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杀害,为何李白立碑为李建成曾孙?
根本就没有李白立碑为李建成曾孙这回事,说李白是李建成曾孙,只不过是后世某些人对于李白身世的一种猜测而已。
李白是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作“谪仙人”,而关于李白的身世长久以来都众说纷纭,而其中最出名的说法就是,李白乃是李唐皇族支系后裔。
按照正史《新唐书》的记载,李白乃是兴圣皇帝凉昭武王李暠的九世孙,而这个记载也是后世引用唐朝时期的相关记载,最重要的就是李白族叔李阳冰所著的《草堂集序》,还有就是与李白家颇有交情的范传正所作《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这两篇文章,而这两篇也是后世研究李白身世最主要的资料。
李白晚年相当潦倒,由于他在安史之乱中投靠了永王李璘,所以之后被唐肃宗李亨直接下狱,虽然之后获得自由却再也没有受到重用,最终李白只能投靠自己的族叔李阳冰。
而李阳冰也得到了李白大多数的作品,并且由其整理成集,也就是《草堂集》,而《草堂集》的序文就是李阳冰所作,而李阳冰,也是最了解李白身世的人。
相对于李阳冰,范传正虽说与李白没啥亲戚关系,但是两家私交甚厚,李白的墓之后被迁到青山,也是由范传正与当涂县令所为,范文正对李白的了解虽说比不上李阳冰,但也并不算少。而两人对李白的身世记载,都是“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
而这样的记载,正是后世认定李白乃是皇族后裔的重要援引,因为凉武昭王暠不是别人,正是李唐皇族追认的祖先,唐高祖李渊就自称是李暠的七世孙,若是根据这样的记载,那么李白乃是与唐高宗李治是同辈,而作为李暠十一世孙的玄宗李隆基,若是按照辈分,还要喊李白一声“族爷爷”。
只不过,对于李唐皇室这种认亲戚的做法,后世多比较怀疑,因为真正能够确定的李唐先祖,其实也只是到李渊的祖父李虎那里而已,再向上的话,都只是李唐皇族自己的追溯说法,并没有其他的资料能够进行佐证。
而在李阳冰与范传正的文章之中,说李白的祖上乃是显贵,只因在隋末唐初受到了致命打击,所以逃往了西域之地,而这个打击到底是什么,文章里却并没说明,李白的祖上在西域隐姓埋名生活着,直到李白父辈时期才回复李姓,而李白就是这时出生的。
所以很多人根据这些只字片语,又结合当时的背景,推断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那件让李白家祖上逃往西域的大事,就是玄武门之变,而李白的先祖,正是隐太子李建成。不过,这也只是后世根据文章做出的猜想 ,根本没有任何实际证据。
然而李建成当年,却并没有子嗣留下来,至少在正史的记载之中并没有。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儿子尽数诛杀,被诛的李建成诸子共有五个,不过李建成,其实还有个儿子不在其中,那就是长子李承宗,倒也不是他被李世民放过一马,而是李承宗早死,根本没活到那个时候。
历史上对于李承宗的记载只有两个字“早卒”,对于他到底有没有娶妻生子,并没有任何描述,然而李承宗当年若是有子嗣,李世民是绝不可能让这个孩子活下来的,因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里的继承顺序,嫡长孙的继承排序要优先于其他的次子。
再者,李承宗是在玄武门发生前很久就已经离世,若是他有妻子并且有孩子,李世民不可能不知情,若是李世民知道的话,必然会直接将孩子给处理掉。
目前,史料里说的也只是李白是李暠九世孙,然而李唐皇族认李暠为祖先都存在疑点,更何况是说李白与李唐皇族之间存在着亲戚关系,至于为李白立碑说其是李建成的子孙,就更加无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情。
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杀害,为何李白立碑为李建成曾孙?
关于李白的身世,确实是一个谜,但李白是李建成曾孙的说法基本可以排除。
关于李建成之死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兄弟阋墙中,李建成毫无准备,就被弟弟李世民一箭射杀。
估计在他烟气之前,心中一定后悔,没有早下手为强。
李世民干掉李建成后,立刻命人赶赴太子的东宫,把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全部格杀,并且连同李建成全部开除皇室宗籍。
斩草不除根,早晚留祸根,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关于李建成子孙史料明确记载,李建成育有6子,长子李承宗在玄武门之变的六年前便已去世,所以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有5个儿子健在,分别是: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
李建成的5个儿子当时年龄多大?是否有子孙?这些子孙是否被李世民除根?史书没有明言。
李建成出生于589年,他的妻子郑观音出生于599年,嫁给他时16岁,可知李建成娶郑观音时已经26岁,这在古代是大大的晚婚,但李建成此前是否有过婚姻,不得而知。
当李世民派人去杀李建成儿子时,5个儿子中年龄最大的李承道,对来人说:“父亲被杀,做儿子的哪能逃跑。视为不孝。我身为太子之子,只求饶我母亲一命”,遂自杀。
李承道在遗言中没有提及自己的妻子、孩子,可见当时应还没有家室,李建成的其他4个儿子年龄更小,更不可能有子孙了。
所以说,李建成及其5个儿子被杀后,完全断子绝孙了,李白是李建成子孙的说法,至少从血统上而言,完全是不可能的。
关于李白的身世但是,李世民后来恢复了李建成的皇室宗籍,追赠为皇太子,到后来,李世民甚至把自己的第十三子、赵王李福过继给李建成为嗣子,这样从法理上,李建成又有了子孙。
不过李福没有子孙,也绝嗣了,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又把李世民第七子、蒋王李恽的孙子李思顺过继给李福为嗣子,这样一来,李建成一脉又续上了。
李白的身世一直是个谜,有人说他是胡人后代,有人说他是李唐宗室后人,有人甚至直接点明他是李建成的后人,如韩维禄《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
我们已经分析过,李建成没有留下任何亲生子孙,所以李白不可能是李建成血统上的子孙,除非李白是李建成嗣子(李世民第七子、蒋王李恽的孙子)李思顺的后人。
但是,李白在公元701年出生时,李思顺还没有过继给李建成为嗣子,如果李白是李思顺的后人,史料一定可以记载地十分明白,不至于让李白的身世成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李暠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的立者,被唐玄宗李隆基认定李氏的先祖,追尊为兴圣皇帝,唐高祖李渊是李暠的七世孙,那么李世民就是李暠的八世孙,李白比李世民低一辈,应该称李世民为族叔。正因为如此,唐玄宗李隆基才把李白认定为皇室宗籍。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杀害,为何李白立碑为李建成曾孙?
关于李白的身份,学界一直存在疑问,与此相关直接研究的论文至少有三四十篇,其中不乏陈寅恪、郭沫若等名家,亦不仅有大陆学者,台湾学者乃至国外的日本等学者都有所研究。
一般认为,确定李白的具体身份,离不开李白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与李白身前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两篇文章,前者是李白健在时所作,后者是依据李白长子伯禽所言,可信度比较高。此外,魏颢的《李翰林集序》以及李白诗文自述都是不可或缺的史料。依据这些史料,可以明确知道李白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李暠九世孙,是西汉李广的二十五世孙。
基于上述的研究,目前李白的身份至少有三种:
其一,“胡人说”,最早提出此说的是陈寅恪,但此说与上述史料相违,在后来被很多学者否定。
其二,“宗室说”,其中最主要的是认为李白是李建成玄孙,李建成长子李承宗因早逝,所以其子在玄武门之变中逃往西域,后建成孙、承宗子李客归蜀,李白即为承宗孙(李渊——李建成——李承宗——李承宗子——李客——李白)。当然,这种说法也遭到了不少学者的反对,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身份的归属主要来自于推断而无实际的证据,相反,正因为属于玄武门之变的后续,李白又是影响力极大的人物,所以这种说法反而得到极大的宣扬。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删
此外,还有认为李白属于越王李贞之后、李达摩(李渊祖父李虎之侄)之后、李渊四子蔡王李蔚之孙李瑗之后等等。
其三,李轨后裔,李轨曾在隋末称“大梁皇帝”,后兵败子弟皆被诛,李白的先人或是其后裔。但李轨与李渊并没有明确记载的血缘关系。
当然,还有李白为李抗后裔,西凉之后,李暠之孙李重耳和李抗南奔仕宋,李渊为李重耳五世孙,李白可能为李抗后裔;李豫后裔,李豫是李暠第七子,李白是其八代孙;亦有称李白为李陵之后等。
但上述所有身份,既有赞同者,又有怀疑者,目前只知李白为李暠九世孙,是西汉李广的二十五世孙,其具体身份仍待考证。而认为李白是李建成玄孙的观点亦难以为信。
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杀害,为何李白立碑为李建成曾孙?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兄弟相杀中,李建成毫无准备,就被弟弟李世民一箭射杀。估计在他烟气之前,心中一定后悔,没有早下手为强。
李世民干掉李建成后,立刻命人赶赴太子的东宫,把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全部格杀,并且连同李建成全部开除皇室宗籍。斩草不除根,早晚留祸根,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可见一斑。不愧是千古一帝。
李白是李建成曾孙这一说法看似荒诞,却并不是空穴来风。诸如陈寅恪和郭沫若等人曾写文讨论李白的身世问题,但至今仍无定论。根据现有资料,可以确定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代孙,西汉名将李广二十五世孙,但关于李白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
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闪烁其辞,故布疑阵。古人对自己的族裔渊源是非常看重的,李白为何如此?
李白自称凉武昭王九代孙也”,这句话可大有深意。凉武昭王是谁呢?这个人叫做李暠,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西凉政权,也算是一个皇帝。
虽然是个皇帝,但这人名气太小,论名气甚至还不如汉朝将军李广,就算是他子孙也不值一提。李暠名气小不要紧,子孙名气大就可以了。相比于李暠,李暠的八代孙里有个人那名气可以说是震铄古今,唐太宗李世民!
李暠的八代孙是李世民,九代孙是李白。李世民是李白的叔叔。而李白生活在唐玄宗时期,唐玄宗那是李暠的十一代孙。
另一种说法是李建成的后代,当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把李建成的后代都杀完了,只留下李白的祖上成为漏网之鱼。
不管哪种说法,李白与李家皇室肯定是有关系的,我想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临终前可能会把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一些诗句中,这就需要我们后人去深入研究了。
李白的身世就比较复杂了,李白祖居西域,其幼年在西域度过,又因李白生性放荡不拘,到处漂泊,并且很少透露自己的身世,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很明显的证据或者史书记载说明李白的身世。
目前,对于李白身世的研究,业内认为毕竟靠谱的是李白族叔李阳冰的记载,这是李白毕竟尊敬的一位本家叔叔,也是李白临死前的托付人,他对李白的身世应该是比较了解的。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里说,也说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孙,祖上因无辜获罪逃往西域碎叶城,后来唐神龙年间秘密返回中土居住在巴蜀。因为当时还是大唐年间,李阳冰对于李白身世的描写比较笼统,似乎不太方便直说。
关于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代在我看来就是胡说八道。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李世民绝不会为自己留下隐患!因此,李建成绝没有留下后代的可能。李建成没有留下任何亲生子孙,所以李白不可能是李建成血统上的子孙,因此,李白的身世就是个迷需要我们继续去了解。
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杀害,为何李白立碑为李建成曾孙?
不知道李白为李建成曾孙的石碑在什么地方,要是真的,倒很想去看看。
李白家族的世系到现在都是一笔糊涂账,连李白在哪里出生都没搞清楚,他要是李建成的曾孙,这个问题还用争议吗?
李白的出生地说法很多,有说生于中亚碎叶城的,有说生于四川江油的,也有说生于新疆的。莫衷一是。
历史书上的说法是李白生于中亚,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写过一篇《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说李白生于四川。
按说族叔说的话应该是真的,可是这个族叔也不知道是多么远的远房叔叔,压根就没见过小时候的李白,他声称是和李白在一起喝酒时听李白自己说的。
且不说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这个李白的族叔居然在《唐李翰林草堂集序》里面把李白的出生年份都搞错了,这篇东西有多少可信度,可想而知。
(李渊)
李白死了近百年后,有个叫范传正的给李白写了个墓碑,上面说李白生于中亚碎叶城。
据说范传正是李白的铁粉,曾亲自拜访过李白的儿子伯禽,李白生于碎叶城,是伯禽自己亲口说的。
鉴于范先生给李白写的墓碑上的其他情况基本属实,这人又是李白的铁粉,没必要篡改偶像的简历,所以他这个说法历来被史学界所接受,官方也承认李白生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吉尔吉斯斯坦也加入了一带一路,托克马克市为了发展旅游,据说还建了李白的纪念碑之类东西。
李白的祖先是谁,也是个糊涂账。鉴于古人喜欢拉虎皮当大旗,总喜欢拉个历史名人当祖宗,所以糊涂也不奇怪。
李白自称是汉代飞将军李广之后,凉昭武王李暠的九世孙,这个说法多次在李白的诗歌和信件中提到,咱们就姑且把他算做李暠的九世孙吧。
(李建成)
找亲戚的不止李白一个,唐高祖李渊找的祖宗也是李广。
据李渊说,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凉昭武王李暠的七世孙。
这个辈份怎么算?要是真的,那李白和李治是兄弟辈,李白管李建成得叫族叔,李白咋的就成为李建成曾孙辈了呢?
据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他是李暠的儿子李恂这一支的,后来迁到碎叶城的;而据李渊说,他的祖先是李暠的儿子李歆这一支,李歆和李恂又能是亲兄弟。
如果他们说的都是真的,那李白就是李渊的侄孙辈,是李建成、李世民的侄子辈,和唐高宗李治平辈。
不过要说明的是,李白这个辈份,也就是他本人拿着说说,李唐政府是不承认的,不然李隆基得管李白叫叔爷爷,李白好意思调戏侄孙媳妇杨玉环么?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杀害,为何李白立碑为李建成曾孙?
李白是文学的天才,政治的白痴!
李白自称李建成曾孙这件事,十有八九为杜撰,造这个谣的人也是猪油蒙了心,竟然将这种帽子扣李白头上。不过,李白如果真的是李建成的曾孙,说不定他真敢给自己的墓碑上写个“李建成曾孙”。
李建成何许人也?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长子,同时也是皇帝钦定的太子。
如果按照剧本来走的话,李建成在李渊死后,妥妥滴当上皇帝。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走,因为他有一个开挂的弟弟李世民,而且这个弟弟还功盖盖住。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失,李建成在争皇位之战中被李世民杀死。
为了斩草除根,李建成的儿子自然一个也留不得。
从理论上来看,李建成不应该有后代留存后世,即便有,也不敢公开宣称自己的身份。不过,李白是个奇葩,除了写得一手好诗、好吃好喝好玩好剑好交朋友之外,其他方面非常幼稚,尤其是政治方面!
公元743年,也就是天宝元年,唐玄宗向李白发了一道圣旨,令他奉旨进京当官。可把他给高兴的,当即写了一首诗《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有一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的这种立体感的高兴,一跃于纸上,难以言表。
大才子进宫,唐玄宗当然很高兴啦!大有天下贤士皆为我所用的意思,于是,皇帝亲自跑到门口迎接这位大才子,并且将亲自给他端了一碗羹,以示敬重。皇帝这么宠幸,李白好好干就行了呗,可是他偏不。
第二年,唐玄宗和杨玉环正在嘿嘿嘿,一时兴起,让李白过来作诗一首。李白一点都不含糊,当时就写了仨给唐玄宗看,皆以《清平乐》命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三首诗下来,震惊在场所有,唐玄宗直呼“好诗!好诗!”杨玉环也乐得花枝乱颤。李白这个马屁,满分100分的话,应该给他打99分,多一分怕他骄傲。
但是,李白写了这首诗之后,真的就骄傲了。唐玄宗有时候叫他来写诗,他也不去;实在拗不过去了,也是酩酊大醉的状态;有几次,还跟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硬刚,惹得唐玄宗很不愉快,就把他辞退了。
原本只要把诗写好就能一路扶摇直上的李白,将前程断送。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在长安、洛阳再也混不下去了。就卷铺盖,带着老婆孩子去了江南,路上,李白写了一首《猛虎行》,其中一句: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政府军和叛军正打得不亦乐乎呢,李白竟然以楚汉喻叛军和政府军,这不是在说安史之乱叛军和政府军一样?亏的是李白跑了,这要是让皇帝看到,不亲手宰了他,也得让他脱层皮。
这也只是李白花式作死的开始。
757年,永王李璘割据东南,并且广招兵马、接纳贤士。李白自上次碰了壁之后,一直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到永王那里,充当谋士。
在永王营帐里,李白再次发挥自己的特长,写诗: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麾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长安那边儿唐肃宗李亨已经称帝,正死命地跟叛军硬刚,李璘谋反,李白还帮他说好话!唐肃宗李亨没时间搭理他,一旦有时间,必定拿他树立反面典型。
当然了,李白是个政治婴儿,这一点无可争议。单纯的写诗,抒发一下对热点新闻的看法也能理解,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插手政治,还给永王李璘出了一条馊主意:
“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让李唐王朝放弃中原,以长江天险为凭,将朝廷南迁。这种话放在乱世,皇帝说了是高见,臣子说了可能就是谋反。
倒霉催的是,李璘竟然同意了李白的观点!如此一来,李白谋反便被实锤。
不过,永王李璘也是个不中用的家伙,刚造反没几天,就被李亨一巴掌拍死。李白见势不妙,拔腿就跑,逃到浔阳,还是被逮着了。
唐肃宗一怒之下,下令处死李白。还好李白虽然政治觉悟低,朝廷里认识的朋友却不少,在大家的辩护下,李白虽被赦免罪行,但也要流放夜郎。
在仅剩的岁月里,李白竟还想着当官。还好,由于某些原因,李白未被录用,否则真不知道他会惹出死命麻烦。
终其一生,李白都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奈何,诗人终究是感性动物,政治于他而言,并不适合。倘若,李白真的是李建成的曾孙,年轻的时候,他很可能会将这一点公开,以抱大腿的姿态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白这一辈子,吃亏在没掂量自己的斤两,终不然,会如此落魄的收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