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大多是由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领导的,为什么教科书会称之为「农民起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总称农民,地主富农本质上也是农民。所以中国的革命被统称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都是到后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都是。
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大多是由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领导的,为什么教科书会称之为「农民起义」?
确实,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导者大都不是农民。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几次大型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领导者张角,他是太平道的创始人,是个教主,其实是读过书的。黄巢起义领导者黄巢,出生于盐商富贵家庭,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还能写诗,算是个富家子弟加知识分子。李自成是一名驿卒,洪秀全也是多次考试不中。就算是陈胜,从《史记》上对陈胜的描写来看,他应该也是读过书的,而且很有见识。
(黄巢起义)
那么,为什么这些起义,都被称为农民起义,道理在哪里呢?
第一,农民起义是一个历史阶段的称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农民起义的称呼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对陈胜吴广起义,历史上的评价就很好,司马迁也把陈胜放进“世家”里,尊称他为“陈王”。而那些靠农民起义取得成功的,比如刘邦、朱元璋,历史上更是认为他们是天命所归,是该得天下的。另外那些没有取得成功的,比如李自成、黄巢、洪秀全等人的起义,则一律被称为“贼”“寇”“盗”等。
我们现在称之为农民起义,是因为当我们把中国古代划分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以后,封建社会里,两个对立的阶级,一个是地主阶级,一个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就算农民起义成功了,农民阶级也很快转化为地主阶级),与之相对,要推翻其统治的,就是农民阶级的起义,也就是农民起义。
其实,这样做,也并不是简单粗暴。古代那么多次战争,有一些造反,比如安禄山造反、刘濞造反、赵匡胤造反、李渊造反等等,我们都没有把他们归入农民起义的行列,而是认为这是地主阶级之间的内部斗争。
(李渊起兵)
第二,农民起义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起义虽然领导者可能不是农民,有其他的身份。但是,参加起义的主体却是农民。所谓农民,就是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只有极少土地,甚至没有土地的那些人。而且他们在参加起义之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如果他们虽然本身是农民,但是当时他们的职业并不是(比如安禄山造反中,主体是军人;李嗣源造反中,主体也是军人),那么,这种起义我们不会认定为农民起义。
并且,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尽管他读过书,尽管他还有其它身份,但作为农民的角色其实是不少的。比如洪秀全是耕读人家,家里的土地也不算多。张角、李自成这些,不管是驿卒,还是教主,不管是不是识字,其实还是农民身份。
(李自成起义)
第三,农民起义是正义和值得同情的一种运动。很多当下人对农民起义很有看法。比如,认为洪秀全的做法是邪教做法。认为如果李自成不起义,大明江山不会灭亡等等。
显然,这些当下人没有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考虑问题。
其实,所有农民起义,最早更多的是实在活不下去了的农民,揭竿而起。他们最早的诉求,无非就是有饭吃,有衣穿,没有想过要夺天下,当皇帝。至少,绝大多数农民是这样想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历代农民起义,才会一下发展壮大起来。如果大家都是想要夺天下,怎么可能拿命去博取呢?
也正是因为农民起义是值得同情的,是有其正义感的,所以才会获得教科书的认可。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大多是由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领导的,为什么教科书会称之为「农民起义」?
我个人理解,“农民暴动”和“农民起义”应该是有明显区别的。但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这二者之间的区别被长期模糊处理了。
简单点说,二者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起义”有明确的政治诉求,而“暴动”的诉求,则是最朴素的“想活着”。
当农民遭遇天灾或者被压迫的生活无着,开始无序的流动,自发联合起来进行反抗,只能称之为“暴动”而不是“起义”。这种为了活命而组成的农民集群,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左右他们前进步伐的,只有一种东西——粮食。
只有当农民的暴动组织和乡绅阶层联合起来,或者说是被乡绅阶层利用,提出明确的政治口号或者政治目标之后,才能称之为起义。
在古代,能够读书识字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纸笔翰墨都是非常昂贵的物品,一般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这点我们现代人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印刷业不发达,古代的书籍简直就是奢侈品,其价值绝对超过现在的爱马仕。
另外,古代社会对农民的流动有着诸多限制,只有读书人才有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农民能够出村去趟县里,都是件不了得了的大事。
因此,指望盲目流动的农民,突然迸发出政治远见是不现实的。只有识文断字的乡绅和暴动的农民组织结合后,才能为农民军指明方向,该去打击谁,该去拉拢谁,并为夺取政权,进行相应的组织改革和物资贮备。
另外,在古代国家的管理方式中,“皇权不下县”。县里面只有寥寥数人真正拥有吃皇粮的名额,比如县令、县丞(公安局长)和负责文教的干部。
但县令也不是神仙,想一个人把全县的工作都干了,估计非得吐血而亡。所以,乡绅变成了填补政权管理缺口的主要拼版。这导致,在民主制度改革前,乡绅们在民众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人脉,其影响力甚至不低于县令。
文史学者唐元鹏以秦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十二次“起义”为样本。
统计其主要领袖“职业”后发现,小吏出身的有9人(如刘邦、窦建德);商人出身的有8人(如黄巢、方腊);军人有4人(如陈胜、吴广);贵族子弟有3人(如项羽、李密),另外还有几个小地主和宗教相关人士。
这说明,农民暴动组织本身就有和乡绅、贵族结合的需求。也只有这样,农民军才能脱离最开始的盲目性,有目的、有步骤的向夺取政权的最终目标进发,否则永远只能是“吃大户”。
公允的说,没有脱离盲目性的农民暴动,更像是泛滥的洪水在平原上奔涌,只能肆意的宣泄他们心中的暴孽和恐惧。在打击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同时,也将社会中最弱势的百姓一同送进了深渊,带来的通常都是不分良莠的毁灭。
这便是题主所说的,中国历史上的起义领导者大多是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的原因。
关于这一点,列宁曾经在他的文章明确指出:“奴隶社会的奴隶,甚至在历史上最革命的时期,还是往往成为统治阶级手下的小卒。”
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大多是由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领导的,为什么教科书会称之为「农民起义」?
叫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啥。
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大多是由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领导的,为什么教科书会称之为「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是由于在王朝后期,农民被压迫过甚从而要求对王朝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的运动。为什么叫农民起义,我觉得主要由几个原因决定的吧。
一、是农民起义的主体决定。农民起义的主体在于被压迫的农民。在王朝后期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向地主进行租赁耕种,但税收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农民无法活下去,从而进行了起义,所以农民起义的主体是失地活不下去的农民。
二、是农民起义的性质决定的。农民起义是失地活不下去的农民求活求存的过程,是农民反对大官绅、大地主对于土地的兼并,对于生存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所以农民起义的性质是农民阶层要求对土地关系进行重新分配。
但是单纯农民的起义,最后都逃脱不了被中小地主、官绅以及知识分子取得果实的命运。
原因也有几个:
一是农民阶层的愿望或者说是远景或者说是欲望,其实都不高,都只是想要吃饱饭。因此在农民起义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起义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就没有更多的理想,而只是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也就失去了进取心。
二是中国历史上知识的传承基本上都不是在农民阶层中进行,而失去知识传承阶层,就失去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机会。实际上在古代知识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而知识的传承基本不在农民阶层而是在地主阶级中传承,所以农民阶级虽然在起义中获得了基本的经济基础,但是对于怎么进行经济生产,也就无法扩大根据地的实力,不能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还是会被中小地主、官绅以及知识分子获得果实。
(其中元末农民起义最后被农民朱元璋获得了果实,但实际上是朱元璋结合了地主官绅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实现了最后的成功,并不是最后农民的成功)
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大多是由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领导的,为什么教科书会称之为「农民起义」?
这就是农民起义的领导集团——中小地主、官吏、知识分子。历史书上,将这样的领导集团组织的起义称为农民起义,是根据阶级属性来定义的。农民起义的大部分成员是农民,目的就是反抗地主以及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从阶级对立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起义就被当做了农民的反抗,即农民起义。只不过农民起义了几千年,但由于领导集团一直为地主阶级,所以一直没有改变被剥削的状况。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是地主阶级,地主掌握大量土地,然后租给广大无田的农户,通过农户的辛苦劳动来收租收税,从而达到剥削农民的目的。
每当封建社会混乱、衰落之时,也就是实力强大的大地主、大豪强大量兼并土地的时期:地主豪强占有大量土地,而广大农民却无地,却还要忍受许多赋税;同时,中小地主的土地也被大地主、大豪强侵占,日子可能也就只比无田农民好一点,但生计依然存在重大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忍无可忍的中小地主基于自己的利益诉求,再加上自己本身的地主阶级优势,就鼓动农民造反,创造新王朝,那么中小地主自然就成了农民起义的领袖。
而官吏、知识分子,本身的思想觉悟略高于普通农民(封建时期的农民,许多连字都不认识,思想觉悟就更不用说了)。在面对一个王朝的困境时,官吏、知识分子很容易产生反叛之心(皇帝又不是一辈子就一个姓,也可以姓我啊),自然在农民起义中占据领导地位了,如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就是秦朝的官吏;唐朝的黄巢起义,黄巢就是少有才华的知识分子。
这就是农民起义的领导集团——中小地主、官吏、知识分子。历史书上,将这样的领导集团组织的起义称为农民起义,是根据阶级属性来定义的。农民起义的大部分成员是农民,目的就是反抗地主以及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从阶级对立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起义就被当做了农民的反抗,即农民起义。只不过农民起义了几千年,但由于领导集团一直为地主阶级,所以一直没有改变被剥削的状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