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强调给学生减负,一边又用学生成绩考核教师,这样不矛盾吗?
这样看似矛盾,可实际是两码事。
首先,学生增加作业量,真能提高学习成绩吗?似乎不尽然,有的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的情况来布置作业。
有的老师布置了大量的抄写类的作业。比如把数学试卷抄两遍,把生字词每个抄五遍。这样的作业并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把这一部分的作业减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并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也不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
其次,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老师的教学水平,看似很不合理,但除了这种方法,还能找到其他更好的方法吗?
一直都在讲素质教育,可是素质教育的成果该如何衡量?能用一张试卷来考核吗?还是出一台节目或是其他的什么方式呢?
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在高考的指挥棒中,还没能找出,除了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考核老师的教学水平之外的更好的衡量办法。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一定非得采用题海战术,懂得教书的老师,一定有更灵活的方法,比如说注重课堂实效,比如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比起一味采用题海战术,增加学生负担的教学法来的更为实用,更受学生欢迎!
因此,我觉得两者并不完全矛盾。不知道我的看法,你理解了吗?
一边强调给学生减负,一边又用学生成绩考核教师,这样不矛盾吗?
太有矛盾了,但老师没办法啊,老师也想减负啊,但上面问老师要成绩,家长向老师要成绩,老师没有发言权。
一边强调给学生减负,一边又用学生成绩考核教师,这样不矛盾吗?
教学一线的老师说矛盾,可是专家说不矛盾,这是符合和科学原理的。不实践的人说没矛盾,实践的人就没有发言权了,争论多了人们也懒得去理睬,随他去。而学生家长却是明白人,不听别人忽悠,在校外找人补课,这样一来学生负担更重了。
一边强调给学生减负,一边又用学生成绩考核教师,这样不矛盾吗?
关键是颁布规则的人不在一线教学。一线老师现在是在夹板中求生存。特别是低年级,上面一个文件——不能布置**作业,学校绩效考核,倒是要给平行班同学科的平均分排名次,排发展指数,根据排出来的结果相应扣绩效工资。试问,不能布置**作业,又要学生出成绩,谁能做得到?更可笑的是排发展指数。举个例子,一年级某班某科第一次平均分99分(这是很有可能的),第二次,如果平均分达不到99分以上,那就要扣绩效工资,哪怕第二次平均分排名还是年级第一。这种考核是不是侮辱正常人的智商,打击大部分老师的积极性?欢迎友友们在下方评论交流。
一边强调给学生减负,一边又用学生成绩考核教师,这样不矛盾吗?
学生减负与以学生成绩考核教师绩效两者从理论上并不相矛盾。因为学生减负是减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不是不要成绩。既然受教者需用成绩衡量其优劣,以此成绩去考评教师的绩效也就成立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到底学生要把什么减下来,把什么强化起来,没有明确界定。为了便于操作,发令者便量化规定了若干教师行为规范:××学段不布置家庭作业,××学段只布置不超过限定时间的家庭作业,不准学生购买除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教辅资料,不许自行组织考试、单元或阶段性测试,不许公布学生成绩……甚至连学生的书包重量都要规定一个数额。好像如此一做学生的负担就减下来了。
一线教师心里就象明镜似的,学生学习没有一定的练习作保障,怎么能及时有效地消化知识?光靠课上40(45)分钟就能教出优异成绩来?除非他是神老师。古人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或许不排除古人比当代智叟们笨得多,学生不经过一定量的练习也能出成绩。
以学生成绩考核教师也就罢了吧,考核结果还要与绩效工资挂钩,与评优、提拔挂钓,与职称评定挂钩。如此多的挂钩,形成一好(学生成绩好)皆好、一坏则全盘否定的尴尬局面。这就苦了教师了。要减负,也要好成绩,结果事与愿违,不少教师真的开始怀疑人生了:是我观念落伍了吗?是我不会教了吗?是我努力不够吗?碾转反侧不得其解。
专家们在喊减负,穷人们在附和,富人们才不采那一套呢,他们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抓得紧紧的,学艺术,补文化课,参加社交活动,从不从乎花钱多少。其结果会是什么局面?寒门从此出不了才子,富家子弟少了庞大的竞争群体。设想一下,减负的最后谁最得益?
教育是特殊行业,有此独特的运行规律。还教师应有的教育权利,少一点干预,多一点指导,我们的教育可能会变得更好。
一边强调给学生减负,一边又用学生成绩考核教师,这样不矛盾吗?
说不矛盾的,有两种人:一是领导专家;二是非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成绩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学识;二是暴力加时间(持久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