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本是南亚一个小国,为何印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吞并”锡金?
拼尽全力冒险去做才能用不惜一切,印度吞锡金轻而易举,跟“不惜一切”沾不上边。锡金被吞,只因它太弱,刚好又对了印度的胃口。
锡金王国,在中原的典籍中被称作“哲孟雄”,也算是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与中原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渊源联系。早期的藏人移民将这里称作“登疆”,意思是稻米之谷,从公元7世纪也就是中原唐朝时期,这里就是吐蕃帝国的一部分,9世纪虽然成为了单独的部落,但仍旧被藏地的大寺执掌着。
18世纪晚期,尼泊尔的廓尔喀人侵入锡金,当时的锡金国君逃往西藏避难,没想到廓尔喀人越过边界攻入后藏,并洗劫了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最终引起了清朝与廓尔喀之间的长期战争,而之后锡金虽然恢复,却丧失了大片的土地,变得非常小。
英国在近代,逐渐蚕食南亚地区之后,身居内陆的锡金也没有幸免。在1861年时,锡金就被英国完全掌控,此后锡金被置于英属印度总督的管辖范围之下。
战后,印度等纷纷脱离英国,然而英国人虽然走了,印度人却取代了英国人在锡金的地位。印度强迫锡金签署了《维持现状协定》,向锡金派遣专员,而1949年就直接派驻了军队。
1950年,印度与锡金签订了所谓的《和平条约》,规定锡金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派驻到锡金的首席行政官代替首相行使各项职权,全方位把持了锡金的各领域。
由于锡金终究不是印度,所以印度的做法也引起了锡金民众的不满,最终在1968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印示威,人们要求废除与印度的条约,而当时锡金的第十二任国王帕尔登也提出锡金要锡金化的口号,要求印度修改条约。
没想到,印度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在1973年直接派遣大军进驻干脱壳,接管了锡金的国家机能,同年,印度与锡金签署协定,规定印度掌握锡金的外务与防卫,这无异于就是削去了锡金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两大主要权责。
次年,锡金在印度的操纵之下举行了大选,最后的结果就是,锡金“主动”加入印度,成为印度的一个邦,而锡金的王室被印度软禁,卫队全部被遣散,锡金最终消失。
作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古代的印度长期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而是像古希腊一样呈现出碎片化,直到被英国人揉成了一个国家。虽然印度本身被殖民欺负了几百年,但脱离英国以后的印度却继承了殖民者的心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周围的弱小邻居们。
印度本身的各方面实力,在南亚就占据绝对的优势,面积很小人口又少土地还非常贫瘠的锡金王国,根本就无法与印度相争。
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尼赫鲁等人就有建立“大印度联邦”的幻想,其范围几乎囊括着当年的英属印度的所有地盘,印度有这样的心思,锡金注定在劫难逃。
虽然锡金的面积非常小,实力也非常弱,但有个很尴尬的问题是,锡金的所在地扼守着印度东北部的要冲地区,即西里古里走廊。
所谓西里古里走廊,就是印度东北六邦与印度主体之间往来的狭窄陆路部分,这个地方如同咽喉,处于锡金、尼泊尔、孟加拉国与不丹的夹缝之中,一旦被扼断,就会使得印度东北部六个邦与印度主体之间失去联系,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印度的崩解。
印度想要强化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那就只能将其变宽,而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将矛头对准实力最弱的锡金,吞下锡金是最直接也最好的办法。
二战之后,西方在全球的殖民体系纷纷崩解,所以在当时,贸然去吞掉一个国家,其实也是一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很可能引起国际上的责难。但话说回来,其实也是要看具体情况来说,印度对于吞锡金这件事,拿捏就很准。
印度吞锡金的同期,土耳其吞下了北塞浦路斯,而印尼吞下了东帝汶,也就是说,印度是在浑水摸鱼,时机抓得非常巧妙。
更关键的是,锡金是个无足轻重的地方,深居内陆,印度吞下这里对于当时主要的国家其实都没什么影响,反之,若因此诘难印度,可能得罪了印度而使得自己的相关利益受损,在这种情况下,锡金只能成为牺牲品,被印度所吞,且毫无办法。
锡金本是南亚一个小国,为何印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吞并”锡金?
这可以印度的政区图上看得出来的。从印度的政区图来看,印度的西部、中部、南部和它的东北部的连接处,是一条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据说最窄处只有二十公里。西里古里走廊的南端,是曾经的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而西里古里走廊的北端,就是尼泊尔和不丹这两个还在保持着独立地位的国家。
因此,印度人就担心,如果它的北方邻国在和它发生争执时,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取道锡金南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西里古里走廊切断,让它的东北部成为和它的本土互相隔绝的孤岛!所以,与尼泊尔和不丹不同,印度对锡金是抱定了必须要加以吞并的决心的。因为只有吞并了锡金,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才能夠得到保障,印度的东北部才不会有沦为孤岛的危险。
正因为是抱定了对锡金志在必得的决心,锡金就在印度的淫威之下,失去了加入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并利用这些国际组织,向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机会和可能。而印度也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一步的控制了锡金的内政外交,并最后把锡金加以吞并,从而保障了南亚孙小果东北部的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锡金本是南亚一个小国,为何印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吞并”锡金?
印度吞并南亚小国锡金还算不上不惜一切代价。可以说,印度吞并锡金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没有花多大力气,而且根本没有遭到世界其他大国势力的干涉,可以说印度是赚大了。
可能早年间我们学习地理教科书的时候都知道,我国有15个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但是现在的地理教科书却变了,现在的我国周边只有14个邻国,少了一个,这个少的一个国家就是南亚小国锡金。
事实上这个南亚小国早已经消失了40多年,只不过我们在2003年才承认锡金归属印度的事实,目前再也没有国家承认锡金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了,锡金国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封尘的历史和消失的国家,虽然锡金王室还在海外流亡,但已经失去了基础。
现在的锡金已经是印度的一个邦——锡金邦,这个曾经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国家,面积70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人口60万人。在清朝前期,还是我国的属国之一,但在近代,我国国力衰弱,无暇顾及这些属国们,最终锡金沦为盘踞在印度的英国殖民者的保护国。
1947年英属印度殖民地脱离英国殖民者独立,分成两个独立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印度自认为继承了英属印度的特权,1949年,锡金在印度的军事压力下也成为印度的保护国。直到1974年印度直接出兵占领锡金,第2年直接吞并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当然印度吞并锡金也是有巨大的战略考虑的,这个从印度的地图上也能看出。印度的东北部地区与印度主体部分链接有一个很窄的地方,这个地方被称之为西里古里走廊,最窄处只有20公里。如果印度不控制锡金的话,一旦发生与周边大国的军事冲突,印度将会非常被动,极有可能失去对东北部地区的控制,所以印度对吞并锡金也算是先下手为强。
好巧不巧的事,印度人十分幸运,印度在吞并锡金,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由于印度本身有点实力,是南亚最强的国家,加上印度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国和苏联都争相拉拢印度加入自己这一方阵营,从而壮大这一方阵营的实力。
所以对于印度吞并锡金,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在国际上就没有掀起波澜。当然印度人幸运,而锡金人则倒了大霉了,迄今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印度吞并,在国际上连一声响都没有听到。
锡金本是南亚一个小国,为何印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吞并”锡金?
锡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王国,在被印度吞并之前它自由了300多年,直到1975年4月14日,在印度的操纵下,锡金举行了是否保留君主制的公民投票,依据投票结果废除君主制。同年5月16日锡金加入印度,成为印度的第22个邦——锡金邦。第12代国王佩登东杜南嘉流亡美国,组建流亡政府,宣称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此后锡金流亡政府不被任何国家政府承认,但谁都直到锡金并不是自愿公投加入,其中充满了印度的阴谋和阳谋。想知道为何印度不惜一切代价吞并锡金,首先就要了解一下锡金的地理和历史,然后再看看印度的小算盘。
让我们先分析一下锡金的地理位置。看看锡金,它北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东部是不丹,西部是尼泊尔,南部是英属东印度。当你被四个不同的国家包围时,问题肯定会发生。锡金的文化与中国西藏和尼泊尔非常相似,因为锡金的王族来自西藏,大多数人口则来自尼泊尔。锡金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在18世纪,尼泊尔的廓尔喀王国攻击锡金,统治了40年,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尼泊尔人迁移到锡金。后来锡金与东印度公司结盟,因为他们都把尼泊尔当作共同的敌人。
从1814年到1816年英国侵略尼泊尔战争爆发,尼泊尔不出意料战败,1816年签订了《苏戈利条约》。1817年2月,由英国巴雷·拉特船长和锡金谈判达成的条约,其保证英国对锡金的保护,并归还了几个世纪以来被尼泊尔人吞并的锡金土地。
但由于大吉岭事件,锡金与英国的关系恶化,英国人想要大吉岭建茶园,锡金国王同意了,并要求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回报,但后来英国人停止了付费,结果锡金的地主开始进攻茶园,英国军队介入控制局势。
那个时代英国人很强大,他们完全想要锡金,1890年锡金正式成为英国的被保护国,直到英国离开印度,印度开始对锡金觊觎起来。
印度在1947年独立,1950年迫使锡金成为印度的被保护国,随着时间进入到1975年,印度一举吞并锡金。
1950年印度自由后,锡金国王和印度政府签订条约,使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保护国。条约也满足了各政党的要求,并成立了议会,但乔加尔仍是国家元首。扎西·纳姆格亚尔是当时的国王,每当他去国外旅行时,他总是把锡金描绘成一个独立的国家,带着锡金国旗旅行。
1963年,在扎西•纳姆格亚尔去世后,他的儿子帕尔登•嘉乐顿生成为新的国王。他娶了一个美国女人霍普·库克,她是个很好的作家。而她写了很多文章声明锡金的自主地位,她坚定称锡金是一个自治的国家,是英国的一个保护国,当1950年英国离开后,现在它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一点让印度政府很恼火。
不过这位美国人王后也备受争议,被人称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她是国王所做决定背后的主脑,并且正在增加她手中的权力,如今她还活着,为杂志撰稿为生。
印度吞并锡金的原因是担忧锡金加入中国1970年锡金在野党面对印度的强行入侵,不满于被印度吞并,遂提出加入中国的法案,但最终被印度扑灭,印度随即加快吞并锡金的进程。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尼泊尔、锡金和不丹是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一条线,相当于隔开了中国和印度,如果锡金加入中国,那么锡金就成为中国通往印度东北部的门户,这让印度惶恐不安!
1973年,印度暗中煽动和资助锡金国内反动势力,让他们反对锡金国王,国王对国家失去了控制,印度煽风点火,终于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当事态失控时,反对派领袖乔格亚尔请求印度派军队进入锡金,正式控制锡金。1973年印度监督锡金建立了一个所谓民主机构,一位印度专员拥有最高的行政权力,另外印度政府还派了一名宪法顾问去起草锡金的宪法,这部宪法完全夺走国王所有的权力。1975年4月,印度军队到锡金王国把国王软禁起来。1975年4月10日,锡金议会召开会议,废除了君主制度。
印度想要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正当正义的,于是就在5天后举行了所谓全民公投,这次公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因为锡金是一个山地国家,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到达不同地方,而5天就完成投票是不合逻辑的。印度政府受到国内国外媒体的严厉批评,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印度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锡金是印度威胁中国的桥头堡正如开始所说,锡金是被夹在中印之间的三明治,同时也是印度觊觎中国西藏的一个桥头堡,印度凭着这个肆意侵占中国领土。
如今印度并没有偃旗息鼓,它同时正在向不丹和尼泊尔施压,试图颠覆这两个国家的政府,一旦印度得到不丹和尼泊尔,那么印度就敢于觊觎中国更多的领土,我们需要警惕了。
锡金本是南亚一个小国,为何印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吞并”锡金?
谢谢邀请,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额国家,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老国度,也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只是到了近代,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从此衰弱,直到二战以后才取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所以,在印度的内心中也有一个“印度梦”,也十分渴望实现印度的复兴,希望成为印度洋的霸主,为此,印度必然视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施加自身的影响力。
我们观察印度的国土发现印度除了德干高原所在的主体部分外,还有一部分位于印度的东部,总共有六个邦,两部分之间通过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之所以产生这种国土分布,主要是由于英国殖民地统治时期留下的后遗症,也就是说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当年都是英国殖民地,后来印度独立时由于宗教等问题,发生了“印巴分治”事件,分成了两个国家(孟加拉国之前为东巴基斯坦),从而就产生了“西里古里走廊”。印度泰姬陵
“西里古里走廊”长约22千米,东部宽约33千米,而西部宽约21千米,这一走廊东西连接印度的两片国土,走廊北部为“锡金”,走廊南部为“孟加拉国(东巴基斯坦)”。为此,印度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肯定会竭力保证该走廊的周边安全。而走廊北部的锡金,人口约为60多万人,多是尼泊尔族,在1642年建立锡金王国,不过到了1890年就沦为了英国的保护国,后来英国殖民者退出后,印度就取代了英国的地位,成为了锡金的保护国。
为了印度的战略目的,印度对于西里古里走廊南北都施加影响,对于南部的“东巴基斯坦”,利用其和巴基斯坦本土分离,相距很远,联系不便的优势,挑动双方矛盾,支持其独立,最终在1972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解决了南边的威胁之后,印度在1973年4月派军队开进了西里古里走廊北部的锡金,接管了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并在1975年废黜了锡金国王,锡金从此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邦。
锡金本是南亚一个小国,为何印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吞并”锡金?
印度吃掉锡金,并没有啥代价,更没有不惜一切代价。
首先,印度吞并锡金,是延续了大英帝国的灵魂,将扩张继续进行下去。英印时代,已经对锡金进行了全方位控制,内政外交都受制于英印政府,印度独立后,继承并继续扩大了对锡金的控制。最终吞并锡金,只是控制发展到巅峰的“水到渠成”,就连锡金民众,都没有觉得啥,也就在无感之下成了印度人。而且,为了收买人心,印度吞掉锡金之后,还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当地过的其实比印度很多地区好得多,如此一来,本就米有的反叛就更没有了。只有锡金王室不甘心,流亡在外,妄图复国,不过,其实已经没有了复国的根基。
其次,当今时代,吞并个主权国家那可是大事,必然引来各国制裁,再那啥点就是军事打击,比如萨达姆的下场。而印度赶上了好时候,当时冷战正酣,印度所在的南亚根本不是美苏关注的重点,相反印度还是美苏共同争取的大国,同时当时世界政治版图变化频繁,主权观念也相对没有现在这样强大,印度恰巧在那个档口吞了锡金,要是现在,事儿可就大了去了。
也就因为当今主权观念深入人心,印度再吞并不丹的话,势必引来各方的制裁,现在印度干这种事儿,那才叫不惜一切代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