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究竟死在关羽之手还是孙坚之手?
曹操和袁绍争夺北方统治权前,刘备集团借兵脱离了曹操,在曹军打压下刘备集团被迫四散,刘备依俯于袁绍,关羽被曹操收纳,张飞逃之芒晹山称大王。
曹操最忌袁绍两大名将颜良和文丑,和关羽达成协议:只要诛杀了颜良和文丑其中的一人,只要有刘备消息,尽可不辞而别去寻找刘备。
此时孙坚早已东渡丶去开拓江东,并死于黄祖之手。
刘备风闻关羽"降汉不降曹",屈居曹营。就对出征的颜良说:"关羽吾弟,极其忠义。汝遇到关羽,尽可劝说归来"。
颜良带兵一路势如破竹,杀至曹营前。
曹操召开军事会议,众将领忧心忡忡,袁军强盛,颜良锋芒毕露,有万夫不当之勇。应避其锋锐,尽早转移,保存实力。
可关羽心中嘀咕,不尽早斩了颜良,永无出头之日。待在曹营愈久,将来更难有与刘备相聚之时。
关羽站起:"我愿为曹公分忧解难,愿提一枝人马,同颜良一决雌雄"!
曹操皱眉,不无忧虑地说:"关将军,敌锋甚锐,不可冒进,还是暂避一下。待其疲软之时,再作打算为好!
关羽掷地有声:"关某身受隆恩,愿肝脑涂地为曹公打开一条通路,请曹公恩赐!"曹操洞悉关羽内心极想早日功成报恩,以求回到刘备身边。也不禁深为此忠义而感动。
曹操感叹:"将军忠义,难能可贵。倘为我而牺牲,吾实不忍啊!"
此去决以死战,难以保证就一定会全身而退,颜良久经沙场,鲜有匹敌。如果一再退让,又势必助长其气焰,往后更加难以应敌。不如让关羽放手一搏,万一出奇制胜,也能逆转形势。就是不胜,也应破坏关羽在刘备心中的形象,或许更能让关羽死心塌地为我所用。
想到此,曹操慨然答应:"关将军此去,应万分小心,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千万不要以命相搏啊!"
关羽抱拳"谢曹公,关某甘愿与颜良做生死搏,力争胜券,以报公知遇大恩!"
那边颜良看着一头绿巾的美髯公飞奔而来,心头正想着莫非正是刘大哥所讲的关二弟,就欲大叫:"来人莫非关云长,汝兄刘备一直等你回来也!"
只是关羽求胜心切,脑中只是黙念着一句话:在此一举!在此一举!…
那边欲唤忠义阿弟,这边只念一击毙命。
说时迟,那是快,关羽拖刀而来,不等颜良解释完毕,竟以一个惊人速度施出翻刀绝招,一刀劈来,连好身手的颜良也避至不及,刚刚到位,关羽绝杀了颜良。
关羽阵前斩了一大将,曹军顿时兴奋全军掩杀过来,袁军大乱,全线溃退。关羽前进中,似看见刘备带兵自往一路而去:啊,大哥还在!
刘备见到关羽斩了颜良,先是心中大骇,继而想起当年之约,一方有消息了,就在芒旸山会首。就带部下径往芒旸山而去。张飞接得,两人抱头大哭。
早有探子飞报:山下有一红脸大汉闯上山来。张飞二话不说,提起丈八蛇矛杀下山来。
关张相逢,张飞不由分说,挺矛一击,关羽以刀隔矛:三弟,我是你二哥啊!
张飞怒睁豹眼:你替曹贼卖命,杀了颜良,害了大哥险些丟了性命,你还有脸称二哥吗?
三弟,我和曹操有约在先,杀了颜良方可脱身寻找大哥啊!
大哥与曹贼势不两立,你委身于曹,已是叛逆,我誓为大哥除逆。快快下马束手就擒,我送之大哥发落,饶你一命。
两人就此矛起刀落,酣战了一百回合。突然双嫂赶到:三弟休得无礼,一路上都是云长精心呵护,才保我俩安然无恙。
张飞一听双嫂呼叫,惊得转身赶赴二嫂,大哭:二嫂,我可想你们了,当年我曾丢下双嫂,险此自刎。张飞讲到这里,不由想起当时不是关云长双手紧握其手,恐怕张飞早已不在人世。就转过头来望关羽。
关羽早已含泪而别,勒马下山。行到山底下,欲回头而痛别。
从山中传来刘备的呼声:"云长可记否桃园之誓否?"
一行热泪夺眶而出,关云长平生第一次泪洒疆场…
颜良究竟死在关羽之手还是孙坚之手?
正史上讲:颜良在200年死于关羽之手,是偷袭而杀,曹操奏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孙坚在诸侯反董卓时奉献最大,他却是袁术手下,他斩杀董卓大将华雄,迫使董卓放弃都城洛阳西迁长安,192年诸侯散伙时,孙坚路过荆州奔曲阿时,被刘表部将黄祖袭杀而死!
颜良究竟死在关羽之手还是孙坚之手?
题主大概是搞混华雄、颜良了吧:
公元192年征刘表之时,孙坚死于黄祖之手;公元200年白马之围,颜良死于关羽之手。
退一步来讲,杀死颜良的可以是任何人,但唯独不能是孙坚。毕竟一个死了8年的将军,是很难再征战沙场的。
一、华雄之死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关羽的功劳簿掺了许多水分,比较典型的就是抢了孙坚斩华雄的功劳。董卓之乱时期,天下诸侯起兵讨董。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以袁术部将的身份参与了此次行动。
公元191年,阳人之战中,董卓派遣大都护胡轸率领骑督吕布、部下督华雄迎战孙坚。胡轸与吕布不和,甚至想杀掉吕布祭旗,导致董卓君内部矛盾重重、士气涣散。
孙坚抓住这个机会,趁夜偷袭胡轸营地,乱军之中斩华雄于马下。华雄虽是死于孙坚之手;更是死于胡轸、吕布之间的将帅不和;也是死于凉州军、并州军之间的矛盾重重。
华雄死得憋屈啊,窝窝囊囊的被孙坚斩杀了。要是有的选择的话,我想他更愿意在汜水关前被关羽“温酒斩华雄”呢。
至于刘关张三兄弟,大概率就没有参与讨董的行动。毕竟《三国志》关于几人的传记里,都没有此事的记载。
二、颜良之死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奔袭白马,曹操派遣张辽、关羽等人应战。战事焦灼之中,关羽突袭颜良,并成功将其斩杀。
这也是正史中为数不多的,阵斩大将的记录。因此功劳,曹操表奏天子,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也是关二爷珍重一生的荣耀。
此前的公元199年,曹操东征占据徐州的刘备,成功将三兄弟打散,并俘获关羽。短短时间之后,关羽便完成了万军之中,斩杀大将的壮举。
此举的难度,比起9年前孙坚斩杀华雄来说,难度高了不止一点半点:
毕竟,华雄只是部下督的身份,乱军之中不见得有多少护卫,而被孙坚趁乱斩杀;颜良可是货真价实的一军主将,战事正酣的情况下,被关羽正面突袭而死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