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刘邦早年贪财又好色,萧何、张良等人为什么还愿意追随他?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摘自梁启超 《李鸿章传》

关于刘邦为甚成为什么“汉高祖”?梁启超已给了我们答案。

刘邦的生平事迹,无需我浪费笔墨,必竟其已是一位“成功人士”,司马迁也说得一清二楚,早已青史留名。

单说萧何、张良为甚死心塌地追随刘邦?

刘邦的个人魅力指数是非常高的!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摘自班固的《汉书》

造反前的刘邦的确不怎么样。放在今天,就是一个游手好闲,挑肥拣瘦,吹牛皮,说大话,好高骛远,一身毛病的乡间无赖。肯定娘不疼,爹不喜。绝对是一个昏昏噩噩,一事无成的凡夫俗子。

然而,乱世当中,就这么一个“地痞流氓”的刘邦,借势而起,顺应时代潮流,成就了一番事业,打下了一个锦绣江山,留下了一个“传奇”,演绎了一个“神话”。

其实,刘邦的优点也很多!

早年的刘邦:善于交际、与人为善、慷慨大方、心胸豁达、为朋友两肋插刀、勇于承担责任。在一帮“狐朋狗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起兵后的刘邦: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从谏如流、斗智不斗勇、赏罚分明,具有很高的领导艺术才能。在一帮“诸侯”中脱颖而出,在滚滚铁流中,成为实实在在的“领导人”。

特别是在楚汉争霸中,刘邦屡败屡战,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

“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说得就是刘邦!

沛县起兵后,以萧何当时的地位,估计刘邦会推荐萧何为领导人。可是,当时造反风险极大,可是要掉脑袋的,甚至是灭族。刘邦的一群哥们肯定不答应的!“枪打出头鸟”,萧何也是心知肚明。刘邦敢于挺身而出,就这点,再才高八斗的萧何已稍逊刘邦了。

刘邦的“领导人”地位是历史形成的结果。萧何、张良的出身和社会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地位的走向。

可以这么说:萧何、张良等人成就了刘邦的“辉煌事业”,刘邦的最终成功也彰显萧何、张良的功业。

传说刘邦早年贪财又好色,萧何、张良等人为什么还愿意追随他?

1. 流氓皇帝

刘邦是纯正的草根出身,而且由于家教不好,一身痞子气,好说大话,不爱干活,成天吊儿郎当,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司马迁说他“ 好酒及色”,应该不是污蔑(司马迁也没那个胆啊)。

为何最后他成事了,而那个西楚霸王兵败自杀了呢?

当上皇帝后,他向群臣提出了这个问题。大臣高起、王陵谈了一下认识:大王虽然你脸皮厚,爱欺负人(陛下慢而侮人),但是大王你让人攻下了城池,战利品都分给部下,这是与天下同利。不像那个吝啬鬼项羽,嫉贤妒能,好处从不分人,官印在他手里都盘出浆了也舍不得给有功之臣。

刘邦微微一笑:你们哪,图样图森破。搞战略,我搞不过张良;搞后勤,我搞不过萧何;搞军事,我搞不过韩信。这哥仨,都是人精,但都能为我所用,这才是我取天下的本事。看看那个莽汉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被他气死了。

刘邦虽然个人修养不怎么样,粗鲁无文,动不动就骂我是你爸爸。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既有天分,又有魅力,还讲领导艺术,汉初三杰都乖乖地投靠到他的门下。

为啥呢?

2. 他是个好领导

史记记载: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什么意思?张良觉得和刘邦比,别的领导都不开窍,听不懂,也不肯用他的良策。而刘邦呢?“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说就懂,一用准灵。这是刘邦的极大优点,在高祖本纪中到处都是他采纳别人建议的记录,当然有时候也有些馊主意,比如封锁函谷关惹怒了项羽。

但是,刘邦知错就改,而且特别能放下身段,遇到紧急关头,他绝不固执己见,刚愎自用,而是常常问“为之奈何”?并主动承认,相比项羽,从身材、武艺、本事、军力都“固不如也”。对于这样“孺子可教”的领导,你能不爱吗?

作为领导,刘邦敢担当,能任事。当亭长的时候,押送犯人去骊山,考虑到不能按期到,他大胆地把人都放走了。杀了沛县县令之后,萧何、曹参等人都怕惹祸,被灭族,就推刘邦当头。“众莫敢为”,刘邦当仁不让,被立为沛公,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此外,刘邦还比较宽厚(后来杀功臣另说)。楚怀王称他“宽大长者”,相比项羽动不动就屠城、杀降,以至于“睢水为之不流”,刘邦则宽厚得多。拿下关中后,有人建议杀掉子婴,但刘邦说,“杀人不过头点地”,人家都投降了,认怂了,你还杀人家,不讲究。他对秦朝的老百姓也爱护有加,“约法三章”,没有纵容部队施加暴力,因此,秦人争相挎着鸡蛋、拿着美酒劳军。

3. 因人成事

刘邦用了“三杰”,登上了皇帝宝座;“三杰”因为刘邦,建立了千秋功业!但是,遇到刘邦之前,这哥仨干啥呢?

张良就是个买凶杀人的幕后金主;萧何就是个县政府的普通干部;韩信呢,还是个扛枪的大头兵。

遇到刘邦之后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哥仨扬名立万、彪炳史册。“良禽择木而栖”,对于优秀人才而言,有什么比尽情地一展身手、扬眉吐气更让他们心驰神往的呢?遇到了这样的领导,还不赶快追上去,跟紧了。

所以,以张良之智慧,认定了刘邦乃“天授”。

天都认可了,这还不是最大的呀!

来吧,遇到这样的领导,必须得扒拉到碗里来!

传说刘邦早年贪财又好色,萧何、张良等人为什么还愿意追随他?

刘邦就是汉高祖,汉朝的创始者,字季,江苏人。说好色,试问天下王侯将相,帝皇君臣,那个不爱财?几个不贪色,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使爱色,也要在理。刘邦年少即位之前,曾经秦禁学,遭乱世,过失在所难免。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曾与西楚霸王项羽,有过四年争夺帝位之战,史称楚汉之战,刘邦最后战胜项羽。刘邦虽贪财好色,但他懂得赢民心,刘邦入咸阳,废秦苛政,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咸阳,大肆杀掠,火烧秦宫,烟焰长达三月不息,烟火连天。刘邦项羽相比之下,当然刘邦更得人心,这就难怪萧何,张良等死心塌地追随了,其实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他手下的三位毫杰,军事谋划张良,懂的治理国家的萧何,还有会统军作战的韩信,刘邦信任他们,这也是萧何,张良等愿意追随他的原故,更是刘邦得胜的原因之一。而项羽,连一个多谋善断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敗。刘邦早期虽贪财好色,但他爱色取之有道,毕竟他是成功的,这就是所谓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吧!🦄🌺🌺

传说刘邦早年贪财又好色,萧何、张良等人为什么还愿意追随他?

刘邦在还是泗水亭长的之后,确实是既贪财又好色。每次出公差之前,都会堵着萧何的大门要差旅费;每次出去喝酒,基本都不会给酒钱;对于自己的相好曹氏,他霸占了好几年,连儿子都有了,却就是不舍得给个名分;发达之后,对年轻貌美的戚夫人更是宠爱得不得了,甚至要为了她废立太子……刘邦的毛病还不止这些,他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因为不置产业没少挨父亲的骂;他还薄于父子之情,在逃跑时将亲生骨肉一脚踹下车!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毛病多多的人,却得到了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倾心相助。那么,他一定是另有过人之处。具体说来,其实是因为刘邦身上有三个很大的优点。

第一:悟性高

悟性高,是张良对刘邦的第一印象。当年两人初次相遇时,张良对刘邦大谈太公兵法,刘邦不但细听,还能举一反三,和张良很聊得来。而这些话,张良和别人也说过,但是别人“皆不省”。所以张良立刻就来了一句“沛公殆天授。”,认定刘邦不是一般人。

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刘邦的悟性确实好,只要谋士说了开头,刘邦就能把结尾都妥善地处理好:进入关中之后,刘邦本想留宿秦王宫,被张良几句“伟光正”的话一劝,就打消了年头,还军霸上;鸿门宴之前,张良引荐项伯与刘邦相见,刘邦不仅“兄事之”,还“约为婚姻”;入汉中后,因为萧何的举荐,就让名不见经传的韩信当了大将军;荥阳之战时,刘邦本想封六国旧贵族为王,结果听了张良几句劝,也立刻改变了主意;韩信想要当“假齐王”时,刘邦本要大骂,却被张良和陈平一人一只脚给踩醒了,加封韩信为齐王……。

若论个人的才能,刘邦比项羽差了好远。可是,他却能听劝、而且善于采纳正确意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天生的悟性。一个人能力不够不可怕,只要知道如何利用别人来成就自己,他就可以成为众多才能之士的驾驭者。正如韩信对刘邦的评语:“善将将。”

第二:贪财不恋财

刘邦确实很贪财。刚进秦王宫时,就被堆积如山的珍宝晃得晕头转向。可是,他却不是守财奴,该分割利益时一点儿也不会犹豫。

项羽分封诸王时,本来刘邦的封地仅仅是巴蜀一地,没有汉中。而没有汉中,就没有进军关中的通道,刘邦就被彻底封死在巴蜀了。此时,刘邦给了项伯“金百溢,珠二斗”,这在当时是着实不小的一笔钱。项伯自然为刘邦说话,给他要来了汉中之地,为日后刘邦的翻盘打下了基础;彭城之战后,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之后他对张良说:“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连大片的关东之地都不要了,只求一个帮手;立国之后,功臣们因为没有封赏而议论纷纷,刘邦立刻听了张良的话,以自己的仇敌雍齿开始,搞起了一个分封的高潮,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一份自己的土地。而反观项羽,则是在分封时格外心疼,哪怕把印磨平了也不舍得给人。所以,大臣跟着刘邦是有奔头的,不会白忙活一场。

第三:不胡乱杀人

从《史记.高祖本纪》和其他的史料来看,实际上刘邦并不是一个好杀人的君主。虽然他后来杀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但是那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威胁到了刘邦的统治,那自然不得不杀。但是,刘邦却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来杀人,哪怕是这个人骂了他、想杀他或者跟他有仇,他都会网开一面,甚至重用。

骂他的人是周昌。一次,刘邦搂着戚夫人会见周昌,周昌扭头就走。刘邦反倒不依不饶地骑在周昌身上,问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说刘邦是“桀纣之君”,这要是在别的王朝,周昌这就是犯了“诽谤君王”的大罪,人头必定搬家。可是刘邦却是哈哈一笑,没有怪罪周昌,反倒加以重用。

要杀刘邦的贯高。贯高是赵王张敖的臣子,因为气不过自己主公被刘邦辱骂,竟然阴谋行刺。结果事情败露,贯高下狱之后,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竭力保全赵王。刘邦感慨于贯高的忠义,便赦免了他。要知道贯高犯下的可是刺王杀驾的大罪,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被赦免,足见刘邦的大度。

刘邦的仇人是雍齿。雍齿本来是刘邦的铁哥们儿,刘邦起兵后,他却占据根据地丰邑,给了刘邦背后一刀。刘邦为了重新收复丰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连自己都被迫投靠了项梁。后来随着楚汉战争的落幕,雍齿投降了刘邦。可是刘邦也没有杀他,反倒是为了安众将士之心,第一个封雍齿为侯,还给了2500户的食邑。

刘邦不胡乱杀人的特点,从上面这三个人身上看得非常清楚。而反观项羽,则是在军前经常支着一口大锅,看谁不顺眼就“烹之”。所以臣子在刘邦手下,比在项羽那里安全得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邦既可以通过悟性来驾驭臣子,又能保证臣子的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追随他的人自然就会更多。

传说刘邦早年贪财又好色,萧何、张良等人为什么还愿意追随他?

“食、色,性也。”刘邦确实“好酒及色”,可是他也“宽仁爱人,意豁如也”。萧何、张良等人愿意追随他,说明他是又领导能力和领导魅力的,还有他的说话艺术也很棒。

刘邦曾经去咸阳服徭役,然后远远地看到了无双雄主秦始皇,羡慕得直流口水,叹着气说:“大丈夫当如此!”许多人将这幕说成是刘邦看到秦始皇后,便生出要取代秦始皇的想法,这是很牵强的,这句话只是刘邦对于位高者的羡慕和向往罢了。

萧何:刀笔吏,应时势随刘邦,沛县起事。

刘邦的发家要从吕公说起,吕公为躲仇家跑到了沛县,县令为吕公设了酒宴。刘邦听说了以后,便想去蹭酒喝蹭肉吃,到了那以后,吕公见到刘邦,“大惊”,可把吕老头给吓坏了,赶紧起身去迎刘邦。刘邦痞气瞬间上来了,更不客气了,哼哼着坐到了上座。这场酒宴的负责人是萧何,没错,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萧何,看到吕公吹捧刘邦,心里可能有点小嫉妒,便说:“刘邦这人喜欢吹牛皮,做不成事的。”这是萧何关于刘邦最早的评价,当然也可能是玩笑话,毕竟刘邦和萧何是朋友。在陈吴起事后,刘邦说服沛县百姓杀了县令,然后当了沛县的领导人,萧何便顺势跟了刘邦。

事实上,在刘邦发家以前,萧何给过刘邦许多帮助,在刘邦起事时也推选刘邦做领导。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让刘邦如虎添翼。刘邦对萧何的评价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张良:张良下邳遇刘邦,士为知己者死。

陈吴起义以后,张良想去留县投靠楚假王景驹,没想到在途中遇到了攻下下邳以西的刘邦,张良想了想,跟谁混不是混?于是投靠了刘邦,刘邦让他负责后勤工作。张良研究过兵法,所以经常给刘邦献计献策,这时痞子和知识分子的差距便出来了,刘邦听了张良的计谋,哎呀,小伙子可以啊,你这谋略很好,我喜欢。张良曾经也给人做过谋划,可是他们都觉张良的策略不好,没有听从。这边刘邦却用了,张良瞬间在心中感叹,老刘,还是你懂我啊,这可能是天意吧。这便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

张良在跟了刘邦以后,刘邦有时行事不经大脑,不过倒也听得进张良的劝说,张良具备良好的大局观,这点恰恰是刘邦所欠缺的。刘邦自己也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刘邦何以能得萧何、张良等良臣好将的追随?他具备领导应有的基本素质。

刘邦可谓深谙心理学,同时具备良好的说话艺术,简称会忽悠。刘邦在泗水亭当公务员的时候,负责押送服役的犯人去骊山,可是在途中很多人跑了。刘邦心想,这么下去怎么得了,恐怕还没到骊山,这帮混球怕不是要跑完了,然后刘邦停下来喝酒,喝了几杯,假装喝醉了,便解开犯人,对他们说:“兄弟们,你们走吧,这事我老刘给你们扛了!”那帮人听了很感动啊,你老刘这么仗义,把我们当兄弟,咱也不能不讲义气,从今天起,咱跟你混了!然后没过多久发生了斩白蛇事件,这件事经过加工后,被传得神乎其神。

刘邦“装模作样”的功夫很到家,表面工作做得很好,树立了光辉的社会形象。听到楚义帝死了的消息,刘邦的表现更夸张,脱了衣服哭,而且哭得黑天黑地。在众人劝他当皇帝时,刘邦这老小子心里很高兴,可还是要说:“哎呀呀,皇帝应该让贤者当,这皇帝让我当怕是不合适吧?”众臣只好奶声奶气地夸他:“老刘你这人品我们还不知道?你是草根发家的,为了诛杀无道的秦朝付出了多少努力与汗水,你是正义的化身啊,你还论功行赏,等等,你不当皇帝怎么兑现给我们的封赏?老刘你很适合当皇帝!”老刘这才笑呵呵地答应了。

刘邦具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和领导魅力,虽然经常犯浑,常生疑心,可是却也容得下人,即使容不下也不会盲目下手,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刘邦看着痞里痞气的,表面看着很容易相与,可是他的疑心还是很重的。萧何跟他够熟吧?在刘邦在外打战的时候,萧何留守关中,可是刘邦不放心,经常借着询问工作动态的名义试探萧何。当韩信说刘邦领兵能力不过十万而自己多多益善的时候,刘邦心里非常不爽,但还是能笑着问他为什么,也仍然敢让他带兵打战。

刘邦敢于并善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具有发掘人才的敏水眼光,并敢用和善用人才。老刘后来问众人,为什么他可以得天下而项羽却不行?他们回答说,你老刘很傲慢,总是轻慢侮辱人,老项仁善,可是老项好大喜功容不下他人,也不能论功行赏,这点你做得很好,我们服你!老刘笑着摇头说,这只是原因之一,我有“三不如”,这点不如张良,这点不如萧何,这点不如韩信,我得这三杰,还敢用和善用他们,怎么能不得天下?你们看看项羽,有范增却不能善用,这下被我怼翻了吧?!

刘邦在打江山时的表现可圈可点,可是总体来说算是面面俱到,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萧何和张良在他手下做事比较舒服,最重要的是,利益能有保证。反观项羽,性格孤傲,自信膨胀到自负,在他看来,天下英雄惟羽而已,无人能入他眼,傲视天下。在项羽这种老板手下做事是很累的,经常担心被扣工资和炒鱿鱼。无论刘邦最后是不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至少在过程中萧何张良他们是有基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的,而且还能发挥自己才能,韩信正是因为得不到项羽赏识重用才投靠刘邦的,再加上当时刘邦经过斩白蛇事件的神化,他的个人威信是越来越强大的,夺取江山的机会也非常大,所以张良萧何他们愿意给刘邦打工。

传说刘邦早年贪财又好色,萧何、张良等人为什么还愿意追随他?

说刘邦好色是对的,贪财是不对的,他贪酒,不是贪财。

刘邦为人性情豪爽,爱结交朋友,喜好施舍,慷慨豁达。但是这些性格的优点并不能掩饰他生活的窘迫,终日呼朋唤友,徘徊于酒肆市井,无所事事,连父亲也骂他没出息,比不上埋头经营家中产业的阿哥刘仲。刘邦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很多年后,成为皇帝的刘邦有一回在酒宴上,以戏谑的语气对老父亲说:“父亲大人常说我不会经营产业,如今我的成就与阿哥相比,谁多呢?”

刘邦的两大嗜好是美酒与女人,而且一生未改。那么他为什么有一种魅力,能让人甘心跟随呢?

首先,他不甘下流。

虽然早年混得很差,但刘邦性格有很清高孤傲的一面。比如说,他只当了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官不大,但他很高傲,看不起县衙里庸俗的官吏,在同僚面前总是表现出傲慢的神色。

当时有个富翁吕公,举家迁到沛县,在家中设宴,招待各方人士。依当地习俗,赴宴时少不了要带上见面礼,负责收礼的人,是沛县的官吏萧何,贺礼不足千钱者,只能就座于堂下,只有献上厚礼者,才有机会成为上座贵宾。刘邦没钱,但他不甘下流,我没钱我也要当上宾才行,我才不甘心坐下座呢。于是他写了一张礼单,上面写着“贺钱一万”,其实他身上分文没有,只开出一张空头支票。萧何高声呟喝:“刘季,贺钱一万。”满堂皆惊,吕公亲自上前接迎。

刘邦这一忽悠,居然改写了命运。因为颇懂相术的吕公看中他这种不甘居下的孤傲性格,这是能成大器的性格。所以吕公并不追究刘邦贺礼的虚实,便拉着他入上宾座。刘邦也不客气,昂然入座,没有心虚与胆怯,甚至时不时出言不逊,羞侮座上的其他客人。

这次恶作剧后,吕公居然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看来吕公识人之才,不亚刘邦呢。

其次,刘邦有义气。

当时秦始皇在郦山大建工程,从全国各地不停地征用民力服役,沛县也未能幸免。一群犯人苦力被征集前往,领队的人就是泗水亭长刘邦。秦政苛暴,人命如草芥,郦山脚下早已是白骨累累,来自沛县的苦力们对未来极度悲观,名为服役,实则送死,与其送死,不如逃跑吧,一路上三三两两地逃走了。

性情豪爽的刘邦并没有为难这些逃亡者,一路上人越来越少,走到丰西大泽时,这支苦役队伍剩不到一半人,即使到了郦山,也交不了差了。刘邦转念一想,得了,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吗?这个官不要也罢了,弃不足惜,干脆就当一个浪迹江湖的草莽英雄吧。

就这样,刘邦把犯人苦力们全都放走了,有那么十来个人无家可回,索性就追随刘邦,在芒山、砀山一带藏身。这是刘邦自由自在的逍遥岁月,这段岁月对他很重要,因为他第一次成为一群人的领袖。正因为他有义气,所以大家才会跟他混。

其三,刘邦有惊人的天赋

题目说,为什么萧何,张良愿意跟刘邦混。因为他有惊人的天赋。

张良刚去投奔刘邦时,就被他的天赋所折服。在起兵之前,刘邦没带过兵,没打过仗,对行军作战也一窍不通,而张良却熟谙《太公兵法》,热衷于军事理论研究。张良给刘邦讲授兵法,刘邦只听一遍就掌握了,并经常采纳张良的计谋。可是张良跟其他人说兵法时,谁也没有弄明白,他不禁感叹说:“沛公的才能大概是上天授予的。”

刘邦的这种领悟力,是天生的,非常非常的厉害,思想非常敏捷,反应非常快。比如说,他被项羽的士兵射中胸而跌落马时,却按着脚说,小贼射中我的脚趾。反应如此之机敏,令人叹服。再比如说,他让韩信前来会合,韩信却跟他说要当齐国假王(代理国王),刘邦大怒,刚要破口大骂,张良踢了他一下,他就改口说: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这种反应能力,真是没话说的。

当然,他还有很多优点,就不一一罗列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