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108条好汉中为何没有木匠?

梁山忠义堂上,个个出神恶煞,36个天罡星,72个地煞星,不是舞刀弄棒,就是刀笔小吏,

抑或跳梁神偷,江洋大盗。班门弄斧的鲁家弟子,只会弯腰刻金雕,那敢上山分一杯羹。

木匠习惯按活取银,到了梁山分文不赏,只有大碗喝酒丶大碗吃肉,有违班公规矩。自然梁山不见小贩丶吹鼓手丶屠夫和木匠,一班军官和武术高手,就没有刘邦丶朱元璋五湖四海才能打天下。

后来影视派人做市场调查,做了大报告,取名“3个美女与105汉子的功夫",都是讲武功的哟!

《水浒传》108条好汉中为何没有木匠?

古时历朝历代,多有忌讳,用字写物方面,文人慎谨而恐遭连累,猜有顾虑也!

《水浒传》108条好汉中为何没有木匠?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从鲁班说起了。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春秋战国初期出身于工匠的家庭,从小随家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从中掌握了许多生产技能,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明了很多专业技术工具,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直至历史传说中工匠业尊称的祖师爷。历史上的工匠包括广泛,应该不存在细致的职业划分称呼,其中瓦匠,铁匠,木匠等制造业匠人或手艺人均属工匠之范畴。之所以说了这些,老漁首先想到的是“玉臂匠”金大坚,但从《水浒传》人物介绍来看却又有些咬不定,作为金石的雕刻家,金大坚擅长刻碑文,从制碑匠人的手艺来说,石匠手艺包括了制碑的全部。从这一点分析金大坚应该算石匠手艺人,但从梁山兵符印信总管一职到后来招安为驾前听用的“内府御宝监”来看,金大坚应该从事金石篆刻的创作或制作,与匠人行业无关。尽管如此,由于匠人的泛指,老漁以为《水浒传》里也有匠人(木匠)出现。那就是“金钱豹子”汤隆。书中介绍:汤隆的祖辈就是以打造军器为生计,其父曾任过延安府的知寨官。父亲死后,生性好赌的汤隆,流落江湖,重拾打铁手艺。且会些拳脚功夫,因身上多麻点,江湖称“金钱豹子”。入伙梁山后,汤隆精湛的打铁技艺,提高了梁山的军械水准,其中最著名的“钩镰枪”的故事,随而建立了梁山的军事工业。是山寨不可或缺的专业军事技术人才。最后还要补充一句的是,一些刀枪棍戟的冷兵器结构是铁木质的结合。说到这里,老漁认为除了金大坚,汤隆是《水浒传》里提到的匠人(木匠)或匠人的细致划分的木匠和铁匠质量结合的手艺人。

《水浒传》108条好汉中为何没有木匠?

木匠作为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自春秋鲁国人鲁班横空出世,发明了刨子、墨斗等木工工具以来,至北宋,后世所见到的木工手工工具已基本完备,木工技术更加先进,木作工艺趋于精细。

能工巧匠在历朝历代都很多,到了北宋时期,北宋经济发达,各行各业都很完备,手工作坊可以说遍地都是,每一个村庄,每一个集镇,可以说随便一抓,都能抓出几个木匠来。在古代,作为男人,要想成家立业,要想娶上媳妇,必须得学会一两门手艺。没有一两门手艺上身,在农村就会被看作很没有本事的人。那么什么手艺最好学最实用呢?当然是木工和瓦工了。因此在北未年,木工、瓦工可以说遍地都是。细细阅览北宋未年的《清明上河图》,木制的桥梁、木制的船舶、木制的车辆、木制的建筑、木制的日用生活器具等等,都与木头有着难解之缘。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108人中之所以没有木匠,是因为施耐淹老先生觉得人人都会木匠,木匠太普通了,这还用突出写吗?,在他看来,人人都是能工巧匠,如果把一个木工写出来,恐怕会被人笑话的。同时呢,北宋工商业经济发达,各种工匠俱全,手工作坊很多,特别是东京汴梁城,更是数不胜数,木工、瓦工等用工用人到处都有,梁山想建个房子想作个家具什么的,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正因为木匠应有尽有,人人都会两把,没什么可出奇之处,所以梁山一百代八条好汉中就没有木匠出现。(胡乱所写,让师友们见笑了。欢迎批评指正。)

《水浒传》108条好汉中为何没有木匠?

水浒传中为什么没有木匠,因为木匠是艺人,艺人受师门的教育,是不准参于那些帮派斗争和起义这活动的,师规是比较严历的,所以水许中没有木匠。

《水浒传》108条好汉中为何没有木匠?

木匠是干活的小工搞个建筑盖个房子的还可以——天天打打杀杀的需要武攻高强的,木匠上不了战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