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苏中范畴包含哪些城市?

提到江苏,通常都会想到一个词语,就是“散装”,江苏的十三个市名义上是一家子,但向来都各过各的,而且各种明争暗斗,各种互相看不起是出了名的。

一般来说,外界多认为江苏被分成苏南与苏北两个部分,实际上,江苏还有个“苏中”地区,有些外人以为是苏南的城市,其实并不属于苏南,而属于苏中。

何谓苏南,何谓苏北

其实以前的江苏,的确没有“苏中”这么个概念,之所以出现,还是因为苏南对于苏北的侧目相对,导致许多城市极力撇清自己跟苏北之间的关系,弄出了个苏中的说法。

江苏面积不大,以前将江苏长江以南的地方称作是苏南,而长江以北则称作是苏北,但这只是个宽泛概念,因为苏北具体指代哪些地方,并没有谁能够说得非常清楚。

举个例子来说,像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南通、扬州与泰州,他们虽然地处长江北部,但风俗与生活习惯方面,与北方的宿迁、徐州等地完全不同,与苏州、无锡等并无不同。

问题就在于江苏同时被淮河与长江贯穿,苏北到底是长江以北,还是淮河以北,向来都是没有正式说法的,而夹在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江苏地区,正统苏南不认,而苏北他们不认。

散装江苏,由来已久

其实说回这件事的本身,那就是江苏这个地方如此散装,也是历史造成的,在明朝以前并没有江苏这个地理名词,如今的江苏在明朝以前,都是七零八落的。

从上古开始,江苏这片土地南北各地都分属不同的区划单位,甚至于不同王朝,从来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出现过,直到明朝建立,朱元璋将南京周围组建了个直隶。

明初的直隶,包括了如今的江苏、安徽与上海,明成祖迁都之后改成南直隶,这里是明朝的财富跟文化中心,清朝入关后,改设了江南省,后又忌惮其势强,将其一分为二。

江南省一半组成安徽,另一半组成江苏,清朝在拆分江南省的时候考虑再三,决定纵向进行拆解,可这也造成了江苏与安徽南北,风俗文化迥异的各地,被硬凑在一起的局面。

既非苏南,也不自认是苏北

江苏内部的苏锡常是狭义上的苏南,他们说的都属于吴侬软语,跟上海话同源,而扬州、南京甚至于淮安,说的都是江淮官话,至于徐州等苏北地区,则说的是中原官话。

如果仅从地理方面来区分苏南、苏北还好说,但问题可没那么简单,像是靖江、启东与海门三个地方,虽然都地处江北,却都属于苏南吴语文化地带,跟苏北完全不着边。

苏州、无锡与常州三地是毫无争论的苏南地区,而徐州、盐城、宿迁、淮安和连云港是妥妥的苏北,问题就在于南通、扬州、泰州甚至于南京、镇江,到底算苏南还是苏北。

江苏向来富庶,从明清时期这里就是天下的财富聚集之地,而苏北苏南的风貌截然相反,长江北淮河南的地方,并不愿意说自己的苏北,但说自己是苏南也勉强,因此诞生了苏中。

历史上的苏北,曾经也十分富有,但那要追溯到上千年之前的汉朝前后,后来自从唐宋时期开始,苏南经济急速崛起,明清时期,苏北已无法与苏南相提并论。

实际上,江苏所谓的“苏南苏北”,早就已经不是个地理文化概念,而是经济概念,说的比较粗糙的话,那就是经济发达的属于苏南,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就属于苏北。

在江苏,苏州、南京与无锡三地,占据了省内经济总量的一半,苏北各地无论是从工业化率还是人均GDP,抑或是其他绝大多数的经济指标来看,都远逊于苏南。

如今的苏中,说的是南通、扬州与泰州,文化上属于苏南,却又位于长江的北边地区,他们不愿说自己是苏北,但苏南又不带他们玩,因此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弄出了个苏中。

江苏的苏中范畴包含哪些城市?

“苏中”这个名词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从地理位置看,江苏由北向南大致有以陇海铁路沿线为主的徐海地区,这一带地势较高,土壤干旱,与华北、山东同一地貌。向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曾是古黄河流域,系旧黄泛区,地势低平,干沙土质,交通闭塞,多种高田作物。从苏北灌溉总渠向南直到通揚运河,东到范公堤西到京杭大运河向称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海拨高度低于海平面,河网密布,湖荡连绵,全部种植水田作物。通揚运河到长江一线,则为北沿江地带。江苏长江以北有这界线明显的四大块,若把这四块分为苏北和苏中两部分,到底以什么为界呢?行政区划中只有苏南和苏北的概念,解放初,江苏省分别在无锡和揚州设立了苏南行署和苏北行署,从来没有岀现过苏中地区,苏中一词的岀现,最早来自于宝应、高邮一带,盐城、东台也有类似的叫法。淮安及以北一带无此声响,揚州、泰州、南通沿江三市也不怎么这样叫。在国人的心目中,苏南苏北虽然同属一省,但地方经济状况却有很大的差异,苏南富甲天下,苏北人便有一种深切的自卑感,为了甩掉苏北这块穷牌子,首先就想把北字甩得远远的。江苏确实越往北越穷,于是稍微偏南一点的地区就冒岀一个苏中的叫法,想跟苏北划清界线。沿江三市本身混得不错,揚州名揚四海,南通号称北上海,泰州全是百强县,固然并不计较什么苏中和苏北的叫法。徐海和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从地理上就在中国南方北方分界线的北边,想不承认苏北也不行。只有里下河及其周边一带,大致包括宝应、高邮、金湖、盱眙、盐城、建湖、东台、大丰一带,到处看到“苏中地区总代理”、“苏中批发城”、“苏中经济开发区”、“苏中国际大酒店”、“苏中洗洗浴城”、“苏中唯一……中心”……等等等等的巨幅广告牌。

江苏的苏中范畴包含哪些城市?

说起江苏,大家一般想起的是苏南苏北,很少记得起苏中一说,苏中也是人为划分的,其包括扬州,泰州和南通三市,与苏南五市隔江相望。图为扬州

长江天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苏中三市与苏南的经济交流,这使得苏中经济发展落后于苏南。近年来苏中三市发展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南通,大有崛起之势,南通目前经济实力在江苏排第四,全国排名二十几名,而且随着沪通大桥的建成,有北上海之称的南通经济将更上一层楼。图为泰州

苏中三市在旅游资源方面很不错,尤其扬州,每年的旅游收入很高。在教育方面,苏中三市初等教育水平很高,尤其南通,但高等教育不怎么样,没有211高校,其中最好的是扬州大学,其他的高校都比较一般。图为南通

总体来说,苏中三市还是很不错的城市,相信后面会发展的很好,至于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可以在百度查看。

江苏的苏中范畴包含哪些城市?

苏南: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

苏中:南通、泰州、扬州。

苏北: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

原来并没有苏中的概念,长江以南称为苏南,长江以北都称为苏北。但因江苏省内南北经济差距较大,文化差异也深,存在省内地域歧视比较严重,所以部分城市不喜欢被称为苏北。另外地理划分与文化划分又有所不同,比如扬州,地理上是江北,文化上的江南;南通紧邻上海、苏州,曾自称苏中南,以摆脱苏北的称谓。从省级的高度考量,长江以北占有江苏大量土地,开发空间极大,要加快整个江北的发展,让全省经济均衡发展,深化细化经济格局,所以也有必要把江北比较笼统的概念细化一下。原因种种,苏中的概念应运而生,把江北沿江三市南通、泰州、扬州列为苏中城市。

江苏的苏中范畴包含哪些城市?

应该创新思维,以大运河为界,将江苏省划分为“苏东”,“苏西”两个部分,苏西有: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淮安,宿迁,徐州7市;苏东有苏东有:苏州,无锡,南通,泰州,盐城,连云港6市,这样比较合理。

江苏的苏中范畴包含哪些城市?

以前江苏分苏南和苏北,简单来说长江以南叫苏南或江苏,长江以北叫苏北或江北,苏南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苏北有南通,泰州,扬州,准安,连云港,盐城,宿迁,徐州。后来又进行了从新划分,变成了,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分。

苏南主要有苏锡常,苏中主要有宁镇扬通泰,苏北主要有徐淮盐连宿。目前政府版本都以这样区分的。

所以苏中的范畴包含: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这五个城市。当然了说苏中的就是个地理概念,而不是行政、文化概念。江苏省中部地区就是苏中呗,南通都是很靠南了。淮河以南、扬州泰州市区以北都是江苏中部地区。非要说那几个行政区是苏中就没必要,并没有历史文化背景,比如东台比宝应南多了。文化上,杨泰通盐淮是典型苏北,没什么好争的,最北的徐宿连反而不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