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的“当仁不让于师”,是什么意思?
我个人认为事关重大丶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就是"当仁不让“,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央视一套正播的"激情的岁月"中,两组人马分别选择原子弹的手枪式和内爆式的理论研究,以黄凯华一组很多人选择有苏联专家现存资料的更简易丶但威力小的手枪式,而以李光洁饰演的主角当仁不让的选择难度大丶但
-
《论语》里“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一句如何翻译?
《论语》的这句话中,只有一个字的意思不好理解,这就是“数“,“事君数”与“朋友数“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不用了。看了一下其它朋友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有解释为“数落”的,有解释为频繁琐碎的,也有解释为亲密的。应该说,这些解释大概都符合这个字的意义。个人觉得,在这里还是解释为亲密可能更准
-
孔子《论语》中的“君子不器”该如何理解?
君子不器。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解释起来其实也不复杂。即:君子不能象器物一样(局限于某一种用途)。如果中学生考试,这样回答应该就可以了。我相信提问者应该知这样的答案,之所以再来提问,定然是希望得到一些与此相关的传统文化或是儒家文化方面的内容,下面谈点个人理解。“君子不器”四个字,
-
《论语》中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谢邀。这大概是《论语》中流传最广的话之一。它的流传,并不是因为其中包含的被社会所公认的人生大道和社会真理。与之相反,它的流传,恰恰是因为它的意思为人所误解,人们把它当做孔子歧视妇女的罪证。每当人们批判孔子,把中国近代落后的罪责强加到孔子头上的时候,便把它拿来做为批判的证据。这大概
-
《论语》5.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怎么解读更好呢?
这是《论语公冶长》中的一句。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这段话中没有特别难懂的地方。其中的“微生高”是个人名,此人当时在鲁国素有直名。直,按现在的理解,可以说成“正直”,意思差不多,但在古代,正与直有不同的含义的。“微生”是姓,“高”是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
为什么《论语》说“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道家为何不这么说?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篇,是孔子的话。这句话历来被做为儒家不尊重女性,具有男尊女卑思想的证据。也是孔老二被人谩骂与批评的主要罪证。又因为儒道两家,是中国文化的阴阳两极。百家争鸣之后,到汉代之后,儒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在其它各家渐赵式
-
个人感觉于丹的《论语》讲得很好,为什么有学者会反感她?是不是出于嫉妒?
谢谢邀请。于丹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有着广泛的涉猎和了解。从儒家孔孟之学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到黄老之学的《老子》《庄子》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兴趣广泛,无所不包。多年之前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论语心得》之后,一战成名之后,获得了无数粉
-
柴米油盐生活压力大,我读《论语》,觉得自己就是孔子写的“小人长戚戚”,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要恭喜你。你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达到“知行合一”目的了。学不在深,行不在多,能够达到“知行合一”就是一种境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古人的思想状态和生活情况,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想文化对现在还有用。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方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论语》中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何解?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出自《论语•泰伯第八》。这句话不好理解,大约在于一个“与”字。对此,朱熹的解释是:“与,去声。不与,犹言不相关,言其不以位为乐也。”巍巍,是高大之貌。这句话以现代汉语翻译一下就是:舜和禹做为天下之主,他们品德高尚,令人敬仰。他们为天
-
《论语》中“子入太庙,每事问”这一章句常被解释为孔子好学的表现,你是咋样理解的?
这是《论语八佾》篇中的内容: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孔子闻之曰:“是礼也!”有人解释这是孔子好学的表现。这种解释肯定不对。孔子是贵族出身,对于周礼,是很精通的。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与外国打仗,也就是战争。另一方面,就是祭祀,“
-
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可《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是不是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仁义礼智信”相冲突,或者相违背?但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基于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误解。一直以来,这句话成为孔子和儒家实行愚民政策的重要证据。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老百姓可以让他们去做什么,但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汉语的
-
四书之首为论语,求下联?
五常在末是守信
-
为什么很多人对儒家思想不满?
儒家讲究用仁义道德去管教约束人,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实在太难,导致了很多满口仁义道德现实中却违背道德的行为。乱世行霸道,盛世行王道,在弱肉强食的世界,想靠仁义礼智信来管理,那是痴人说梦,强敌环伺,谁会听你说教!那些驱逐孔子的君王也不是傻子。如今,也一样。结束乱世之后,结果儒学又变
-
《论语》中的第一篇为何叫《学而》,有何讲究吗?
因为第一篇开头一句就是将学而论语的篇名是根据第一句话来的,比如第一篇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以叫学而篇。第二篇是为政篇,因为第二篇的第一句话: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开篇第一句是整部论语的
-
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一则谚语,是孔子所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和小人都很难以相处,如果跟他们相处太近,你就会不懂得谦逊,不尊礼节,如果与他们疏远的话,他们就会埋怨你。有人对孔子这句话不理解,说孔子把女子与小人并列在一起说,是看不起女子。那么孔子所说的女子与小人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
《论语》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怎么解释?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关于觚。觚是我国商代和西周时的一种盛酒器具。它是用青铜制成的,喇叭口,细腰,高足,中部和底部有四条棱角。在这里“觚不觚”的意思是:觚如果不能成为觚的话。比喻一个东西是像而又不像,似事而非的意思。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怀德”,这里的君子也是指管理国家的君主。杨伯峻先生将“怀”解释成怀念,值得商榷。这里的“怀”可以理解为心里想着、包藏着某种思想情感。君子有心治理国家,常常想的当然是道德;“小人怀土”,这里的“土”指的是自己所在的地方。因为小
-
“君子不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很多人不理解,“不成器”是形容被教育失败的人,为啥孔子要说君子不器呢?要知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政治学核心问题,并不是像西方近代政治学所研究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那套德政的逻辑,首先要提高为政者自身的教养。正
-
《论语》不全是孔子写的,为什么被称为圣贤书呢?
《圣经》也不是耶稣所写,为什么能成为基督教徒的信仰经典呢?我们发现,世界范围内,被誉为圣人的,大多有一个共性:述而不作。孔子也一样,直说不写,《论语》以孔子个人的言行为主要内容,但却不是他个人的著作。《论语》之所以被称为圣贤书,是因为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孔子的思想,以他的思想为基础,
-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读过《论语》?
我读『论语』时只能算囫囵吞枣,大多数句子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但是有一句话我印象最深,即:知者为知者,不知为不知!这是『论语』中孔子对得意门生子路的教诲,全文如下: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为知。音由:仲由,字子路。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啊,我告诉你对待学问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