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长坂坡敢在曹操军中杀七进七出,但是为何赵云在被夏侯楙围困手下还有千余人的时候会发出感叹“死于此地矣”?

感谢邀请!

首先需要说明,这个问题的依据应该是《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也就是评书典故里时常讲到的凤鸣山之战。

所以这并不是正史,而我对于整个问题的回答也将是依据《三国演义》,各位切不可以正史代入!

还是按照惯例,说说这凤鸣山之战。话说三国后期,魏文帝曹丕驾崩,明帝曹睿继位,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督守西凉。但在诸葛亮的反间计下,司马懿兵权被夺,随后诸葛亮上陈《出师表》,率军北伐。

老将军赵云作为先锋官,随军出征!

而曹魏这边则是由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挂帅,夏侯渊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黄忠定军山斩杀的那位,就是夏侯渊。所以夏侯楙与蜀军可以说是有着杀父之仇,其战意非常强烈。

然后,双方的先锋部队在凤鸣山遭遇,双方主将分别是赵云与韩德。这一战,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不仅将韩德四个儿子斩于马下,韩德大军也被击溃。但随后夏侯楙率主力部队赶到,在凤鸣山摆下大阵,将赵云围困在了凤鸣山。赵云拼死突围不得,这才发感叹:“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以下是《三国演义》原文:赵云被困在垓心,东冲西突,魏兵越厚。时云手下止有千余人,杀到山坡之下,只见夏侯楙在山上指挥三军。赵云投东则望东指,投西则望西指,因此赵云不能突围,乃引兵杀上山来。半山中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上山。赵云从辰时杀至酉时,不得脱走,只得下马少歇,且待月明再战。却才卸甲而坐,月光方出,忽四下火光冲天,鼓声大震,矢石如雨,魏兵杀到,皆叫曰:“赵云早降!”云急上马迎敌。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2008年由李仁港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其故事依据便是来源于此!

但是与电影中孤身冲入敌阵的结尾不同的是,赵云随后便被赶来的关兴、张苞救出,并大败夏侯楙。

当然,这都是后话。咱们主要来讲讲当年在长坂坡七进七出,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为何此时会感叹自己将会死在这里。

三个原因吧!

第一,老了!当时的赵元已经70多岁了,虽然自己口口声声不服老,说自己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但是不服不行啊!他已经不能像当年那样单枪匹马,力敌万军了。面对围困自己的魏军,他左冲又突,却没有一点用处。这让他十分灰心!

第二,败了!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常胜将军,征战沙场数十载,未尝一败。但这一战,他轻敌冒进,最终落入魏军的包围圈,被困凤鸣山,是他败了。对于从来没有败过的赵云来说,这是他的耻辱。

第三,孤独!当年的五虎上将,随着马超的病故,只剩下赵云一人了。而他一生最为敬佩的主公刘备也早已经不在了。

或许对于赵云来说,战死沙场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当然了,最终赵云没有战死沙场,而是病故!赵云病逝后,被追谥其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也被广为流传。

子龙将军千古!

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多关照!

赵云长坂坡敢在曹操军中杀七进七出,但是为何赵云在被夏侯楙围困手下还有千余人的时候会发出感叹“死于此地矣”?

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赵云在长坂坡一战,是为了找到并救援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在找到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后,赵云只想着逃走,谁挡住赵云的去路,赵云就会杀了谁,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再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赵云是拼死一战。

曹操见赵云如此勇猛,起了爱才之心,想俘虏赵云为自已所用,并下达了不准伤害赵云,只能生擒的命令,曹操的命令对擒拿赵云起了反作用,赵云武艺高强,号称“常胜将军”,既不能伤害赵云,又能生擒赵云的人,恐怕还没有出生,就是吕布也不行,何况是曹操手下那一帮武将。

曹操的爱才,又让其手下的武将不愿意出战赵云,万一真的生擒了赵云,赵云为曹操所用,那岂不是对这些武将的地位有影响,人都是自私的,综合起多方面的因素,就让赵云七进七出逃了出来。

总结下,赵云在长坂之战之所以能够七进七出而逃走的原因是:

1、赵云武艺高强,正值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拼命三郎的样子,魏军也怕啊。

2、曹操下令不准伤害赵云,而要生擒赵云,这可是无法做到的啊。

3、曹操手下将领妒忌赵云,不希望赵云被生擒而效忠曹操,影响自已的地位,干脆放赵云走。

赵云与夏侯楙(mào)的交战情况则完全不同。

赵云与夏侯楙的交战发生在《三国演义》第92回,赵云以七十岁的高龄作为诸葛亮北伐军的前锋将军与夏侯楙交战,赵云表现英勇无敌,先是斩杀了夏侯楙手下的西凉名将韩德一门五将,将夏侯楙杀了个措手不及。

夏侯楙首战败了以后,回军中商议如何应对赵云,程昱的儿子程武向夏侯楙建议,我们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赵云之前已经斩杀了我们五位大将,必定心生骄傲,我们可以故意装败引诱赵云到埋伏圈,再统一指挥击败赵云。夏侯楙采取了程武的建议。

到了第二天交战时,魏将潘遂出战赵云,不到三个回合,拔马退走,赵云就追,这时魏军中八员将领一起来攻赵云,夏侯楙先逃走,八将缠斗赵云,一会陆续退走,赵云就开始追,结果赵云就进到夏侯楙预设的包围圈中,赵云本身只有一千多人的军队,而当时魏军埋伏的军队有6万,其中魏将董禧带领三万军埋伏在左,魏将薛则带领三万军埋伏在右,而夏侯楙带领预备队在山上指挥三军。

赵云被陷入魏军的重重包围,赵云向东逃,夏侯楙就派大军在东边阻挡,赵云向西逃,夏侯楙就派军在西边阻挡,赵云无法突出重围,从早上一直杀到晚上,还是没能冲出重围,赵云以七十高龄,杀得人疲马倦,没有力气再战了,因此乘着夜晚卸甲休息一下,想着明日再战。

结果才刚刚卸甲,大批魏军就杀到了,四处火光冲天,箭雨密布,魏军高喊:赵云投降!这个时候,赵云真是绝望了,仰天长叹:

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我赵云从来不服老,今天要死在这个地方了!

总结下,赵云在被夏侯楙围困时发生感慨死于此地矣的原因是:

1、赵云老了,体力、勇猛均有所下降,这不是赵云能控制,战斗了一整天,也没冲出重围,非常疲倦了。

2、赵云是因为骄傲轻敌才被魏军包围的,是中了计,魏军已做了周密安排,没有这么容易逃出去的。

3、魏军的目的是必杀赵云,除之而后快,没有任何顾忌,不像长坂之战还要抓活的,现在魏军就是直接杀,赵云心中也明白。

情况不同,形势不同,最终造就了赵云不同的表现,不过以七十岁高龄的赵云来说,仍能有如此勇猛,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在这紧要关头,张苞和关兴二将赶来救了赵云,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赵云长坂坡敢在曹操军中杀七进七出,但是为何赵云在被夏侯楙围困手下还有千余人的时候会发出感叹“死于此地矣”?

《三国演义》里,赵云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个中缘由已经分析许多了,笔者也分析过,这里就不啰嗦了。《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了名著,这里有许多让人唏嘘不已的情节,以及荡气回肠的情结。特别是赵云英雄年老,罗贯中安排了一场“三雄聚会”,既告慰了赵云,又交代了两颗军中新星,脱颖而出。

在小说中七十二回,赵云以七十岁的高龄,连斩韩德四个儿子,后又一枪刺韩德于马下,大破西凉军,神勇不减当年。这就逼得夏侯楙等人不得不用计除去赵云了,于是谋士程武出了一计:“利用地形优势,引诱赵云入谷,夏侯楙登高指挥,云可擒也。”果然赵云中计被埋伏,手上只有千人,而曹魏左边董禧三万人,右边薛则三万人,重重包围赵云。外面的邓芝兵少,冲不进去,只能干看着。

为何这次赵云冲不出去?有几个因素。第一,这次是程武设计,有意埋伏赵云,长坂坡可不是,属于混战。而且,程武可是著名谋士程昱的儿子。第二,赵云年老,自然没有当年那股冲劲。第三,地形问题,长坂坡比较开阔,适合赵云驰骋纵横,但是谷中地形狭窄,不利于辗转施展。第四,长坂坡一人一骑,只是胸前绑着阿斗,赵云得脱,阿斗亦然。这次带着部曲,赵云不能只身得脱,多了顾虑。第五,最重要,罗贯中要安排“一刀二抢三雄”再度聚会。

就在赵云一筹莫展之际,忽见东北角上,喊声大起,原来是张苞提着“丈八蛇矛”,杀了董禧,来接应了。赵云和张苞合军往西北而去,旦见关羽提着青龙偃月刀,斩了薛则,来与赵云相见。恍惚间,这似乎回到了当年跟随刘备在中原,关羽,张飞,赵云“一刀二枪”,纵横杀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时代。所以,赵云先是提醒二位小侄,抓拿夏侯楙,建立大功。然后,赵云自顾左右说到:“二人乃小侄辈,尚且争先。吾乃国家上将,旧臣,当舍老命报先帝之恩。”于是,三人杀得血流成河,大破夏侯楙军,追到南安城下。

虽然赵云后来又参与了箕谷之战,但是这在《三国演义》里来说,个人认为不算是告别战,这一战才是真正的赵云完美告别战。

赵云长坂坡敢在曹操军中杀七进七出,但是为何赵云在被夏侯楙围困手下还有千余人的时候会发出感叹“死于此地矣”?

因为在长坂坡 时是在白天,又是在对付追兵,目标明确,有心里准备,所以,胆气自然豪壮。被夏侯楙围困时,是在黑夜,又是中埋伏,属突发性的事情,没有心里准备。再者还是在深山密林里的,一时根本判断不出当时的情况到底恶劣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恍然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说到底,终归还是心里作用。

赵云长坂坡敢在曹操军中杀七进七出,但是为何赵云在被夏侯楙围困手下还有千余人的时候会发出感叹“死于此地矣”?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想当年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之时,他正值壮年,是气力最足的时候。等到了被夏侯楙围困之时,赵子龙已经是暮年了,体力和技法都大不如前。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老黄忠是老而弥坚之外,很多人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战绩会逐渐变差。

就好比关羽,在白马坡轻松斩杀颜良,可到了襄樊之战的时候,却连徐晃都不能战胜。不得不感叹一句,英雄老矣。

分析

后三国时代,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了。此时的赵云虽然依旧神勇,是当世的第一勇将,但与之前的他相比,却是大有不如。

这个时候的蜀汉政权里,关兴、张苞两个少年英雄才是真正的第一输出。虽说个人不喜欢这两个角色,认为远不如关羽、张飞的形象饱满。但必须承认的是,他们二人就是小号的关羽、张飞。称得上是勇武绝伦。

而赵云在这个时候也到了给年轻人让位的时候了。他如果不被困,怎么能给年轻人表现的机会呢?

  • 长坂坡的赵云之勇

整部《三国演义》中,最能证明赵云之勇的就是长坂坡一战。也正是有了这一战,让赵云成为了三国中仅次于吕布的存在。

那个时候的赵云多大呢?如果从《三国演义》的人设出发,赵云此时的年龄要比很多人印象中的年龄大一些。

这个时候的赵云是49岁。赵云去世的时候是公元229年,年龄是70岁。长坂坡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减法,我们就知道那个时候的赵云已经49岁了。

这个年龄对于战将来说,不算年轻,但也不算老,可以说是正值壮年。很多武将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都是杀法最骁勇的时候。当然,赵云也是如此:

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虽然说是五十余员名将,可真正能算入名将范畴的,其实并不多。在我看来,这一战中与赵云交手过的名将只有张郃一人,赵云还没有把他杀死:

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

可就这一次,便把张郃打的有了心理阴影。直到汉中之战的时候,依旧畏赵云如虎:

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长坂坡赵子龙的威名,对三国群雄有多大的威慑作用可想而知。

不过,赵云在这次作战中,之所以能够如此骁勇,除了他本人的杀法凌厉,以及心怀背水一战的决心外。曹操也为他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

  • 英雄服老

如果单从战力来看,即便是老年的赵云,也依然是无人可以抵挡的:

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连斩韩德四个儿子的赵子龙,依然有着当年长坂坡的风采。可他毕竟也老了,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

云急上马迎敌。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英雄迟暮,这一一个铁打的规律。除了像苏定方、薛仁贵这种越老越牛的人,很少有人能在老了以后还有昔日的神勇。赵云的表现作为一个老将也已经是世所罕见了。

更何况,赵云之所以被困,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计”:

参军程武,乃程昱之子也,进言曰:“某料赵云有勇无谋,不足为虑。来日都督再引兵出,先伏两军于左右;都督临阵先退,诱赵云到伏兵处;都督却登山指挥四面军马,重叠围住,云可擒矣。”楙从其言,遂遣董禧引三万军伏于左,薛则引三万军伏于右。二人埋伏已定。

中计后的赵云,身处峡谷之中。周边有滚木礌石,强弓硬弩。而且都是从上往下攻击的,从地势上来说,赵云就已经吃了大亏:

赵云投东则望东指,投西则望西指,因此赵云不能突围,乃引兵杀上山来。半山中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上山。

而且,这次的曹军就是为了要赵云命的,不像长坂坡那样有曹操给赵云的护身符,没有人敢放冷箭。

此外,这一战作者所想要突出的主角也并非赵云。作者在这一战中有心目中的主角,那就是张苞:

忽东北角上喊声大起,魏兵纷纷乱窜,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持丈八点钢矛,马项下挂一颗人头。云视之,乃张苞也。苞见了赵云,言曰:“丞相恐老将军有夫,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闻老将军被困,故杀透重围。正遇魏将薛则拦路,被某杀之。”

到了《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作者除了在用后代的身份给早期的三国名将“借尸还魂”之外。主要就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料事如神。

如果说赵云不深陷危机,作者还怎么进行“借尸还魂”的写法,又怎么能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

结语

从长坂坡的七进七出,到被夏侯楙围困后的堪堪废命。两相对比之下,感觉赵云逊色了很多。

之所以会如此,是有很多原因的。从赵云本身出发,他的年龄已经大了,虽然说能看到昔日之勇,但毕竟人老不以金股未能。

更何况这一次没有了曹操必须要生擒赵云的命令,人们在攻击赵云的时候,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顾忌。

而从文本上出发,作者在这个时候主要就是想给张飞“借尸还魂”,同时再体现诸葛亮的算无遗策。如果赵云的表现过于强悍,作者也就完成不了他的写作目的了。

赵云长坂坡敢在曹操军中杀七进七出,但是为何赵云在被夏侯楙围困手下还有千余人的时候会发出感叹“死于此地矣”?

拳怕少壮,棍怕老郎;年轻就是资本。长坂坡是20岁得赵云,被夏侯楙围困得是70岁得赵云;在运动场上,33岁的年龄已经被人说老了,看看35岁的林丹,33岁的足球明星里,除了C罗几个,都不能抵挡得了20几岁得人。人得巅峰就是在20几岁。

赵云被围困长坂坡的时候,是在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而在夏侯楙围困赵云的时候,他已经将近70岁了。

赵云16岁能够大战文丑300回合不落败,追随刘备到长坂坡的时候,正是20多岁的年龄,这是人一生中身体战斗力最巅峰的时候。不论胆量、速度、力量、敏捷都是人生最高点,所以,二十多岁的赵云能够在曹操军队中七进七出,杀了曹操36员战将。

赵云被夏侯楙围困的时候,已经是老年人了。60多岁的赵云,出手就能力斩魏国五员大将,已经相当强悍了。但是此时的赵云,不论实在体力、敏捷、速度、力量上面,已经远远比不上当年二十多岁的赵云了,毕竟岁月不饶人。

在被夏侯楙大军围困的时候,即使他武艺再高强,已经没有体力像当年一样杀出重围了。

人不服老不行,岁月是最狠的,即使当年的英雄,最终也会变成垂暮的老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