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是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看有些小说这么说,有依据吗?

不可能,虽然说传统观念里认为古代封建礼教森严,女性不能够随便出门,但也要看是什么朝代与什么等级地位,并不是整个古代所有女性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养在深闺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中,对于女性压迫最严重,女性不能够随便出门的,恰恰是如今被捧上天了的明王朝时代。

古代女性在孩童时代仍旧是可以尽情玩耍的,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到了12岁左右就基本上不能够随便出门了,几乎要常年待在深闺之中,作甚呢?准备着出嫁。一般快要到了年龄的女子,家庭中就要开始为其张罗婚事了,在家中待几年,大红花轿直接从一个深宅大院中抬进另一个深宅大院中,然后相夫教子了此一生。

在封建社会,认为女性出来抛头露面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然而所谓的“足不出户”那是不可能的。古代女性出门还是正常的,但是还是不能像男性一样随时出门在外面乱逛,尤其是已经出阁的女子,这样做是被认为是不检点的。

传统观念中,认为宋朝程朱理学的兴起,女性地位开始急剧下降,当时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不能够随便出门,所以出现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类型的故事——女性被困家中寂寞难耐。然而,《水浒传》是明朝的作品,真正的宋朝女性,社会地位并不低,宋朝女性无论出嫁与否,出门郊游、看灯、游戏、玩乐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到了明朝,女性是真的普遍性“足不出户”。看过《女医明妃传》的小伙伴,不要认为剧中对于明朝女性“贞洁观念”过于夸张,丝毫都不夸张,明朝士大夫相对于宋朝文人,其保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朝大规模出现“贞节牌坊”也是其中的写照,当时的女性尤其是稍微有点地位的女性,想要随便出门难比登天。

古代女子是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明清女子在父权专制社会受到的束缚较多,但也有出门的机会,只是不同阶层的情况不一样,相对来说,底层妇女出门的机会更多。

1,劳动妇女要出门劳作

在明清,下层阶级的劳动妇女肯定要出门劳作,遇到男子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健妇把锄”的现象也不罕见。明清时代商品经济发达,很多下层妇女都需要出门谋生计,她们需要到富贵人家去做帮佣,甚至到茶叶铺子里去做女工。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客家妇女向不缠足,身体健硕,而运动自如,且无施脂粉及插花朵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吴震芳在《岭南杂记》中说:“岭南妇女多不缠足,其大家富室闺阁则缠之,奴婢俱赤足行市中,下等之家女子缠足则诟厉之,以为良贱之别。”

社会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是相互影响的。

2,大户人家的庭院深深

而明清的大户人家,一般都有两重甚至三重四重的院落,并且将内外院分隔,这间房子前院通往后院的门就是“二门”。按传统礼教,女子不出二门,外院的男工杂役非经允许,也不能进二门。内院的普通劳役由女性下人完成。这些女性下人,在服役范围内可以随意进出二门,这里可以参照红楼梦里的女性日常生活。

明清上层汉族达官贵族女性,普遍需要缠足,身体羸弱,基本无法出门进行长途跋涉。更重要的是,当时严格恪守儒家礼教的士绅阶层的女性,更是受到礼法的严酷桎梏,不得随意出门。士绅阶层认为“刑于寡妻”,便可“御于家邦国”,“无故不窥中庭,出入必蔽其面”才是儒家的气象。别说大门,就是家庭成员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不允许妇女随意出入的,只能拘束在有限的闺阁内。

即使在闺阁之内,妇女的行动也不是随心所欲,依然要依礼法行事,才称得上大家闺秀。明末理学大儒刘宗周回忆自己的母亲“居恒自操女红,外辄扃户静坐,謦咳之声未尝闻厅除”,由此可见明清时代妇女生存空间的压抑和逼仄。

上层社会因为物质人员完善,父权影响更大。

3,上层妇女也有机会出游

不过凡事也都不是绝对的,明清时代,不管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妇女还是一般阶层的妇女,还是可以借助节日、庙会、寺庙等这些特殊的日子和场合进行出游。仇英的《南繁都会图》就描绘了当时女子出门看戏的热闹场景。吴颢《国朝杭郡诗辑》记述了明末清初当时的杭州才女们在春日坐画舫游湖的场景。当时“画舫绣幕交映”,春和景明时节中上层女子乘画舫出游应该是惯例。

上层女子出门并不会明显的抛头露脸,一般会借助布置比较隐秘的轿子或者游船,身边也都会有仆从服侍、监督,绝对不会出现电视剧里男女私相授受的事情。

《红楼梦》里贾母带着众媳妇姐妹外出的时候,别说小姐,就是体面的大丫鬟都要乘坐轿撵,不好随便给人瞧的。贾家女眷要送殡到城外的铁槛寺,途中女眷们要在一个村庄歇脚更衣。女眷乘坐的车轿未到,贾珍就事先派家丁们前去清场,把村里的庄稼汉全部撵走。

明清之际,在经济发达、文坛诗歌繁荣的江南地区,女性中还存在极少数的一部分贵族才女精英,她们甚至能参与文士们的诗酒之会,互相交游探访。当时名满天下的袁枚就曾在杭州望湖楼召集女徒弟七人开诗会,诗会旋即在杭州城内引起轰动。杭州太守明希哲乘船赶来,和诸位女诗人茶话良久,并留下玻璃画船供她们游玩,自己骑马回府。江南士林对这群女诗人的亮相大多持肯定态度,不过在当时也遭受到了部分老学究们的非议和严厉抨击。

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沂蓝书院拂幽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