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得了全套金庸武侠、看得了《平凡的世界》看不了《简爱》?
看得了金庸,是因为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有着本能的亲切感。金庸的小说,情节虽然是编出来的,但其文化精神,却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平凡的世界》,是现实主义作品,故事中的社会环境,是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初的这段时间。主人公的生活和情感经历,是许多那个时代的人都亲身经历过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我自己也是很喜欢金庸,也喜欢《平凡的世界》。
《简爱》就不一样了,它是十九世纪前半叶,英国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作品。它的主题虽然与爱情相关,但是,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的尊严与平等。《简爱》是1847年发表的。距今已经一百七十多年了。这一百七十年间,是人类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因此,今天的我们,再去回顾英国170年前的事情,心理上总会有些疏离感。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中国人来说,即便是今天的英国,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去了解。何况是近两个世纪前的事情?这样,在阅读之初,就已经失去了产生共鸣的可能性。所以,读不下去。也就很正常了。读不下去,就不要读了。没必要去浪费时间。
《简爱》的价值在于,当时的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只能有一种理论上的了解。切身的体会都没有了。所以,现代人大约很难理解,这种因为社会等级地位不同,造成的人格尊严上的不平等对人造成的伤害。我前两天刚看了电视《传奇大掌柜》。那是一个民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栾学堂曾经要过饭,是叫花子出身。属于社会低层。女主之一的关雅丽曾是前清的格格。关雅丽曾说过,如果是前清,她一个格格,如果和栾学堂这样的底层说过话,都是失身份的。这就是因为社会地位不同,而造成的人格尊严的不平等。
在《简爱》中,主人公简爱,爱上了作为贵族的罗彻斯特。因为地位身份等种种条件的限制,爱情遇上了困难。最后在简爱不屈不挠的反抗和自尊自爱的努力之下。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今天的中国,当初简爱遇到的情况,中国几乎没有。所以,简爱能引起中国人产生共鸣的地方确实不是很多。
这些所谓的西方名著在中国最火的时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文化思想也随之涌入。国人对外国文学的关注,也从五六十年代的苏联文学转向西方文学。这时,大量的西方名著开始涌入。《简爱》也是其中之一。西方的文学名著,表达的是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它或许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但是,西方人的思想价值,未必完全符合中国人的现实和需要。这就是许多西方文学名著,普通人常常读不下去的原因。其实,读书就如吃饭,不爱吃的,可能就是不需要的。除了专家学者为了研究的需要,就算不喜欢也要读。对普通人来说,不喜欢,就不必读了。随着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提高,以读几本外国书来提高自己所谓文化品位的做法,已经过时了。
为什么看得了全套金庸武侠、看得了《平凡的世界》看不了《简爱》?
《简爱》这本书我试图看完,真看不下去。
为什么看得了全套金庸武侠、看得了《平凡的世界》看不了《简爱》?
一直以来国人的教育总是用世界名著唐诗宋词和所谓的国学说事,个人以为过了,流于形式和玄耀者居多。中国文化自不必说只要生于这片土地长于这片土地和炎黄子孙同在一片天空下中华文明自然会与你同在,自己的文化艺术作品自然精通喜欢,至于所谓的世界名著当然优秀但对于异族却如同盲人摸象,没有相同的基因和文化背景经历语言等又怎能领会其中的精华,完全取决于翻译者的水平和好恶,价值也就打了折扣。琴棋书画唐诗宋词,世界名著科学艺术都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选最喜欢的那一个足矣!不必强求,更不必拘泥形式,沽名钓誉。
为什么看得了全套金庸武侠、看得了《平凡的世界》看不了《简爱》?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为什么看得了全套金庸武侠、看得了《平凡的世界》看不了《简爱》?
我能看电影,这个书我也看不下去,就像说披萨多好吃,我尝了一口,还不如馅饼好吃呢
为什么看得了全套金庸武侠、看得了《平凡的世界》看不了《简爱》?
档次还不够,境界还不到。(包括自己)。[捂脸][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