跑出来的逃奴之类,根本没人敢收。
如果是去什么大户人家做奴仆,其实跟在青楼里也没啥区别,而且一般正经的大户人家根本就瞧不起这种逃出来的,因为既然能逃出来,肯定不是个安分的。
说白了,青楼女子即便是离开青楼,仍旧很难立足生活,甚至还不如留在青楼里有三餐温饱,逃跑对于青楼女子来说[澹奕],是一条根本行不通的路。
青楼女子一般都是从小就被卖了,然后进行培养,古代女子生存艰难,没有一技之长,从小进入风月场之后,倘若贸然离开,也基本就无法生存。
而且因为在府衙有登记,入了贱籍,是很难轻易脱离这个身份的。
既然是卖身,那想要赎身就需要足够的钱,如果没有拿回文书消除自己的贱籍,那根本就是跑不掉的[澹奕],完全是在白费力气,除非能跑出国去。
正因为户籍身份登记的制度,任何人都不能随便乱跑,古代的青楼女子也只能慢慢存钱赎身,拿回自己的贱籍文书,才能抹掉这个身份成为平头良民。
古代青楼没有监控,卖身女子为何不逃跑,非要慢慢攒够银子赎身呢?
古代的青楼女子为何很少逃跑?为什么不趁着看守打盹的时候就一溜烟逃走?为什么要花大价钱来赎身?赎的又是什么东西呢?下面,我来为你一一解答。
古代的青楼女子为什么不逃跑?原因就是她们根本跑不掉。限制她们自由的,可不仅仅是那些看场子的打手,而是整个社会。
首先来讲,自从秦朝商鞅变法开始。就有了保甲制度,这就是最原始的户籍制度,十户为一保,十保为一甲,每个人的身份可以说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样的打扮,都规定的明明白白。你一出门别人就知道你是青楼女子,想逃也逃不了呀。
有人会问:不就是一套衣服吗?难道不可以偷偷托人买,或者干脆收集一套?嘿,不得不说,你还真是个小机灵鬼,但是你太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古代出门的话,还需要开路引,路引就是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如果没有路引,那绝对是寸步难行。比如说发明这个制度的商鞅,头脑难道不聪明吗?身份难道不嫌贵吗?武力值和体力难道还不如一个青楼女子吗?
最后呢,商鞅出逃的时候就因为没有路引这些证明身份的东西,根本没人敢收留,连住旅店也住不了,只能乖乖束手就擒。所以嘛,身为弱势群体的青楼女子,你叫他们怎么逃?跑肯定是跑不过,被抓回去还免不了一顿毒打,所以只能乖乖选择赎身了。
说白了,赎身赎的就是自己自由的身份,有了身份你才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否则,你逃到天涯海角,你也只是一个没有身份的“黑户”,随时可能会被抓住。除了深山老林,根本没有立锥之地。而作为一个弱女子,在古代蛇虫鼠蚁遍地的严酷环境中,不赎身根本就逃不出去,就算逃出去也和自杀没有啥区别。
古代青楼没有监控,卖身女子为何不逃跑,非要慢慢攒够银子赎身呢?
歌行楚馆,琴弹花虚。一杯更尽,红裙纱舞。青楼十年,潦草江湖,尽是薄幸郎、风流女。
这就是青楼,古代高档香艳之地。十里繁华人间,恍惚风月水天,文人骚客、达官贵人趋鹜。小编曾夜梦此景此情,差点忘记归路。
青楼不是窑子,青楼女子也不是阿珍和如花。为什么不逃走?她们愿不愿逃跑,能不能逃掉,都是问题。自己赎身,有那么容易的事?贵人赎身,有那么好的事?
青楼和青楼女子
青楼有级别,一等称清吟小班,卖艺不卖身,奢华高档;二等称茶室,稍逊,香而简奢;三等称下处,较简;四等称土娼或小下处。
大凡青楼名字为"某馆"、"某阁"、"某院",这些都是一二等名场所。大家可留意下。
青楼女子也不同于妓女,有高档和普通之别,有卖艺和卖身之分,有时偏指艺妓。
普通青楼女子丨大概来源于几个群体: 战俘女性家属、囚犯女性家属、各种被卖进青楼的女子、又穷又懒惰的女子。这类女子通常没什么才艺,张口"哎哟,大爷……"这种。
高档青楼女子丨十岁左右就被卖进青楼(经过挑选),由专人教授琴棋书画等才艺。她们是青楼重点培养对象,当然也是揽客主力军。最出色的花魁更是镇楼头牌,预约都不见得有戏。这些属艺妓,具体怎样也不好说。
通常情况,一楼为普通姑娘的工作室,二楼为高级别姑娘的工作室。当然地位越高,配套设施越好。青楼都有几个力捧的姑娘。
女子一旦进了青楼便无法脱身,有卖身契握在别人手里,任性出走就要吃官司。她们只能成为老板赚钱工具。她们可攒到足够的钱自赎,或走狗屎运有贵人出手,比如影视上。
没有姑娘想待在青楼,哪怕花魁。这些苦命的女子能不能偷偷逃跑呢?古代又没监控设备。其实,你和姑娘能想到的,青楼老板早算计好了,不然人家不是赔大发了?
1/4.青楼自有青楼规
青楼有男女,都分三六九,层层设置。除了姑娘们,还有负责招呼、招待、酒水服务、清洁和安保人员等。青楼规则:卖力做事就有更好回报。这种洗脑多少会让部分人抱以希望。
女子到点打卡,不可随便出青楼,有事需报备。即便陪客人外出,时间地点都在青楼大经理掌握之中。总之,一切行动有规有序。
2/4.来自多方势力的打压
青楼,官商聚集,文人常访,鱼龙混杂,那不是有钱就能开的。老板和官衙都有关系,和当地衙役大哥都熟的很。姑娘一逃,青楼报官,人家手里握着卖身契,这是官司问题。实际没那么麻烦,和衙役大哥打个招呼就办了。
青楼背后势力错综复杂,甚至可掌控当地经济,分分钟钟就能在外面找一帮人帮忙做事。青楼本身就有很多安保人员处理各种应急情况,这些人追不回来就是失职。
举一个杜牧的例子
诗人杜牧被牛僧孺推官扬州。牛深知杜牧风流,派兵丁暗中保护。杜牧别扬州,牛僧孺递给杜牧一厚册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
某晚,杜书记访某宅,平安无事;某晚,杜书记去了青楼丙,夜半归;某晚,杜书记去了青楼庚,彻夜未归……此处省略一本子……
以上只是巡逻兵顺手笔记。假如青楼女子出逃,衙役、地方势力和青楼安保三方联合,专门搜查,有功者奖!姑娘往哪跑?杜牧家吗?
3/4.逃不出城,面临严惩
规矩是用来遵守的。青楼这种地方,不严如何立威?犯错责骂,出逃毒打。青楼养了很多闲杂下人和安保人员,铁打的青楼流水的青春,他们很懂行规,只忠于老板。
古代城市就像今天封闭小区,一圈十米高的城墙包围,只有几个门重兵把守,按时开关城门,其他时间只有鸟能飞出去。可怜的姑娘们白天跑不出青楼,晚上跑不出去城门,怎么逃?
就算白天逃出青楼,城门守兵见单身女人仓惶之状,会放你出城吗?他们要是眼瞎就不会去守城。请问姑娘如何证明自己不是逃犯?
姑娘被抓只是时间问题,逮回去会被打成啥样可说不准,反正人家有卖身契。可肯定的是,青楼一定会惩一儆百,不然还能做生意吧?
4/4.姑娘逃出去也难生存
假设姑娘走运,脚踩牛屎直接滑出城墙了。日后生活也是问题。青楼女子多无亲无故,流落街头容易被抓,流落乡野不太安全。
古代生活半封闭式,村镇间流动很少,陌生人的出现非常扎眼,容易让人起疑,大概率被当成逃犯、讨债,当地人为了自身安全会选择报官。女性威胁虽小,人家也不敢轻易收留来历不明的女子,穷老百姓惹不起祸端。
所以,即便成功出逃,孤家寡人的青楼女子也是前途未卜,死活谁知?最重要的是,出逃需要勇气,独自面对陌生世界更需要勇气!
青楼太久,还识锅碗瓢盆否?无法养活自己,最后无奈或再选一家重操旧业……
小编有诗曰:
青楼一入深似海,笑问客从何处来。
妾本清吟好女子,请问大爷买不买?
各位大爷,到底赎也不赎她?
古代青楼没有监控,卖身女子为何不逃跑,非要慢慢攒够银子赎身呢?
过去~~古代社会,虽然不有现代文明社会的人口管理先(软硬件)进,但也有一套的口人管理,县、乡、村、里、街、宗~~等等,加上过去交通不方便人口流动性很少,谁家添丁了,谁家的放屁声很大~~都知道。最多也是这个乡去这个乡,这个村过这个村,通婚也是附近乡村,加上女子一般都是大门不出,小门不迈,你突然带回一个陌生女子,很快就会传开,加上古代人都很传统,顾面子,树要皮、人要脸,在古代人,没脸了就很难生存了,人必须清清白白才能生存,就是这句话~~青楼女子必须理清一切关系,才能有活路。你的卖身契,担保人等等,都必须一清二楚,在当时这些都是合法的,不能一起了之,天大地大你也很难有一藏身之处。
古代青楼没有监控,卖身女子为何不逃跑,非要慢慢攒够银子赎身呢?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奇怪。
首先,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相对固定的身份的,这就是古代严格的户籍制度。
其实现在也一样。比如农民,他们为什么不离开农村去城里面当工人呢?比如农民工,为什么不参加一个正经有编制的工作,然后等待退休呢?再比如,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方设法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呢?这就是因为身份。身份不同,待遇也不同。你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求得更好的生活方式,就得通过全社会认可的正常途径,才能实现或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我所知,要想成为社会认可的职业工人,首先要有一些正规企业招收工人,这企业招收工人,要通过当地政府劳动管理部门——劳动局给被招聘者下发一个招工指标,备案以后,填写相关身份信息,签订劳动合同,然后你才能成为某些企业的正式职业工人。
再比如教师,你想成为一个正式教师,也要参加由当地教育局主持的教师资格考试,考上了,你就有了做教师的资格,再安排你去某个学校。
再比如公务员,也是要通过由当地政府相关人事部门主持的公务员考试,并且被录用了,你才能成为公务员。
总之,职业工人在当地劳动局有备案,教师在当地教育局有备案,公务员在当地政府人事局有备案,党员领导干部在当地市委组织部有备案------假如你觉得你在某个企业做过几天临时工,你就是职业工人;在某个学校给学生讲过几堂课,你就是教师;在某个政府机构干过几天工作,你就是公务员,这一切都是错误的认识。
不错,古代青楼既没有监控,青楼管理者也不可能每天看着你,但是,假如由此你就可以认为妓女们很傻,她们本来可以随意离开妓院,但她们既没有跑,也没有任何反抗行为。
其实,她们并不是不想跑,也不是不能跑,更不是她们愿意待在妓院里做妓女,而是她们知道,她们没地方可以跑。从妓院跑出来,她们能去哪儿?她们也是有身份的,这身份就是妓女。这也是一个工种,这是古代的户籍制度决定的。
古代的妓女,不管她们以前是什么人,也不管她们原生家庭如何,可既然进了妓院,从她们进入妓院的那一天开始,她们的身份就已经固定下来了。就是她们在户籍上入的是贱籍。
所谓贱籍,又称贱民。是指不属于士、农、工、商四民之列的中国古代的法定社会等级。贱民是等级社会中社会地位低于普通人的特殊的社会阶层,一般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在很多社会里贱民和奴隶制度有关。
贱籍社会地位最低,只要入了贱籍,一般不得改变,不得参加科举,不能做官,不许购置土地产业,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属于永世不得翻身的社会阶层。
一个走投无路的女人,被迫进入妓院。妓院要通过相关程序,核实她们以前的身份,然后报请当地政府相关机构,给她们填写相关信息之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妓女。
古代青楼女子的来历,大概有这么几种。
一是家庭遭受变故,家里的年轻女子失去了生存能力,万般无奈进入妓院。还有误入妓院,或被人贩子卖入妓院的。
秦淮八艳(也称金陵八艳: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卞玉京、寇白门、马湘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这里普及一个知识,古代的青楼和妓院其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现在人们把古代妓女统称为青楼女子,其实青楼和妓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所谓青楼女子,从广义上说,尽管也被人们称为妓女,社会地位很低,但是一般来说,她们是卖艺不卖身的。青楼的身份很多,有的是被卖入梨园的,属梨园籍;比如陈圆圆。有的被卖入青楼,因为唱歌唱得好,属歌妓;比如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卞玉京、寇白门、马湘兰。
再比如唐代的薛涛,既是当时的四大女诗人,也是唐代名妓。她入的是乐籍,也就是说,她的才艺主要在音乐方面。还有南齐时的苏小小,宋朝的李师师,都属于古代青楼名妓。
这些青楼女子,她们接待的对象都是有身份、有地位、讲礼貌、懂礼仪的读书人。不过,她们毕竟是妓女,身份很低贱。类似于电视剧《大染坊》里孙俪扮演的叙情馆里的沈远宜。谈情说爱可以,但出卖肉体的事,免谈。当然,假如是你情我愿,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人家青楼女子可不是为了你的钱而出卖身体。
专门被称为妓院的女子,那就说不得了,主要是以卖身为主,她们的个人才华,是为了招徕客人的才艺,或者叫点缀。比如杜十娘等。
二是官僚家庭,官员因故被朝廷处罚,其夫人、女儿被官卖,进入另一个官僚家庭,给官员做偏方,或者给官员小姐做陪嫁丫头,这是最好的结果。否则,为了活下去,只有被卖入妓院。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两县令竟义婚孤女,讲的就是一个县令因当地官方粮库失火,无力赔偿,郁郁而死。他尽管死了,但官粮的损失还得继续追偿。他女儿月香和丫环因而被折价官卖。幸好她们后来遇到几个好心人,才被一个县官认作义女,否则,只能被卖进妓院,流落风尘。
那么,这些古代青楼女子为什么不跑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说的是妓院女子的情况。
一,作为古代一种非常特殊的行业,妓院都豢养着一批身强力壮的打手,就是管理妓院的。这些打手的职责是:维持妓院正常秩序,镇压外来闹事者,调教不听话的妓女,防止妓女逃跑。
二,妓院都有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给妓院做出贡献的妓女,妓院会适当给她们一些额外的优惠。而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妓女,非人的摧残、可怕的折磨,随时会降临。如果不想被打死,就只能乖乖听话。既来之,则安之,苟且偷生。
三,凡是进入妓院的女子,大多都是无依无靠的可怜人,她们即使跑出去,也没人敢收留她们。收留来路不明的人,也是犯罪。就像现在窝藏罪犯一个道理。
她们自己又没有任何生存本领,跑出去能干什么。在妓院至少她们还能够继续生存。除非她们不想活了,才有可能逃跑。
四,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历史中,从周王朝开始,就有了一套系统的道路管理制度,也有一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路上来来往往出远门的人都需要在官府开证明,称作路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需要盘查。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无疑会被送交官府查办。妓女离开妓院,没有目标,她们能去哪里。后来,这种户籍管理更加严格。
唐僧西天取经,每到一地,都要在官府那里登记,让官府查看路引,倒换官文。否则,师徒四人就将寸步难行。
古代虽然没有身份证,但是户籍制度非常严格,随着有些老人去世、新生儿出生,每年都要进行户籍登记,注销死者,登记新增出生人口,遇到社会动荡,还会经常进行人口登记和审核。一个妓女,在没有任何身份信息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官府查阅人口,只能被送到官府,再被送回原来的妓院。
五,在正常的古代社会里,这种户籍管理制度非常严格,路上关卡很多。“你姓什么,叫什么,哪里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只要几句话,就能把你问个哑口无言,再让官府把你押送回妓院。等待逃跑妓女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残酷的毒打和折磨。
她们从妓院逃出来,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不属于社会认可的平民和自由人。但她们的身份可以在政府专门管理贱籍的机构才能查阅到。
总之,她们要想成为自由人,脱离贱籍,只能是自己或别人为她们在妓院花钱赎身,在妓院和政府相关机构消除贱籍身份底簿,依附一个社会认可的正常人或一个正常家庭,然后在新的家庭重新登记,就像现在的人在当地派出所上户口一样,然后才能成为正常的自由人或平民。
古代青楼没有监控,卖身女子为何不逃跑,非要慢慢攒够银子赎身呢?
古代娼妓其实分很多种,比如家妓、宫妓、教坊妓、官妓、艺妓,青楼女子属于私妓,一般由鸨母或者假母控制,也就是老鸨子,妓女们叫他们妈妈或者姨。
在古代,人分三六九等,一种表现就是从户籍上看,一旦一个女子做了娼妓,无论是官妓,还是私妓,都被造籍在册,落入“贱籍”,不管你逃到哪里,官府一查,就能发现你是娼妓。
如果是官妓和家妓,逃跑非常不容易,因为这部分娼妓是由朝廷和王公大臣管理的,控制的比较严格。
你比如官妓,明代有教坊司,专门管理娼妓,让她们在宴会上接待外国使节或王公大臣,教坊司里有专门的太监和兵丁,在深宫大院里,你是不容易逃跑的,逃跑了也会抓回来。
至于家妓,也是不容易逃脱,像西晋有个石崇,畜养美女家妓好几千人,有很多家丁守卫,逃跑根本无从谈起。石崇这个人,性格残暴,你不逃跑他还说不定发脾气打死你,你如果逃跑,更没有活命的可能了。
石崇有个恶趣味,家里来客人了,就让美女去敬酒,如果客人不喝,就把该美女杀了。面对这样的禽兽,很多人是想跑而不敢跑。
至于私妓,也就是咱们说的青楼女子,老鸨子对他们的控制非常严格,因为大部分老鸨子本人在年老色衰以前,也是青楼女子,她们非常清楚手底下这些女子的想法的。
所以,一般青楼里除了老鸨子和手下的女子之外,还有两种人,龟奴和打手。
龟奴是干嘛的?一般两个工作职责,一是负责揽客,二是负责监视这些青楼女子。
我们看电视时,经常看到一些跟瘪三一样的男的,陪在老鸨子身边,站在青楼门口招揽客人,这就是龟奴,他们一方面从客人那里吃回扣,另一方面还从姑娘们那里揩油,跟老鸨子一样,坏的透顶。
比如《大宅门》里,白景琦去找九红,跟在老鸨子身边的有个叫棍子的,让白景琦一脚把牙踢掉了好几颗,棍子就是典型的龟奴,青楼里女子们的一举一动他都很清楚,如果哪个青楼女子逃跑了,他就会带着打手们去追,追回来老鸨子就对这些可怜的女子一顿鞭子。
除了龟奴,就是打手,这不用说了,朝廷有军队,王公贵族有府兵,大户人家有家丁,青楼也就得有打手。哪个青楼女子不就范,不听话,想逃跑,打手们就出场干活了。
古代的青楼女子很可怜,除了一部分是自愿靠出卖身体赚钱,大部分都是被迫的,有的是从官妓沦落为私妓,有的是家里穷被卖的,有的是从小没爹没娘,为了混口饭吃,迫不得已沦落至此。
青楼这个行当吃的是青春饭,所以很多青楼女子很早就为自己将来的出身做打算,否则年老色衰了,活命都难。
一般他们的出路无非下面几种。
一是由于偶然的机遇,得到皇帝的宠幸,但这毕竟是少数,甚至是极个别的例子,比如北宋的李师师遇到了宋徽宗,被带到皇宫。
二是结交王公大臣或名士,从中选择一人,做人之妾。这样的倒是不少。比如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嫁给了大名士钱谦益做小妾。
三是寻觅富商大贾,作为自己一生最后的归宿。比如靖康之耻之后,李师师据说嫁给了江南的大富豪。
以上三种,一般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大部分娼妓的普遍选择是攒钱赎身。
如果是青楼里比较红的头牌,老鸨子还不一定放,还提高价钱。
她们大部分其实很可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