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哪个意义和价值更大?为什么?
虽然张骞通西域与郑和下西洋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对外交流的大事,但相对来说,个人认为还是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与价值更大,反观郑和下西洋,虽然看上去相当的雄壮,但说白了很大程度上属于在赔本赚吆喝,能够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宣扬了明朝当时强大的实力,除此之外再没其他的实际价值,而且对明朝的元气造成了很大的损耗。
张骞通西域的规模虽说远没有郑和下西洋那么雄壮豪迈,而且与风光体面出海的郑和船队相比,当年的张骞等人受尽了辛苦,而且队伍也相当磕碜寒酸,但张骞通西域带来的影响价值,是郑和下西洋远不能相比的,这种实际价值直到今天仍旧存在。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影响张骞通西域都做到了,而张骞通西域带来的价值郑和下西洋就难比了。
首先对比一下两者的意义:张骞通西域的本意是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围攻匈奴,解除汉朝北部的隐患,虽然一开始的目的是军事方面,但结果产生的影响早就远远超过。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得以贯通,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频繁,极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融合。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而关于其本意众说纷纭,既有寻找建文帝的说法,也有宣扬威德的说法。虽然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也像张骞通西域那样促进了文化交流,但无论是交流的领域还是持续的事件方面,都很难与张骞通西域相比。
其次对比一下两者的实际价值: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贯通,来自西域的音乐、舞蹈、诸多的农产品都传入了中原,而中原的冶铁术、丝绸等也传播到西域和更远的地方,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从此密切起来持续至今。更重要的是,张骞通西域使得汉朝在天山南北的威望得以建立,为之后设立西域都护府,将之纳入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郑和下西洋,实际上的支出与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先后其次下西洋耗损巨大,虽然推动了所谓的朝贡贸易,然而中原历来朝贡贸易都是薄来厚予,完全是在做亏本买卖。郑和下西洋非但没有给明朝带来多少实质上的收益,反而使得明初时期的财力压力陡增,最终也不得不终止,而后曾远扬海外的中土船队,也逐渐淡出。
对两者进行总结:无论是张骞通西域,还是郑和下西洋,在中外交流史上都是非常重要,足以彪炳千秋的大事,但两者最终产生的影响与带来的实际意义还是相差甚远。张骞通西域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拓,所以使得凿通西域以后的丝绸之路得以兴盛千年,而汉朝乃至后世带来的利益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郑和下西洋,则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与荣誉意义,其本身的目的就带着浓重的炫耀色彩,当时的明朝的确富有强悍,但这种大规模的基本无收益的吆喝活动,很难持久。如果郑和下西洋当时真得是为了进行贸易,确实能够促进经济文化上的持续性交流,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价值就远不止于此了,那才足够与张骞通西域相比。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哪个意义和价值更大?为什么?
要说意义和价值,当推张骞通西域。
首先,我们看一下难度。张骞、郑和他们二人一个出使西域,一个下达西洋,但是难度绝对不一样!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西汉对西域的情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就像人类刚开始登陆月球一样,每走一步都是突破;郑和下西洋则不同,在郑和远洋航行前,我们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早已开通。早在南宋时期,我国的商船就已经去过波斯湾附近的阿拉伯国家。
其次,意义不同。张骞两次次出使西域,加上了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中亚国家等的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而郑和下西洋,最大的目的是炫耀国威,顺便交流。而随之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逐渐强大,像郑和下西洋这种壮举再也没有发生过,取而代之的确是闭关锁国、愚昧落后!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哪个意义和价值更大?为什么?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伟大壮举,但就现实意义来说,我认为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更大!
我们从目的、收获、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对比就一目了然。
1、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是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目的,用政治外交的手段斡旋大月氏牵制汉朝最大的敌人——匈奴。以此来削弱对汉朝的威胁。
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至今仍有争议,寻找建文帝之说、宣扬大明威德之说、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获取海外朝贡、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紧张、探求从海路到达麦加的可能性 、迎取佛牙 等说法。我个人支持宣扬大明威德之说。这也是主流说法。
但宣扬大明威德这个目的本身就透着妄自尊大的愚蠢,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台湾的银弹外交。本身就是一个赔钱赚吆喝的行为。
2、收获
张骞的远征,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论,是没有完成。因为他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
如从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成功。甚至超过了其初衷。
秦朝以前,玉门之外的广阔的西域,尚为中国政治文化的空白区。张骞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新疆帕米尔高原)东西。自此,不仅是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
张骞的远征,最远到达了伊朗和埃及亚历山大,使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得以引进中原。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当然还有著名的汗血宝马。
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是张骞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此次西域各国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而且郑和下西洋突出"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 ,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根据历史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以及朱棣对这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仅仅白银一项,每年就花费600万两,还不包括对两万官兵的工资福利等支出。而对中国的技术促进也仅仅限于艺术改进和革新上,比如景泰蓝的造型和花纹硬木的加工等。
3、影响
张骞通西域直接促进了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加速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从1405年开始,郑和在29年中先后七次下西洋,这无疑也是一个伟大壮举。
从表面上看,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耗资巨大的下西洋活动没有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大明朝的经贸没有因此得到提高。而得到的政治成果也非常有限。29年航海积累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等宝贵经验和技术都在明成祖的海禁政策中无法发挥。以至于造成了在世界史的关键时期海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缺位。
在郑和最后一次航行回到国内(1435年)之后80年,葡萄牙人来到了澳门,原来行驶着三保船的海洋已经被欧洲人控制了。中国和人类社会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哪个意义和价值更大?为什么?
谢谢邀请!当然是张骞。张骞的”凿空西域”,开阔了帝国的眼界,西域三十六国的臣服,扩大了帝国的疆域,汉帝国又一次成为空前绝后的大帝国,更重要的事,打开了东西交流的通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由此发端。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远胜欧洲,宝船的尺寸当时也是巨无霸的存在。远航马达加斯加也是空前绝后。但七下西洋,更像”扬大明国威”,”耀兵异域”。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哪个意义和价值更大?为什么?
张骞的大,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不仅当时对匈奴的战争的胜利起到积极作用,更惠及后世,对当时及后世中国对外的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开创了条件,使之沿用几千年,极大推动了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不过是为了扬我国威和寻找当时传言被赶到海外的侄子。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哪个意义和价值更大?为什么?
应该说:两者的价值和意义都大!因当时生产力的限制,故没有可比性。但就难度和规模而言,下西洋要大得多。汉朝张骞通西域,打通的是陆路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打通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两者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现在的“新丝绸之路”(包括了陆路和海路),也必定会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助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