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完全听从周瑜的计谋,杀诸葛和刘备取荆州,他能取天下吗?

感谢邀请!

杀了刘备,孙权更惨!

当初孙权为何愿意借荆州给刘备?不就是想让刘备来直面曹操之锋芒吗?

当时的南郡可是直接连接曹魏,孙权明显就是利用刘备的力量来抵御来自曹操的威胁,自己则可以收缩兵力。说白了,刘备就是个挡箭牌,有刘备在前面挡着,相当于多了层保险。

如果把刘备杀了,自己拿荆州,曹操那边的压力该如何应对?实在不好说!

这是其一!

其二,即使靠着长江天险,顶住了曹操压力,与之划江而治,那也仅仅是自保。图取天下,难度很大!

所以,接下来,周瑜得拿益州!可是这益州好拿吗?如此之长的战线拉扯不说,刘璋对孙权可不会像当初对刘备那样,引狼入室,那必然又是一场恶战。当时周瑜也死了,孙权手中谁来克敌?

更别说背后还有个曹操在虎视眈眈!

所以,孙权其实更难玩儿!

其实从当时的天下形式来看,曹操已经平定北方,一家独大,他孙权如果不想和曹操硬碰硬,那就得选个挡箭牌,让其去牵扯曹操。自己则养精蓄锐,渔翁得利。

后面的历史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刘备在汉中与曹操大战之时,他孙权不就机会来了吗?只是战术上出现失误,在合肥被张辽以少胜多,一顿暴打,自己白白浪费了这大好机会?

怪不得别人啊!

您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如果《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完全听从周瑜的计谋,杀诸葛和刘备取荆州,他能取天下吗?

吴国为何不能统一三国?

三国鼎立之局面,为何会出现?那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他们都具备了时代的适应性,三国的内部既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活力,因为三足鼎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吴蜀两个弱方还结成了联盟,所以三足鼎立局势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延续,是一种必然。

魏吴蜀三国虽然呈鼎立之势,但其实是蜀国和吴国联合起来对抗魏国,虽然吴国和蜀国联合,但实力仍然比曹魏差很多。所以在利益驱使之下,互相支持联合,谁也奈何不了谁。

吴国欲取天下,首先在大势上不得优势,古人讲的是正统,而吴国却是没有这一点优势可言。魏国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蜀国刘备是为汉室正统。

其次,吴国不占地理优势,吴国当时所处的江南地区,无论人口还是经济发展程度,都无法与中原地区相比。曹魏,和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相对于蜀汉和东吴的综合实力优势一直在不断积累和提高。

再者,吴国内耗过大,当时孙权匆匆即位,光是消除江东的不稳定因素就花费了十数年的时间。

还有,吴国内部并没有实现一统的局面,当时孙家为获得支持,过度向本土的士族妥协,导致士族豪强垄断了吴国的大部分权力,连部队都是世家大族的。这种看似统一实则割据林立的局面导致东吴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所以,即便是灭掉蜀国的刘备和诸葛亮,吴国也因为不占天时地利人和,从而实现一统天下。

如果《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完全听从周瑜的计谋,杀诸葛和刘备取荆州,他能取天下吗?

周瑜只能说在军事上算个帅才,在政治韬略上不如鲁肃,鲁肃对孙权分析的当时天下,丝毫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假如孙权听了周瑜的话杀了刘备并夺了荆州,就当时情况而言,孙权的力量恐怕也被诸葛亮及关张消耗的差不多了,而曹操虽败赤壁、元气未伤,再次卷土从来,东吴既便多一块还不安定的荆州,恐也不复赤壁之初的士气,灭国也只在时日了!

如果《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完全听从周瑜的计谋,杀诸葛和刘备取荆州,他能取天下吗?

如果是这样,只能是有一种结果,就是东吴死得更快。就算是赤壁大战周瑜取得胜利。但是曹魏的元气未伤。当曹操重新集聚力量汲取水战的教训,数年之后南伐东吴必破无疑。理由是三国最后还是被统一,更何况曹魏直接对东吴。

如果《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完全听从周瑜的计谋,杀诸葛和刘备取荆州,他能取天下吗?

曹操就是来捉拿刘备的,这不是给曹操帮大忙吗?没有刘备这个姑爷守江东大门,牵制曹仁,恐怕孙权也是孤掌难鸣吧

如果《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完全听从周瑜的计谋,杀诸葛和刘备取荆州,他能取天下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

周瑜的一生都一直在为江东吴国而努力着,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江东,可惜英年早逝。周瑜在临终前还给孙权留下了一份遗书,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杀掉刘备,不然未来他必将成为强敌。

在周瑜临终前跟孙权说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吴国另一智囊鲁肃推荐给他,说到:“鲁肃沉着冷静,办事细心,可代替我的位置。”另一件事就是必须除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周瑜遗书中写道,“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 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意思就是,刘备这个人现在刚成气候,但是他志向远大,将来必定是一大祸害,必须除掉。

在周瑜临终前跟孙权说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吴国另一智囊鲁肃推荐给他,说到:“鲁肃沉着冷静,办事细心,可代替我的位置。”另一件事就是必须除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周瑜遗书中写道,“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 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意思就是,刘备这个人现在刚成气候,但是他志向远大,将来必定是一大祸害,必须除掉。

东吴人才济济,但是对比魏国,还是相差甚远。东吴江东子弟更加擅长水战,赤壁之战的胜利,当时也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一战之后,才有了三分天下。此时的吴国和蜀国相加,才能与魏国抗衡。

如果当时就杀了刘备和诸葛亮,也只是去除了一个心腹大患而已,并不能让自己变的更强。自保更是难上加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