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容不得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想夺取皇位。作为隋朝皇族的亲戚,李家从太原崛起。李渊逐渐掌握权势之后,李建成被册封为太子,在宫廷中辅佐朝政,是文官集团的代表。而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在各个地方征战,为李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李世民功勋卓越,对于李建成来说,这个弟弟是个不小的威胁。然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他征战多年功劳绝不在李建成之下,然而因为皇位继承的法统,只要李建成在,作为次子的他就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而作为父亲的唐高祖李渊,并没有能够妥善解决兄弟之间的矛盾,偏袒太子李建成,使得太子集团逐渐占据上风。
虽然对于李建成的各种历史描述不一定真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历代史书对于李建成的评价确实都以负面为主,甚至于重文轻武的宋朝《资治通鉴》,对李建成的描写也是:性情松懈懒惰,贪恋女色。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自然对父亲立李建成为太子,并且各种袒护心中不服。
最终,李世民在秦王府幕僚们的支持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自己的亲兄弟——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强迫自己的父亲唐高祖李渊退居后廷。同时,李世民入主东宫,以太子身份监国掌控了朝政。
为什么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谢谢邀请。
玄武门之变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政变,正是因为这次政变,李世民才登上帝位,开创了辉煌的大唐盛世。
玄武门之变也是一次亲兄弟之间的残杀,也多被后人诟病,也留下很多谜团。
唐朝是李渊在其几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辅助下,打下的江山,这个过程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李渊称帝后,论功行赏的话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势力最强。李渊在册立太子,仍然按照立嫡长子的原则,册立了李建成为太子。这就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了祸根。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九年》:"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太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司马光也说的很明白,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兄弟争夺储位的结果。
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组成的太子党。
- 秦王李世民和他的武将集团组成的秦王党。
自公元618年五月唐朝建立,到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这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太子党和秦王党之间的争斗一直没有停过。
太子党必须打压秦王的势力,秦王的功劳和势力都太大了,对太子是个巨大的威胁。李建成必须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削弱秦王的势力,是必然的。
1、太子党通过献媚、贿赂、馈赠各位妃嫔,使得高祖身边的人,都偏向于太子党,替太子党说话。这些枕边风连续吹了八年,点点滴滴,连续不断,众口铄金,导致秦王李世民越来越不受高祖的喜爱。
2、秦王李世民多次按章办事,得罪了很多高祖身边的嫔妃和官员,遭到不少高祖身边枕边风的诋毁,秦王李世民越来越被高祖疏远。
3、武德五年十一月高祖下诏命太子李建成带兵讨伐刘黑闼,他有权随机行事。李元吉趁机准备刺杀秦王,尽管被太子李建成制止,但也造成矛盾和斗争的升级和尖锐化。
4、太子李建成自建长林兵,调集各地精锐,加强了东宫的武装力量,也使得双方的斗争更加尖锐,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
太子党通过八年的发展,势力逐渐壮大,秦王李世民在高祖李渊心中的份量也在逐渐降低。这个此消彼长的结果,直接威胁到秦王李世民的安全问题。
秦王党均是武将出身,在宫斗方面一直处于劣势,长期遭到打压。甚至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等人遭到太子党的诬陷和暗杀。秦王党派人人自危,感觉到了生存边缘。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长孙无忌还留在秦王府中,他与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车骑将军三水人侯君集以及尉迟恭等人,日以继夜地劝说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按照古人的看法,这是"变天"的象征。恰逢突厥侵犯,太子李建成便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这样,太子党便控制了秦王党的兵权,使得秦王的势力一下子削减。秦王李世民便成了瓮中之鳖。
绝地反击,一击致命。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见高祖之际,被李世民埋伏的人,射杀。这边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总之,这是因为两股势力争储位所导致的血案。
为什么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在太极宫中处理国家大事。玄武门是太极宫的北门。这次政变就发生在玄武门附近。
在唐高祖李渊20多个儿子中,有4个非常著名。第三个儿子是奇人李元霸,已经在前面《李元霸是无敌的吗?》一文中介绍过了。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另外三个儿子之间。
各具特色:三个儿子形成两大党派
618年,李渊称帝后,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贪恋饮酒、爱好女色,在妃嫔众多的皇宫中,如鱼戏水。
李渊分封四子李元吉为齐王。李元吉野心勃勃、放浪不羁。
有时候,高祖对这两个儿子不是很宠爱,并且流露出重立太子的想法。为此,李建成常常心有忧虑,尽力拉拢李元吉,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李建成对李元吉承诺:只要我即位当上皇帝,立即册立你为皇太弟。
李建成的承诺正好符合李元吉的心思。李元吉就对李建成说:我愿意为太子不惜一切代价,奉献生命,在所不辞。
于是,李建成与李元吉结成了太子党,二人联手对付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战功卓著、威望很高,唐高祖不断对其封官晋爵,其地位仅次于唐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
最重要的是,秦王手下集结了大批有本事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对李世民忠心不二。
李世民与他的拥护者们形成了秦王党,与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互相匹敌、互相打压、互相抗衡。
后宫乱伦:众多嫔妃称赞支持太子
李渊也是多情男人,他在晚年宠幸了很多嫔妃,生下了将近20位小皇子。
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为巩固自己的和儿子的地位,这些小皇子的年轻的母亲们争相与年轻力壮的皇子们亲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长期住在皇宫中的李建成、李元吉,可以随时随意进出皇帝的寝宫,便成为这些嫔妃们的首选。
李建成、李元吉希望通过嫔妃的美言,获取唐高祖的宠幸,同时,二人正好也有贪恋女色的德性。
李建成、李元吉与宫中部分嫔妃一拍即合,双方互相利用、狼狈为奸。
影响最大的是李建成、李元吉与张婕妤、尹德妃私通乱伦。张婕妤、尹德妃的亲属依仗李建成、李元吉的势力,在都城飞扬跋扈、任性妄为、耀武扬威。
嫔妃们在唐高祖李渊的枕头边,争相赞扬李建成、李元吉;同时,利用可能的机会诬陷、打压李世民。
长期在外征战的李世民,每次回到宫中、都会伺候唐高祖聚会欢饮。看见妃嫔们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李世民想起自己的母亲穆皇后早早去世,没有机会跟着高祖享福,免不了黯然神伤,有时候甚至叹气、流泪。
看见李世民闷闷不乐、似有心事,唐高祖很不高兴。
有的嫔妃就会乘机恶意诽谤李世民。
有的说:陛下高寿,正是天下百姓的幸福,应当欢乐庆祝。而秦王却伤心流泪,是不是诅咒陛下啊?
有的说:秦王是不是憎恨我们?见不得我们高兴快乐?
有的说:要是陛下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母子怎么生活啊?秦王一定会将我们这些人斩尽杀绝的。
三个女人一台戏,宫中嫔妃众多戏。嫔妃们说着说着,还会纷纷流泪、哭哭啼啼。
上了年纪的唐高祖这时候也会跟着流下浑浊的老泪。
发现唐高祖被打动了,巧言令色的嫔妃们就说:皇太子宽仁慈爱、孝顺长辈,陛下只能把天下托付给太子,我们才能平安无事。
经不住嫔妃们的花言巧语,唐高祖对李世民渐渐冷漠;而对李建成、李元吉亲切有加。
精明的李世民感觉到危机越来越严重。
多次谋害:秦王大难不死留住青山
齐王李元吉多次对太子李建成说:替哥哥杀死李世民,是我应当做的事。
一次,唐高祖叫上李世民一起到李元吉的武德殿去。李元吉布置护军宇文宝在卧室里埋伏起来,准备见机行事暗杀李世民。
李建成考虑到父皇在场,不能冒犯行刺,没有允许这次行动。事后,李元吉非常愤怒,他痛批哥哥李建成:错过这次机会,必定留下祸患啊!
唐高祖准备到仁智宫去,要求李世民、李元吉随驾同行,让李建成留在京城管理政事。李建成暗中指示李元吉找机会杀死李世民。
李建成又命令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把盔甲、武器赠送给自己的得力干将杨文干,要求他们里应外合除掉李世民。
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害怕李世民,向皇帝告密了。另一位知道内情的杜风举也向唐高祖讲述了同样的情形。
唐高祖异常震惊,找一个借口、亲笔下诏,命令李建成到仁智宫来。
李建成心中有鬼、惧怕受到惩罚,拖延了很长时间才到仁智宫去。虽然尽自己所能向唐高祖谢罪,但是,唐高祖还是将他囚禁在帐篷里。
后来,几位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妃嫔轮流不断、一次又一次为李建成求情,加上念及父子亲情,唐高祖才又让李建成回到京城。
为了平息暗杀事件,唐高祖把几个相关大臣流放到外地。
唐高祖带上三个儿子到京城南面去围猎。唐高祖命令三个儿子骑马、射箭、打猎,较量能耐、争逐输赢。
李建成有一匹少数民族的烈马,只要有生人骑到背上,就拼命尥蹶子,一直要把骑手摔下来,并且还用蹄子猛踢骑手。
李建成把那匹马拉到李世民面前,说:二弟擅长骑马,这匹好马让给你骑。
李世民骑上烈马,还没有奔跑,烈马猛然尥起蹶子、不断掀抬屁股,眼看控制不住,李世民纵身跃起、跳到一丈开外,才算平安。烈马还在不断尥着蹶子。
李世民再次翻身上马,烈马又是尥蹶子、掀屁股。李世民只得再次跳下马来。
如此反复4次,李世民终于发现这匹马是不能再骑了。他对身边的大将说:有人想用这匹胡马要我性命啊!人的生死是由命运决定的,没人能够害死我的。
一天晚上,太子李建成把李世民、李元吉召到自己宫中饮酒、吃饭。李世民突然大喊胸口疼痛难忍。
淮安王李神通架着李世民的胳膊,将他送回西宫。
有人上报,唐高祖走到西宫,看见李世民床边的脸盆中、吐了几碗鲜血,李世民躺在床上,迷朦双眼,似乎人事不醒。
唐高祖批评李建成,命令他以后不许晚上叫李世民饮酒。
秦王幕僚:护主忠心耿耿矢志不移
李世民几次从鬼门关侥幸逃脱、保住性命。秦王府的幕僚下属人人担心、个个害怕,都希望能为李世民分担危险、都希望李世民化险为夷。
房玄龄对常孙无忌说:深仇大恨已经结下,一旦发生祸患,就绝不是一个秦王府无可救药,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都是不可避免了。
常孙无忌说:你和我不谋而合,只是我一直不敢讲啊。我这就去报告秦王。
常孙无忌把他们的想法告诉李世民。李世民将房玄龄等人召唤进宫、商议大事。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异口同声劝说李世民尽早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李元吉也在暗中积极活动。他们派人秘密赠送一车金银财宝给尉迟恭,还写了一封信拉拢他。
尉迟恭却推辞说:秦王待我恩重如山,我现在是秦王府中的官员,只能为秦王出生入死。我无功不受禄。如果我是见利忘义的小人,殿下要我有什么用啊?
李建成对尉迟恭怀恨在心。
尉迟恭把这件事告诉李世民。李世民却说:我不会怀疑你对我忠心耿耿。你应该接受他的赠送,顺便了解他的阴谋诡计。不接受他的赠送,很快就会大难临头啊。
听了李世民的分析,尉迟恭天天晚上开着门睡觉。
正如李世民所料,李元吉果然派人暗杀尉迟恭。但是,因为尉迟恭煞气太重,刺客胆量不够,几次进到院内,没敢下手,最后都不战自退了。
常孙无忌、尉迟恭等心腹干将,一有机会就劝谏李世民及早动手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精心谋划:秦王成功诛杀建成元吉
经过精心谋划,李世民即将对李建成、李元吉采取行动了。
626年7月1日,李世民悄悄禀告唐高祖,李建成、李元吉和皇宫中的嫔妃失礼乱伦。
李世民还告诉唐高祖,儿臣即将魂归九泉,再也见不到父皇了,因为太子打算杀死儿臣。
唐高祖大吃一惊,对李世民说:朕明天就来处理这件事。你们明天都来太极宫参见朕。
626年7月2日早上,李世民率领常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瑾等人骑着马向朝廷走去。
李世民早已经在玄武门附近布置好士兵埋伏起来。玄武门执行禁卫常何原来是太子的心腹,已经被李世民成功拉拢过来,所以,皇宫中的卫队大部分是李世民的人了。
唐高祖已经把裴寂、萧瑀、陈叔达等大臣召集在朝廷,打算对质李世民所说之事。
李建成、李元吉以为只是正常的上朝议事,分别骑着马奔向玄武门。
来到临湖殿时,李建成、李元吉看出来情形不对,立即调转马头,向自己的宫殿和府邸跑去。
李世民策马、跟在他们后面大声呼喊,命令他们回来。
李元吉反应迅速,立即拉弓拽箭向李世民射击。由于紧张、慌乱,李元吉三次回头,都没有满弓发射,箭矢没射到李世民就掉落地上了。
李世民跟在后面,不慌不忙,用力拉开满弓,瞅准李建成后背,一箭射去。这一箭从李建成后背穿心而过,李建成跌落下马,当场一命呜呼。
尉迟恭率领百人骑兵飞快赶到。一个士兵一箭射中了李元吉的肩膀,李元吉失去平衡,从马上跌落地面。
就在这时候,李世民骑的马突然慌张地飞奔起来,由于被一棵树枝挂住,李世民从马上摔了下来、跌倒在地上。
就在旁边的李元吉大步跑了过来,抢过李世民手中的弓弦,打算用弓弦勒死李世民。
尉迟恭看见了李元吉,大喊一声:住手!整个树林的树枝、树叶都抖动起来。
李元吉受此惊吓,赶忙松手放开李世民,快步向太极殿跑去,企图得到父皇救命。
尉迟恭拨马快追,眼看赶上的时候,尉迟恭对着李元吉的背心猛射一箭,李元吉栽倒、趴在地上,箭头深深扎进土中,李元吉大口吐血,魂魄离身飞向黄泉。
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是太子李建成的老部下,获悉李建成被射死,立即率领自己的部队2000多精锐兵马,急行军赶到玄武门,准备与李世民决一死战。
张公瑾独自一人,将万斤重的大铁门关闭了,冯立及其士兵无法进入,眼睁睁错失战机。
还有忠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将士,继续与秦王李世民的将士激烈战斗着。
太子李建成部下薛万彻一边擂鼓、一边大喊,要向秦王府进攻。秦王的部下中有些士兵十分恐惧了。就在这时候,尉迟恭出现了。
尉迟恭骑在马上,手中提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他大喊一声:主人已死,还不投降!
东宫、齐王府的人马看见尉迟恭高高举着的人头,立刻失去了战斗的信心,很快大败溃散。一部分将士慌不择路、钻入终南山的森林之中。
秦王李世民获得了玄武门之变的最后胜利。
众将拥立:高祖禅位世民成功登基
政变发生时,唐高祖在宫内的湖泊中划船,等待儿子们到来议事。李世民命令尉迟恭尽快进入皇宫负责警卫。
尉迟恭身上穿着铠甲、手中握着长矛,照直来到离唐高祖最近的岸边。
唐高祖询问尉迟恭怎么回事,尉迟恭回答:太子和齐王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秦王率兵平息了叛乱。秦王担心陛下受到惊吓,所以派我来保卫陛下安全。
高祖看看左右的大臣。
大臣们异口同声说:秦王功劳大、威望高;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请陛下册立秦王为太子。
唐高祖也说:正合朕意。唐高祖亲笔写了敕令,命令所有将士全部由李世民指挥。
唐高祖把李世民召到跟前,抚慰一番。
李世民跪在地上,趴在高祖的膝盖上,放声大哭,很长时间都没有停息。
李建成的5个儿子、李元吉的5个儿子,全部被杀死。
据说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的鬼魂有所害怕,就派尉迟恭和秦琼在门前担任警卫。后来,两人老了,就命令画师画出两人的画像并贴在门上,于是,尉迟恭和秦琼也就成为中国的门神。
太子东宫和李元吉齐王府的女人全部没收、充入皇宫,以后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的嫔妃了。
626年7月14日,唐高祖亲笔写好诏书,交给大臣,并且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了。明确向大臣表示了自己要禅位的愿望。
626年9月3日,唐高祖颁发制书,自称太上皇,把皇帝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推辞,高祖不允许他推辞。
626年9月4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继承皇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统治时期,中国文治光辉照耀、武功显著盛大。历史上赞誉为“贞观之治”。
非常之时,只有采取非常手段,才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为什么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秦王李世民,在其父李渊反隨建唐的道路上,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收瓦岗,征王世充,破窦建德,败刘黑鞑,退突厥兵等。也许无他,可能就无唐王朝。
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唐王朝天下已定。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对李世民的战功武德,那是又羡又妒。并联合后宫殡妃,大吹枕边风,欲置李世民于死地而后快。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时,李建成李元吉哥俩,挖空心思,编造时势,使尽招数,罗列罪名,治罪的治罪,关押的关押,外派的外派,驱逐的驱逐,把个秦王府弄得是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时逢突厥入寇,太子李建成荐元吉代李世民率军北击。遂上书高祖,请派秦府尉迟程咬金等前往,并挑选秦王军中精锐扩充已实。谋划欲乘李世民送饯行酒时将其击杀!
形势险恶。李世民便与府中余人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房、杜如晦等计议反击,一决雌雄。
是年六月初三,李世民依计向父皇密奏,言建成元吉,与后嫔妃狠狈为奸,容他不下,似要为王窦报仇。己死不足惜,实无颜见王窦等诛于己手之贼子!高祖愕然大惊:明查此事,何不早报?
正是在此种凶险形势直逼之下,初四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入朝,伏兵于玄武门,发动政变,击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
利益的冲突,造成了短兵相接。成王败寇。假如在此一战中,李建成李元吉,击杀了李世民,不知历史是否改写,还有不有影响世界的大唐强盛?美国洛衫机的那个唐人街,是否依然引人注目?
为什么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储位之争的必然结果。
李世民自打李唐立国之初从建成手中接过唐军主帅职务后,在部属房玄龄等人启发下,便已有志于夺取天下,取李建成而代之。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李世民的政治地位急剧上升,而太子建成则因学习政务之需,军事上功绩不显,政治影响日渐削弱。
唐高祖李渊亦越来越有意于改立世民为太子,并且这种意图已被建成和世民察觉,导致了兄弟间的不和,而且明争暗斗。
武德五年(公元622),李建成为了挽救声誉的颓势和摇摇欲坠的太子地位,请出兵讨刘黑闼( tà )。建成采纳魏微建议,释放俘房,使义军不战自溃,山东平定。此举显示出建成比世民更具政治能力(此前世民曾击败刘黑闼却未能平定山东),使高祖对建成刮目相看。
武德七年世民状告建成旧部杨文干私自招兵买马、与太子共谋叛乱,高祖拘禁建成后,元吉带信让杨文干举兵声授,使高祖意识到无端废黜太子将带来严重的政治影响,导致国家政局动荡、骨肉相残。而此时卷入储位之争的后宫妃嫒偏又状告李世民攻下洛阳后,私自动用国库金宝贿赂后宫以求嫡位。这便促使高祖打消了改立世民为太子的念头。
以后两年里,高祖一边示意李世民改立之事已不可能,一边对其加以抚慰。但世民长期经营夺嫡,至此已欲罢不能,加之建成、元吉已与业民结仇,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双方都加紧部署,决心诉诸武力,来一次彻底了断。
正是李渊的摇摆不定,对待储君的政治态度不明确,导致兄弟反目成仇,最终发生“玄武门之变”。
为什么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明贤德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天下大治。史称贞观之治。
但是,李世民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就是皇帝当的名不正言不顺。他骨肉相残,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史称玄武门之变。
今天来讲讲玄武门之变:
一、李建成和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处理政务,是文官集团的代表;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驰骋沙场,是武官集团的代表。
二、秦王党:
李世民南征北战,灭了窦建德,败了王世充,屡屡立下赫赫战功。在臣民之中享有极高声望。同时,李世民对部下出手大方、奖惩分明,拥有众多追随者,形成了人才济济的秦王党。与太子党抗衡。
三、太子党:
太子李建成也很明白:自己战功和威望都不如李世民,心里很忌惮不安,就与四弟齐王李元吉联合,结成太子党。排挤和打击秦王党。
四、剑拔弩张:
在皇帝李渊的偏袒下,太子党渐渐占了上风,控制了局面。太子党一行人多次诬陷李世民,甚至建议唐高祖李渊杀死李世民。
五、秦王党磨刀霍霍:
面对危机,秦王府的幕僚们人人忧虑,个个恐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现在仇怨已经造成,一旦祸发,不但秦王府不可收拾,连社稷的存亡都成问题。不如诛杀东宫太子等人。形势危急,就是现在了!"
长孙无忌说:"我有这一想法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只是不敢说出口。你说的这一席话,正合我意。”
于是,长孙无忌等人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叹息道:"骨肉相残,是古往今来的大罪恶。我当然知道祸事即将来临,但我打算在祸事发生后,再举义讨伐他们。 "
尉迟恭说:"祸事马上就要发生,您却神态自若。即使您把自己看轻,又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们的主张,我就准备逃身荒野草泽。绝不能留在大王身边,任人宰割!"
李世民还是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还让人算卦以卜吉凶。恰好秦王府的幕僚张公瑾进来,劈手将占卜的龟壳夺过来扔在地上,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 "
六、玄武门激战:
事已至此,退路已无,李世民痛下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
626年7月2日清晨入朝的时候,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等70多人,全副武装,埋伏在长安城太极宫玄武门附近,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走近玄武门,察觉到了异样,立即掉转马头,准备返回东宫府。 李世民等追在后面,李元吉首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惊慌之中,一连两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一箭将太子射死了。
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快马加鞭想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放箭将,射死了李元吉。
七、老父被囚:
玄武门激战如此惨烈,老父亲唐高祖李渊在干什么呢?有史书记载说,李渊在和嫔妃们“泛舟池海”。其实,这不可能,玄武门激战事关重大,连太子东宫和齐王府的知道了,派兵支援,唐高祖怎么会毫不知情?肯定是早就被李世民囚禁在后宫了。只不过唐太宗为美化自己篡位,篡改史料罢了。
八、高处不胜寒: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都杀掉,李元吉的儿子也被充军和流放。
李世民的皇位之路沾满亲人的鲜血,权力的欲望驱动着人的心魔,让人变得嗜血、冷酷,六亲不认,帝王之路注定是一条孤家寡人的路,走到权力的巅峰,你能照见的只有你自己。
但是,因为唐太宗治国有方,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点击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