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快到,年味来了,中华民族大江南北各有哪些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的年俗各有丰富多彩,但也有很多相同的习俗,比接接灶王爷,打扫卫生,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等等,全国各地大概都是一样的。除此之外,各个地方大概都有一些独特的风俗,在外地人看来,是新奇,很好玩的。

我山东人,在昆明生活很多年了,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在我眼中很不一样的过年习俗。

第一个,翻梢,也有叫扳梢的。这个习俗与甘蔗有关。昆明人在过春节的时候,都要买两根上带叶子下带根的甘蔗回家,大年三十晚上,把甘蔗顶在门上,等到初一的早上,把甘蔗头翻过来,称为翻梢。据说这个习俗与旧社会赌场赌钱有关。赌场中把钱称为“梢”,因此,翻梢有发财翻本赢钱之意。同时,甘蔗是是一节一节的,又是甜的,像征着,步步高,节节甜。

说到这个“翻梢”,给大家讲个笑话。我的老乡们在昆明过年。看见别人买两根甘蔗,也有样学样。只是翻梢的习俗传到今天,也有些变化了。因为过年的时候,门不能常常关着,甘蔗顶门不太方便,于是大家通过变通,把甘蔗立在门后。当然翻梢的程序是不变的。山东人不知道翻梢的风俗,便问老乡,别人告诉她说,甘蔗头朝下放在门后,于是,她也就照做了。初一的时候,看到人家放的都是头朝上,而以为是别人骗她呢。这就是风俗不同,引起的误会。

第二个习俗,昆明人传统年俗有铺松毛,吃长菜的习俗。吃长菜大概喻意长寿长久之意。铺松毛,象征着整洁平安。以前过年的时候,都有农村人背着松毛进城来卖的。现在,这个习俗慢慢快消失了。不过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馆子里,还是可以看到。据说,这个习俗来自彝族兄弟,因为条件比较艰苦,家里铺上松毛,过年时家里人就可以席地而坐,一起吃年夜饭了。另外,过年的时候不能扫地,免得把财运扫走,铺上松毛,可以盖住财运。

第三个让我觉得很新奇的年俗是关于元宵节的。按中国人的习惯。没过元宵节,年就没过完。元宵的习俗,也算是年俗之一。

昆明人有个很奇葩的元宵习俗,叫“偷青”,翻译成白话就是“偷菜”。对了,前些年热得一塌糊涂的网络游戏“偷菜”,昆明人在现实中就已经玩过多少年了。“偷青”暗喻“偷情”之意。偷了情,就可以“脱光”了。这里的“脱光”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脱掉”光棍之身的含义。当然,理解成偷青的后续动作也可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昆明地处边疆地区,与内地稍有不同的婚恋观念。

民国时期,由于这一习俗,在元宵节这一天,形成了大规模偷抢效区菜农的事件。引发了纠纷,昆明市政府不得不出面下令,不得到效区偷菜。一个好好的习俗,就这样被昆明人自己玩坏了。现在,这个习俗基本玩不成了。但如果遇到昆明人到乡下过元宵节的时候,难免还会有旧梦重温的冲动。毕竟大家都想早日脱光。

当然,昆明的年俗还有很多。还有什么新奇的。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春节快到,年味来了,中华民族大江南北各有哪些习俗?

春节快到了,你还未来了,中华民族大江南北各有哪些习俗?

全国各地对过年的习俗都差不多,过年就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对今年所做的总结肯定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祝愿期盼。

腊月二十六或二十八搞卫生把一年里所有不如意都扫干净。

在俺山东老家腊月二十八是蒸大馒头,大馒头是圆的,还有就是在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用才做的馒头,馒头顶上抠个鼻子串一片大枣,周围按东西南北方位抠四个鼻子鼻子串上一片大枣,寓意五福。也是女性过年回娘家必须拿的。现在就不太清楚了。大年三十吃过晚饭后开始包饺子,过去都叫圆宝。拜年时不说吃了几个饺子,而是都会问吃了几圆宝。并且饺子里一般都会放一枚硬币,通常都是八枚,寓意来年顺顺利利平安是福。

广州这里腊月二十八炸煎堆,煎堆寓意着人丁兴旺。过年或重大喜庆必须品。

每个地方风俗习惯都不同。不过过年除旧迎新对来年幸福生活期盼是一样的。

谢谢

春节快到,年味来了,中华民族大江南北各有哪些习俗?

谢邀!

大江南北年俗各异。北方过年必吃饺子,南方则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除夕的年夜饭是最丰盛的。除了各种美味菜肴外,还要上一碗八宝饭。就是用糯米烧成或蒸成饭,用熬好的猪油拌入饭里,大碗里塗上猪油,待冷凝后用各种蜜饯、红绿丝摆出图案,再压一层糯米饭,放入红豆沙,再盖上糯米饭。上笼蒸热后倒合在盆子里,就成了一盆漂亮甜糯的八宝饭。八宝饭寓意招财进宝,甜甜蜜蜜。

在我们上海农村,过年晚上睡觉前要放一枚鞭炮,不是成串的那种小鞭炮,是俗称二踢脚的这是关门炮仗。早上起来开门也要放一枚,叫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如果有人来要泡元宝茶。元宝茶是用炒米、蜜枣、橄榄放糖用开水冲泡,寓意甜甜蜜蜜。

春节快到,年味来了,中华民族大江南北各有哪些习俗?

广东人过年最重要是讨个好意头,这些过年习俗必不可以少。

一、逛花街。

鲜花代表“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吉祥如意”,逛花街除了是买花布置屋子外,还希望“行运”,沾沾喜气;

二、醒狮。

春节期间很多商场或者开工前工厂、公司都会请来醒狮队,除在表演之外,还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

三、派利是、逗利是。

这是广东春节的习惯,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在春节,到亲戚朋友家拜年,结婚的人都会给未结婚的人派利是;春节后开工上班,老板也会给员工派利是;

四、年廿四:谢灶、开油镬

开油镬”(念huò)是广府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取“起镬”之意头,一般会炸蛋散、油角。“油角”用白话说是“有角”,寓意来年能出众,又寓意“炸喜炸喜”,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喜事多多。

五、年廿八:洗邋遢、贴挥春

洗邋遢主要是为了辞旧迎新。人们在年廿八的时候,都会将家中的香炉、房间以及除了厕所以外的所有东西都打扫一遍,以干干净净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关注今日头条:四美觅食。四美带你穿街过巷吃好吃的,体验广东饮食文化!

春节快到,年味来了,中华民族大江南北各有哪些习俗?

谢谢头条.悟空问答官方诚邀💐💐💐💐【春节快到.年味年了,中华民族大江南北各有哪些风俗?】💐💐💐💐💐💐2019猪年新春将临,金猪送福.大吉大利;辞旧迎新.皆大欢喜。农历新年,为一岁之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春节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岁首新年祭祀演变而來。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新年祭祀,敬天清祖,报本返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遂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喜气洋洋.欢欢乐乐,热闹非常的节日气氛,喜在眉梢.乐在心底。除旧迎新,迎禧纳福,拜神祭祖,欢聚一堂,男女老少,朋友乡邻,共享天伦之乐,互道和谐衷肠,共致节日祝福,皆大欢喜也。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以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种庆祝活动千姿百彩.万花齐放,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淬。汉族为重,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侗.黎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且形式多样,富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其蕴味无穷。💐💐自农历十二月二十起,家家户户便要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年所需物质了,为过上一个喜庆.吉祥.丰盛.甜蜜的春节而忙于备货。

💐💐二十三祭灶君,便是人们心目中的【小年】。人们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燃烛,给灶君送行.“上天言好事,回地携福音。

💐💐年前的大扫除也困人因地因时陆续展开,人们清洗各种家用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快气象。

💐💐二十八.贴花画,家家户户门楹新联,门中门神大福,各处焕然一新,充满喜庆欢乐的氛围。在外地工作.经营生意的游子们也先后陆续返乡,与亲人欢聚。

💐💐年三十.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灯火通明,谓之守岁。观看春节文艺晚会联欢节目大约要到二三点钟。初一起五更,年青人多不睡,及早点燃爆竹,抢福接福。大街小巷,人流如海,互道问候“新年好?”“新年快乐”。互相拜年,小儿喜得压岁錢。除夕夜.初一五更,老人个门焚香燃帛.诚心祭神,祈祷來年丰收,诉求家庭平安吉祥,祝愿风调雨顺.百业兴旺,生活红红火火.国泰民安。

💐💐初二携子女媳妇回家拜见探望岳父母泰山,免不了酒筵伺候,盛情同乐。初三天狗日一般不來回走动。初五,五路财神圣诞,人们争相祭祀迎福。初六.六六大顺,勤快的生意人多选择今日开业。初九,玉皇大帝生日,人们崇拜祭祀。【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人谷】初七为人日。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出灯。”一般來说,十六早起上坟祭祖后,春节便告结束。💐💐春节期间,在丰富多彩的各种庆祝活动中,有舞狮.舞龙.游神.押舟.年夜.逛庙会.逛花街.赏花灯.烧烟花.押春盛.踩高跷.跪旱船.扭秧歌……等琳琅满目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气氛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欢乐,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精淬集中展现无遗。💐💐“柳暗花明又一村”提前与全国人民拜年了!

春节快到,年味来了,中华民族大江南北各有哪些习俗?

感谢邀请,我是黄山茶农王寒(文章末尾有我原创诗词,祝大家新年快乐)。回答之前,先说一句,大家能回家的一定要回家过年啊。如果由于各种不可抗因素回不去,一定要多打电话回去。

我这应该算是中东地区吧。我先说下我们这边过年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小年):我们那一般从这天开始,就要准备过年的一些东西了。比如开始上集市购买年货,农村里开始做豆腐,油炸豆腐泡、肉圆子、熬米糖等等。不过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嫌麻烦,手工做这些的越来越少了,都直接买回来了。好怀念小时候,尤其是熬米糖,那个糖浆是真好吃啊。

2、腊月二十四、二十五:就要开始打扫卫生了。家里里里外外全部都要打扫一遍,包括农村家里周边的小沟渠啊,家里的人工肥都要挑到菜园里浇菜。我小时候还和一般小伙伴组队去打扫我们那的祠堂,真是好玩。可惜现在的小孩都在玩手机、看电视,都是一些老人去打扫了。哎。

3、腊月二十六:很多家里养猪的,要开始杀猪咯。请村里的屠夫,亲戚一起帮忙杀猪肉。我记得小时候,杀猪的时候不给大人和孕妇看的,说是不吉利。反正那时候听着那猪叫都很高兴,因为晚上要请屠夫和帮忙的人一起吃杀猪饭。家里养的黑猪肉是真嫩,真好吃。现在的白皮猪口感太差了。

4、腊月二十七、八:这两天主要是处理前几天的事情,把年货都备齐;把卫生都搞干净;把该手工做的农产品都收拾好;接下来就很期待除夕晚上了。

5、除夕晚:这一天是最忙也是最开心的时候了。

1)早上,就得先去祭祖。必须得让祖先先吃,然后我们回来再吃饭,而且12点前必须到家。

2)回来吃完饭就要忙着贴对联,小时候大门、厨房门的对联都是请村里毛笔字好的人手工写,那些鸡圈、猪圈、谷仓的对联父母就会让自己的孩子去练习自己写,很多时候就写个横批了事。一般都是写:鸡肥蛋多、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啊。蛮好玩的。

3)然后忙完了也就到中午2点左右了,然后就去给村子里的寺庙、祠堂、厨房的灶神烧香送餐,请他们保佑我们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啊。

4)年夜饭开始了,好多好吃的菜啊,都是平时吃不到啊。鸡鸭鱼肉样样齐全,10几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和我喝点酒了,然后站起来敬酒,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挣大钱;他们就会祝我学习进步,来年要考100分哦。

5)年夜饭吃饭,赶紧去洗个澡,把去年的不顺都洗干净,然后换上新买的衣服(全身都是新的哦),小时候最高兴就是这个事情了。洗出来之后,长辈们就会给我压岁钱。一定要带在身上直到正月初一。收好压岁钱,很多村里的小伙伴就来我家叫我出去玩了。

6)带着小伙伴去找那些还没出来玩的其他小伙伴,一起去放鞭炮,去别人家拜年吃零食啊。有时候还会去看看大人们打牌(金华、斗牛、打麻将)。或者在家看看春节联欢晚会之类的。

7)玩到8、9点,谁家在煮面就在谁家吃,真好。然后差不多就回家了。等我17岁左右,就开始守岁了。我们那还有个习俗,就是每年除夕晚上都要在特定的时间放鞭炮然后关门,说是等于今年就彻底结束了,然后等凌晨3、4点钟,然后一打开门就要放鞭炮,说是热闹迎新年。那家伙,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啊。整个村子都是烟花、鞭炮的声音,完全睡不着了。

6、正月初一:今天是新年第一天,家里不准动刀子,不许扫地。所以一般都是吃面条、发糕等等。然后就给各种亲戚长辈打电话拜年。新年好啊,哪天到我家来玩啊。

7、正月初二:这天一般是出嫁女儿回娘家探亲的日子,带着女婿、孩子一起到外婆家来,送节。那时候如果谁家出嫁的女儿没回家,都会被人说呢。真是搞不懂哦。然后又是各种亲戚间相互给其他家的小孩包红包啊,只可惜那时候收的红包最后都被父母拿走了,哼。不然我现在也有不少钱了呢。

8、后面的正月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走亲戚咯,直到十五元宵节。都说过完元宵才叫过完年嘛。只可惜现在我们一般初七就要上班了,哎。

以上就是我小时候老家过年的一些习俗,我想大家应该都差不多。你们家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欢迎一起讨论哦。

PS:王寒感慨一下,以前最喜欢过年,现在却不一样了,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管怎么样,只要父母在,家就在,年还是一定要回去的。你们今年都回老家过年吗?

最后原创一首诗词,祝大家新年快乐:

岁末迎新最繁忙,洒扫庭除拜灶王。

煮肉蒸糕购年货,春联福字纳千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