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过度训练也可导致跟骨疼痛,有时放射到足掌前面,这种疾病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成人。

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回事?

足底筋膜炎和跟骨骨刺经常一起发生。实际上,脚跟骨刺就是对足底筋膜炎的反应。 虽说足底筋膜炎不会致命,但是它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非常巨大的困扰。有些人因足底筋膜炎导致的足跟疼痛,都不敢下地走路,这无疑是让人难受不已。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1、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脚跟疼痛的常见病症。其实就是支撑足弓的厚而牢固的足底筋膜组织,受到了损坏或发炎,从而导致疼痛和行走困难。足底筋膜炎约占足跟痛病例的80%。估计有10%的人一生都会遇到此问题。

2、定期进行高冲击运动可能是足底筋膜炎的原因。足底筋膜的功能是吸收站立、行走和跑步对脚的影响。当身体对于足底的压力过大,就会损坏足底筋膜。

3、足底筋膜炎不一定是单一原因,通常是几个风险因素综合在一起才会形成。尤其是在40-60岁之间的人群中最为常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运动反复影响足底筋膜,也会导致足底筋膜出现问题,例如跑步、竞走等。或许在现实生活之中,还有体重过于肥胖的人群,也会造成足底筋膜的高压力。另外,长期站立、女性经常穿高跟鞋也会引发。从这方面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足底筋膜炎。

小结:足底筋膜炎实际上就是,随着我们反复的对足底筋膜进行冲击或施加压力而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压力或压力可能会损坏足底筋膜组织。

足底筋膜炎有什么症状?

1、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足底筋膜疼痛。疼痛的焦点通常在脚跟附近感觉就像组织在撕裂一样。疼痛可能会随着时间逐渐发展,呈现一个发作、缓解、发作的三部曲变化。

2、足底筋膜炎的足跟疼痛与有些疼痛有着不同,比如某些疾病的疼痛,基本都会在休息时会有所缓解,而足底筋膜炎可能在休息后,突然下脚走上第一步路而疼痛加剧。这是因为足底筋膜“休息”了一个晚上,不再有任何负重,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突然走路造成足底筋膜快速受力牵拉。

3、很多人经过了一个晚上的休息或睡眠,一大早起床,这种足跟疼痛非常剧烈,但是开始运动或活动时,它又不疼了。然而当我们运动过度,它们又开始疼痛。因为足跟疼痛都不敢用脚跟着地,大多数人为了缓解疼痛,选择垫脚走路。

如何治疗足底筋膜炎?

彻底摆脱足底筋膜炎的唯一方法是进行手术以去除跟骨骨刺。手术是不得已的方法,一般不会临床治疗的第一选择。但是,医生通常会在保守治疗之后,经过综合评估才会考虑手术。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减轻脚跟疼痛和发炎:

  • 休息:脚踩在坚硬的表面上会使脚跟疼痛加重。足底筋膜炎患者可能暂时需要减少或停止跑步或有氧运动等活动。
  • 冰敷:敷冰袋或将脚在冷水壶上滚动20分钟,可通过使足跟麻木并减少肿胀来缓解脚部疼痛。一个人每天可以做三到四次。
  •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例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可帮助缓解急性疼痛,但这些药物不适合长期缓解疼痛。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非甾体消炎药的时候,一定要询问医生的意见。
  • 锻炼:医生可能会建议一些锻炼和伸展运动,以放松脚和小腿的紧绷肌肉。最好选择影响较小的运动形式,以防止受伤。与跑步相比,在柔软的草地上慢跑对脚和膝盖关节的作用力较小。游泳和瑜伽可以增强力量和柔韧性,同时对身体的影响最小。
  • 支撑鞋:脚后跟疼痛的人可能会受益于缓冲鞋、硅胶脚跟垫定制矫形器。 穿舒适而支撑的鞋子可以帮助减少站立和行走对脚的日常影响。在夜晚睡觉的时候,可以穿上夜夹板,以缓解第二天醒来第一脚下地的疼痛。
  • 皮质类固醇注射剂:医生可能建议我们注射类固醇激素以帮助减轻炎症和疼痛。但是,注射过多会引起其他问题,例如慢性疼痛。请记住,一年之内不能注射超过四次。

最后总结一下,足底筋膜炎可引起明显的疼痛,并且难以正常行走。但是,大多数人可以从这种状况中完全康复。用家庭疗法和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来治疗足底筋膜炎通常是有效的。一个人可以通过进行低冲击运动、穿着合适的鞋类,并保持健康的体重,来减轻或缓解足底筋膜炎。

超过90%的足底筋膜炎患者,在使用非手术疗法后10个月内得到改善。如果在非手术的治疗之下,没有任何好转,我们需要通过进行X线检查以排除其他情况,例如关节炎或骨折,来诊断脚后跟疼痛的真实原因。

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回事?

- 走路多了或者跑会步后,脚底会疼;

- 早上起床下地,刚第一步脚底就疼的踩不下去。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之一,那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足底筋膜炎。

超负荷压力的反复长期作用,很容易造成足底筋膜急性或者慢性损伤,随后发生炎症引起疼痛。

例如很多人长期跑步、登山健身、徒步旅行等过度运动或训练,以及很多小姐姐喜欢长时间逛商场,尤其还蹬着一双恨天高,这些都是有可能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

除了以上主要原因,足部解剖异常比如足外翻、扁平足或高弓足;小腿肌肉过紧,足底筋膜过度负荷;体重过大;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也会引发足底筋膜炎。

针对足底筋膜炎,如何进行自我判断

1、跑步,长时间走路、爬山或站立后,足底会有明显疼痛感,休息后症状缓解

2、晨起后下床第一步疼痛很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

3、疼痛点一般位于跟骨的前内侧按压疼痛明显严重时甚至休息也会有疼痛感

针对足底筋膜炎如何应对

如何康复

对于足底筋膜炎,若能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大部分人能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拖得时间越久就越棘手。

1、冰敷、理疗:运动后或长时间徒步后,足底适当冰敷。如果疼痛明显,可以通过理疗进行改善。

2、配置鞋垫:足部结构异常的需要配置鞋垫缓解压力,减少疼痛的发生。

3、放松拉伸足底筋膜:在不疼痛时,按摩松解足底筋膜,可以通过滚网球,自我拉伸来放松(足底按摩店的按摩也可以放松筋膜,但是力道太足引起疼痛的手法慎用,有适得其反加重炎症的可能)。

4、小腿的肌肉拉伸放松:由于小腿肌肉和跟骨以及足底筋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以经常小腿过紧的话很容易伴随着足底筋膜不适。

5、离心控制练习:加强小腿肌肉的离心控制练习,当存在超负荷压力时,可以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的张力。

6、肌内贴贴扎:可以促进愈合,由于贴扎可以减少肌肉紧张和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所以除了平时需要,在参加各种跑步比赛前,可以给足底来个大型“创可贴”,能够非常有效缓解跑步期间的疼痛。

7、足底肌肉练习:很多人知道拉伸放松按摩,但是可能不知道足部趾短屈肌对于缓解足底筋膜张力的作用。通过足弓运动加强趾屈短肌,可有效缓解对足底筋膜的压力。拱起足弓,然后放松,然后恢复初始动作,尽量用足弓处趾屈短肌发力,减少脚趾蜷缩发力

如何预防

1、如果有足部解剖的异常,除了矫正和功能训练,也可以通过配置专业鞋垫预防足底筋膜炎的发生,此类鞋垫可均匀分散足底压力,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减少伤害,对于没有足弓异常的人来说也是防止足底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2、对于爱运动的人,要有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平时可以多做一些下肢小腿的肌力、离心控制训练、拉伸放松以及足底肌肉和筋膜的按摩放松。必要时,咨询专业的康复师进行足部生物力学分析,了解足部是否存在力线不良,及时矫正以确保足部的正常功能。

3、热衷于逛街的小姐姐,尽量选择一双有支持足弓构造的鞋子,不宜过高或过平,间断性休息也能有效减缓对足底筋膜的拉力。

4、控制体重,适当减肥。

足底筋膜炎属于跑步常见慢性损伤,希望爱跑步的小伙伴们可以参照文章中的预防以及康复指导方式,及早发现并有效缓解。

码字不易,点个赞再走呗,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回事?

“足底筋膜炎”单个字大家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可能就陌生了,为了解释清楚,我们就先拆开这5个字。

1、筋膜

筋膜是人体的一种结缔组织,它的作用是将主要的肌群和血管神经结构分隔开,为肌肉提供附着点,同时在运动时维持肌群的位置并提高肌肉收缩时的机械强度。

2、筋膜炎

筋膜炎就是筋膜发生了无菌性的炎症,多是由于肌肉劳损等原因所致。

3、足底筋膜炎

筋膜炎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项背筋膜炎、腰背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等。所以足底筋膜炎就是指足底的筋膜发炎了!

足底筋膜炎又称为跖筋膜炎,属于跟痛症的一种。所以足底筋膜炎它是一个疾病。

足底筋膜是维持足纵弓的一个重要结构,因此对于长期站立、行走的人们容易引起此病。

此病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休息后第一步开始感觉疼痛,活动后会加重,严重者站立时也可出现跟下及足心疼痛,同时足底伴有胀裂感。

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等;对于病情较轻者可以在将足跟垫高一点,这样可以减少跖筋膜的张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帮助到您了吗?

如果有疑问可以留言哦~

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回事?

导读:足部是人体的基部,跟房屋的地基一样,如果地基不稳会造成房屋结构不良。足底筋膜有如一片扇形软体组织,它位於蹠骨与跟骨之间的一片筋膜组织。主要功能是维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确的步姿,平常在行走或跑步时,这片组织会承受体重使蹠骨与跟骨分离的拉力,并且因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给予活动时所需的扭力,弹性以及吸收与地面的反作用力。

足底筋膜炎為慢性运动伤害的一种,临床上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往往合併有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的问题(扁平足、外翻足、高弓足、姆指外翻等)。由人体生物力学的观点看来,足部距下关节(Subtalar Joint)过度外翻会造成足弓低下扁平,连带拉扯足底筋膜,造成筋膜发炎。而高弓足的患者,因為足底筋膜比一般人紧绷、缺乏吸震的效果,长年下来也会因為足底肌肉筋膜疲乏而疼痛发炎,严重的甚至长跟骨骨刺(Heel Spurs)。

1.引发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

因受伤或是鞋具不当而引发足部内部结构异常◎足部关节过鬆,活动量增大◎身体过重造成足部关节负荷加重◎长时间站及坐造成小腿肺肠肌(gastronemius)及腿筋(hamstrings)过紧◎足跟肌腱过紧、过短◎足跟垫因年龄增长而减少◎足跟长骨刺(heel spurs)足底筋膜炎所延生的痠痛如小腿痛、膝关节痠痛、腰痛等。◎踩过尖的健康步道◎常穿凉鞋及拖鞋◎长时间站立、步行、体重过重、穿高跟鞋、高弓足、扁平足等◎其他疾病造成脚骨头变形。

2.足底筋膜炎主诉症状:

足跟底部或前足底筋膜疼痛不适◎足底筋膜与跟骨交接点内侧、中间及外侧部位疼痛◎每天起床时第一步踏地痛楚最為厉害,步行了数分鐘之后,痛楚的现象会渐渐减退。但步行、站立或跑步时间一久,痛楚又漫慢浮现出来。每当坐下休息了一段时间后,起身走路时痛楚又重新出现。◎患者為了避免足跟疼痛而自行改变走路时的步姿,足底压力分怖不均匀,著力不当,因身体生物力学的改变而引发脊、髖、膝、踝等关节疼痛。◎感觉下肢循环不好,肌肉过紧,皮肤龟裂。◎鞋子的外侧有过度的磨损情况 足底筋膜炎检查:◎走路是否有异常,如垫脚尖、脚内翻、脚外翻等。◎足底肌肉及足跟垫是否有减少。◎足底筋膜有疼痛的激发点(Trigger Point)。◎小腿肺肠肌(gastronemius)及腿筋(hamstrings) 有疼痛的激发点。◎当大脚姆指往上翻时,足底筋膜感到过紧,甚至引发疼痛。◎足部小骨头有移位(Subluxation)。◎膝关节、髖关骨及腰椎因走路方式偏移造成错位(Subluxation)。◎ X-光检查可看到足跟骨刺(heel spurs),但有15%的人有长骨刺但没有症状。MRI可检查出足跟骨裂伤,有足跟骨裂伤的患者会有足跟痛。

3.足底筋膜炎改善方式:

◎足底筋膜炎患者应尽量避免刺激性运动、长期站或坐。◎选用大小合适的鞋子,最好选用中筒鞋来防止踝关节不正常扭转。◎超音波、水疗、热疗、冰敷、体外振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等物理治疗可以减缓不适症状。◎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 treatment): 需评估并且矫正骨盆及下肢各关节并软化下肢僵硬的肌群及激发点(Trigger Point)。◎运动时可穿著护脚踝减少足部关节过度活动。◎运用肌内效贴布或弹性绷带贴扎来减轻疼痛。◎如果足跟骨刺已严重影响行走,则须以外科手术来改善。◎每天确实做下肢伸展运动,早晚做一次,每次伸展约10~15秒。

4.足底筋膜炎的预防

选鞋的时候,要挑选合脚型的鞋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到专业的鞋店用仪器或请店员帮忙挑鞋。另外,足底愈后还是要持续伸展、按摩,做一些核心训练

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回事?

足底筋膜炎和跟痛症

这两种疾病联系紧密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过脚后跟疼痛的经历,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跟痛症或是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位于足底连接脚掌和脚后跟的一种纵行健壮的腱性结构组织,起到维持足弓的重要作用。

足底筋膜可以理解成韧带组织,常常可以发生炎症,最常见于脚后跟内侧的部位,产生的病症称之为跟痛症,如果炎症发生在脚掌侧可以引起前足疼痛。当然跟痛症不仅仅是筋膜炎引起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足底筋膜炎怎么发生的?

1.劳损

这是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过度运动、长距离行走(比如现在很多朋友晒每天走了几千、几万步)、负重工作、剧烈竞技运动(比如需打篮球、踢足球等等)。

2.鞋子不合适

对于没有明显劳损原因导致足部疼痛的朋友,请自行检查自己的鞋子是不是合适。鞋底过薄可导致足底压力升高,引发足底韧带发炎产生疼痛。

3.足部疾病

少数一些患者产生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比如扁平足、高弓足或跟腱挛缩等等,需要仔细查体结合拍片才能明确原因。

足底筋膜炎怎么办?

1.休息

几乎所有无菌性炎症首要治疗措施就是休息治疗,减少运动量。既然病变部位已经发生疼痛“警告”,就应该顺势而为,不可再次加重劳损。其实这种治疗方法非常有效,不吃药、不打针,最重要的是还不花钱就能治好病。

2.温水泡脚

这里不提倡热水泡脚,尤其是在疼痛发生的1周内,炎症处在急性期,温度过高可加重炎性反应,使病情加重。

3.弓步锻炼

弓步练习主要是锻炼腓肠肌,前腿弓后腿蹬,疼痛的脚放后边,绷直练腓肠肌20秒,10个一组,每天5组,坚持锻炼即可。

4.穿合适的鞋子

选择厚底的鞋子,配备软硬适中的鞋底有助于患者疼痛。

5.药物治疗

无菌性炎症疼痛较严重可给予非甾体消炎止痛药,既可以止疼,又可以消炎,但对于有消化性溃疡和严重心脏病的患者请谨慎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6.封闭治疗

多于顽固性疼痛,多次复发的患者,可采用封闭注射治疗,效果良好。封闭药物配方各地医生不太相同,但作用相似。

7.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足部畸形的患者,应积极治疗,足部畸形不但对足踝关节影响巨大,对于髋、膝等下肢关节也有明显影响。

欢迎关注骨科医生老牛,每日更新,带给你不一样的科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