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在王妃杨氏被父亲唐玄宗夺取后结局如何?
寿王李瑁也算得上是个非常悲催的人物了,按理来说李瑁出身贵重完全有成为继承人的机会,但终究还是失之交臂。而李瑁更倒霉的还是,好不容易有个漂亮还跟自己恩爱的妻子,却还被自己的老爹给抢了。结发妻子杨玉环变成了自己的小妈之后,李瑁的人生也基本改写了。
失去爱妻杨玉环之后,或许也是心虚,原本非常宠爱李瑁的唐玄宗李隆基逐渐疏远于他,当年是储君最有力竞争者之一的李瑁最终被排除了除去。不过好在李隆基也还算是有点良心,并没有过多为难这个倒霉儿子,李瑁虽被冷落,却安享富贵荣华,杨玉环入宫后,玄宗又重新赏了个王妃给李瑁,李瑁最终也算得上是子孙满堂寿终正寝。
其实在杨玉环出现之前,李隆基与李瑁这对父子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玄宗对寿王可以说相当宠爱。李瑁的母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也是玄宗曾经最宠爱的妃嫔,玄宗与惠妃生育子嗣众多,但却大多早夭,也因为这个原因,李瑁出生后没多久就被抱给了宁王李宪抚养。虽说从小没有亲自养在身边,但玄宗对武惠妃生的这个儿子仍旧非常宠爱。
李瑁很小的时候,就被玄宗封王,并且遥领益州大都督与剑南道节度使,还加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而最开始,杨玉环是武惠妃亲自选定,由玄宗直接下旨册封的寿王王妃。杨玉环成为寿王王妃之后,与李瑁也算是鹣鲽情深,两人婚后如胶似漆,而那时武惠妃尚在,杨氏并没有妨碍到这对父子的关系。
当然,后面的事情就非常尴尬了,武惠妃离世之后李隆基看中了自己的媳妇杨玉环,并且费尽心思将其弄进了宫,太宗之后就基本废弃的“贵妃”封号被赐给了杨玉环,而对于李瑁,李隆基心中像是吃了个苍蝇一样,各种乖乖的感觉都是有的。按照伦理来说,终究也是李隆基自己有错在先,所以也是心虚,对李瑁也是开始避之不及。
武惠妃在世的时候,曾经想让李瑁成为太子,不过并没有成功。李瑁当初深受恩宠,加上其母族的势力,可以说是玄宗朝一开始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人选。然而杨玉环事件开始,李瑁就开始彻底与储君之位说再见了。李隆基夺走杨玉环之后,也是觉得亏欠,所以找了出身大族京兆韦氏的女儿给李瑁为新的王妃。
唐朝的史料记载之中,对于寿王李瑁的相关描述并不多,尤其是杨玉环成为玄宗贵妃之后,李瑁就逐渐淡出了朝堂。有了新的王妃以后,李瑁远离宫廷如同闲散宗室一般,不再参与朝政上的事情。该有的爵位俸禄荣华富贵还是一样都不少,只是再没了做继承人的指望。
安史之乱中,李瑁曾追随着玄宗前往蜀地,杨贵妃被赐死的时候玄宗还让李瑁去安抚士兵。除了冷落,玄宗并没有在其他方面坑这个儿子,李瑁甚至还活到了唐代宗时期,而且是寿终正寝,历史上杨贵妃并没有生育,然而李瑁失去杨玉环之后,他其他的妃妾生育众多,有好几个儿子还有一大群女儿,算枝繁叶茂,李瑁的人生其实也还算挺圆满的。
李瑁在王妃杨氏被父亲唐玄宗夺取后结局如何?
那个被父亲夺走了妻子的寿王, 后来怎么样了呢?
历史中的李瑁是个悲剧的人物, 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故事里!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寿王李瑁生于公元720年,是李隆基的第18个儿子。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名落衡,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女皇武则天的嫡亲侄孙女。
据历史记载,她不仅颜值高,而且情商也很高,很早就把年轻的李隆基迷的神魂颠倒。
因为武惠妃前面生了两个儿子,李一和李敏都只活了一两岁。所以李瑁一出生,为了让他能够健康成长,就寄到宫外宁王李宪家,由其妻元氏抚养,假称是元氏的儿子。
因为武惠妃当时极度受宠,李隆基也非常喜爱这个儿子。李瑁在年幼的时候,同年的儿童还在拖着鼻涕玩泥巴的时候,他就被封为寿王,还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
母亲武惠妃在位的时候,子随母贵,当时很多人都私下里说,李瑁很有可能继承王位。
若人生只如初见开元二十二年七月, 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 李瑁在姐姐的婚礼上,和天生丽质杨玉环一见钟情。
郎有情来妹有意, 就这样, 如花似玉的杨玉环嫁给了寿王李瑁。 婚后李瑁才知道,原来他的环儿从小父母双亡,一直寄养在洛阳三叔家,而李瑁也是结婚前不久才从养父回到母亲身边,类似的经历让他们更加懂得彼此。
李瑁的养父李宪生,不议朝政, 性格洒脱,平日里读诗书、谈音律。 在他的熏陶下,李瑁也喜爱音律,与擅长歌舞, 精通音律的杨玉环更是情投意合!
他们度过了五年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虽然没有儿女,可李瑁不在意! 那时候,两个人都以为他们的一生都会在一起,直到白头到老。
寿王无力看着爱妻,越走越远。但是,母亲病逝了!
当武惠妃去逝后,李隆基失魂落魄,郁郁寡欢! 身边有人告诉李隆基,寿王妃倾国倾城! 于是 在唐玄宗的默许和授意下,高力士曲线救国, 偷龙转凤,寿王妃变成了贵妃, 从此君王不早朝!
古时候的孝道很重要,尤其是在皇家,更加注重这一点. 父亲以为自己母亲窦太后祈福为名,下旨让杨玉环出家做女道士。
这个理由很充分, 李瑁不能拒绝。就算李瑁担心他的环儿一去难回头, 他也不敢拒绝!
更何况, 高力士暗中给了寿王警告,寿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步一步!
公元745, 唐玄宗昭告天下, 册封杨玉环,从此寿王的环儿就成了父皇的杨贵妃。
只恨生在帝王家失去杨玉环的李瑁, 只能躲在自己的府邸里, 尽量少出门。可是, 满屋都是环儿的影子!
痛不痛???痛!!!
五年甜蜜厮守, 爱妻就是自己的心肝宝贝, 挖走自己的心, 挖走自己的肝,你说通不痛?!
苦不苦???苦! !!
哑巴吃了个大黄连, 呼吸的每一丝空气, 喝的每一口水, 都是苦的!
恨不恨???恨! !!
夺妻之恨乃是大恨,咬牙切齿的恨!
有没有反抗呢???有!!!
开元二十九年,养父病死, 李瑁向唐玄宗上奏,申请作为养子为宁王守孝三年!
父亲同意了, 但非常恼火, 因为父亲给李瑁指定了一门亲事, 只等他重新娶个女子做寿王妃, 父亲才可以明正言顺地和早已经洗白的杨玉环在一起.
但是, 他的反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三年守孝期满,他还得乖乖地听命娶韦氏女为妻,然后眼看着杨玉环正式还俗、入宫、晋升贵妃、与自己的父亲恩爱秀满天下。
天下?
父亲已经在天下人面前,扒光了寿王的衣服,自己早已经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纵然如此, 冲冠一怒为红颜, 弑父的事儿, 李瑁连想都不敢想!
母亲去世那一年,父亲一口气杀了三个被诬告谋反的亲儿子,其中一个还是太子,和太子比,自己算什么呢?
最是无情帝王家,曾经显赫显贵的王子啊,如今在父皇面前仅仅只是一只小小的,小小小的蝼蚁。
他清楚的知道,他的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紧盯着,稍有不慎便死无葬身之地。尊严和性命比起来,哪个更加重要呢?
所以, 千般怒,万般恨, 李瑁都只能藏在心里, 不留一丝痕迹!
心灰意冷的李瑁, 此时没有了母亲、没有了妻子, 没有了养父母,兄弟姐妹们也不愿和他来往。
他, 是一个多余的人。
魂断马鬼坡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长安城内,一片混乱。
李隆基惊慌失措,挑御马九百匹,带上杨玉环,太子等宫中大臣,家眷,仓皇出逃。李瑁在乱军中相随。
途径马嵬坡,突发兵变,李隆基无奈之下赐给杨玉环一仗白绫。
据说杨贵妃临终之前跳了一曲霓裳之舞,后人说是绝美。唐玄宗不忍直视, 落荒而去!五年后, 曾经叱诧盛唐, 骄傲的父皇孤独地逝去。
寿王, 曾经最痛最痛的伤与恨, 是不是从此就都烟消云散了呢?!
落寞的皇子 子孙满堂也许上天是公平的,夺走了杨玉环,送来了韦氏。韦氏温柔贤惠, 又接连为他生了五个儿女。
随着儿女们的出生,他逐渐忙碌起来。偶尔听说父皇和杨玉环的艳事, 他若置罔闻。
在韦氏的陪伴下, 他仿佛已经忘记了曾经的环儿。寿王守着自己的妻儿, 听着满屋子儿女的嬉笑,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逐渐走向衰亡,朝臣们忙着争权夺利,没有人注意到这位不问世事的前皇子。此时的李瑁和养父李宪一样洒脱,朝廷的争权夺利都和他无关。
他只是在自己的家里,静静地与韦氏相依为命,过着寿王爷的日子, 平庸、安稳。
公元775年正月十二, 这位落寞的皇子 ,溘然长眠,结束了自己悲催又奇葩的一生,享年56岁。
李瑁在王妃杨氏被父亲唐玄宗夺取后结局如何?
其实确切的说,自武惠妃去世后,寿王李瑁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寿王李瑁的前半生可谓,成也女人,败也女人。这个女人就是自己母亲武惠妃。
当初武惠妃对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是特别的疼爱。由于之前武惠妃与李隆基的几个孩子都很早夭折了,当李瑁出生后,武惠妃与李隆基商量将这个孩子送到宁王李宪府邸,交由李宪之妃元氏抚育、喂乳。就这样,李瑁在宁王府中生活了十几年,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才回到宫中,被封寿王,成为诸皇子中最迟封王的人;开元十五年(727年)在武惠妃的枕边风下,唐玄宗李隆基让李瑁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李瑁再次被加开府仪同三司,由武惠妃亲自挑选,纳杨玄璬侄女杨玉环为王妃。
武惠妃在为儿子成家之后,仗着玄宗李隆基的宠爱,开始为李瑁进一步争取储君之位。此时的太子为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走的很近,武惠妃就与李林甫联合诋毁太子结党营私,诬告太子谋反,玄宗李隆基耳根子软,马上就将三个儿子废为庶人,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武惠妃在害死三王之后,还没有来得及为儿子寿王李瑁争取太子之位,就开始每天疑神疑鬼,在惊惧中香消玉损了。武惠妃死后,玄宗李隆基非常伤心,并发誓不会在爱上别的女子了,还追封武惠妃为皇后,但即使这样,玄宗还是没有册封自己最爱的女人的儿子成为自己的接班人。相反,在寿王李瑁和寿王妃杨玉环进宫看望玄宗的时候,玄宗就被眼前的儿媳妇吸引住了,从此留在了宫中。
在失去老妈和老婆之后的寿王,依旧没有得到以前为之奋斗的太子之位。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也就是武惠妃去世后的第二年,玄宗就册立三子李亨为太子。从此,寿王李瑁与太子之位就更加无缘了。玄宗李隆基估计这样也有点不仗义,就为儿子李瑁重新挑选韦昭训之女韦氏为寿王妃,同时也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后来安史之乱,李瑁跟随玄宗入蜀,途中陈玄礼部队哗变,凌迟处死了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李瑁被玄宗命令抚慰兵士。安史之乱平息后,寿王李瑁回到长安就这样终老一生,直到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年)才去世,被追赠太傅。
李瑁在王妃杨氏被父亲唐玄宗夺取后结局如何?
李瑁的一生确实有些悲哀,不过好在最后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得到一定的报应,比如他抢走李瑁的老婆杨玉环,也遭到李瑁的报复,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我继续分析。
一、唐玄宗抢走李瑁老婆李瑁于15岁在宴会上遇见14岁的杨玉环,从而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后来经过武惠妃的支援,得以将杨玉环娶回家当老婆,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五年时间,原本正是最好的年纪,却早早背负哀愁。
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因为陷害太子李瑛等人导致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从而武惠妃也十分害怕经常做噩梦梦到李瑛兄弟三人来索命,最终武惠妃经不起惊吓于梦中撒手人寰。
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命令高力士到民间寻求美女,最终找到梅妃,可惜梅妃很快年老色衰,李隆基怎么也没有兴趣,悲哀之中,思念起武惠妃,泪眼朦胧。
就在这时,懂事的臣子高力士与李林甫分别向李隆基介绍说李瑁老婆杨玉环据说天生丽质,为何不去试试呢?
李隆基听说有美女,眼冒金光,遂命高力士去李瑁府上将杨玉环请进宫中,李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婆梳妆打扮一番被带走,当时内心五味杂陈,想发飙但是迫于现实只能忍辱负重。
那一年,李瑁20岁,杨玉环19岁,李隆基已经53岁的老头,但是李瑁与杨玉环都没办法反抗,因为李隆基是皇帝。
就这样,杨玉环越来越频繁出入李隆基宫中,甚至一起到骊山泡温泉,李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李隆基不满意仅仅如此,他想彻底占有杨玉环,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说要叫杨玉环为死去的母亲窦皇后祈福。
李瑁无奈,眼看老婆离去,杨玉环去到道观,赐名太真。这仅仅是李隆基的一个小手段,让杨玉环在道观没有待多久,李隆基觉得大家已经淡忘他霸占儿媳之事,就给李瑁娶了一个老婆韦氏,然后将杨玉环接进宫中正式成为杨贵妃。
二、李瑁的报复原本故事到这里就会戛然而止,可是人算始终不如天算,李隆基与杨玉环你侬我侬,从此三千宠爱集一身,李瑁也在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同时与韦氏生儿育女,生下3男2女,尽享天伦之乐。由于李隆基不务正业,导致安禄山趁机发动安史之乱,几次平叛失败后,长安危在旦夕,李隆基无奈连夜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带领一群人护送自己前往四川避难。此时李亨以及李瑁都在,李亨带领2000精兵跟随其后,伺机夺取政权。
李瑁虎视眈眈,等待时机报复李隆基,终于到了马嵬坡,六军不发,李亨有机会趁此发动马嵬坡之变,将奸臣杨国忠诛杀,同时逼迫李隆基赐死杨玉环,看着李隆基无奈的样子,恰似当初李隆基收拾自己时的猖獗。
马嵬坡之变后,李亨带人去到灵武,李瑁跟随陈玄礼等人去到四川,后来李亨打算在灵武称帝,询问李隆基意思,李隆基写一封奏折叫陈玄礼交给李亨,可是陈玄礼中途有事将奏折让李瑁送去给李亨。
等待近十年的机会终于来临,李瑁带随奏折前往灵武,跟李亨解释一番,不久,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自称先皇年事已高,无心过问政事,将帝位让于自己。
可是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此次登基,并非李隆基心甘情愿,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的奏折断然不是叫李亨登基,而之所以成为登基之说,就是因为李瑁在送奏折的过程中报复李隆基,帮助李亨。
酝酿了许久的事情,终于得以梦想成真,从此李隆基开始偿还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误,李瑁继续过着自己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结局。
结语这个世界很大也很小,要相信善良,也要自己足够善良,因为那样将会有更多的春暖花开!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李瑁在王妃杨氏被父亲唐玄宗夺取后结局如何?
特别不明白,唐玄宗是怎么个心思,儿子的老婆怎么就那么顺眼,还挖空心思抢了去,白居易写了一篇长诗《长恨歌》歌颂这份爱情,李杨爱情到底有不有那么感人至深,我们不过多评论,但是玄宗抢儿媳妇这事,确实让人匪夷所思,抢是抢去了,以后面对儿子不尴尬吗?实在看不懂这份千古奇爱啊。
唐玄宗肯定极爱美色,这不可怀疑,光儿子都有三十个,寿王李瑁是他的第十八个儿子,估计自己都叫不全儿子的名字,更别说那么多孙子,孙女的,果然家族大了也麻烦啊,富有四海的帝王女人也是众多的。他的那些儿子,闺女的,也没有谁记得住,唯有寿王李瑁被大家记住了,为啥呢,因为两个女人。
第一位是他的老妈,强势的武惠妃,果然姓武的都不一般啊。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老爹死得早,武则天可怜娃打小就没有爸爸,就把小姑娘养在宫中,这武则天也喜欢这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小姑娘长大后也没有让武则天失望。长大后的武惠妃姿色绝美,能歌善舞的,在宫中长大,那份心机与强势也颇得武则天感染。玄宗即位后,废王皇后,封武氏为惠妃,别看是个妃子,待遇和皇后一点区别没有,可以看得出来,武惠妃肯定有过人的手段。武惠妃死得早,但是她却是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寿王李瑁就是武惠妃的儿子。
寿王及笄后,在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为他挑选了美貌的杨玉环为王妃,而且武惠妃也开始夺嫡计划。她里外勾结,和权臣一起陷害太子李瑛。在她的筹划中,终于让玄宗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由于舆论太大,武惠妃心思忧郁,没多久就挂了,魂归天外。结果她苦心孤诣的要寿王李瑁做太子,架不住儿子不争气,完全没有在老爹面前表现一点才华,于是玄宗想了又想,还是考虑大局,立了李亨为皇太子,这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武惠妃强势而手段高明,但是架不住儿子窝囊啊,根本就不想做什么太子,他一切都听凭老妈的安排,结果人算不如天算,老妈被舆论吓死,自己也没有坐到太子位。正因为他这温吞的性格,让玄宗没有任何想立他为太子的想法,武惠妃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完全使错了劲。
武惠妃死后,玄宗失去爱妃,也很是忧愁了一段时间,有人就看不下去了,就对玄宗说,有寿王妃杨氏聪明伶俐,美貌非常,可以召来让陛下解忧,这是谁这么损啊,不知道人家是翁媳关系啊,还是大唐王朝太开放了,是不太在乎人伦纲常的。
最关键的是,人家小两口日子还过得不错,相敬如宾的,没事一起k个歌,蹦个迪,跳个舞什么的,日子也过得悠哉悠哉啊,一起相安无事的过了五年,不吵嘴不打架的。玄宗见自己这儿媳妇又漂亮又温柔,就寻思给自己解个闷,做个伴,什么渣男思想。他就下旨叫杨玉环入道观,给杨玉环一个新的身份,寿王李瑁看到自己的老爹做出这样的事,也不敢反抗,就这么顺其老爹抢走自己的妻子。这么看起来,李瑁确实是一个十分懦弱的人,作为不出众的一位皇子,他的怯懦让杨玉环也很失望。
在父王的逼迫下,寿王李瑁退出了这场争斗,玄宗为了平息儿子的怨气,另为他娶了一位韦姓妃子。寿王没有一丝反抗,接受了老爹给自己安排的结局,他与韦王妃过着平静的日子,没有了争斗,他依然过着自己幸福的小日子,韦妃还给他生了五个儿子。
他对于母亲,父亲的安排都是逆来顺受的一个人,玄宗避难西蜀,杨贵妃自缢马嵬坡,寿王反倒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落了个寿终正寝。
李瑁在王妃杨氏被父亲唐玄宗夺取后结局如何?
李瑁,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个儿子,生母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公元725年被玄宗封为寿王。无论是李家和武家的混血儿的身份,还是武惠妃唯一未夭折的儿子这一光环,都比不上他被父亲唐玄宗横刀夺爱的那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历史。
(李瑁影视形象)
颇受宠爱李瑁出生后,因其生母武惠妃的前几个儿子全部夭折,因此他被送到了玄宗长兄、宁王李宪的身边,由宁王妃元氏抚养。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三月,玄宗封李瑁为寿王,并让他进宫执事。
尽管缺少生母的养育,但元氏很好地承担了母亲的责任。李瑁不但没有因受到远离生父母的负面影响,还小小年纪就懂得礼数,颇受玄宗喜爱。李瑁的一生似乎将会一帆风顺,从身份和能力看,他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即便当不上太子,当一个衣食无忧、地位突出的亲王也未尝不可。但是,随着生母武惠妃的去世,李瑁的人生迎来了一个转折。
(武则天)
武惠妃是武则天堂侄武攸止的女儿。据《新唐书》记载,玄宗原本宠幸“有容止,善歌舞”的赵丽妃,但在武惠妃入宫后,玄宗对赵丽妃的宠幸渐渐减少。这实际上从侧面反应出武惠妃出色的容貌和能力,与赵丽妃待遇变化的对比,也正解释了玄宗对武惠妃的无比宠爱。
武惠妃的前几个儿子夭折后,玄宗“特垂伤悼”,表现得非常伤心,因此对唯一一个没有夭折的儿子寿王李瑁是呵护备至,十分喜爱。
横刀夺爱在宠爱里李瑁的同时,唐玄宗对武惠妃也无比思念,而这种近乎病态的痴情正是造就李瑁早期婚姻悲剧的缘由。
公元734年,“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杨玉环被唐玄宗册封为寿王妃,李瑁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见钟情的王妃。婚后,寿王夫妇十分恩爱,但李瑁或许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父皇会横刀夺爱。
武惠妃死后,皇宫中的妃嫔“无当帝意者”,就在唐玄宗找不到一个满意的妃子时,有人向他禁言寿王妃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庭”。好奇又好色的玄宗立即召杨玉环进宫,不久后又令杨玉环出宫为道,正式结束了李瑁的第一段婚姻。
(杨贵妃,黄蓉饰)
公元745年,玄宗册立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断绝了杨玉环重回寿王身边的可能,不久后就废掉王皇后、册立杨玉环为贵妃,“杨贵妃”这一称呼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由于宫中无后,身为贵妃的杨贵妃自然而然地成为事实上的皇后。
李瑁最终下场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成就的亲王,关于李瑁的历史记载少之又少,第二任寿王妃的记录更是只有寥寥几笔。迎娶韦氏后,李瑁和她共生下5个儿子。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瑁随玄宗逃至蜀地,韦氏去向不明,有可能随行。马嵬坡事变中李瑁曾受命安抚兵变军士。公元775年安然去世,因出生时间未知,其实际年龄也就成谜。
(李瑁唯一称得上“成就”的,就是曾参与安抚马嵬坡兵变军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