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关于描写武松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些?
《水浒传》中有武十回之称号,都喜欢。
《水浒传》中关于描写武松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些?
武松打狗的故事
先回答问题:《水浒传》中关于描写武松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些?大部分喜欢武松打虎,也有人喜欢武松打蒋门神,打张都监,打西门庆。但是我喜欢武松打狗这一节。
我们来看看什么情况。
武松自认是一个标准的英雄好汉,在武松遇到宋江之前,他打了宋江的徒弟孔亮,和一个无辜的酒店老板。
孔亮提前在酒店里存下了酒肉,武松要吃,老板就说我们酒店里没有肉了,这是人家提前存下的。书上写的分明,武松怒了的原因,不是因为老板骗武松,更不是因为老板做了什么错事——这酒肉就是孔亮提前存下的,老板没骗他。武松怒了的原因,仅仅是【心中要吃,那里听他分说。】
想吃肉了,管你是什么理由,就是要吃,你不给我,我就打你。
【店主人道:也不曾见你这个出家人,恁地蛮法!】店主人觉得武松蛮法,不讲理。武松听了,上去就一耳光!武松的力气有多大?这一下,就把酒店老板打的半天起不来。
孔亮见了,大怒,上前要行侠仗义。武松一笑,又揍了孔亮一顿,把孔亮扔水里去了。按照孔亮自己的话说,就是【头脸都磕破了。险不冻死。】
为了吃点酒肉,就打晕一个弱者,差点打死另一个弱者。打完了,武松也不愧疚,而是快乐吃酒肉。
吃完酒肉,武松喝醉了,遇上了一只大黄狗,大黄狗朝着武松叫,【武行者大醉,正要寻事。】
武松拔出刀来,砍黄狗,【却砍个空。使得力猛,头重脚轻,翻筋斗倒撞下溪里去,却起不来。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的当不得。扒起来,淋淋的一身水。却见那口戒刀,浸在溪里。武行者便低头去涝那刀时,扑地又落下了。只在那溪水里滚。】
武松和一只狗一般见识,他想杀一条狗,不但没能杀死,反而掉进水里去,滚了半天起不来,自己倒跟条狗一样。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武松?只能认为作者在故意嘲笑武松——前脚刚刚英雄无敌般的打完了人,把孔亮扔水里去了,后脚自己也滚水里去了。
跟这只大黄狗闹完了,武松的故事就结束了,之后武松就没有再以主角的身份出现过,甚至很久没出现过。
也就是说,武松杀狗这一幕,就是给武松画的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武松的结果就是:打败了老虎,却被只狗把他耍得团团转。
这是什么意思呢?武松被狗弄水里这个故事,是不是作者想告诉大家:武松连蒋门神,张都监,西门庆,飞天蜈蚣这样武功高强的老虎都打死了,但是到最后,还是让宋江这个不会武功的狗耍的团团转!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再厉害的武功高手武松都没怕过,都像打老虎一样把他们给打死了。但到最后,武松却被不会武功的宋江给玩残了,就像武松被一条狗给戏弄了一样。
武松跟绝大部分的梁山好汉一样,都被宋江利用了,被宋江耍得团团转。到最后,武松还为宋江付出了一条胳膊的代价。要不是武松开窍了,急流勇退,还不知道这条命会不会被宋江玩没了!有点意思!!!
《水浒传》中关于描写武松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些?
武松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金圣叹说:“《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亦有两三卷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武松绝对是“两三卷成一篇者”。
武松内容从23回写到32回,整整用了10回章节,占《水浒传》的十分之一。金圣叹评论“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对武松评价极高。《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林冲把得牢,靠得住,估计喜欢林冲的人很多。其实武松也是很沉稳的,把得牢,靠得住。
武松为天伤星,三十六天罡星中排名十四,为步军头领。征讨方腊时,武松失去一条手臂。班师时武松未回汴京,在六合寺做僧人,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武松中众多英雄好汉结局大多都很凄惨,能得以善终的很好,武松是梁山好汉中结局比较好的英雄。
关于武松的描写很多,景阳冈打虎、阳谷县杀潘金莲、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等等。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武松血溅鸳鸯楼,被诬陷的武松快意恩仇,一口气杀张都监八九个人,并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一段描写,充分体现了武松的豪迈和敢作敢当,见一个杀一个,看的人惊心动魄,如身临其境。经历很多事情的武松已经看明白了,他此时没有给自己留后路,他和官家彻底决裂了。这一段描写中,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楼下夫人说话:“楼上官人吃醉了,快去人搀扶。”
《水浒传》中关于描写武松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些?
如果你向任何一个人问起关于武松的故事,只要他知道有武松这个人,他就肯定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即使是没有看过《水浒传》这部小说的人,也是会知道这个故事的。
这个故事,不但大人们爱听,就连小朋友们也都喜欢,因为有很多的动画片就是以它为题材的,可谓是妇孺皆知。
武松是在离开柴进的庄上,去清河县探望他的哥哥武大的途中打死的老虎,在那个时候,武松的心情可是轻松而又愉快的,既然有这么好的心情,武松怎能不痛饮几杯呢?
于是,他在景阳冈下的小酒馆里,一连喝下了十八碗酒,海量啊!
而且,这酒的劲头还是比较大一些的,不同于普通的村醪,这也正是为了突出武松的英雄气概。
没有人会见到过老虎吃人的场景,但是通过作者细致的描绘,让人读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笔下的武松打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闪”,“躲”
老虎的出现,是武松刚要放松警惕,正要睡去的时候,而人们在放松的情况下,当遇到突然出现的危急情况时,就会显得更加的紧张。所以老虎的出现,就把武松吓得大叫了一声“啊呀”,从大青石上滚了下来,然后,他顺势就闪在了大青石的旁边。
老虎再扑过来,武松接着又闪在了老虎的背后。老虎并不放松,于是又用腰胯一掀,武松接着又闪开了。于是,老虎使出了它的最后一招,就是用他的尾巴翦一下,结果又被武松给躲过去了。
施耐庵在小说中为大家“讲解”说道,老虎的杀手锏就是一扑,一掀和一翦这三招儿,当它都试过以后,如果对手都没有中招,那老虎的气性就先去了大半,就像《曹刿论战》中所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样,这老虎看来亦懂得兵法?
“轮”,“劈”
既然老虎都懂得兵法,那武松就更得懂得“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道理了,等老虎的“夺命三招”都失去了效力的时候,它也就没有了气势,这时候可就该武松该动手了。
于是武松“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结果,他的哨棒打到了树枝,折了。
“揪”,“按”,“踢”
老虎一看武松没有了兵器,就又开始来劲了,它再次的扑向了武松,然而,这次武松不再闪躲了,而是向后远远的一跳,让老虎的落脚点落在了自己的前面,然后再用双手抓住老虎的头皮,使尽平生力气,向地上摁了下去,再用脚狠狠地踢老虎的眼睛和鼻子。
老虎伤人的利器,也就是它的牙齿和爪子了,武松把老虎的脑袋往地上这么一摁,就完美地避开了自己受伤的可能,顺便还可以用力地击打老虎的薄弱部位,有智慧!
“打”
这时候的老虎已经是被武松牢牢地控制住了,所以它急的用前爪在地上刨出了一个小土坑,武松于是顺势就把老虎的脑袋继续往坑里使劲地摁下去。当老虎被武松折腾的快没劲了的时候,武松便腾出自己的右手,开始用拳头,打的“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看来,这就差不多了。
继续“打”
武松还怕老虎死的不够彻底,所以他又拿来了那折了的半截哨棒,继续把老虎打到彻底没气儿了为止。就这样,一只斑斓猛虎就死在了赤手空拳的武松的手上。
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武松一生中最耀眼的事迹武松在《水浒传》中,是战神一般的存在,李逵虽然也曾经在沂岭杀死了四只老虎,可那时候他手里可是有兵器的,这比起武松来,可就差远了。
所以在小说的后来,当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之后,就用敌人的鲜血在墙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号:“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水浒传》中关于描写武松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些?
最喜欢武松打虎的情节。
明明是三碗不过岗,武松偏要多喝,好家伙,一口气喝了十八碗!不说含多少酒精了,多大的肚皮能装下十八碗的水?豪气冲天!
店家好意告诉他,景阳冈上有大虫(老虎),已经商了好多人的性命了,让他不要走,在此住上一宿,明日等过冈的人多了一起走。你看武松,执意要走,不为别的,只因为要急于与兄长相见。情深义重!
武松打虎时,别无他物,手中只有一条哨棒,也就是棍子,而且,是一根细棍子。看到老虎,武松也很惊慌,结果,哨棒打到了树上,被打断了。老虎扑了过来,武松拼尽所有力气,拽老虎尾巴,用大拳头不停地捶老虎的头,老虎终于被打死了。武松打虎的过程很是艰辛,很是危险,一个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的。但是,你看武松怎么说的,俺三拳两脚就把老虎打死了!牛气哄哄!
县令要奖励武松一千贯钱,武松笑着问县令,大人,我能不能把这些钱分给猎户们,他们为了捕杀老虎,整日在山上蹲守,冒着生命的危险,很辛苦的。猎户辛苦,好像他自己打虎不辛苦。为别人着想,既不贪财也不贪功。义薄云天!
这样的武松,真的很可爱!
《水浒传》中关于描写武松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些?
醉打蒋门神,武松打虎,最后离去的时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