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是亡于东林党吗?

谢邀。明朝的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东林党对于明朝的灭亡的确产生很大影响,但也并非全都归咎于东林党。

明朝晚期社会矛盾尖锐,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逐渐形成。东林党以讽议朝政、批判官吏为名,虽然提出了廉洁奉公、振兴吏治等非常具有进步性的口号,但是实际上已经沦为地主富豪阶级的代表者,对大地主与富豪阶级进行了各种包庇。东林党的诞生与发展,还是因为明朝中后期国力的衰弱,明神宗张居正改革被废除以后,朝野之内,宦官、勋戚与权臣等勾心斗角不断,而关外的女真人不断崛起,对明朝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表面讲学,实际讨论朝政的群体,以南方的东林书院最为著名,最终形成了所谓的“东林党”。当时的东林党是个舆论中心,逐渐对朝政形成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发展到后来,东林党不断壮大也引起了很多反对派的不满,比如浙党、楚党、宣党、阉党等,他们在朝堂上互相攻击互相打压,利用移宫案、梃击案、红丸案等进行“国本之争”,使得原本的门户之争、阁部之争演变成了明朝末年激烈的党争,对明朝的根本造成了损伤。

东林党当时也力图革新朝政,肃清政治并且反对腐败,这些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然而东林党不顾实际,维护地主与富豪阶级而强化对农民的压迫也是事实,更加加剧了朝野党争,对于明朝后来的灭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朝真是亡于东林党吗?

一句“党争误国”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一个团队掌握了重要的政治资源却不为国家百姓干活,反过来挖国家的墙角,这种危害极大的团队组织就被成为东林党。

烂到骨子里的文官集团

历代以来每个国家最忌讳的就是当官的抱团,而明代的东林党就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个党派之一,他们一群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国家,任何他们作对的人群都会受到攻击,需要他们出主意的时候又不怕担责,当别人有合理建议的时候他们又出来反对,原因是怕别人成功了没他们的功劳,这种完全就是国家的蛀虫,当年崇祯最大的错误就是杀了魏忠贤却没有扶持起来另一个魏忠贤,这才导致东林党一家独大失去了制约,后来崇祯的遗言里有句“文官皆可杀,诸臣吴我”可惜为时以晚,这里的文官指的就是东林党。

利益至上有奶就是娘

东林党的成员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根据明朝的法律规定是严禁官商一体的,结果不少党员上朝哭穷,下朝转身就去了教坊司胡吃海喝,关外鞑子到处烧杀抢掠,内有李自成的农民军四处流窜,他们听着小曲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每个官员都有自己的产业,所以各个肥的流油。后来崇祯募集军费,这帮大臣竟然没有一个愿意捐款,让他们拿钱还不如杀了他们,李自成攻破北京在这些官员的家里抄出了白银七千万两,金银财宝更是无数,他们以为来了新主子自己一样可以继续做官,没想到李自成不按套路出牌,这些该死的贪官不仅害了国家也害了天下百姓。

明朝的灭亡东林党需要负很大责任,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明朝真是亡于东林党吗?

的确,晚明党争确实对晚明政局产生了极其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官僚之间的不配合和互相拆台。在这个过程中,东林党是有责任的,但是把责任都推给东林党很不合适。

明末的宦官问题,土地集中问题等,其实才是导致明末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与此相关,而与此同时后金的崛起,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明朝真是亡于东林党吗?

明朝的灭亡,东林党要负很大的责任,但是并不是全部责任。

明朝灭亡的这口锅不能让东林党全背着。

一、士大夫集团的党争、腐化、失去节操,在东林党人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起初东林党是有那些失意的官员建立的,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评议朝政,成为士林领袖,然而与阉党的斗争,使党争变成了为了反对而反对,一些人也把加入东林党变成了自己在仕途高升的垫脚石,把东林党变成了攀炎附势的工具。

在东林党人主持南明政权时,形势危急,然而有些人仍忙于打击异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让人无比心痛。

而明末文人也缺不了历代文人的通病:迂腐、好高谈阔论,而缺乏实际才能。

这个在盛世没什么,在乱世在需要能人挺身而出的时候是最可怕的,他们不但不能成事,还会坏事。

所以东林党误国之责是有的。

士风堕落,很多人表面上是君子,道貌岸然,说什么忠君报国,关键时刻投敌比任何人都快,早将报国抛到九霄云外了。

二、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东林党担责其一

明朝中后期,统治者的昏聩导致朝政腐败,出现宦官专权和党争,也出现农民起义,等等这些问题,明代皇帝必须承担首要责任。

还有人研究得出气候变化也是明朝灭亡的另一原因等等。

这样的原因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多种不同的结论,东林党只是其一。

即便说明亡于党争,明代的党争也不是东林党时才有的。

替罪羊文化是整个世界都存在的现象,我们身为中国人可能感受地更深一点,若把明朝灭亡的原因都怪罪于东林党,这无疑不是正确的历史观。

但是网络上,有很多人认为东林党是罪魁祸首,无疑的这是不理智的,甚至很多人对东林党的了解几乎是零,他们听了几个故事就得出了片面的结论,就自认为是全部。

学习历史,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抬杠,因为很多时候抬杠已经不属于学术争鸣的范畴了。

明朝真是亡于东林党吗?

历史需要解读,才能为我所用,欢迎关注凌烟阁边看历史。

东林党只是明朝灭亡的表面原因之一,底层这另有其他原因。

这些底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南北方经济不同,南方是外向型经济,北方是传统农业经济。遇到灾害之后,内部经济循环被打破,底层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导致民变。

明朝北方是传统的农业种植,主要出产粮食。而南方主要是种植经济作物,养蚕缫丝做丝绸,种植茶树卖茶叶,烧制瓷器。丝绸、茶叶、瓷器是南方对外贸易品,然后用换回的白银从北方购买粮食。北方用粮食换回的白银交税(张居正一条鞭法之后,农民交税都要折成白银)。

但是,明末不幸赶上小冰期,粮食连续多年大幅减产。农民为了交税,粮食不够吃还得卖粮,结果只能吃观音土了,最终大规模民变产生。

请看下表,明末清初的小冰期,灾害的极大值发生在1629年,此时大明正是崇祯登基第二年,当年国内大规模民变已经持续了几年。因为小冰期,关外的游牧民族日子也不好过,他们也加大了侵扰力度,清兵一度威胁到了北京城。

二、输入白银短缺,在经济萎缩的同时,通货紧缩,导致经济进一步下行,灾害加重。

中国自己产的白银极少,主要靠进口。两大来源,一个是西班牙,一个是日本。

西班牙从南美洲抢来的白银,原来一大部分都是拿到中国来换中国奢侈品的(丝绸、茶叶、瓷器),但是,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基本可以理解为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战争),西班牙是天主教这边的主要参战国。因此西班牙的白银就停止输入中国了。

恰好在此时,日本结束了战国时代,也开始限制白银出口。

这一下,大明经济的通货极度紧缩。我们知道,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一般要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才能帮助经济尽快走出低谷。而现在大明经济却是雪上加霜,因而国内灾情更严重,农民起义也就愈发汹涌。

以上两大原因,时导致明朝衰败直至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运行在表明之下的底层逻辑。这些需要结合现代经济学和气候科学的知识才能解释。这是当时的中国人所不了解的。

除了以上两点根本原因以外,导致明朝灭亡的还有如下一下次要原因:

明皇族格局太小,未能全力以赴共纾国难。李自成进京,发现崇祯内府还有上千万两白银;而崇祯一直在哭穷,说没钱付军饷,还拼命向百姓加税。近在咫尺的藩王富得流油,却坐看灾民饿死,也不去接济附近遇到问题的大明军队。等等。崇祯还倔强的要命,有机会撤离却不走。

(明朝皇帝出行排场)

官员们忙于党争,为自身小集团的私利不遗余力,殊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这里有所谓东林党的责任。没有几个人认真为国家为民众做实事,蝇营狗苟。反正无论谁来了,他们磕头就是。

总结一下:

明朝经济基础被气候和货币供应双重危机搞垮,政治上皇族和官员都不作为,最终导致明朝灭亡。东林党在明朝灭亡这事上有比较次要的责任。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边看历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明朝真是亡于东林党吗?

东林党人如果是历史罪人,那谁是贡献者,魏忠贤吗?

东林党人都是一群正直直言的官员,书院学习的也是爱国人士,他们不惧危险和阉党斗争,主持正义。

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天灾人祸,农民起义,末代皇帝没有铁腕人物,对起义军过于仁慈,张献忠李自成都曾经被打败,又投降,最后又反叛!要是抓住就像曾国藩一样下手狠一点就不会酿成大祸!

连年的干旱鼠疫造成农民颗粒无收也是重要的客观因素,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守卫的士兵饥饿的连刀都拿不起来还怎么打仗!

有些人会说东林党的人反对收重税导致没钱国库空虚,都是扯,明朝经历276年难道不知道收多少吗?全国闹灾荒在加重税收的话只会亡的更快。

大明亡,只能怪崇祯自己,不懂军事瞎指挥导致张传庭战死,袁崇焕冤死,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还不知道另谋生路,困死在北京。当时他如果尽早退往南京或许还有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