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前后300年中,哪个诸侯国是最强盛的呢?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我是白话历史君!

春秋最强当然是晋国咯!

晋国,春秋时期绝对的超级大国,可以说是一直执中原诸侯之牛耳。

西周时期,王权鼎盛,晋国倒也乏善可陈。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史称东周。周王势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自此,礼乐崩坏,周正式进入了诸侯崛起,大国争霸的春秋时期。

到了春秋时期晋献公这一代,晋国开始崛起

晋献公,咱们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他老爹。此人论文治武功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代枭雄。首先在政治上任用贤能,起用士蒍、荀息、里克、郤芮、郭偃等一批异姓人才为卿大夫,即位后用士蒍之计,诛杀"桓庄之族",彻底地解决了"公子作乱"的问题,废除了公族大夫制度。

在军事上,他改革军制,将一军扩至两军然后"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极大的开拓了晋国的疆域,其中最为让人称道的就是"假道伐虢,唇亡齿寒"的典故。使黄河中游皆为晋国所有,与齐国、楚国、秦国成为当时四强。

不过,虽说这晋献公能力出众,将晋国一手发展壮大,但这人老智昏啊,和咱们汉武帝唐明皇是一样一样的,在晚年就开始干起糊涂事来了。

此时,历史又可笑的重合在一起了。骊姬之乱,又是因为一个女人,骊姬。历史上说献公因为听信她的挑拨,开始疏远三个儿子。因为宠爱骊姬,爱屋及乌,从而溺爱骊姬的儿子,后来竟逼死太子,而且其他两个儿子也被逼流亡,将一切的罪责都怪在了一个女人身上。但骊姬本来就是一个被他虏来部落公主,你说你献公一糟老头,人家怎么会看上你。而且国仇家恨,骊姬对献公早已经是恨之入骨,就算真的挑拨离间,也无非是为了报仇或是稳固自己的地位。历史上有很多诛杀大臣的君主,有很多剿灭叛乱的君主,很少有残杀自己的亲子的,晋献公是其中最变态的一个。

要知道,周朝时期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即君王的正妻、元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在实行一夫多妻的古代社会,嫡长子继承制不仅是一种继承原则,也是维系封建秩序的核心制度之一。而晋献公此番废嫡立庶之举,绝对是不得人心的,为日后晋国大乱埋下伏笔。如若不是献公自己昏庸无道,迷恋美色,哪会被一女人所蛊惑,与儿子兵戎想见,并导致死后长达25年的晋国大乱。

虽说如此,但和汉武帝唐玄宗一样,瑕不掩瑜,晋献公无疑是晋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君之一。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日后的晋文公九合诸侯,称霸中原。献公过后,晋国即将迎来他中原霸业的开始,晋文公时代。

晋献公死后,在秦的帮助下,晋惠公当政,可是出尔反尔的晋惠公实在是丢脸丟到家了,还好穆公仁义,不与他一般见识。他儿子更是乏善可陈,国君没当多久,就被杀了。然后迎回了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的献公儿子,公子重耳,是为晋文公。

说起这晋文公,相信大家绝对是熟悉得很。关于春秋五霸的人选,众说纷纭,历史上至少有八种说法,而人选达到九人之多。但无论那种说法,有两人必定在这五霸之列,一个是咱们公认的春秋首霸,一代明主,齐恒公;而另一个就是咱们的晋文公,史称"齐恒晋文"。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本来论资排辈,晋文公可没这资格当国君,可骊姬之乱,礼乐崩坏,太子身死,让这些公子们都有了当国君的资格。而晋文公和晋惠公两人又恰好碰到了他们的贵人,秦穆公,把他们一个个推上了国君的宝座,可见运气这一说也是相当重要啊。话说这秦穆公,一下许了同宗的五个女子给重耳,真是舍得啊。

其实晋文公此人,一生也是坎坷,因为他那变态父亲的缘故,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在很多国家都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最为甚者,就是"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骈胁又名骈肋,胁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属生理畸形。亦作" 骈脇 "。算是奇耻大辱。

当然说到底,他应该感谢这十九年,如果没有这十九年的磨练,让他从一个毫无特长的公子哥,一步一步的变成一个才智过人的政治家,想想他也难以开创晋国的霸业。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晋文公有个好舅舅狐偃,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对他不离不弃,一心辅佐于他,多次救了重耳的命。在齐国之时,多年的流亡生活已使重耳意志消沉。他枕于安乐,"遂无去心","有终焉之志也"。狐偃又与姜氏谋,"醉而载之以行"。如果不是狐偃机智果敢地迫使重耳离齐,重耳只能在齐国苟且一生,文公霸业将无从谈起,春秋历史形势必会大变。回到晋国,狐偃更是帮助重耳治理国家,扫除内乱,革新内政,可谓是鞠躬尽瘁。此人整个就一鲍叔牙和管仲的结合体,没办法,谁叫重耳是他亲外甥呢。

对于晋文公的事迹,史料记载颇多,民间传说亦不少,什么退避三舍,寒食节都是有关于他,这里我不多说。

此人政绩突出,他的霸业只是政绩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绩是通过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为晋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只可惜,晋文公在位时间太短了,只有短短九年,实为可惜。

对于晋文公此人,我是完全推崇的,虽然野史外传对其性格多有贬低,但毫无疑问他绝对是一代明主,其辉煌霸业,论春秋无人可比。

自晋文公以后,晋国从此在中原从来都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一步一步走向巅峰。自文襄,经灵成,至景厉,晋国遏秦困齐,与楚国争霸也大获全胜,更以诸侯身份立周天子(入襄王、立匡王)。厉公之后,悼公任用魏绛而九合诸侯,霸业达到顶峰。

这是晋国统一华夏的最好时机,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估计就没秦国啥事儿了!

春秋时代前后300年中,哪个诸侯国是最强盛的呢?你怎么看?

这还用问吗?套用一句老俗话: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还有一句老话:谁笑到最后谁才是最会笑的!

那么,紧扣本主题,让本人把以上这两句老话归综、重新表述一下:春秋时代前后300年中,哪个诸侯国是最强盛的?

回答:

1、那你看开始笑的有哪几位(诸侯国)?或者说,谁能笑、谁有资格、有资本、敢笑的都是有谁?

2、春秋之后的战国

时朝,还有谁在笑?或言之谁还算是强盛的诸侯国?

3、最后真正从开始,坚持到最后仍在笑,越笑越强,并且把那几位都笑没有的又是谁?

毫无疑问,只要有些历史知识的朋友都知道有个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或谓观点,或谓版本):

1、齐桓公、晋父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史记索隐》

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

――《辞通》

3、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踏――《四子讲德论》

4、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白虎通号篇》

5、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

――《汉书注.诸候王表》

6、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荀子.王霸》

7、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鲒崎亭集外编》

近现代史学界更倾向或谓认可1、《史记索隐》和6、《荀子.王霸》这两个版本。

那么再看看春秋后的战国七雄又是哪几位(诸侯国)?这个史学界无甚争议,只有一个版本。即,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那么,好了,大家请看,春秋五霸中和战国七雄中都名列其中的,或谓都有资格笑的只有齐国、楚国、秦国这三个诸侯国。但是,对历史再稍有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此(战国时期)齐国非彼(春秋时期)齐国耳!春秋时朝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卒前齐国国君皆是姜姓(吕氏),史称姜齐(或吕齐)。齐康公殁后,姜齐绝祀,田和被周安王册封为齐侯,田和及其他后代齐国国君史称田齐。所以说,齐国还是那个齐国,人不是原来那个家族的人了。换用老百姓中流行的一句话说:庙还是那个庙,而神不是那个(那些)神了?

那要这么论起来的话,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一直有资格,一直在笑的不掺假的诸侯国也只有楚国和秦国了!

那么,好了,再看看最终结局:

1、公元前230年(秦王政17年),战国七雄中的韩国第一个被秦国所灭,不能笑了!

2、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魏国名列被灭亚军,笑不出来了!

3、公元前223年(秦王政24年),战国七雄中的楚国,亦是在春秋和战国时期都有资格、资本笑的这个南方大国,也笑到了尽头,赶上了被灭季军这个名次!

4、公元前222年(秦王政25年),赵、燕两国不甘屈于楚国之后,觉得笑得时间太长了,也怪无聊、没意思的!争着去争被秦灭亡的第四名,同年被秦国所灭。

5、说起田齐,还真有股着狠劲,不然不会把统治齐国几百年的姜齐一脚踢开,自己取而代之!但这又应了一句老俗话:老鼠打架窝里横!真去对抗至始至终都在笑、最会笑、最有资格、最有资本笑的秦国,还是最终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最终还是笑到头了!

所以,秦国是真正无论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尤其最终笑到最后,扫平六合,统一中国,改分封制为郡县制,统一货币和文字,建立第一个封建集权制国家,从开始、过程、至结局来论,勿庸质疑,从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后不算,传位于秦孝公,而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也,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襄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孝公即殁,传位于惠文王,后续依次是秦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且又有商鞅、范睢、白起、张仪、王翦、尉瞭、李斯等谋臣(能臣)良将的辅佐,及至传续至秦王政,终于“奋六世之余列,振长策而御宇内”,纵横捭阖,扫平六合,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制多民族国家,修建万里长城!

所以,勿用质疑,从春秋始,到六国灭,用事实说话,秦国的每代国君都是最努力的、最进取的!秦国的历代谋臣良将都是最优秀的!换言之,秦国是最强盛的!

春秋时代前后300年中,哪个诸侯国是最强盛的呢?你怎么看?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后期称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春秋前后300年,包括了春秋和战国时期。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圈定范围,答案一定是从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间选出。春秋五霸是五位君主,他们代表的国家分别是秦国、宋国、晋国、楚国和齐国;战国七雄是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秦楚齐三国两边都占,所以最强国在战国七雄外加晋国和宋国中产生。然后我们再采用排除法,韩赵魏三家分晋,选项有晋国故排除这三国。宋国和燕国与其他国实力相差悬殊也排出在外。剩下秦齐晋楚四国,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先看秦国,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攻击,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被周平王赏识,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穆公时开辟国土千余里,稳定大后方。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秦国才真正强盛起来。

齐国,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公元前1000年,姜太公助武王灭商,被封国建邦。齐桓公时,齐国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国力最盛。后来田和将齐康公放逐到海岛之上,田氏齐国取代姜氏齐国,国力不差,但再没有称霸过。

晋国在晋献公时崛起,晋文公时最强,城濮之战大败楚国。晋襄公先后两次大败秦国。晋景公以后,晋国连吃败仗。最终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

楚国(公元前1115年-前223年),是四国中最早建国的,也是后来四国中面积最大的。楚国早在周武王时期已经开始崛起,楚庄王时问鼎中原,大败晋国,进入楚国全盛时期。后来,楚威王继续开疆扩土,将辉煌延续了下去。楚怀王之后,楚国渐渐衰弱了。

比较四国,齐国盐田丰富,富甲一方;楚国地大物博,骁勇善战;晋国也曾被晋文公带入超级大国时代。如果一定要选出最为强盛的国家,那一定是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统一六国,正是对这个强盛的秦国最大的肯定。

春秋时代前后300年中,哪个诸侯国是最强盛的呢?你怎么看?

无论是版图还是史书文化记载,齐桓公称霸的时代,整个中原诸侯都望其项背,即使到了战国晚期,也是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春秋时代前后300年中,哪个诸侯国是最强盛的呢?你怎么看?

晋啊,坐拥天下之中,力败强敌楚国,长期稳做霸主地位。就算后来三家分晋,魏、韩、赵依然能成为战国七雄,如此实力可称春秋第一强国。

春秋时代前后300年中,哪个诸侯国是最强盛的呢?你怎么看?

你问的是“最”,只能是晋国,没有之一。楚国虽然在庄王时代短暂地做过霸主,但纵观春秋,晋国一直是霸主的人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