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安徽三大匪祸是什么?

民国时匪患此起彼伏,这在当时非常普遍,那时的安徽地区也是如此,有最出名的三起匪祸,即:六安城被劫、阜阳城被劫、阜阳西乡被劫三次。

李老猫劫掠六安城

李老猫又叫做“李老末”,原名李振威,在家中六个兄弟中排名老幺,刚开始在军中谋生,可后来因为军饷问题落草为寇,成为了土匪,还成了头领。

1928年春夏之交,原本盘踞在河南地区的土匪头子李老猫,由于受到军队的围剿,李老猫率领着剩下的大量的土匪,从河南的老家流窜到了六安附近的金家寨,之后不断靠近六安城,最终占据了六安城外的苏家埠与麻埠等地区。

眼看着李老猫率领的土匪不断靠近六安城,当时的县长那元伟、警备营长蒋鹏程等人竟然纷纷弃城逃走,李老猫率领的一众匪徒,没受到任何抵抗就进入了六安城。

李老猫等进入六安城中之后,挨家挨户搜刮财产,纸钞一律不要,只要金银财宝,而城内有很多没来得及逃跑的人,大多都被其捉走,如果没人拿钱赎,那就直接砍了。

除了抢钱之外,李匪在六安城中真可谓是无恶不作,无论男女老幼,被他们遇到的人全都无一幸免,连耄耋老人与年幼孩童都不放过。

次日,李匪离开之后,六安城内被掳走男女上千人,县城中心水池中被S体所填满,而且几乎都被砍得残缺不全,很多的妇女都是受尽凌辱之后才失了性命。

临走之时,李匪又纵火焚城,直到第二天下午,四乡红枪会进城之后才将火扑灭,但那时六安城几乎全都被焚毁,仅残存北门内的若干建筑。

离开六安之后,李匪又奔袭到一旁的霍山县,不过因为霍山之民提前知道了六安受劫的消息,大多都提前跑了,所以李匪并没有绑到多少人,但依旧在霍山劫掠一番,又纵火烧城。

此后,李匪辗转潜山与太湖两县的深山,直到四天后折返六安,再次劫掠,又在苏家埠住了下来,而他们的目的,主要就是要家里人被绑者,拿钱前来赎人。

对于拿钱赎人者,李匪倒是客客气气,称作“接财神”,但没钱赎的,就会受到各种折磨,而那些长久没人来赎的,就会被李匪砸死,称作“砸鳖”。

那时的六安地区,早就陷入了混乱状态,对于李匪的行径,根本就没什么人管,直到后来驻防蚌埠的大军前来围剿,李匪才由此溃散,奔逃向麻城。

老洋人劫掠阜阳

老洋人本名张庆,出身河南汝州的一个贫苦家庭,因为身材高大,黄发深目高鼻梁,所以得了个老洋人的外号,原本张庆也投身军中,在直奉战争后,成为了土匪的首领。

由于老洋人手段狠辣凌厉,很快就成为了中原的一大巨匪,而由于老洋人的活动,使得吴佩孚与冯玉祥等人都很不安,因此出兵围剿,老洋人因此逃窜。

而老洋人占据新蔡县之后不久,就将目光瞄准了皖系军阀倪嗣冲的老家,皖北重镇阜阳,当时的阜阳县城里,还有倪家的钱庄,也有一个团的驻军。

阜阳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向来都是华北一带蹚将垂涎的地方,老洋人在1921年冬天正式进犯阜阳,当时阜阳的防务组织都是纨绔出身,根本挡不住老洋人的进犯。

最终,老洋人等大股土匪进入阜阳城,民团司令倪道煦与团长倪德馨都仓皇出逃,而土匪们在城内盘踞三天三夜,大肆烧杀劫掠,坏事做尽。

老洋人在阜阳搜刮劫掠到了大量的银元、珠宝与烟土,还有倪嗣冲藏匿的三千多枪支与两百多万发的子弹,甚至几门大炮,临走时,又绑走数十人,纵火焚了阜阳城。

阜阳西乡匪难

1928年秋天,豫皖鄂交界之地的匪首老王泰,纠集大量匪徒,号称五万之众,在阜阳城西部各地作恶,当时,四个乡的民众都聚集在阜阳县柴集西边十二里的李楼古寨避难。

然而,李楼古寨还是受到了匪徒的攻击,但此时的官府根本不闻不问,使得李楼古寨的寨长李老秉亲自率乡民与之对抗,激战一天后寡不敌众,匪徒攻破了寨子。

因为此前的居民们极力反抗,使得破寨子之后的匪徒更加凶残,无论襁褓婴儿还是年迈老人,他们遇人就害,没有一个能够幸免。

最终,整个寨子里,4720口本地居民与来此避难的三千多人,全都被害,仅有一个叫李老显的人被埋进人堆,得以逃脱。

匪徒们离去之后,外村一个叫做王焕章的人带人前来安掩罹难者,竟然挖了40多亩的地,可见当年为祸乡野的匪徒之凶残。

民国时期匪祸猖獗,虽然其中也有部分的义匪,他们出身贫苦,成为土匪通常出于无奈,但更多的都是十足的无恶不作的土匪,就好像引起安徽当时三大匪祸的匪首,都是坏到令人胆寒的巨匪,而除了安徽之位,当时国内其他很多地方,都因军阀混战匪患不息。

民国时期安徽三大匪祸是什么?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混乱,很多军阀都是朝不保夕,自然也就管不了辖地的治安。于是很多强人土匪趁乱而起。安徽的匪祸很多,但最大的三起祸事,当属土匪劫掠六安城、阜阳城、阜阳西乡这三次。

一、李老末股匪抢掠六安城

1928年农历四月中旬,盘踞在河南的匪首李老末(又称李老猫),率领大股匪众由河南窜到金家寨(距六安210里),后复相继东窜进占麻埠和苏家埠(距六安只40里)。匪徒凶悍异常,防堵的国民党地方部队一触即溃。李匪向六安县城愈逼愈近,国民党县长那元伟、警备营长蒋鹏程弃城逃到县城东二十里铺,所携枪械,被当地红枪会缴去。23日拂晓,李匪遂由苏家埠一路顺利进入六安城。

李匪进城后,挨门逐户,搜劫金银首饰。铜钞不要,撒于地上。有贫苦居民未及逃走者,被匪捉去,须出钱始行放走,否则砍其头或断其手足。夫子庙水池中死尸成堆成堆,四肢多残缺不全。青年妇女大都被奸污,有轮奸而死者,有奸后又以刀穿破肚腹者,也有的妇女惧被侮辱投井而死。南内三道巷苏家大井一处即死妇女40多人,残酷之状,不能尽述。24日李匪离开六安,临走时绑去男女1000余人,又在四门内放起火来,直到25日下午四乡红枪会进城,才把大火扑灭,仅存北门内几道街未烧,余则尽归灰烬。

李匪离六安复进窜霍山,因霍山早已得到六安失陷的消息,人民纷纷逃走。李匪到时,除抢劫放火外,所绑肉票不多,仅住一夜,即呼啸向潜、太的山中而去。

不料30日黎明李匪又回窜六安,匪众比前增加,红枪会未与接触,亦先时而逃。匪众如入无人之境,搜索一空,越两日扬长向西而去,进驻苏家埠不作走计。李匪住在苏家埠不走,其主要目的,乃为利于赎票者就近赎票。对前来说票者,非常客气,名曰“接财神”。但无钱赎票,则一日三审,不分男女,用大板凳压其手足,不使动弹,用铁丝鞭其背脊,名曰“刷鸭子毛”;有因受刑过重,立时死于鞭下。

历时过久无钱赎票,即以大石砸其脑壳,名曰“砸鳖”。故被匪砸死者,全是贫人以及家中无人奔走者。至五月初四下午(注:即在匪徒两度窜入县城,放肆烧杀淫掠、如入无人之境达12天之后),驻防蚌埠的国民党第九军第十五师师长黄国梁才率领军队,经六安向苏家埠进剿。匪被击溃,向麻城逃窜而去,黄部即停止追剿。

那时六安已陷于无政府状态,市民不许弃职逃跑的县长邢元伟复任,公推六安商会主席周子谦(合肥人)为六安县临时县长。鉴于国民党反动政府不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皖西一带红枪会自发地发展起来。关于匪首李老末,有人说,他是河南禹县人,弟兄有6个,他最小,故日“老末”,本名叫振威,曾在刘镇华镇嵩军当过下级军官,以闹饷而变为匪,联络豫匪韦大邦、刘开泰、李效忠(李老末侄儿),号称三团;另外有李祥玉骑兵一营,最为残酷。

二、老洋人股匪焚掠阜阳城

阜阳县为皖北较大的县份之一,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向为股匪垂涎之地。1921年冬季,有河南鲁山县匪首外号老洋人(其真实姓名叫张庆),啸聚、裹胁鲁山、宝丰一带匪众不下万余人,官犯阜阳。

此时城防部队是民团组织。民团司令倪道煦,是倪嗣冲之侄,乃一纨椅子弟,且昧于军事,谬掌兵权。所属之团长倪德馨是其族侄,其年龄较长于倪道煦,双方争权夺利,对城防责任却互相推诿。老洋人匪众在攻城前即以少数匪徒,化装商贩,携藏短枪、炸弹,混入城内,城防部队尚不知不觉。入夜,匪众逼近城郊,驻防西关的民团部队,约有一营兵力,与匪一经接触,即被击溃。

当时已混入城内之匪,响应而起,一面袭击守城门官兵,一面呼喊:“老洋人进城了。”遂纵火焚烧民房。当大股匪众攻入城中,民团司令倪道煦、团长倪德馨仓皇失措,竟混杂在难民中逃走。

老洋人匪众在城内盘踞三日三夜,肆虐烧杀淫掠而去。临行架去青年少女60余人,连同所劫掠的财物,回窜鲁山老巢。被架妇女之家,携钱去鲁山向匪赎票。老洋人以绑架之票,按其家资多寡,或成万,或成千,最低者五百元现金,予以赎回。官僚富豪之家,有此财力者,都将其妇女赎回,无此财力之户,只有忍痛将其女儿弃之不问。

老洋人匪众不仅抢财、抢人,而且抢完之后还下令将阜阳城给烧了。老洋人一伙走后,整个阜阳城陷入一片火海中,几近化为废墟。

三、阜阳西乡的一次重大匪劫

阜阳柴集西12里李楼鼓寨是一个较大的寨子。1928年秋,匪首老王泰纠合数股杆匪,号称5万之众,盘踞柴集以西一带,纵横百余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四乡居民到李楼鼓寨避难的800余户,男女老幼共3500余人。当匪众攻寨时,国民反动政府不闻不问,不发一兵一卒。该寨寨长李老秉,为自卫计,率同圩户各执土枪与匪对抗,激战一天一夜,终因众寡悬殊,天将明时,被匪众从寨西北角攻入。

因为圩户敢于抵抗,匪众不由分说,遇人即杀。有怀抱婴儿的妇女,先用刺刀扎死婴儿,后杀其母;六七岁儿童,亦无一幸免。寨外匪众布岗如林,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犬牙相错,任你插翅亦难逃出。来此避难的3000余人,连同寨内居民共4720口全部死于匪手;其中只有一名叫李老显的居民,见杀势太凶,钻进死尸堆里,才得以幸免。匪退后,有外村王焕章者率人掩埋死尸,共占地40余亩。匪徒惨绝人寰,不忍卒述,迄今回忆,尤令人胆寒心颤!

以上三例是民国时期安徽地区最严重的匪祸,伤亡人数都在千人以上,财产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土匪丧尽天良,罪恶滔天,所幸他们最后都没有好报,几十年之后还是被人所唾弃,这也算是报应吧!

民国时期安徽三大匪祸是什么?

民国时期,匪患是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纵观全国上下,没有一处、没有一时不闹匪祸,基于此有人调侃“中华民国就是中华匪国”。这句话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有道理。

民国时期。安徽省的土匪非常猖獗,几乎所有的土匪势力都有自己的独立武装和固定的活动场所,对当地人民人来说每一次的得换都是一场浩劫,不仅财产不保,生命安全更是受到严重威胁,其危害程度完全不亚于日本人的侵略。总的来说,在民国时期的安徽,以李老末、老洋人、老截收、王太等黑恶势力为代表的匪患最为严重。

(灾民塑造了土匪)

题目中所说的三大匪患指的是老洋人、李老末、王太三股势力,这里主要讲一下老洋人的祸事,毕竟其他人与之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天下土匪一般黑,所以其他的在此不表。

老洋人,原名张庆,河南宝丰人,因为长相酷似洋人,所以人送外号“老洋人”。这个人早年当过兵,后来集结了一批流氓地痞,在河南、安徽地带四处烧杀劫抢、奸淫掳掠,凶恶残暴。

(悍匪老洋人)

1922年9月,老洋人带领部下进入安徽阜阳城,他们秉行见门就砸、进门就抢的原则,从南关一直抢完了东西南北全城。这还不算玩,在抢完东西后,他们竟然还留有专人烧毁被枪的民居,一时间,整个阜阳城火光漫天,浓烟滚滚。城里被烧的根本站不住脚,很多人不得不从护城河游出去。没几天,整个阜阳城成了断壁残垣,一片废墟,宛若死城。

除了打家劫舍、摧毁城市外,老洋人一伙还掳掠百姓,将被抓的男女定成“肉票”,根据每个人家里的情况,规定价格,让家人来买。有赎不起的家庭,一旦超期没交上钱,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儿遭受奸淫毒打,甚至被撕票。

(老洋人)

老洋人他们在阜阳城烧光、抢光、杀光,一时间阜阳城空空荡荡,遍地焦痕,尸体推积如山,血流成河,惨不忍目。比起日本人侵华来,老洋人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人们恨得牙痒痒,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

老洋人匪患当年参与人数之多,波及范围之广,杀害人数之多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果不是后来老洋人死在内部火拼之下,其危害程度还不知道有多大。

特约作者:煮酒论娱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民国时期安徽三大匪祸是什么?

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匪患,这种情况在民国时期最甚,今天就来聊聊安徽地区遭遇的匪祸。

民国时期可以说是近代最动乱的一段时期,各地都有军阀林立,这些军阀大多不管当地的安保以及其他,这就导致匪患严重。

有些地区由于百姓实在太困难,所以只好揭竿而起当上土匪,再加上军阀不管控,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安徽地区可以说是受匪患最严重的一个地区,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匪祸,分别是劫掠六安城、焚掠阜阳城、屠杀阜阳西乡。

劫掠六安城

李老末本是河南地区的匪首,但是在河南地区遭到打击之后就开始向东逃跑,在逃到六安城附近才停下来。

当地国民党面对人数众多的土匪选择了一贯作风,赶紧撤退,县长和警备营长先后撤退,这就导致六安城中再无警备防守,李老末顺利进入六安。

在进入六安之后李老末开始恢复了本性,开始挨家挨户地搜索金银珠宝,凡是逃跑的,一旦被抓到就是一顿毒打并且还要家里拿钱来赎。

虽然第二天李老末就离开六安,但仅仅一天的时间就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城中死尸成堆。

并且李老末在走的时候还顺手放了一把大火焚烧街道,并带走了1000多人用来当作人质和肉票。

当地的红枪会在第二天进城后光是灭火就用了半天的时间,埋葬尸体又是半天的时间,可见当时惨烈境况。

这还不算完,在五天后李老末再次进入到六安城中,没有了红枪会和国民党的军队,李老末再次进行了一场屠杀。

绑下的肉票如果无人来认领,那就会受到匪徒的打击,被废除手臂和伤害性命的比比皆是,总计持续了十二天之久。

虽然现在来看十二天一转眼就过去了,但放在当时的话,哪一天不是度日如年?

焚掠阜阳城

阜阳算是皖北比较大的一个地方了,由于其地产丰富所以一直都是土匪想要劫掠的目标,但国民党对此也是防守严密。

但难免会有松懈的时候,时值城防部队高层出现争夺权力的情况,从而对城防的安保工作出现了松懈,这让匪首老洋人抓到了机会。

老洋人并不是真的洋人,而是因为其外貌太过于像洋人并且身形高大,所以就被人称为老洋人。

老洋人在攻城前显然做足了功课,先是让手下伪装成商贩进城,随后进城后的第一批人用炸药炸毁城墙再让城外的人相继进城。

面对这种突发情况,当时的安保司令倪道喣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反抗,而是趁着乱民的队伍趁机逃出城外,实在有愧于军人之称。

老洋人在做事上显然比李老末更加地凶残,李老末第一次进六安只呆了一天的时间,而老洋人在阜阳城则是大肆搜刮了整整三天。

临走的时候跟李老末一样,都是先放火焚烧,再接着就是带上一批人质离开,如果家里有钱,则还能赎回,如果没钱,则只能忍痛遗弃。

为何说老洋人对阜阳是焚掠呢,因为老洋人最后放的那一把火是差点把整个阜阳给烧完了,偌大一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光是想想就是一阵后怕。

屠杀阜阳西乡

在阜阳西有一个比较大的寨子,里面都是百姓在此逃难,寨子的名字为“李楼鼓寨”

虽说这个寨子并不在城中,但还是遭到了土匪的窥视,1928年匪首老王泰发起对李楼鼓寨的进攻。

面对这个情况,国民党驻军选择视而不见,只是因为这波以老王泰为首的匪众实在是太多,据说有五万人之多。

在国民党不管不顾的情况下,寨中的百姓选择进行自卫,经过一天时间的搏斗,最终还是被匪众攻破,寨子的激烈反抗让匪众更加地恼怒。

当时寨中共有八百户,总计人口约4000余人,但是在匪众的屠杀下,最终竟然无一幸免,现场惨状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

在老王泰撤离李鼓楼寨后才有人敢来收尸,最终光是埋葬就用了足足四十亩地,可见这些土匪是何等的丧心病狂。

这就是民国时期安徽受到最大的三波匪患,每次都是伤亡巨大,索性这些土匪最后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报应。

至此文章快要结束,还是要讲一下民国时期匪患确实严重,但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就再也没有此类问题,发自内心的感谢国家!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文青点个关注或赞吧,感谢~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民国时期安徽三大匪祸是什么?

从武汉首义推翻清王朝起,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三十七年时间中,苦难的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而外,还有“土匪”祸患危害善良忠厚老实的中国人民。安徽省同样是匪患惨烈的重灾地区,尤其是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和阜阳地区是匪祸重灾区,当我拂去历史的尘埃,翻到九十三年前的“三大匪祸”,心情尤其沉重!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我们重拾记忆.....

‬血与火的地狱一一六安古城

提起安徽六安,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六安瓜片”,当然,现在不是品茶论道的时候,因为近一个世纪前,河南的兵匪队伍李老末(四川叫李老幺),在匪焰炽烈的河南占不住脚,率领部众连夜流窜几十公里进入皖省金寨,只领饷不干事的当地民团一哄而散,李老幺的烧杀抢掠就从这里开始了。

六安是皖西大县,李老幺的匪部像滚滚浊浪,直扑县城,县大老爷和警备长官,早就坐滑杆连夜宵遁。李老幺比起电影《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张麻子残忍不知多少倍。

土匪们用剝下的松柏皮扎紧捶松,燃起火把,手执大刀长矛,汉阳造老套筒,一脚踢开柴扉薄门,进门直扑卧房大床,民国时期的老百姓,值点钱的东西都会放在床头,几枪托砸在主人身上,在几个土匪吆喝吓唬下,主人乖乖交出金银珠宝首饰,如果不交出值钱的东西,马上绑你一个“苏秦揹剑”一一拿钱来赎!

由于官军追剿得紧,李老幺第二天就退出六安城,但是,这是血与火煎熬的一天,城中死人成堆,残肢断臂的不计其数,匪徒退出后,仅救火和埋死人就用了一天时间。

‬李楼鼓寨的惨烈“屠寨”

阜阳西边的大镇叫“李楼古寨”,这个城外的地方引起了另一个土匪头子老王泰的注意,因为1928年的这一片地方包括阜阳、六安被几路土匪反复洗劫,很多人逃到了这个大寨子,老王泰向着寨子开了几枪后,几万穷痨饿虾的土匪呼啸着涌向李楼古寨。

国民党当局装聋作哑,报警电话打得发红都没有回音。寨子中的老百姓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于是奋起反抗。老王泰部下脱了衣服,光着膀子,顶着火药枪的散弹和石头,大声吆喝“灌呵!”架起梯子猛攻。

一天以后,寨子失守,嗷嗷叫着的土匪开始疯狂屠杀所有的人。寨子中共有八百户四千余人,在大刀的劈砍和刺刀的捅戳下,无人幸免,全部死于刀枪之下。事后埋葬尸首就占用了40亩地,这种暴行完全可以比肩董卓的残忍了。

‬民国“兵匪”鼻祖“老洋人

(罕见的老洋人照片)

上面的土匪头子李老末(幺)和老王泰在老洋人的残忍面前,只能属于枝节末流,老洋人是他们的“鼻祖”!

土匪在民国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已经变成“兵匪”一体,相互转換角色。匪患的危害性进一步加深。而第一位开始兵匪活动的就是老洋人。

老洋人与洋人根本不沾边,他的姓名叫张庆,河南临汝人。由于当时的政府腐败不堪,镇压匪患不力,十岁那年父母俱亡的两兄弟于是投奔河南巨匪白郎。因为他身材高大魁梧,长相似传教的洋人,他的绰号由此而来。

今天的阜阳城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上千万,经济数据超过许多三线城市,如果我的估计正确,应该是安徽省的第二大城市。不过在近百年前,它却是皖系军阀,原安徽督军兼省长倪嗣冲的老家,也是他的天下。

1920年直皖战争失败后,倪蛰伏天津,利用民脂民膏,秘密购买武器藏在老家,准备东山再起,1922年十一月二日,老洋人的几万人马与潜伏城内的土匪里应外合,“灌”进了阜阳城。

首先是对民宅的洗劫,烧杀抢掠,强奸掳掠。关于他这方面的罪行,我认为超过了中国所有的“兵匪”強盗,具体情节,实在难以形容,限于篇幅,余不多说。

他从倪嗣冲的老宅搜出3000支枪,13挺机枪,200万发子弹;所有金银珠宝首饰,搜取无遗。在洗劫阜阳城的时候,绑架了当地的天主教堂神父、意大利人马福波。

由于官兵闻讯赶来,老洋人十分恶毒的举火一炬,阜阳焦土,在放火的同时,任意刀砍枪杀满街徬徨无主的市民。大火燃烧了半边天,鲜血成河漂杵。老洋人共绑架了14名外国人,用来专门与政府讨价还价。所以老洋人的行为,已经完全具备兵匪的条件,兵匪由此代替了土匪的称呼。

结语

安徽省阜阳和六安地区发生的三次屠城(寨)行动,导致了老百姓的惨重损失,这是旧社会的痼疾,也是百姓的恶梦。回忆历史,重拾记忆;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民国时期安徽三大匪祸是什么?

民国时期安徽共出了三大危害一方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匪患,这三大匪患分别是:李老末劫掠洗劫了六安城,老洋人打劫焚毁阜阳城,老王泰屠杀洗劫了阜阳西乡的李楼鼓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