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历史上,酷吏总是死于酷吏之手,对此你怎么看?

周兴是酷吏,后来却被另一酷吏来俊臣弄死。

先说说酷吏这个词。

酷吏是汉唐时期对一类官吏的称呼。到宋明之后,就没有这种称呼了。《史记》中,有《酷吏传》,旧唐书也有。到《宋史》,就已经没有酷吏的称谓了。汉唐时期的酷吏,其内涵也有很大不同。等到宋明之后,类似于汉唐酷吏特点的官员,被分为“循吏”、“佞幸”、“奸臣”三个类别之中。其内在意涵上,还是有差异的。

司马迁《史记》中对酷吏的称呼,是根据为官者政治倾向上划分的。从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或说儒道互补的思想,成为社会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学术层面上,战国之后,思想领域是有百家争鸣的。被列入酷吏的,他们的政治思想上,大体是属于法家的。《史记 酷吏传》一开始分别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话,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司马迁说:“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治清浊之源也。”

司马迁说,孔子和老子说的都对。法治可以做为社会治理的工具,但法律不能成为目的。只用严刑峻法的统治,达不到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还是要靠社会道德。

因为《史记》对酷吏是这样的定位,所以,《史记》中所记的酷吏,不能算是坏人。比如郅都和张汤,他们都是严格执法的人,郅都曾做过一件事,当时济南有个族闲(目字旁加一闲)氏,一族有三百多家,仗着族大人多,横行不法,当时地方官根本管不了他们。于是,汉景帝派郅都当济南太守,郅都到了之后,立刻把闲氏一族带头的一家全部杀掉,闲氏立马老实了。史书说“余皆股栗”。郅都

郅都的死,与汉景帝的废太子刘荣自杀有关,刘荣当时已经被贬为临江王。因犯事到中尉府对簿。郅都做为审理者严格依法行事。最后刘荣自杀。汉景帝没有因此怪罪郅都,但窦太后心疼孙子。郅都因此而死。

酷吏们执法严酷,自然会得罪人。没有好结果也是正常的。许多酷吏在掌握法律之时,常常会以法谋私,这也是人们对他们没有好印象的原因。但象郅都这样,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坚持原则的人,虽然执法严酷了一点,如果在后世,大概可以放在循吏中的。

东汉时期的董宣,也是所谓酷吏。他的一个著名的故事,他因为严格执法,得罪了皇帝刘秀的姐姐,刘秀和稀泥让他给道歉。董宣死活不干,杀我可以,道歉不行,因为我没有做错。于是,被命人按他的头,让他低头。董宣直着脖子硬是不低头,被刘秀称为强项令。这样的酷吏其实挺可爱的。

到唐朝时期,酷吏的性质,与汉代就有很大不同了。汉代的郅都等其实是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操守的。到唐代,《旧唐书》中所列的酷吏,大都是没有政治操守,为了个人私利,卖身投靠,甘为鹰犬的小人。

提起唐代的酷吏,人们最先想到的当然是来俊臣。到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实行,但朝廷的官员还保存着从察举制到科举制过渡时期的特点。

来俊臣本来是无赖世家,他的父亲叫来操,是个赌徒。来操有个赌徒哥们儿叫蔡本,因为两个人天天一起赌,来操与蔡本的老婆勾搭上了。后来在赌博的时候,蔡本输给来操数十年钱。因为还不起,便把老婆抵了赌债。这个女人跟来操的时候,已经是大着肚子了。好在,之前与来操也有关系,肚里的孩子也说不清是谁的。后来生下的孩子,就是来俊臣。

来俊臣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好鸟,长大之后,无恶不做。因为犯事被抓了起来。可巧的是,这个时候武则天在台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打击李唐皇族势力,需要一些告密的小人,帮自己做坏事,于是,来俊臣便以告密起家。当上了官。之后,开始了他的做恶历程。

来俊臣是做恶的天才,他上位之后,为武则天铲除了成千上万的不满者,反对者。他还以自己的天才发明了许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酷刑。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文化写下了最黑暗的一章,发明了《罗织经》,如果研读了这部经,让任何人承认犯任何罪都能做到。我们都知道神探狄仁杰,觉得他很厉害。武则天如意元年,也就是公元692年,狄仁杰等六名大臣被人诬告,落在了来俊臣手里,狄仁杰一入狱,立马就召了。承认自己谋反。后来他们又让狄仁杰诬谄别人,狄仁杰以头撞柱子,血流满面,也不他他们的。后来狄仁杰写了辩冤信给武则天,武则天派人去见狄仁杰,来俊臣居然找了个演员假扮狄仁杰,称自己认罪,使者明知是假的,因为害怕也不敢告诉武则天。要不是后来另一个告密者,向武则天详细的叙说了来俊臣的把戏,武则天亲自召见了狄仁杰,狄仁杰大概也被整死了。

酷吏一定死于酷吏,是一种民间的说法。类似于“恶人自有恶人磨”之意,这种说法,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意思是让人相信,坏人总是会得到报应的。但这种说法与历史的真相并不相符合。历史往往比传说更残酷一些。常常让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于是,便以一种折中的结论,给普通人一个交代,一个说法。

来俊臣害了成千上万的人。他最后的死,并不是被另一个恶人治死的,大概是被他自己治死的。他害了很多人之后,觉得自己战无不胜了。最后居然把文章做到了太平公主和武家人的头上。于是,太平公主和武家联手,把他给搞死了。

有句名言“来俊臣审周兴——请君入瓮”。好像周兴是被来俊臣整死的。其实不然,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周兴被人揭发,说明他已经倒霉了。来俊臣的工作,只是让他承认罪名。按周兴的罪行,可以杀头。但武则天免了他的死罪,把他发配到岭南,走到半道的时候,被仇人杀掉了。

总之,坏人的灭亡,有可能是狗咬狗的结果。但这不是普遍现象,偶尔有之,也只是表象,而非内因。唐朝的酷吏,大都出在武则天时期,他们本质上是武则天清除异已的工具。武则天利用他们消灭了反对派,按正常的程序是做不到了,于是,只能利用他们。当他们的行为惹得天怒人怨的时候,武则天再把他们杀掉以平民愤。这是人格低下,甘愿当狗的必然结果。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利,始终掌握在他们主人的手里。

宋以后,没有酷吏了。但给皇帝当鹰犬与打手的现象,与之前的酷吏本质上是一致的。比如明朝时期东西厂,锦衣卫的那些人。但是,他们不再被称为酷吏,而是直接被称为奸臣奄党之类了。

有人说在历史上,酷吏总是死于酷吏之手,对此你怎么看?

汉武帝时候是中国酷吏最多的时代!太史公在史记中专门为酷吏做《酷吏列传》。统计有十大酷吏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

其实汉景帝时有一个更牛逼的酷吏郅都,汉景帝庶长子刘荣被郅都逼得自杀狱中,窦太后知道长孙被逼死狱中勃然大怒欲治罪郅都,后郅都被景帝安排到雁门太守,匈奴敬佩郅都的节操威名,竟退兵雁门,后郅都被窦太后所杀,匈奴人再次进犯雁门!

宁成是汉武帝时著名酷吏,为人贪暴残酷,人们畏之如虎,后死于下一个酷吏义纵之手!

义纵是个杀星,到那里都是杀得人头滚滚,杨可告缗,义纵觉得不妥,不懂武帝心术被汉武帝诛杀!

张汤是汉武帝时名臣,也是酷吏,有个典故张汤审鼠,就是说张汤小时候就在刑名上造诣不凡!张汤曾经为了深究罪证与武帝争执,博士狄山因与张汤争论被武帝贬去守烽障,最终死在匈奴兵刀之下!张汤得宠时,丞相位置形同虚设!后来被丞相庄青翟以及许多张汤政敌构陷而死,死后家中余财仅500金,后武帝为张汤平反,并治罪庄青翟等人!

王温舒原本应该是个问题青年,常杀人越货!

王温舒治下经常路不拾遗,每次赴任都杀得血流成河,任河内郡太守时王温舒曾经一口气杀了一万多人,流血十里!

。。。。。。

中华历史上酷吏层出不穷,究其因应该是统治者的帝王心术的需要,推出一个酷吏来推行统治者觉得阻力很大的制度,酷吏杀得血流成河来震慑人心,如果统治者觉得这个酷吏影响到自己的道,就拿酷吏开刀,例如义纵之死!等到统治者觉得酷吏的利用价值被榨干了,很可能拿酷吏开刀,此时又可以落个顺水人情!

有人说在历史上,酷吏总是死于酷吏之手,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说法肯定不对。

从西汉历史上有名的酷吏致都来看,就不是这样!

致都之死。致都是汉景帝时代有名的酷吏,他为汉景帝做成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为汉景帝把当时的丞相周亚夫铲除,另外一件事情是逼死废太子刘荣。虽然汉景帝非常赏识他,但是当时的皇太后窦太后不能容他,致都在雁门关被逼自杀而亡。

有人说在历史上,酷吏总是死于酷吏之手,对此你怎么看?

酷吏始于汉朝刘彻。当时汉武帝开始重用那些敢于镇压豪强的官吏。促使他的宏图伟业能够在毫无阻力的情况下达成。这些酷吏对于法律,可以倒背如流,他们以此为安身立命之本。个别的狠角色,可以对法律“活学活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最厉害的,可以根据皇帝的意愿,因地制宜的制造出新的律法。但是一个酷吏杀人太多,影响到皇帝的统治,那么皇帝就会推出另一个酷吏来惩治他。例如西汉的义纵之死!

有人说在历史上,酷吏总是死于酷吏之手,对此你怎么看?

最有名的就是:“请君入瓮”,典型的酷吏死于酷吏之手,武则天时期的

有人说在历史上,酷吏总是死于酷吏之手,对此你怎么看?

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宁成死于义纵之手,周兴死于来俊臣之手。似乎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其实你看到的天理,实际上是君心。与其说是酷吏死于酷吏之手,不如说是酷吏死于皇帝之手。

一般酷吏,都是替皇帝干“脏活”的。当酷吏把他的任务完成了,留着也就没用了,不如杀了挽回人心。

脏活,当然要交给专门干脏活的人了。

但是皇帝怎么愿意弄脏自己的手?就是皇帝打算长用的大臣,皇帝也不舍让他们做这样召人怨的事啊。

酷吏,就是专门干脏活的临时工。因为当他们的任务完成了,皇帝就没必要留他们了,肯定会杀了他们平息众怒,挽回人心的。

其实他们干活慢一点,可能会活久一点。

但是皇帝用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快速(早卸磨,早杀驴,早结束)干完脏活。所以皇帝肯定会进行“计件工资制”,酷吏办的案子(皇帝需要的)越多,给的宠信(情绪价值)和官位俸禄(物质好处)就越多。

这样一来,酷吏们就会撸起袖子干活,即使后来任务接近尾声,皇帝渐渐冷落,他们也不会趁机退步抽身。

他们只会怀疑是自己工作质量下降,所以待遇下降。于是,他们就会加倍努力工作,结果就是加快自己的死亡速度。比如武周时期的来俊臣,为了凑业务额,居然开始搞太平公主,结果获得了黄泉直达车票。

君心已定,自己又多造杀孽,损伤阴骘。更何况他们做的是专门得罪人的工作。失天心,失君心,失人心。

自作孽,怪谁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