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枪毙的战争年代,什么样的士兵会站在第一排?
什么样的士兵会在站在第一排?士兵们不需要思考,有指挥官帮他们思考,而贵族军官站得比第一排的士兵还靠前,士兵们能说什么?
其实熟悉部队的人都知道,站在哪儿并不由士兵说了算,与勇敢还是怯懦更是没啥关系。
部队只有一条——绝对服从命令,令行禁止!
服从,就是士兵的天职,能迅速的、高质量的贯彻指挥官的意志,这样的部队自然是一支好部队。
经过集体化的训练和思想转化,战士会与老百姓发生明显的变化,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
老百姓可能会想:啊,排队枪毙呀,站第一排那不是傻子,笨蛋?那个位置太可怕了吧,我还是有机会溜后面去。
军人不一样,尤其对排队枪毙时代的近代官兵来说,他们对硬性纪律的要求甚至比现代军队还高。
也许他们做不到我们国庆阅兵时那种完美的整齐划一,但那时候的军队能活活把人锻炼成团体操的演员,锻炼成只有下意识行为的人肉齿轮,否则你就是乌合之众。
部队拉出一条线列,人员依次排好,又根据情况进行整队,哪里还有功夫管你是前是后?只要是勇猛善战的军队,就敢闻战则喜,奋勇争先。
好比英国最辉煌时期的红衣龙虾兵,他们是真敢与人玩命。1759年亚伯拉罕平原会战,英军对阵法军,龙虾兵们硬是用胸膛顶着法国人的排枪,一直行进到距敌18米才开火。
而这一轮齐射,瞬间就带走了法军530条人命,下一轮齐射过后,法军阵线崩溃,让英军拿刺刀杀了个屁滚尿流。
18米是极端了点,但大多数英军部队都能做到扛至30米开火,他们已经将之化为作战风格,以及榆木脑袋一样的固执。
不然过去的日不落帝国凭什么嘚瑟?仅这份无畏的精神,现代的英国人是打死也玩不出来了。
实际上,大部分合格的欧洲军队,在当年都会把主力正面放到50米左右才开火。双方的步兵线列会在战鼓、进行曲中踩点徐进,间或进行一些跨越式的远射,尽可能收走对方人命,大炮的实心弹会在人群中跳跃翻滚,一打就是一条血肉飞溅的通道…
如果双方走到了50米内,那才是见真章的时候,燧发枪的排枪火力会发挥到极致,排队的人体会像墙上的浮皮一样被剥掉。
甚至还有大炮的葡萄弹、榴霰弹,一打就是一片血肉模糊,这不比枪恐怖?你站第二排就能躲了?
结硬阵,打呆仗,这是排队枪毙时代必要的准则,优秀的部队需要一群神经大条到极限的士兵。
他们不能远远的见人就开枪,因为那时候的燧发枪准度堪忧,越远越见鬼。
他们不能不听号令的各自为战,燧发枪战斗需要整齐划一的协作,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他们不能遇敌胆怯紧张手抖,这样的士兵会发生各种操作问题,比如无法准确装填,忘了拔通条,装入过量火药或弹丸,持续击发失误等等。
所以清军的“神机营”和僧格林沁的骑兵打不赢洋人,对方已经在连年排队枪毙的生态环境中练出了机械一样的战斗神经,而八旗们还在玩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一哄而散的古典式战斗。
当你还在思索谁站第一排的时候,人家已经将部队以连排划分成消耗数据,用最冷酷的战斗计算来安排胜负了。
不过,排队枪毙也不是电视上演的那么频繁与激烈,那时候的武器质量不行,再加上士兵不可避免的紧张和掉链子,基本上是打个几轮以后热兵器就得停了。
这时候,一般是骑兵表演的时刻,或者换个部队继续打,但大多数时刻战斗会转变成白刃战。近代白刃战的比例相当高,普遍占据了50%的战斗时间,甚至高达70-80%,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大幅下跌。
排队枪毙的战争年代,什么样的士兵会站在第一排?
站在第一排,有时候,其实比后面的安全。
排队枪毙的战术,出现在滑膛枪时代。那时候的步枪,没有膛线,子弹和枪管之间还有一定空隙。于是,就造成步枪有射击距离短、精度低等问题。(还有装填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出现了排队枪毙战术。
根据这个战术,士兵站成两排或者三排,轮流射击和装填子弹。成排的射击,增加了子弹密度,有利于击中目标。
有朋友就该有题主一样的问题了,第一排士兵先挨打,太危险了。他们是不是新兵(或者劣等兵)啊,去当炮灰的?他们是不是拿钱多啊,所以才站第一排?
其实,第一排士兵和后面的士兵一样,享受一样的待遇,接受一样的训练。他们之所以站第一排,这是军队纪律决定的。平时训练时怎么站,打仗时就怎么站。让你站第一排,你就不能选第二排。
而且,第一排士兵的危险系数并不比后面的高。因为,滑膛枪精度和射击距离不行,在两军刚接触时,也是双方处于距离最远的时候。此时,第一排射击击中的概率和被击中的概率,都是最低的。
等第一排射击完了,就要蹲下装弹。同时,第二排向前前进,并射击。此时,双方距离又近了很多。这就意味着,射击击中敌人的概率和被敌人击中的概率增加了!所以,后面的士兵,其实是更危险的。
英国人首先发现这里面的问题:尽量在最短的距离内开枪,会给敌人造成更多的伤害。在1759年的英法魁北克对战中,英军忍住法军两拨射击,都没有还击。一直等到双方距离只有30多米,才开第一波枪。结果,一波下去,打死法军1000多人。法军直接懵了,(在一轮射击下)从来没有遭受过这么严重的损失。在法军慌神之间,英军又进行第二轮射击,再次打死800人。英军获胜,法军崩溃。
综上所述,谁站第一排,其实真没啥特殊要求。而且,军队的士官和军官也会站在第一排压阵,所以,第一排士兵也没啥不乐意的。在实战中,很多时候,线列步兵排队开过两轮枪以后,战场上烟雾缭绕,看不清对方队形。于是,双方就放弃开枪了,开始冲到一起肉搏。
(文|勇战王聊历史)
排队枪毙的战争年代,什么样的士兵会站在第一排?
排队枪毙的战争年代,有经验的指挥官会安排身高较高的老兵站在第一排,老兵都是军队中的宝贝疙瘩,为什么要安排在第一排呢?
排队枪毙这种战术,在今天看来就像傻子一样。但在17-18世纪的欧洲,这其实是一种极为科学的战法。
所谓的“排队枪毙”,就是双方士兵排成横列,无任何遮拦的前进,等到相距30-50米左右距离时,才开枪射击。在前进过程中,士兵也不是自由前进,而是踩着鼓点,以整齐的步伐奔向敌人的枪口。
这种战法的正式名称叫线列步兵战术。这种战法感觉是去排队送死,但其实是经过实践得出的在当时最科学的做法。
这一时期燧发枪取代了较落后的火绳枪,射击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过由于枪膛中没有膛线,枪支的准度极低。
当时人曾用最好的燧发枪做实验,结果发现,在距目标100步外射击,100发子弹只能命中60发,随着距离增加到300步时,就只有25发能命中了。
这种枪打出的子弹,会飞到哪里,很难判断。如果采用现代战争的自由射击的方式,射击去的子弹分散,基本上没有杀伤效果,是很难有效阻止敌人发起的冲锋。
这种情况,要确保能更好的杀伤敌人,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射击密度。采用排队射击的方式,可以在队伍的前面形成一片弹幕,总有一颗子弹能够射中敌人。
这种战术时,为了让子弹更多的杀伤敌人,形成弹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士兵们会排成横列,在统一的指挥下前进,射击,再填弹,再射击。如果射击不能同时进行,就根本达不到杀伤敌人的效果。
排队枪毙的战术,在当时运用得最好的要数英国人了,他们的细红线,能够让开枪的误差不超过一秒。
英国军队在统一指挥下,跟随着鼓声向前,经常是冒着敌方的弹雨,整齐的冲到距敌人50米,甚至于是30米内才整齐的射击,往往两轮射击就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伤亡,让敌人溃退。
据资料介绍,英国军队在与法军交战时,曾经一轮射击就使得法军800多人伤亡。
那么,什么样的士兵会被安排在第一排呢?网上很多人的答案是,第一排的士兵并不会刻意选择,平时训练时谁在前就在前。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排队枪毙战术,最重要的就是,队伍要听指挥,统一行动。你想,对着敌人的枪口,不做任何防护走向前,士兵们会看着敌人的子弹飞过来,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去,这是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的。
特别是站在第一排的,这种压力会更大。如果受不了这种压力,崩溃甚至于转身逃跑,在战场上,这是很容易导致整个队伍溃散的。
所以,有经验的指挥官都会安排有经验、且心理素质强大的士兵在第一排,而这样的士兵无疑是参加过多次大战的老兵最好,新兵蛋子站在第一排,怕是还没走几步就尿裤子了。
同时,很多资料都显示,高的士兵也会安排在第一排。道理也是一样的,后排的士兵矮一些,他所受到的直接视觉冲击会更小,更有利于保持整个队伍的整齐而不崩溃。
你觉得是这样吗?
排队枪毙的战争年代,什么样的士兵会站在第一排?
虽然排队枪毙战术配上滑膛枪战术效果明显,但是站在第一排毕竟是最接近死亡的地方,为啥会有那么多人站第一排呢?是因为薪水吗,还是被逼迫的
首先肯定不是钱的因素站在第一排,在那个年代,第一排的士兵是没有额外待遇的,以拿破仑时代的法军为例,前三排的士兵只能拿到每日0.3法郎的可怜薪水,也不存在逼迫
真正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枪毙战术第一排的士兵大多采用的都是跪姿,这样一来,占第一排的反而会是安全的,因为后面暴露的士兵危险会更高。第二就是那个年代的欧洲因为战乱不断,所有人都清楚,如果人人都怕牺牲,国家就会沦为殖民地区,最终面临的也是死亡,所以在这种考虑和爱国情怀下,士兵们从不畏惧
我们今天的和平,是无数革命先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了,没有他们的视死如归的决心,就没有我们今天和平稳定的发展。
“再见了,亲爱的路易斯,别哭,因为不是每发子弹都打得中,如果每发子弹都打的中,国王去哪里找人当兵呢?这是老普鲁士军歌中的一句。从这句军歌可以看出当子弹在一个军人面前经过时,军人是多么恐怖。普通人是没有勇气直面死亡的。在犯人执行死刑的时候,会给刑犯蒙上眼睛,但是军人在第一排的时候,必须眼睁睁的看着炮火不断的朝自己袭来,说到这里就忍不住想要对那些革命先烈致敬。
18世纪,欧洲人最喜欢的就是排队枪毙战术,这种战术子普通人看来毫无技术可言,无异于双方互相枪毙,但是你需要了解一个事实,18世纪的欧洲大部分武器还是滑膛枪械,这种枪械不仅射速慢,而且不够精确,因此为了保证作战的强大火力,在战争时就采用了横队排齐这种看起来像排队枪毙的战术
清王朝晚期清军也是配备了滑膛枪的,但是清军比较守旧,只喜欢传统的作战方式,再加上清军比较懦弱 ,不敢使用排队枪毙战术,只会用猎枪在远处扫射,当敌人大军压近的时候,清军就只剩下逃跑,溃败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排队枪毙的战争年代,什么样的士兵会站在第一排?
所谓的排队枪毙,其实就是双方士兵在相距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横向列队进行对射。
为什么要相距那么近呢,因为当时的军队使用的都是滑膛枪。所谓的滑膛枪,就是一种从枪口处往里面装填弹药,枪膛内没有膛线的火枪;它从中世纪后就开始流行,在欧洲各国军队中大量装备。
在19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我国鸦片战争前后,欧洲出现了带旋转膛线的现代形步枪,前装滑膛枪才退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要列队射击,不能像后来战争那样,用障碍物做掩护进行射击,这样不是既可以保护自己,也能杀伤敌人吗?
因为滑膛枪的精确度差,命中率太低。首先是滑膛枪操作程序复杂,击发间隔时间过长,熟练的士兵能在一分钟能完成三次射击就不错了。
在扣动扳机到点燃装药这段时间里,枪口肯定会出现晃动,而且该枪只有前准星没有后准星。
为了防止火药残留堵塞枪管,滑膛枪的弹丸通常比枪管口径要大。
多种因素影响了射击的准确性,命中率大大降低。
普鲁士军队在普法战争时期,曾经进行过试验,一个优秀射手在76米距离上对一个靶子进行射击100发,可以命中12发。
一列500人的队伍,两次射击80米内的敌方横队,命中率只有300发。
而且在实战中,战场上有硝烟、噪音,也可能有大风,再加上士兵紧张、恐惧,动作就会变形。
也就是说,战斗中实际命中率要比这种试验中得来的数据还要低。
实际操作中,还会出现火石没有及时更换、枪口残留物淤积过多,击发槽内的火药没有引燃主装药等情况。
据统计,如果交战时间太久,枪支不能击发的几率竟高达五分之一。
滑膛枪的低命中率和高故障率,使它的杀伤力太弱,在此情况下,只有排列成横队或者纵队,集中火力向敌方射击,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杀伤效果。
列队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能有效应对敌军骑兵的冲击。
那么,在列队射击的时候,什么样的士兵会站在第一排?有人猜测,站在头排的士兵,往往跟军官关系不太好,或者是军中的刺头,军官会借机打击报复,把他们放在头排。
也有人说,那些站在头排的人,都是大大咧咧,不计得失的人。
更有人提出疑问说,那些站在头排的士兵,是不是平时领军饷多?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成立,没有事实依据;因为站在头排的士兵,不一定是最危险的。在实战中,两军列队对射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列队的一方往往是处于守势,对方军队处在运动中,即进攻中的。
因为滑膛枪的射程只有一百米,两军将领怎么也不至于像西方人决斗一样,大家相约一个地方,规规矩矩在中间划一条线,双方官兵在中线一边50米地方列好队,然后中间有个裁判,一边吹哨,一边喊“预备,发!”,然后双方军队才会开枪射击。
即使两军都奔向一个阵地,都想占据它,也不可能同时到达,总有一方先到,一方后到。
后到的军队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列队,一是冲到射程内,而且还恰好有较为平整的地形,便于列队;二是他们是步兵。
如果对方是骑兵,绝对不会下马列队,一百米的距离,直接就冲过来了,那样的话他们的损失也是最小的。
如果对方是步兵,停下来列队,这时候一方已经严阵以待,就会对还没有完成列队,进入射程内的敌人进行射击。
所以在那些站在第一排的士兵,进行第一波射击的时候,是最安全的。如果敌人继续冲锋,还是最安全的。
因为第一波射击,敌人距离最远;第二波、第三波射击的时候,对方骑兵越来越近,列队在第二、三排的士兵才是最危险的。
不管是面临的威胁大小,谁站到第一排,没有特别要求的,身材胖瘦、个子高矮都可以。
但是有一点,那些心理素质好,发挥稳定,射击技术突出的士兵往往会被安排到第一排。
俗话说得好,先发制人;第一波射击如果杀伤效果好,就能在敌人相距较远的时候尽可能杀伤敌人,让他们对自己的威胁尽快降到最低。
排队枪毙的战争年代,什么样的士兵会站在第一排?
谢哟,这件事还得从步兵使用步枪之初开始来说。当时步兵们使用步枪又一个及其高大上的名字叫做“战列步兵”(Line Infantry),这个称呼和“战列舰”(Line of battle Ship 或者,line of battleship)别无二致。只不过咱们说的战列舰是当初大清朝的时的翻译,欧美将战列舰就直接叫做战舰(battleship)了。
战列步兵在我们的翻译里面也叫做“线列步兵”,英文都是一个词。
他们采用的方式就是利用两到三纵N排的队列进行攻击。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 可以充分的发挥一面的火力层次优势。在单一指令下射出更多的弹药。
这个方式和战列舰排出战列线是异曲同工的。
这也是为什么战列舰直到二战还会配置大量的炮塔的缘故了。
所以排队墙壁的时候如果不是怕被踩到,还应该安排一个趴在地上的士兵,或者不怕干扰到其他人,还应该安排一个骑在别人脖子上的士兵。
说回来问题 “排队枪毙的战争年代,什么样的士兵会站在第一排?”。答案是什么样的士兵都可能站在前排,因为“排队枪毙”的时候前排的士兵是蹲下的。前排并不是最危险的,相反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
就受弹面积而言,并没有真正的为后排的士兵挡子弹。
而且这些士兵的训练已经完全训练到机械的执行指令的过程了,在当年英国的训练大纲是这样写的:
- 士兵根据命令持枪排队
- 行军同时保持阵形并接近敌人
- 与敌人的距离大约为100码(90米)时,放慢步伐
- 停在距敌人约50码(不到46米)的位置
- 根据命令将枪口对准敌人
- 同时对每一排敌人同时射击,装弹并同时射击(重复)
- 如果敌方团队开始混乱,并且编队开始受到干扰,请根据命令装上枪刺
- 根据命令攻击敌人
- 与敌方士兵接触时成功刺死敌人
这是作战的守则,其实简单的说就是维持己方队伍的队形,打乱对方队伍的队形。
有意思的是——怎么看失败?当一方的队形无法维持的时候,这一方的指挥官就会选择投降。并不存在要把对方赶尽杀绝的现象,因此,前后排也都没什么区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